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Q1:請問什麼是〔大種〕?
Q2:以上偈語內容可否再用更白話的方式說明一下呢?
謝謝!
2005-09-04 15:58:24 · 10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善知識,覺林菩薩偈,是覺林菩薩在夜摩天宮承佛威力,遍觀十方,所說之讚佛偈。
提示:若要解開此處之大種。關鍵在於此偈是在夜摩天宮所說,非在人間所說。
欲解開大種之義,須先找到何者貫穿三界。若以人間的看法來看佛,是容易落在時空,落在成住壞空之中。仁者請詳加思惟。
補充第二提示:這個提示是六祖惠能大師所說,已經相當直接了。
一日師告眾曰,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否。神會出曰:是諸佛之○○,神會之○○。師曰,向汝道無名無字,汝便喚作○○○○。汝向去有把茆蓋頭,也只成箇知解宗徒。
2005-09-05 09:58:31 補充:
讚嘆明心give me 5 作師子吼,若論要等到甚麼時候才能,總令人目眶泛紅,難忍堪忍。
2005-09-04 19:16:2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請問明心大德,懂得名相語句的玄妙重要,還是只懂得廣結善緣,多行菩薩道比較重要???
比如慈濟人的不識字老婆婆,她不懂啥叫明心見性,只懂得將撿來的廢棄物變賣,所得全數捐出行善道,及退伍老兵不識字,更不懂啥佛學名相,但是他懂得在臨終時,將畢生所有積蓄全部捐出,供養無錢吃午餐的兒童午餐金比較實際、重要???
以上兩位老菩薩都不懂啥叫聖諦俗諦,請將軍及明心兩位大德為未明心者釋疑,感恩!
2005-09-13 15:23:15 補充:
感恩明心善知識回覆指教,末學受教了,末學已有佛學詞彙等書,不勞煩善知識
請教善知識,以上所舉兩位老菩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心否?
既然善知識已明心見性,可否分享您的明心見性經驗?!
2005-09-13 06:46:0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整段是可以這樣理解的:
大(很多),大種,其實就是所見種種影像(包括世上的一切),是地、水、火、風 4 大元素構成,一切因緣也是由4大元素而生(有點像科學上的分子),
有顏色的差異,是因為離不開認為所見種種景象為真實存在的想法,
其實萬事萬物都沒有固定的樣子,不斷改變,沒有一個代表可取,舉例 :
一、所見一切皆是諸相非相,就像你會生、老、病、死,哪個才是你?
二、你,這個念頭也是心認為有而生的。
三、水能以固態、氣態、液態,呈現在自然中,三態哪個是水?
(不要告訴我都是,這難用語言表達,看下個例子)
--------------------------------------------------------------------------------
四、美女真的美嗎?這也是心認知美,就美,心認知醜,就醜,
五、時間呢?相對於前面已經過的時間,才有所謂的時間概念。
其實哪裡有什麼時間呢?很多東西皆是人心所認為的。
心又是個遍尋不著的無形力量。能影響一切。其實一切真是肉眼所見?
是心造的,相對下比較而生。不知道這樣舉例,你能理解嗎?這幾句經文是空性的舉例、理論。
---------------------------------------------------------------------------------
下面是個人淺見,有不完善請指正。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
舉例來說,( 工 )專長,畫畫的人(畫師),所畫的東西(經很短難想像所指..)
上面布滿各式肉眼所見的色彩。
〈虛妄取異像〉 異象(不同的景象)怎麼來的?因為虛妄之心態。
〈大種無差別〉 所見種種影象,並無差別。
-----------------------------------------------------------------------------------
(種種影象為何無差別?有虛妄之心?要看看下面4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
〈大種中無色〉
所見的種種景象(在此連接前面例子,可當畫中之物),
其實沒有色彩。
〈色中無大種〉
肉眼所見顏色中並沒有差異。 自然就沒有所見之種種影像,沒有這種執著
------------------------------------------------------------------------------------
(為何,所見的種種景象,其實沒有色彩?肉眼所見顏色中並沒有差異?)
心生即有,心滅即無,有無皆是心所造成。
〈亦不離大種〉
有顏色的差異,是因為離不開認為所見種種景象為真實存在的想法,
(為何離不開?因為心認為有此景象)
〈而有色可得〉 而以為有顏色可見。
心中認為有所見種種影像為真實存在的想法,
而因此離不開影像、所見一切人事物,自然會有色(有差別)可見。
2005-09-07 02:09:19 補充: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
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喔!原來是這樣。上下對照就知道了。
2005-09-07 02:15:32 補充:
心,哈哈,一個字。
2005-09-08 23:45:46 補充:
那大種是說〝因〞,還〝果〞咧?
所有經典應該都是在講〝心〞吧!
好像跟在哪裡所說的,沒關係吧?
我是不知道貫穿三界的是什麼,
但是萬法唯心造不是嗎?
2005-09-11 10:53:04 補充:
心生地水火風?有地水火風而生心?
不是地水火風生心,也不是心生地水火風,因與果不能拆開來看!
寂光小草大大雖然提到,
心(因) 地水火風(果)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
心不生地水火風,地水火風不能影響心
那是什麼情形,見性,自性...
2005-09-23 01:23:45 補充:
抱歉說多了~心想回來看一下這個問題。就想回應那位問題來源者。
所舉兩位老菩薩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明心否?
明心見性,不就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相呼應嗎?
有的人先天會懂明心見性(大概沒吧!最起碼要經過思維),有的人經過科學研究才懂,有的人是哲學家,有的人是一生至死從未懂。
2005-09-04 21:20:0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語翼 4 · 0⤊ 0⤋
唉呀!
黑白講一通!
小普說的還不離譜,但還差那麼一點點尚未完全知道。
〈雖然末學經常批評小普,這次要稱讚一下,可別再噴了!〉
這東東老朽已代眾行者請教善知識: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82015251
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
give me 5
2005-09-05 22:38:03 補充:
讚嘆空氣大德善知識!
選得好!
答得妙!
1.關鍵在於此偈是在夜摩天宮所說,非在人間所說。
欲解開大種之義,須先找到何者貫穿三界
2.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
3.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以上
所以:
大種是否就是自性就是本來面目
自性決不是四大
四大由自性所造
2005-09-13 13:54:47 補充:
至於「聖諦俗諦」查佛學詞彙就知道。
「大種」也有詳盡回應,不再贅述!
您如沒有佛學詞彙,請送下您的地址大名電話,末學書苑都願免費寄送結緣。
順祝法祺
2005-09-29 00:53:03 補充:
明心見性並沒有想像中困難!
2005-10-01 11:32:59 補充:
善哉!
善哉!
