蘇軾一生中總共被貶官幾次到何處?最後下場如何
2005-09-06 17:44:0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從36歲起,
就開始過著貶謫的生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他第一次出判杭
州,44歲時再貶黃州。1085年宋憲宗時,司馬光?相,一度奉召
回朝。章敦?相時,蘇軾因堅持他的見解,被貶廣東惠州。北宋
哲宗紹聖四年(1097年)再次被貶海南島昌化軍(貶所在今儋
州市中和鎮)。宋徽宗就位,1100年召還蘇軾,次年途經常州
病卒。
貳、蘇軾貶謫海南
海南島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蠻荒之地,古代有許多大臣都
曾被貶謫到這裏,尤其是唐、宋兩代有更多官員被貶謫到海南
島,包括宋代大文豪蘇軾因當年獲罪被貶到這裏。
蘇軾是一位達觀豁達的人,他發現這裏原來是個風景秀麗
的地方,留下了許多優美詩句:
九死南荒吾不悔,玆遊奇絕冠平生。
意思是說海南風光是他平生所見最美的,即使死在這裏也
不後悔,對海南島的風光給予以很高的評價。
蘇東坡讚嘆海南的奇石,五言絕句:
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
君看道旁石,儘是補天遺!
蘇東坡《自昌化雙溪館下步尋溪源至治平寺二首》:
其一:
亂山謫翠衣裘招,雙澗響空窗戶搖;
飽食不嫌溪竹瘦,穿林閑覓野芎苗。
卻愁縣令知遊寺,尚喜漁人爭渡橋;
正似醴泉山下路,桑枝刺眼夢齊腰。
其二:
每見田園輒自招,倦飛不擬空扶搖;
其疑楊惲非鋤豆,誰信劉章解立苗。
老去尚貪彭澤米,夢歸時到錦江橋;
宦遊莫作無家客,舉族長懸似細腰。
參、蘇軾在海南的政績
蘇軾於北宋紹聖4年(1079年)從惠州貶到海南,被貶昌化
軍時,攜來幼子蘇過。他從徐聞遞角場渡海,曾借寓金粟庵客
房(現蘇公祠)10多天,3年後北返時又路過此地暫住幾天,前
後共住20多天。
南宋時,為紀念他曾在此住過,題名?"東坡讀書處"。元代
曾在此地開設"東坡書院",經幾百年變遷遺為尚在,現在蘇公
祠東側門尚有"東坡書院"橫匾字。
今天的蘇公祠就座落在原東坡書院舊址內。因他對海南的
文化教育有所頁獻,後人為紀念他,在金粟庵舊址建立蘇公祠。
蘇公祠現在正廳還陳列著蘇文忠公石刻平面像一座,以及
蘇軾當年手書的《行香子》、《臨江仙》詞二首,詞書開秀,
十分惹人注目。
蘇公祠始建于明朝萬曆45年(1617年),係為紀念崇祀宋
代文人蘇軾及其子蘇過而建,有一座石刻蘇東坡像。清順治、
乾隆、光緒年間曾多次重修。
東坡居瓊三年,不顧年邁力弱,將個人政治上的得失置之
度外,積極傳播中原文化,在儋州設堂講學。瓊籍學子紛紛上
門拜其為師。使蠻荒之地的儋州"書聲琅琅、弦聲四起"。東坡
辛勤的勞動不久也結出碩果,在其北歸後第3年海南出了第一個
舉人姜唐佐。不久又出了第一個進士符確。相傳他們均曾是蘇
東坡的學生。宋代(南、北),海南共出舉人13人,進士12人
,自此以後,海南在科舉中連破天荒,一時成為美談。在海南
的文化發展史上,蘇東坡的貢獻巨大。
蘇公祠正廳原放有蘇軾及其子蘇過和學生羌唐佐(瓊山人
)的牌位,廳堂圓柱掛有一對贊賞蘇學士的楹聯:
此地能開眼界,何人可配眉山。
這是海南人民對蘇東坡最大的尊敬和評價。
此聯原為朱潮1915年主持重修時所撰,文革中被砸毀,近
年由廣東美院教授麥華三重書復原。
祠內陳列一批蘇東坡詩詞碑刻,祠前有碑坊、拱橋、荷池
、風亭。祠東有瓊園,占地十畝,園內有浮粟泉、粟泉亭、洗