2005-11-11 01:10:01 補充:
寄件者:求法 日期:2005-09-13
敬復求法善知識:
《系統訊息》顯示,很抱歉!這個知識檔案目前不公開。
您的提問與回答都不敢公開,心胸不夠光明磊落,非三寶弟子或修行者行儀!
但是末學也願回應您的詢問!
《您問:請問明心大德,懂得名相語句的玄妙重要,還是只懂得廣結善緣,多行菩薩道比較重要???》
末學愚見:兩個都重要,但懂得自己更重要〈也就是明心見性更重要〉!
布施有很多種,您所提例子:老婆婆、退伍老兵,無畏施、財施,深值讚嘆!
末學十五年前〈44歲〉就於公職提前退休,返鄉開設書院從事身心平安的公益事業。這些事也不重要!還是要懂得自己較重要!〈明心見性更重要〉!
2005-11-11 01:12:37 補充:
這是末學回應非常期許的一位聖弟子,祈望他真正成為佛網上的大善知識,末學老矣!精力不足,總希後起之秀勇於承擔護持正法責任!愛之深責之切!
用意在提醒,再提醒!
貼人詩偈不言明,
東拼西湊一大堆,
拾人牙慧胡亂解,
佛門龍象不應為。
《整理補貼》
2005-11-11 01:13:35 補充:
欲為佛門龍象,
先當眾生馬牛。
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惟為己求安樂。
真是:
白雲悠悠,妙境如幻!
芳草萋萋,諸法無常!
中台巍巍,惟覺是寶!
明心如如,願陪遊戲!
《整理補貼》
2005-09-04 20:35:3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以上有很多答案,我也有一個非常明顯易懂的答案可以提供您,如果真的需要,我再回答。
2005-09-04 18:47:44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大種,就是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叫做大種。種者,是因也。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所以叫做種,種是因,因此而有彼。大,就是廣大的意思,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所以叫做大種。
白話說明可參考以下網址,妙境長老開示~~感恩^^
覺林菩薩偈、持戒與念佛法門的殊勝
http://www.hhfg.org/fjjt/f25.html
2005-09-04 21:57:53 補充:
空氣大大
會不會因為那是簡體字的網站啊!
我這裏有簡體字轉繁體字的程式,要不要我轉好,然後寄給您呢?
2005-09-04 22:08:37 補充:
覺林菩薩偈、持戒與念佛法門的殊勝(妙境長老於1998年3月21日,開示於正覺精舍) 方丈和尚慈悲,各位法師慈悲,各位居士歡喜。 昨天,方丈和尚慈悲,給我一個題目,我心裡很歡喜,但是,我先請求各位善知識慈悲,什麼事情呢?就是允許我想到那裡講到那裡,就是這樣。 我昨天晚間做了一件魯莽的事,就是我答應在一個道場,講華嚴經夜摩天宮偈贊品的覺林菩薩偈,共十位菩薩,其中的覺林菩薩偈,我講那個偈的時候,也是心裡面有妄想,妄想是什麼呢?當然,我是讀過清涼國師的華嚴疏抄,我讀的時候,心裡面歡喜。當然,我一出家,一到佛學院,學的是天台宗,但是,讀華嚴疏抄是華嚴宗,清涼國師,各位法師知道,他是天台宗 尊者的學生,他是學過天台教的,當然他對天台宗也是非常熟悉,他不是平常人。我對他的華嚴疏抄生歡喜心,但是,我本身的智慧不夠,只是這麼一讀,就停下來了,以後也沒有機會再讀,但是,後來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時候,地藏經的前面,不是正文裡面,就把覺林菩薩的偈印在那裡,印在那裡,所以我也照樣讀,讀的時候,不知道它是說什麼啊,雖然是看過華嚴疏抄,但是再讀這個文的時候,不知道說的是什麼,心裡面就不舒服,啊呀!我以前讀華嚴疏抄是白讀了,所以我又把華嚴疏抄請回來,又再讀,就把這個偈讀了多少遍,我還寫了一篇文章,但是沒有發表,所以,對這個偈有印象。昨天,體通法師讓我去講華嚴經的大意,我也拿這個智慧,想起這個偈,就講這個偈,但是,那是我在香港的時候讀的,在香港讀的,現在多少年了,可能在三十多年前了,那麼,昨天晚間我去讀,心裡面的想法,我到那裡再看一看,然後再講,結果,我到那裡就開講了,結果一開講,心情有點急,講得很潦草,就是很對不住聽眾。 我現在把這個偈文念一下,「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共有十個偈,這是第一個偈。由疏抄的解釋,可以明白這個偈的意思,我簡單說一下。 「譬如工畫師」,工,就是善巧的意思,這個人是善於畫畫的人,可以為人師範了,就是一個很成功的畫家,工畫師。我先順一順文。「分佈諸彩色」,就是他用各式各樣的顏色畫畫,或畫一個山,或畫一個樹,或畫一個河流,各式各樣的畫,顏色是不一樣的,不一樣的彩色,去安排這個山、這個水,就這樣子。 「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畫出這個山、這個水、這個樹、這個花,我們人去看見這個山、這個水、這個人物的時候,我們心裡面就有執著,但是,這個執著者是誰呢?就是畫畫的自己,這個畫家自己畫出來以後,自己就執著這個山水,自己在執著,「虛妄取異相」,就是虛妄的、錯誤的去執著這個山這個水。這個山水是畫的,當然是假的,不是真是山,也不是真是水,但是,你畫出來以後,你就執著這個山、這個水,去執著它。 「大種無差別」,大種,就是地水火風、堅濕暖動,叫做大種。種者,是因也。一切色法都是由地水火風組織成的,所以叫做種,種是因,因此而有彼。大,就是廣大的意思,山河大地是很廣大的,都是由地水火風組成的,所以叫做大種。你畫一棵樹,這棵樹也是地水火風組成的,水裡面也是有地水火風,山也是地水火風,在地水火風這一方面來說,是無差別的,但是,在畫出來的東西就是有差別,山就不是水,樹就不是花,各式各樣的差別。就是用堅濕暖動的成份不一樣,堅(就是地)用得太多,就變成黃色,水的成份太多,就變成白色,都是地水火風,但是組織的成份不一樣,所以變現出來(畫出來)的山水就不一樣,但是,在大種這一方面來說,地也好,山也好,水也好,是無差別的。在譬喻上是這樣說。 若是在佛法的理論上說,就是緣起。以緣起來說,「譬如工畫師」,這個工畫師是誰?就是每一個人自己的心。每一個人自己的心,就用畫師來譬喻,畫師能「分佈諸彩色」,我們這一念心,就是起惑造業,做種種的虛妄分別,造了種種業,就現出種種的果報,所以叫做「分佈諸彩色」。畫師用彩色畫出種種畫,就是我們這一念心,有種種的虛妄分別,造出來種種的業,去得種種的果報。這樣講,這二句話是這樣的意思。我感覺,清涼國師講的是好。 「虛妄取異相」,異相,就是差別,譬如我們人的生命體,也是色受想行識組成的,天、地獄、惡鬼、畜生,也是,六道眾生所有的果報,都是色受想行識,當然,有正報,有依報,都包括在內了。「虛妄取異相」,就是我們虛妄的分別心,執著這個自己的心所創造出來的果報,都是虛妄不真實的,但是,我們執著它是真實的,我們看見那個流水,認為是真的,看見一個山,也是真實的,看見有一個人來,也是真實的,看見一個毒蛇來了,也是真實的,看見蓮花來了,也是真實的,做夢,我夢見佛了,又是真實的。現在,覺林菩薩說「虛妄取異相」,是你錯了,你認為都是真實的,就是錯了,不對。 「大種無差別」,大種,譬喻什麼呢?譬喻諸法空相,你觀一切法都是因緣所有,都是畢竟空的,在畢竟空上,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一切虛妄分別的現象,都是不可得的。但是,我們認為是有這一切相,而且還是真實的,這是我們的「虛妄取異相」。但是,在諸法的真實相上看,我們所分別的異相,都是不可得的,叫做「大種無差別」。清涼國師是這樣解釋這段文。 那裡共有十個偈,前五個偈是譬喻,後五個偈是合法。前五個偈裡面,前二個偈,清涼國師的意思是真如是觀,後三個偈是唯心是觀,就是,一個真如觀,一個唯識觀,一個真如的緣起,一個唯識的緣起。就是這樣解釋。我感覺很有意思,用這個畫家畫的畫,來譬喻我們眾生心的惑業苦的虛妄分別,我感覺到很有意味。 很有意味是很有意味,但是,在我們現在的佛教徒,不管是在家居士也好,出家的佛教徒也好,我們都是佛教徒,在今天的佛教的情況來看,口頭說一說而已啊!你沒有真實在日常生活上去深入的觀察,沒有深入的觀察,有什麼關係呢?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如果你深入觀察,就是隨時有什麼事情發現,你心裡面「即空即假即中」的智慧,隨時可以用,你隨時能用這樣的智慧,因為你不「虛妄取異相」了,你知道「大種無差別」的道理了,你不去虛妄取異相,因為你很熟了,你常常這樣觀察,你非常的熟悉,就像我們對貪瞠癡是非常的熟悉,一看見可愛的境界出現,愛就來了,可憎惡的境界來了,立刻瞠心就來了,我們為什麼會這樣?就是熟了!無始劫來,老是這樣,習慣了,很熟,就這樣用。 我們如果明白佛法說的道理,你如果不作如是觀,只是從文字上這樣講一講,它不熟,你也就不能作如是觀,因為不作如是觀,所以,這種理論,「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心裡面不熟悉;不知道這是內心的分別,現在看見毒蛇來了,實在沒有毒蛇啊!毒蛇是心的影像,是心分別是個毒蛇;一個大蓮花來,實在是心的分別;我做夢,夢見佛,是內心的分別,離開我們心的分別,沒有那件事啊!我們若不深入作如是觀的時候,沒有這種認識,不知道是內心的分別。雖然我還能為別人講,為別人寫文章,但是,寫文章是給你看的,講是給你聽的,我自己是不用的,(南無阿彌陀佛!)我講,是給你聽的,我自己不用──念阿彌陀佛也是對的,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你對於這種理論不深刻,隨時有問題的時候,如果念阿彌陀佛的功夫高深,也可能好一點,但是,我認為還會差一點,最低限度差三級,就是無始劫來的習氣,如果念佛功夫高的人,習氣稍微輕一點,但是很難停下來,不是容易,就是有這個問題。如果你常作如是觀,經行的時候作如是觀,靜坐的時候作如是觀,當然,觀有止的基礎,不能完全觀,佛菩薩的大智慧,告訴我們要有止還有觀,有觀還有止,一定要配合。如果你只是止,那就與外道是可以共通的。如果只是觀,你的身體受不了,所以用止來平衡它,慢慢的、慢慢的,你就是聖人了。 我們凡夫與聖人有什麼不同呢?凡夫看見山,聖人也看見山,聖人也不是沒有眼耳鼻舌身意,聖人也有眼耳鼻舌身意,也看見山水,凡夫也是看了,但是不一樣。凡夫看見山,認為是真的,執著是真實的,在那裡起愛起憎。聖人也看見山,但是看見山是如幻如化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樣觀成功了,觀一切法如幻如化如夢,這是聖人境界,聖人才有這種智慧,觀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相,不是凡夫啊!凡夫觀察都是真的,不是如夢。凡夫與有聖人有何差別?這就是凡聖的差別,凡夫不能觀一切法空,聖人能觀一切法空,這也是凡聖的差別,是有差別的。我們觀察都是真的,不是愛就是憎,不是憎就是愛,老是在愛憎裡面生活,但是,聖人在心裡面住最聖捨。 我們中國佛教當然是大乘佛教,維摩詰經裡面有訶斥阿羅漢,但是,那是站在大菩薩的境界,是超過阿羅漢以上的大聖人,他們訶斥阿羅漢,是希望他再進一步,用慈悲心、用智慧,說出來這種法語,不是我們凡夫說輕視誰,不是這樣的意思,如果我們那樣理會,就搞錯了。若真實從聖人與凡夫的情形來說,我們要承認我們是凡夫,雖然出家一百年,但是,你還執著都是真實的,你就還是凡夫。阿羅漢已超過凡夫,他是聖人,雖然不如佛、不如大菩薩的那樣圓滿,但是,阿羅漢是聖人。所以,瑜伽師地論說,阿羅漢住最聖捨,他的眼耳鼻舌身意與一切法接觸的時候,他的心裡面住最聖捨。捨是什麼意思?平常說是「無著」,捨就是不執著的意思,只是換一個字,就是「捨」,捨就是棄捨的捨,心與一切法不著。什麼叫做著?什麼叫做不著?就是捨不捨的意思。我們心裡面遇見一切法的時候,就是要取著,如何知道是取著?因為你已經生愛、生憎,就是你已取著了。阿羅漢以上的聖人,不取著、不執著,就像沒有遇見這個境界,心情是一樣的,遇見這個境界與沒有遇見這個境界,心情是一樣的,當然只是「了」,他的心裡面也是有「了別」,但是心裡面並沒有執著,所以,他的心還是保持清淨。