心軒、仙遊洞等名勝。
東坡在儋州,頗受群眾愛戴,人們都願送子上門、拜他為
師。東坡於是設堂執教,用當時的"普通話"講學,同時還帶動
當地的塾師採用普通話講學。解放後,儋州好幾個區的群眾都
說略帶四川口音的"官話"。雖然東坡時代的普通話不等於現在
的普通話,但卻為今天儋州推廣普通話打下了基礎。
蘇東坡書院是為紀念北宋大文豪、謫臣蘇東坡而建。位於
儋州古城中和鎮(古時為儋州府所在地),長長的古鎮街巷全
用青石板鋪成,古廟古寺石碑隨處可見。離儋州市政府所在地
那大鎮40多公里。
公元1097年,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島,與當地人結下深厚感
情。東坡書院就是蘇東坡棲身和會友的地方,並在此給漢黎各
族學子講學授業,傳播中原文化。
公元1097年,蘇東坡被貶到海南島,與當地人結下深厚感
情。東坡書院就是蘇東坡棲身和會友的地方,並在此給漢黎各
族學子講學授業,傳播中原文化。
東坡書院,為歷代儋州最高學府,培養了不少人才,成為
海南重要的人文勝為之一。
書院大門軒昂宏闊,院裏古林幽茂,群芳競秀。載酒亭、
載酒堂、奧堂龕等建築古色古香。
其中載酒堂是蘇東坡被貶昌化軍(現儋州市)時居住、講
學的場所,也是蘇東坡父子起居和讀書的場所。堂中繪了蘇東
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圖錄。
載酒亭,上下兩層,上層四角,下層八角,各角相錯,角
角翹起呈欲飛之勢。亭的東西兩側是蓮花池,亭池相依,倒影
成趣。
書院內大殿和兩側耳房,展出蘇東坡許多書稿墨、文物史
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圖》。
宋朝大詩詞家蘇東坡在海南生活了三年之久,大文豪蘇東
坡貶謫海南三年,與當地黎族人民親如手足。他每每戴著竹笠
,趿著木屐,到村寨小酒店飲酒,酒後歸回時,他的身後往往
跟隨著一群可愛的頑童,又跳又樂,還有幾隻小狗,與大詩人
親暱異常。
據說,著名畫家範曾感懷於蘇東坡的這個動人故事,揮毫
潑墨,畫了一幅〈蘇東坡笠屐圖〉。畫家激動地把這幅畫贈送
給了海南省。畫家說:八百二十多年前,蘇東坡在海角天涯與
黎族人民一起生活了三年,建立了深厚的漢黎友情;今天,黨
中央更是關懷黎族人民的建設和生活,開發海南。我把此畫獻
給海南黎族人,略表我的一份民族情誼。
另外,還有郭沫若、鄧拓、田漢等文化名人題詠的詩刻及
書畫名家的藝術作品。東坡講學的彩雕陳列大殿正中,蘇東坡
、蘇過、黎子雲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館前,館前,東坡笠屐
銅像矗立在詫紫嫣紅的鮮花叢中。
蘇軾當年雖處逆境,但仍然非常關心群眾生活。當年,當
年東坡居見到民眾的飲用水不佳,以致常年患病。蘇東坡幫助
鄉親們打一口井,泉旺水甜,鄉親們為了紀念蘇東坡便把它命
名為"浮粟泉"(五公祠東隅),數百年來,清甜的井水從未乾
枯過。另有一口洗心泉已淤塞。
此後,遠近鄉民紛紛學東坡挖井取水,改變了當地鄉民飲
用塘水的習慣。後來人民便把那口井命名為"東坡井"。
據說當年蘇軾借寓此地時,看到附近居民飲混濁的城水河
,用手指著地面說:"依地開鑿,當得雙泉"。
地方誌書蘇軾"指鑿雙泉"的記載,就是指這件事。這兩個
泉一清一濁,味甘而色異。其中一泉(洗心泉)早已湮沒,現
僅存浮粟泉了,泉水味甘清甜,居民常取之煮茶。
浮粟泉水源旺盛,水面常浮小泡,類似粟粒,故名。幾百
年來從不枯竭,且無色、無味,水質極佳,飲後對人體有保健