我們有取有捨,就是不清淨了。 所以,這個偈頌,「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啊呀,我的心裡面有許多虛妄分別啊!分別出來種種境界啊!「虛妄取異相」,聖人訶斥我們凡夫,你不要搞錯了,你不要執著,你不要執著真是有那麼回事,不是真的,「大種無差別」,一切法都是空相,我們所分別的境界,在諸法空相上看,是一無所有啊!是一無所有的。這是十個偈頌裡面的第一個偈頌。如果我現在講這十個偈頌,是好過昨天,因為今天早晨我起來的時候,我又重新看了一下,比以前好一點。但是,今天,我不是講這個題目,是講「持戒與念佛法門的殊勝」。(中間未完成。)得到菩提的智慧,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得到聖人的智慧了。聖人的智慧,就通達什麼是佛法。八正道裡面,第一個是正見,什麼叫做正見?就是你證悟一切法空無我無我所的智慧,你才是有正見。我們一般說那個人沒有正知正見,何謂正知正見?界限在那裡?佛菩薩的話、在教義上,這個界限非常清楚,要到初果聖人才得到正見。沒有到初果,在凡位的暖頂忍世第一,外凡、內凡,到內凡的時候有相似的正見,在我們今天的佛教徒來說,誰是內凡?誰是暖頂忍世第一?都很難說。 我在溫哥華講經,講完經的時候,有位具有博士學位的出家人,他告訴我說:「啊呀!我聽法師講完,我才知道自己完全不及格,佛教徒有外凡與內凡,我連外凡都不及格」,你看這個人還肯比量比量自己,還算不錯。 所以,道功戒,就是得了聖道,得了聖道以後,他持戒當然也是清淨,但是,嚴格的說,十地菩薩要二地以後才是持戒清淨,再究竟圓滿的說,佛才持戒清淨,其他的人都不能說持戒清淨。說得太高了,我們不要說那麼高,還是學習戒,我們每一條戒都持清淨,還是這樣說好了,這是我們能辦得到,聖人的事情我們辦不到嘛,不要說那麼高,但是,道功戒是那樣的意思。 有「律儀戒」、「定功戒」、「道功戒」。律儀戒,就是沒有定,也沒有道,我們凡夫學習戒而能持戒清淨,這是最可讚歎的,最難的,最不容易的,難行能行,這是最可讚歎的事情。進一步是得定,再進一步是能得道,那是最好的,最殊勝的事情。但是,我們不要說大話,我們還是說,律儀戒,我們好好學,我們能持戒清淨,我們要把這件事情做好它,這是最殊勝的,應該這樣做,這樣做,很多很多的功德都能成就。如果你不殺,你就得長壽報;你不偷盜,你就得財富的果報;如果能佈施,那也是很好;你不淫,你也就容易得定,得了定,當然這些欲的境界完全都解決了,有了定的時候,修毗婆奢那(觀),你就容易得聖道。那麼,律儀戒,就是定功戒,就是道功戒,當然,這是最圓滿的。戒是修行的基礎,在這基礎上,我們好好念佛。 好好念佛,我剛才說了,如果認為「我沒有那麼好的才華,所以我不願意深入經藏的學習佛法,我現在感覺生死是苦,我好好持戒我好好念佛」,好,這條路是非常對的,其他事情不要管,不要管那麼多事情,好好念佛。好好念佛,我也想到一件事,我剛才說,修行之前先要發願,先要發願的意思就是知道色聲香味觸是苦,這件事非常重要,這樣,在念佛的時候就有用,就是「我願生阿彌陀佛國,我願離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這個地方是個苦惱的地方,不是可以常在此處安居的地方,我要到阿彌陀佛國去才好」。 我們剛才說到正知正見,我看,這個地方就是有問題,(南無觀世音菩薩),每一個國家都有政府,由政府來領導國家向前進,而國家的教育政策,教育是使令人民有生存的知識,也應該有人與人共處的道德,應該如此教育。教育裡面,有很多的生存知識,其中有一種很特別的知識,就是科學的知識,科學知識能發明很多我們日常生活的東西,豐富我們的生活,使令我們的欲得到很多滿足,例如發明電燈也非常好,尤其老年人更是需要光亮一些,其他很多事情對於人的生活都有幫助,現在尤其是電話這件事,現在發明得愈來愈高明,但是,同時來了很多後遺症,這是一個問題。適合人類生活的大環境已被科學家破壞了,就是把我們生存的環境破壞了,不適合我們生存了,空氣污染,我們飲的水也是污染,為了做生意發財,做麵包的人,他在麵包裡面放防腐劑,使它不壞,能夠天天賣,如果不放防腐劑,一下子壞了,誰買呢,所以要這樣做,你說他對不對?麵包也放防腐劑,做餃子的皮也放防腐劑,醬油裡面也放防腐劑,花生醬裡面也放防腐劑,很多很多的東西都是放防腐劑。你說放得很少,對人的生命體沒有關係,雖然少,但是積少成多,所以現在的人老是身體長胞,要到醫院去開刀,有很多的病出來了。你看這件事情怎麼辦?你改不過來的!沒有辦法改的。我聽說,香港政府下令,不准放防腐劑。美國政府是什麼辦法呢?如果你放防腐劑,你必須加上說明,說明有放防腐劑,的確是這樣,我去買麵包,它就說這裡有放防腐劑,有的說沒有放防腐劑,但是,這個話是誠實不誠實的問題,你說你沒有放,是真實的嗎?這是一個問題。食品裡面,真是有病從口入的問題,我們呼吸的空氣有問題,所飲用的水也有問題,很多很多的問題,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安居的世界,其他還有很多令人苦惱的事情,就不用說了。 你說要做人間淨土的佛教世界,但是,我看,打這個旗號「人間淨土」的人,他一天在做什麼事情?他一天就是放焰口,做三時系念,拜懺,就是一般的這種,另外沒有看見做什麼事情,不然,居士來了,一看那個地方像飯廳似的,不像是個寺廟,像是一個旅館,這是人間佛教?我看,也是這樣子嘛。所以,我在想,我們做不到的事情,我們就不要說謊話。有時候,我會這樣說:「那個居士信佛信得很誠懇,他見到出家人就磕頭,但是,出家人卻對他說謊話,對不對?你心安不安?他對你很誠懇,幫助你,你對他說謊話欺騙他,你心安不安?如果心裡很安,這個人對不對啊?」。我小時侯是很笨的,我長大以後,還是很笨,回頭一想,我做了很多傻事,有人對我說:「你是個木頭啊!」,我承認,說我是個木頭,什麼原因?就是我做錯了事,就是我的頭腦不好,但是,現在我的頭腦還是不好,但是,有時候,我會分別這件事:「啊呀!這個居士對我這麼恭敬,我豈能對他說謊話?我說不出來!我只有老老實實,我辦不到的事情,我就說辦不到,不能說謊話」。但是,我看見別人,我就心裡想:「啊呀,你對他說謊話」,我嘴上不敢說,我心裡面卻是如此想:「你對他說謊話,你的名望這麼高,你對人家說謊話」,但是,可能他是大菩薩,心裡通達佛道,也可能是這樣子,但是,那只有他自己知道。我就是說一些離題的話,說得太不對了,我們現在還是接著前面說。 我再把次第重新排一排,我們要好好發出離心,知道人生是苦,我們想一想:「如果我的一口氣不來,我要到那裡去?」,要想一想這個問題,不能只顧眼前。如果只顧眼前,你化一次緣,一下子就來五億台幣,心裡很快樂,但是,不是吉祥的事情,人家發恭敬心捐助,如果你把這件事做錯了,這裡面有因果!不要只是生歡喜心。我化緣的時候,只化到一元,這個一元也是有因果關係!你心裡不要想:「我化得太少,我不如他」,你不要如此想,心裡面要想到因果的問題。所以,我們先發出離心,知道人生是苦這件事,把出離心準備好,然後我們好好持戒,用慈悲心去持戒,持戒能得種種的功德,能得到長壽、健康,還能得到財富,所以,維摩詰經說,如果你能修十善戒,一切如意的事情都來了。如果你不持戒,很多苦惱的事情都來了。所以要發出離心,然後發心持戒,然後發心念佛。 發心念佛,這個地方,我剛才說到願的問題,就是,「我感覺到這個世界很苦,我一方面念阿彌陀佛名號,我一方面想這個世界是苦,我願意到阿彌陀佛國去,阿彌陀佛大慈大悲接引我」,你心裡一方面這樣想,一方面念阿彌陀佛。這樣念,有的時候出聲念,有的時候可以默念,但是,心裡面一定要有這樣的正念,這樣,就沒有一切的妄想,而容易得好夢,我告訴你好消息,容易得好夢。你常想:「這個娑婆世界的確就是牢獄這樣苦惱,到阿彌陀佛國去是太好了,我要趕快離開這裡,阿彌陀佛現在就來接引我,我現在就要去」,不要說:「我還有事情沒有辦,我再過幾天」,不要如此想,我應該停下所有的事情,我先到阿彌陀佛國去,要有這樣的心情。但是,你這樣的心情就是從厭離心來的,你要觀察這個地方不是好地方,要有這樣的認識,也就是要有這樣的願才可以。這樣,你常常念阿彌陀佛,常常念,容易得好夢,也容易得一心不亂。 若能得一心不亂的時候,你再繼續的念佛,得一心不亂的時候,我在想,如果你的心裡面念阿彌陀佛名號,就這樣出聲念,能得一心不亂,但是,你繼續這樣念,我認為,就不應該了,這是我的想法,你就應該默念,不要出聲,加上止觀的力量,就容易見佛。因為你若出聲念,前五識都向外動、攀緣,攀緣的時候,你的第六意識就很難寂靜。所以,你得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你應該收回來,用第六意識念佛,前五識是停下來。用第六意識念佛的時候,也可以加上止,當然,我這樣的說法,可能淨土宗的人會不滿意而說:「你還不是淨土法門」。其實,我的想法,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就是念佛三昧,這是我的想法,阿彌陀經是淨土法門,金剛般若波羅經也是淨土法門,我的想法是這樣子,當然可能和別人的想法有距離。所以,我想,如果你得到一心不亂的時候,你就把前五識停下來,用第六意識念佛,要這樣念,你也可以誠心的發願,念淨土文,念蓮池大師的發願文也好,慈雲懺主的淨土文也好,誠懇的念,不是說是打著引磬唱念,你一定要發誠懇心啊,你沒有誠懇心念,那等於白念了,沒有作用,沒有力量,誠才有力量。 所以,你念佛的時侯,有願相應,念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有願相應。發願的時候,要有誠懇心,就是實實在在的念。當然,我們隨著大眾念「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這樣念,你如果自己念,你可以連續念三遍,誠懇的念三遍,你這樣發願誠懇,你發願的時候誠懇,你念佛的時候也誠懇,一定有好夢,一定是有好夢,你的身體也感覺快樂。因為你這樣念的時候,阿彌陀佛的光明就在照射你的身體,你愈能誠懇的時候,一心不亂,與阿彌陀佛的光愈容易相應,一相應,你心裡面會感覺快樂,猶如禪定的輕安樂。你如果有好夢,你念佛的心會更精進勇猛,與以前不同。那個時候,所有的一切妄想雜念都自然減少,除非你自己忽然又懈怠,不然,這個輕安樂的境界都能一直保持,你常常這樣子,你會容易見佛。 一見佛,這個時候,如果你對經論的基礎不夠,(所以,真是想要有大的修行,一定要有經論的基礎才好,才能相應,不然,你配不上),但是,也不要緊,能見佛,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大智慧,他會知道如何攝化你,所以,你也不必感覺到遺憾,「哦,我沒有學習佛法,不能深入第一義諦」,不必遺憾,阿彌陀佛會照顧你。這樣子,你繼續努力,這個人臨念佛三昧已經不遠了。但是,我的想法,阿彌陀經說的一心不亂,還不是念佛三昧,一定要再進一步,才是念佛三昧。當然,你這樣做的話,阿彌陀佛會不斷的攝化你,你慢慢進步,你可能會得念佛三昧。如果得到念佛三昧的時候,是決定往生阿彌陀佛國,就是不會退下來,不會有退下來這種事,決定能往生阿彌陀佛國了,那樣往生阿彌陀佛國,真是太好了,所有吉祥的世界,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好過在這個世界。 頭二個星期,有一個居士來歸依,他年紀約五、六十歲,他歸依以後,我告訴他幾句話,我說:「你歸依以後,你就是正式的佛教徒了,你要發心念阿彌陀經,發心念阿彌陀佛,誠懇的念淨土文,求生淨土,要做這件事,但是,你可能心裡面疑惑,為何要念阿彌陀經?」,我說,「他們社會上的人,有兒有女,讓他在學校裡面讀小學、讀中學、讀大學,拿了什麼學位,去做官了,但是,如果你今天發心念阿彌陀經,好過去讀大學畢業,好過他們念博士學位,有什麼好呢,你念阿彌陀經,阿彌陀佛國的那種吉祥和平的氣氛都在你的心裡面現出來,你今天也念,你明天也念,你對阿彌陀佛國的情況就熟悉親切,生歡喜心,逐漸逐漸的,將來你決定可以往生阿彌陀佛國,好過那些大學畢業的人到社會去受苦啊!那個大學畢業的人,他自己也歡喜,他的父母親戚也都歡喜,啊,我的兒已大學畢業,可以在社會上將來做總統了,心裡也很歡喜,但是,若按我來看,他將來就是受苦啊!有什麼值得歡喜?都是受苦嘛!有什麼好歡喜啊!在社會上都是去受苦啊!釋迦牟尼佛若不出家,他可以做國王、做轉輪聖王,但是,他看到農夫、牛的耕田辛苦,思惟人生的問題,捨棄王位,出家去解決老病死的問題,到樹下靜坐思惟。