作用。有傳說,常喝浮粟泉水,可以延年益壽。
關於東坡井,在當地群眾中還流傳一個動人的傳說:
有一天,有一位窮苦的老頭到東坡井挑水,想起家中無米
下鍋,不禁悲傷落淚,便對東坡井道:"東坡井呀東坡井,要
是井水變酒變錢,那該多好啊!"沒想到挑回家倒進鍋裏,水
果然變成了酒,老頭喜出望外,把酒挑到市上去賣,得到很多
錢,很快由窮變富,還為兒子娶了媳婦。
眾人知道了這事後,感激東坡仙顯靈,救濟窮人,都持果
品到進邊供奉。但那個老頭卻貪心不足,有一天,他對東坡井
說:"東坡井呀東坡井,井水變酒好是好,要是還有酒糟,我
能養豬,就更好了。"過後,井水卻不復為酒了。眾人責備老
頭道:"天高不算高,人心更加高,井水變酒賣,尤怨無酒糟
"。
現在泉上尚有'浮粟泉'三字石刻,係乾隆五十八年(1793
年)郡守葉汝蘭所題,兩邊有篆書石刻對聯:"粟飛藻思,雲散
清襟",為清代著名金石家汪厚所書刻,書法刻工細緻,是海
南現存珍貴的石刻之一。
北宋郡守承陸公飲浮粟泉泉水後,贊其泉水甘甜,于井山
築一亭,經常邀請名士騷人在亭上品茗賦詩。
蘇軾謫居三年之後,在奉召北歸途中再次路過此地,陸公
邀蘇軾在亭上賦詩和命名,蘇老先生欣然命筆,即席寫了《洞
酌亭詩並敘》。
清末,瓊山王國憲的重刻洞酌亭詩並敘的石碑,現仍在蘇
公祠碑廊陳列:
瓊山郡東,眾泉暴發,然皆冽而不食。丁醜歲六月,予南
遷過瓊,得雙泉之甘於城之東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滿
,泉相去咫尺而味異。庚辰歲六月十七日,遷於合浦,複過之
。太守承議郎陸公求泉上之亭名與詩,名之曰洞酌。
酌彼兩泉,挹彼注茲。一瓶之中,有澠有淄。以論同烹,
眾喊莫齊。自江徂海,浩然無私。豈弟君子,江海是儀。既味
我泉,亦嚌我詩。
關於這件事,肇辰撰的《重建東坡書院並修洞酌亭記》有
這樣的記述:
宋蘇文忠公之謫居儋耳、講學明道,教化日興,瓊州人文
之盛,實自公啟之。後公北歸,郡人遂即公所嘗至之他地,建
為書院,而名之曰東坡,示忘不也。公得雙泉于城郡東北,郡
守承議郎陸公建亭,複之曰洞酌,公所命也。
以上記述,說明了浮粟泉、洞酌亭的由來。洞酌亭始建于
宋代,經歷了元、明、清幾個朝代,改建、重修不下10次,現
在的洞酌亭係1915年朱為潮改建的。他在改建洞酌亭的同時,
把亭前的昭忠祠改建為兩伏波祠,還把浮粟泉上的小山坡,開
闢為瓊園,重建了粟泉亭、洗心軒、洗心池和遊仙洞,並使之
與五公祠蘇公祠連成一片。
瓊州由於山水峻惡,羅其瘴毒,鮮能全活。東坡居儋州時
,海南惡疾流行,為幫助當地人民抵禦惡疾,東坡對葯物進行
了研究,他研究當地的特產、花木、嘗白草、採葯,教民治病
,並為百姓開方治病。
還曾專門向居住在廣州城的王敏仲索來黑豆,製成辛涼解
毒的中葯淡豆豉,為民治病。自此以後,當地百姓紛紛種這種
黑豆,後人稱其為"東坡黑豆"。他也曾以大陸友人寄來之葯品
,以援病者。
東坡在儋州時,與老百姓的互動關係良好,傳說鄰居有一
位以賣環餅為生的老婦人,手藝雖好,但因店鋪地處偏僻,生
意一直不景氣。東坡揮筆為她寫了一首七絕:
縴手搓來玉色勻,碧油煎了嫩黃深;
夜來春睡知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短短四句,便把環餅的製作過程,餅的形狀及味香、色亮
、質脆的特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來。老婦人將詩高懸門上,果
然顧客如雲,生意興隆。
中和鎮古時是儋州的州治所在地,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在