社會上有能力的人,想要當總統,你可以當總統嗎?我問你。但是,從佛法的真理來看,世間都是受苦的事情啊!你念阿彌陀經,求生阿彌陀佛國,好過這些事情,前途完全是光明吉祥的!一點苦惱也沒有!」,她是位女居士,我告訴那位女居士:「你好好念阿彌陀經,非常的吉祥,無量無邊的吉祥等著你!好好誠心念佛求生淨土!」。 所以,我們好好念佛求生淨土,這件事非常的有意義,到阿彌陀佛國去,聽阿彌陀佛說法,聽觀世音菩薩說法,這是一點也不需要疑問的事情。你在娑婆世界聽人說佛法,「啊呀,這個人說得對不對?」,還有這個問題,但是,你到阿彌陀佛國就沒有這個問題,在那個世界學習佛法是很容易,也很容易得聖道。得聖道以後,你再回來娑婆世界弘揚佛法,好過凡夫的弘揚佛法。其實,我在想,如果自己常常反省自己「我拿到什麼什麼學位,這些有什麼呢?」,我看,也沒有什麼!世間上的這些,哦,有人說「你嫉妒」,我說「你說錯了」,我不認為有值得嫉妒的事情,有什麼值得嫉妒的呢?所以,我們要好好的務實,不務虛名,要務實,好好念佛求生淨土,到阿彌陀佛國,一切一切的問題都解決了。所以,這件事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還認為:「我不這樣子,我要怎麼怎麼的,我要去學英文、我要去學藏文、我要去學梵文,我將來要在世界佛教會開會,我要以英文發言,我要用巴利文。」,也是很好,弘揚佛法也是好,但是,在凡夫的時候,無論你如何有才華,發生的作用還是有限度的,因為你本身內心裡面沒有戒定慧的莊嚴,無論如何,沒有什麼大的作用,不可能有大的作用,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從總的方面來說,從佛法的立場來說,還是務實,就是要好好持戒,好好念佛,求生淨土,這件事非常的好,非常的安全,你不會白辛苦,你一定會有成就。 我看,淨土法門很早就來到中國,從漢朝末年就來到中國,到晉朝的時候,鳩摩羅什法師的時候,廬山慧遠法師就提倡淨土法門。但是,盧山慧遠法師是如何念佛?他與我們這樣念佛嗎?你們誰有研究?盧山慧遠法師在定中三次見阿彌陀佛,其中還有一件事看出來,他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那些與慧遠法師同時在盧山念佛,大家都是住茅蓬,他們先慧遠法師三年、四年、五年往生的人,也同時隨阿彌陀佛來接引慧遠法師,這可見,那些人往生阿彌陀佛國以後,在蓮花裡面,是很快的,蓮花就開了,因此他們能隨阿彌陀佛回來娑婆世界接引慧遠法師去極樂世界。除非是下品在蓮花的時間太久,中品上品的時間都是很短。我看「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的人,他沒有到蓮花裡面,就在那裡見佛,就得無生法忍了,是這樣的境界。 所以,我們能夠持戒清淨,能夠誠心念佛,能往生到阿彌陀佛國去,很快很快就有成就,不是很慢的,隨時也可以來到娑婆世界,也可以去拜見彌勒菩薩。南傳佛教也相信有彌勒菩薩,其他的佛,他們是不相信,這是很遺憾的事。但是,我們相信有阿彌陀佛,淨土法門來到中國以後,這麼多的大德弘揚淨土法門,這麼多的人相信淨土法門、修學淨土法門有成就,我想,我們應該生信心。我們現在的人,有可能會說謊話寫文章騙人,製造一個虛偽的事情,但是,我們古代的人,不見得每個往生的人都說假話,我認為是可信,不是虛偽,這樣說,我們應該有信心,這是佛菩薩說的法門,有這麼多的高僧大德弘揚,我們應該有信心。 有一個人寫信給印光老法師,印光老法師回信,其中,印光老法師說出一句話,我認為印光老法師有大智慧。那個人提出問題:「念佛有點靈驗時,才會有信心,念佛的信心才會增長」,印光法師回信說:「你說錯了,最值得相信的是佛說的話,你做一個夢就可以相信了,怎麼能與佛說的話相比呢?」,啊呀,我看,印光老法師是大智慧境界,他對佛的恭敬心,在此處可以看出來,佛說的話,我們是百分之百的相信。你做一個夢,說是那個人說出一個故事來,你就有信心,也好,你能有信心,也好,但是,你要知道,那是人嘴說出的話,而佛說的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最值得相信的。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念佛說的三經,然後生起信心。印光老法師的文鈔,也可以讀,也可以生起信心,好好的念阿彌陀佛。 我們如果有很多的才華,我們也可以深入經藏、學習佛法、弘揚佛法,但是,我放棄,不要做這件事,我要老老實實念佛,也好,也是對的,你學習佛法,學習得很多,你若不能去修四念處,心裡仍是散散亂亂的,但是,你的寶貴光陰都過去了,剩下的一些時間,你能成功把念佛念得好嗎?不如現在就開始好好的念佛,也是非常好。 還有什麼問題呢?我們的心裡面有貪瞠癡,我們如果不修四念處,這個貪瞠癡就沒辦法調伏。修四念處可以調伏,但是,你能精進的修嗎?又有問題啊!所以,你能深入的學習佛法,有的時候可能修一修,有的時候又不修,學習久了,你又有才華,你學習佛法久了,自然是辯才無礙,也能講經說法,也能寫文章,佛學院也有可能請你去做老師,或者什麼團體請你去講經說法,你去應付這些事情,也是好的,但是,心裡面老是散散亂亂,你將來臨命終時怎麼樣?不知道!你最初學習佛法是為別人講的,自己不是想要用,如果你存這個心,你臨命終時,不一定有正念。如果你學習佛法不是為別人講的,是為自己用功修行,可能會好一些,你就能調伏身口意,你調伏身口意,貪瞠癡就會清淨了,那麼,臨命終時,還可以願生阿彌陀佛國,每天要有念佛的功課求生阿彌陀佛國,這是我分析這件事。如果你不願深入經藏的學習佛法,就老老實實的念佛,那就不得了,時間久了,你一定能成功。等到阿彌陀佛國以後,得聖道以後,得無生法忍以後,然後再弘揚佛法,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也歡喜,阿彌陀佛也歡喜,你自己心裡也歡喜。如果你未得聖道就弘揚佛法,如履薄冰啊!戰戰兢兢啊!不是安全。 很對不住,我這是東說西說,一點也沒有次第。希望各位法師慈悲,希望住持和尚慈悲原諒。
2005-09-04 22:09:36 補充:
直接貼在版上囉^^
2005-09-07 08:30:15 補充:
一切四大皆是心意識的幻化,心生法心,心滅法滅!