此謫居三年。由於蘇東坡對本地文化的影響,幾百年來這裏的
人們都喜愛吟詩作對,中和因而也有"詩對之鄉"的美譽。除了
東坡書院外,鎮裏還有東坡井、魁星塔等古跡。
儋州自建制以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人傑地靈。蘇東
坡講學明道,教化日興,儋州"書聲琅琅,弦歌四起"。海內外
名士接踵來儋從師東坡。蘇東坡北歸九年後,儋人符確成為海
南第一個進士。此後,儋州人才輩出,名聲遠播。蘇軾在海南
歷史上曾發生過深遠的影響。
肆、蘇軾與黎族
蘇東坡貶謫儋耳時曾經請過當地藝人雕刻椰帽(椰子冠)
,有"自漉疏中邀醉客,更將空殼付冠師"的詩句。
黎族的歌謠與舞蹈,歷史文獻上沒有明確記載,在宋代,
大文學家蘇軾在結束流放生活離開海南時,得到黎族父老鄉親
的"黎歌變舞祝公歸"的歡送,寫下了黎族的歌舞"蠻舞與黎歌
,餘音猶杳杳"之詩句。
在宋代黎族的山歌就很流行,傳說,有一首題為《鷓鴣雞
》的山歌就是蘇東坡所作:
鷓鴣雞
鷓鴣雞
你在山中莫亂啼
多言多語遭弓箭
無言無語丈夫離
可見,黎族的歌舞不但歷史長,而且有其獨特的魅力,是
中國文化藝術的一朵奪目的小花。
蘇東坡看到黎族人吃檳榔,曾描繪黎家少女口含檳榔頭插
茉莉花的情景。姑娘吃了檳榔,兩頰殷紅,蘇東坡曾寫下如下
的詩句:
兩頰紅潮曾嫵媚,誰知儂是醉檳榔。
可見海南人愛吃檳榔,被人們傳為佳話而流傳。
五指山區是海南檳榔的主要產地,那裏常年可以見到檳榔
,它有幹無枝,婷婷玉立,豐姿綽約。春季打苞猶如少女含情
,夏季開花芬芳馥香,秋季結果色賽綠玉晶瑩。檳榔樹在亞洲
南部和東南部分佈較為普遍。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海南島和雲南
的南部地區。海南島種植檳榔據史書記載已有1500年的歷史了
,遠在唐宋時代已聞名島外。
檳榔是中國名貴的南葯,在醫學上,其榔玉(核)、果皮
、花苞等都可入葯。榔玉性味苦澀微辛,主要含有檳榔堿、檳
榔素、兒茶素、膽堿等成份,具有顯著的止渴消滯、除痰息喘
、消炎去腫、行氣利水的功效,還有治痢、殺菌、固齒的功能
;檳榔花粉是治療胃病的良葯;檳榔皮能治瘡,所以檳榔又有
"洗瘴丹"的別稱。
據史籍記載,自宋代起,歷代海南地方官都把檳榔作為向
朝廷進獻的貢品。現在海南島種植檳榔最多的是陵水、三亞、
瓊海、瓊中、定安、屯昌、保亭、萬寧等縣市的山區。檳榔在
海南栽培歷史源遠流長,形成了獨特的"檳榔文化"。
2005-09-06 18:23:0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被貶官三次哦~~ 在北返路過金山寺時,曾對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一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這也成了他的自挽詩。 一個月之後,蘇東坡在自己生前就很喜歡的常州病逝,
2005-09-07 05:12:4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2 · 0⤊ 0⤋
蘇軾:「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可知他一生被貶官三次,最後死在回京途中。
2005-09-06 18:33: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