大種:心-----因
地水火風--果
佛學種種名相是以種種譬喻,漸次讓行人了解明白這念心.
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五陰。一切世間中,無不從心造。故知心是二河之本,萬物之源。
末學認為真正的明心見性,無法言語,只有自己知道,讚嘆並且感恩老修行善知識的提攜與指導,法雲佛學院院長妙境長老是寂光小草的說戒和尚,師恩難忘,長老以謙虛的心,慈悲開示種種妙法給大眾,或許需前文銷後文,才能思惟清楚,世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是心的問題!
寂光小草 感恩善知識不吝指正,請再賜教末學哦!感恩^^
2005-09-12 20:41:47 補充:
是的!我懂的,寂光小草理應好好反省檢討己過,感恩^^
2005-09-18 23:33:19 補充:
知識網上,善知識雲集,都是末學的老師,感恩不盡^^
2005-09-04 18:08:3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譬如工畫師」:譬如古代工筆畫的師傅。「分布諸彩色」:在畫布上彩時。「虛妄取異相」:以虛妄心任取種種不同的相。「大種無差別」:大種就是地水火風,所有的原料、工具、墨汁,本身沒有差別,紅不說自己有多紅,黃不說自己有多黃,青不說自己有多青,是人在分別。 「大種中無色」:好像我們在說聲音高低粗細好壞等等,現在講顏色清濁輕重等等,地水火風本身沒有顏色,空氣沒有顏色,土壤沒有顏色,我們說土壤是黃色、是黑色都是人的視覺分別加上去的。水有顏色嗎?火有顏色嗎?都是人講的,人眼中的顏色不是動物眼中的顏色,而且在每一種動物的眼中,所看的顏色又不一樣。牠們的視覺跟我們很不一樣,很多動物他們看到的是三度空間,有的是看到二度空間,有的是十度空間,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所看到的立體感是不一樣的(所謂的高等動物和低等動物,也是人類方便歸類而去分別的),各種動物所見的世界很不一樣,有的動物只能看到黑、白兩種顏色,像一個百分之百的色盲。人類中女性色盲很少,100個中才一個,男性色盲的比例是11個就有1個,但這只是紅綠色盲,還不是完全的色盲,有些動物所見的世界是完全沒有色彩的世界,有些動物卻能看到遠比人類更多的色彩。所以大種中無色是說,地水火風沒有色。「色中無大種」:顏色中也沒有地水火風,顏色也只是光的反射,什麼是藍色?是因為它本身除了藍色以外的顏色都吸收了,只有藍色不能吸收,所以它呈現藍色。好像佛教講「有餘涅槃」,「有餘」就是尚未完全吸收的意思。 「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它離開大種也沒有顏色可得,比如我們見到黃昏美麗的彩霞,覺得好美,說不定那些彩霞都是塵埃,說不定愈美麗的彩霞表示空氣污染愈嚴重!所以你不要只覺得黃昏的彩霞很美,核子彈爆炸的時候也非常壯觀美麗!什麼叫做顏色?什麼叫做美色?你看到有些東西很鮮豔,它可能是有毒的,所以死亡可以是很美麗的,所謂碧血黃花,不也很有特別的美感。離開地水火風沒有顏色,但是地水火風本身又不是顏色,好像烘雲托月,好像花樹與土壤的關係,花樹不是土壤也離不開土壤。
2005-09-04 17:59:1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感恩寂光小草大大:
但我貼了網址是亂碼耶
有沒有別的搜尋方式?
感恩!
2005-09-04 22:11:49 補充:
謝謝寂光小草大大:
我已寄信給您,信箱明細在裡面!
再次謝謝您!
2005-09-04 22:12:38 補充:
看到了,謝謝!
2005-09-05 22:24:42 補充:
謝謝版上諸位大大不吝賜教
請受末學頂禮!
感恩再感恩!
2005-09-07 09:32:22 補充:
嗯嗯
來知識+對了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感恩!感恩!
2005-09-23 23:47:58 補充:
此版意見變化多端
亦是大種起作用^^
2005-09-29 17:13:44 補充:
嘻嘻!
2005-09-04 17:45:32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Q1:請問什麼是〔大種〕?
指構成色法之地、水、火、風四大要素。即:地大'水大'火大'風大四種,故稱能造之大種、四大種、四大、四界。據俱舍論卷一載,地大有堅性,水大有濕性,火大有暖性,風大有動性。又就四大之作用而言,地大有保持不使墜落之作用,水大有攝集不使散溢之作用,火大有使物成熟而免於壞爛之作用,風大有增盛流引、上下縱橫生長之作用。
Q2:以上偈語內容可否再用更白話的方式說明一下呢?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有點不會...請知道意思的幫忙解~歹勢
2005-09-04 16:24:34 · answer #9 · answered by STORY 6 · 0⤊ 0⤋
問:『我們如何在那旋繞閃爍,五光十色的燈影中,見到無色,------』
其實本就無色,所以有色都是自己加色,一切都是諸相非相,花非花,霧非霧。
如此一直看,它就是如華嚴經所言:『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彼世間盡是我,我是完全體驗,完全脫落,完全收縮膨脹……所以觸到的是生滅,觸到的是「無為法」。
修行就是要從這「無為法」上修,有為法只是一種隨緣方便。只要因地不是從無為法修,那你第一步就走錯了,就必須完全歸零,完全重頭開始。不要老是想在這錯誤的第一步上修正,那是原地踏步。所有的修行在第一步就要把法用上;若沒有用上,你只能選擇重新來過。
所謂「戒」,就是「離」,不只是要減少做錯第一步的可能,也要離開對第二步作改變修正的想。
它就像畫一幅水彩畫,畫壞了,最好的方法就是重畫,所有的修改塗抹,只是讓它的顏色更怪異,我們只有接受畫錯,丟掉再重畫,這個丟掉就是不住過去。生命本如是!
所以「慚愧」跟「自責」不同,「慚愧」是戒「自責」的心,是戒「活在過去自責的心」;戒是活出「沒有悔恨只有歸零的心」。
所以真正的戒是心戒,它是「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 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只有捨掉過去的悔恨,才是懺悔,才是心戒。
唯有一心無心:一相無相,一願無願,一有無所有,才能不住過去!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超三界入流而無所入,念念不住,念而無念!
在這當下如何體會念念不住?
直須完全放鬆,完全交出去,相信法、相信因緣,放鬆再放鬆!不抓過去,不抓未來,只有當下,真的是『兩頭俱截斷,一劍倚天寒』,永不回頭的「不還果」。
完全地離過去,離未來,不對過去有任何的悔恨或貪愛的抓取,也不對未來有任何的期盼和預想,只有對當下如實的體驗與觀察,相信一切的成敗都只是緣生緣滅,很自然地離開個人的造作,每一個當下都只是「收縮膨脹,生滅無常;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沒有作,沒有受,一切『無對象』,一切都是因緣造就,一切都是來時 來、去時去,來處來、去處去,如來如去。
所以在境界中,我們不要把別人當做自己貪嗔癡的對象,也不要把自己當成別人攻擊的的對象而對號入坐!我們常常會以為我們是別人生氣發洩或讚譽的對象,其實這全是自己的抓取,是只知其一(前景),不知其二(背景)。我們要相信每個人所見的,永遠都是他自己的要,他的對象是他的 要;我們不是他的對象,絕對不是!
所有這一切都是自己加上的顏色,所以所謂的無色——《無色聲香味觸法》就是讓一切回到彼此不是對方的對象。因為不管是自己有對象,或是別人有對象,只要一有對象產生,就是對立。我們不要用他的眼睛來看自己,或用自己的眼睛來看他人;我們要用佛陀的眼睛來看彼此,這樣子的看,才算將心比心。
這樣的心才是華嚴經講的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甚麼是小山豬的心?
小山豬的本心是佛性(最自然的狀態),彼境、此心之間,完全對流:眾生(彼)=心(此) =佛(不增不減)。
每個人都有小山豬的心,都有佛陀的心,全在自己取捨:心、佛、眾生實無差別啊!不要把牠狂亂的樣子,看成他的本心;每個人都希望有法,每個人都希望解脫、希望出離,他現在所以不能,相信是因為他還沒有這樣的因緣,不表示他沒有佛性,不表示他不要解脫!
所以我們要努力的是:相信每個人的佛性,幫助他們早日出離,早日找到合適的因緣。這就像一個人青暋,我們就要幫助他恢復視力或補強其他的五根,不要讓他老是瞎子摸象;一個人近視,就要給他一付好的眼鏡,幫助他看清周遭,絕不是以對方模糊的眼睛來看自己。這樣的心才是入眾生心行!
其實每一位近視的人,都曉得他自己近視,都想看清事物。就像一個學武的人,他希望遇上高手,他並不想每次都練打沙包,打贏不是目的,功夫提昇才是目的。所以我們不要讓自己當別人的沙包,也不要以為別人要的是沙包,其實別人要的是:可以幫助他切磋武藝的高手啊!在一個沒有商業污染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每個運動員都想藉棋逢高手,全力一搏,打破記錄,向極限挑戰,而非放水式的套招,套招對一個真正的運動員而言,是一種侮辱啊!這是以人性的觀點來看。
當我們看清這些,我們真的願意嚴肅地、正面地去面對彼此的佛性、彼此的本心,而不是逃避,不是委屈求全,不是睜眼說瞎話。沒有人願意他的勝利是來自別人的委屈求全,來自別人的放水,因為這樣的勝利毫無榮譽!
所以學法「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我們沒有要改變對方,而是要尊重對方,永遠善解對方有一顆要尊重別人的心,要向善的心,要出離的心,世間法如此,出世間法更是。所謂將心比心是:若不能做到出世間法的標準──以佛陀的心眼看待對方,至少也要做到世間的標準──以人性的觀點來看待一切。
體會念念不住,念而無念,惟有無比的放鬆。
這也是中國人的太極之道:遇鬆則緊,遇緊則鬆,『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捨己從人。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一陰一陽謂之道』太極(妙有是一)者,無極(真空是零)而生。一般人遇到危急或遭到攻擊,直接的反射動作是緊,但正確的方法,卻反而是大放大鬆。惟有大放大鬆才能體驗,才能脫落,這就是遇緊則鬆。
而『人不知我』,是說我們不要做別人的對象,不要對號入座 (如太極推手,自己只是全身鬆開、內外鬆透,虛領頂勁、尾閭中正、接粘足心,收縮旋轉,如珠走化,將來力循其原方向而引)。自己無心亦無對象,對方即無從著力。
有對象才有對立,沒有對象就沒有對立!當一個人使出全力要攻擊時,觸到的竟然是柔軟而無可著力的東西時,他的反應將會是無比的驚慌與 讚歎!驚慌的是因為他面臨一個未知的狀況而不知所措;讚歎則是歎服於你:如地心吸力般的深不可測與沉著!
『我獨知人,而捨己從人』
這意思是說:我知道每個人都不希望你成為他貪瞋癡的對象,因此所有他的情緒起伏,包括暴跳如雷的舉動,都只是在確定你是否是他的對象而已,他是想確定你是否真的那麼篤定,我們卻常常因為對方不確定而動搖,然後自己對號入座,白白受苦。所以你須先善知善解,然後棄捨掉自己貪瞋痴的世間思維,全然以佛陀的心去體會對方的心,這也就是「入眾生心行」。
在這當下,千萬不可以你的心或他的心去感受,因為這樣的心,都還不離貪瞋癡;我們要以佛陀的清淨心,去入眾生受想的心行啊!所以在境中,我們看到的不是對方的無明,而是對方想解脫出離的心;千萬不要認為對方要你成為他貪瞋癡的對象,所有這樣的想法,都是輕賤對方,通通叫做世間思維!
貪嗔癡是亂流,當我們不小心掉入貪瞋癡的亂流,被亂流吸住時。
它的脫身之道是:遇緊(對方吸住)則鬆,遇鬆則緊(離)。就是要放鬆體驗貪嗔癡的生滅起落。生滅起落很無常,來處來、去處去,如來如去,不用擔心無常,只管放鬆;好比觀息,息的出入無常,不隨息出入,息來息去,只管放鬆鼻觸點,此即「入鼻息之流而無所入」。
遇鬆則緊的「緊」是指借力使力、順水推舟,化被動為主動,它的作意是「離」;境界瞬息萬變,看到鬆時,就要伺機離境。緊是有為,鬆是無為。有無相間,任運有無,念而無念!
再套一次中國人的古話『無極而生』:
只有無對象才能生,生源於無;無極是零,太極是一;無極是真空,太極是妙有。以真空為體,隨時歸零;妙有為用,隨時乘願再來。體用自如,任運有無。念念不住,念而無念!
2005-09-04 16:13:17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墨西哥哥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