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語出 六祖壇經)
2005-09-01 17:44:07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haushiang wu 2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此句原文是出自〔金剛經〕.沒錯
我當時 手拿六祖壇經
故 寫成(語出 六祖壇經)
特此更名 sorry
2005-09-03 14:54:03 · update #1
「應無所住」,是指心中沒有任何對立相。
「而生其心」,是指守住這個心念不退與佛性相應。
善老師教的
2005-11-24 22:01: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凡是修大乘行的菩薩,都應生清淨心,離去取相貪著穢惡根源,不要為淨土的莊嚴相──美麗的色相,宛轉的音聲,芬馥的香氣,可口的滋味,適意的樂觸,滿意的想像等而迷惑!要知色、聲、香、味、觸、法,都如幻如化,沒有真實的自性可得。如取執色等有相可得,這即是三毒的根源,從此起貪、起瞋、起癡,即會幻起種種的苦痛和罪惡。
所以,應不住(著相)一切法,不住而住的住於空性,於無可住的法性而生淨心。前說無我相、無法相、無非法相,能生一念清淨信心,即是這裡的生清淨心,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此的離相而得淨心,這才能「心淨則國土淨」。如取著淨土而不能淨心,即縱然進入莊嚴的淨土,那也還是苦痛的,還是穢惡的。
這是取於印順導師論著{般若經講記}的一段解說.能看完整段解說會比較好…
2005-09-02 18:24: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金剛經裡的名句。「應無所住」教人不要執
著;「而生其心」指示靈活運用。惠能(禪宗六祖)一聞便悟;一般人要
想達到,卻有不知如何著手的困惑。
執著有淺深,淺者可能以語言形容,深者可能無從把捉,因此無法全
靠點破,還要等待時節因緣,也就是說,心中的清明是要靠長期的努力才
能漸臻純潔。「無所住心」是崇高的境界,對一般人是可望而難以企及的
,因此在實修上,我們需要尋找一個登高的指標,指導我們如何由煩惱窩
裡漸漸走出,邁向「無所住心」的高峰。
學佛通常都說要發菩提心,立菩提願,行菩提行。這是正確的指導,
然而細究起來,構成菩提心行的要素─求證佛果,往往只是抽象的概念。
不管略說「智悲圓融」,或是細論「五智四悲」,與一般人的生活相形之
下,都是做不到的。
我們實際的生活,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充滿了對立、阻障、評價與
選擇。佛陀的境界是超出時空的限制而難以思議的。我們學佛的過程,便
是由有限向無限趨近。在這個淨化的過程
2005-09-02 18:13:3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偉捷 1 · 0⤊ 0⤋
善知識,這題是熱門題目,意即這句經典常被人掛在嘴邊。
如前所答:
善知識,佛法總是在實際生活中體驗才能領會。
一般人常被自己所喜愛、嗔恨、習慣、熟知的事物及思想綁住,即常住於色、聲、香、味、觸、法等『非住』中,
當您有那麼一次,對某些事因著不合您的想法而起嗔念時,剎那間裡頭告訴您,這就是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
這時,您就知道何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了。
這件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如此鍛鍊,等候時機,您可如須菩提一樣再問自己:『云何應住?』
2005-09-02 03:56:2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惠能無技倆
不斷百思量
對境心數起
菩提怎做長
2005-09-01 21:36:4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2 · 0⤊ 0⤋
更正一下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語出 金剛經)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世尊教導菩薩行持的起心動念時的細微思想起處.
也就是 生其心時應無所住~~
教導菩薩於行六度萬行時,連一點點心念生處或寄托處,都要絕滅
一切為自然升起後自然離開!
很重要的思想理念,不可混淆了~
2005-09-01 21:33:28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5 · 0⤊ 0⤋
為金剛般若經中之名句。又稱無住心、非心。與般若心經中「空即是色」義同。意即不論處於何境,此心皆能無所執著,而自然生起。心若有所執著,猶如生根不動,則無法有效掌握一切。故不論於何處,心都不可存有絲毫執著,才能隨時任運自在,而如實體悟真理。我國禪宗六祖慧能於未出家前,於市中販柴為生,偶經一客舍,聞誦金剛經,至此語,心即開悟,頓萌出家之志。
2005-09-01 23:05:39 補充:
心如虛空,虛空有日月,但虛空不曾暗與明~
2005-09-01 19:05:09 · answer #7 · answered by STORY 6 · 0⤊ 0⤋
引述六祖的注解 其中一段
眾生之心.本無所住.因境來觸.遂生其心.
不知觸境是空.將謂世法是實.便於境上住心.
正猶猿猴捉月.病眼見花.
一切萬法皆從心生.若悟真性即無所住.
無所住心 即是智慧 無諸煩惱 譬如太空
有所住心 即是妄念 六塵競起 譬如浮雲往來不定.
2005-09-01 18:47:4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此句是出自〔金剛經〕啊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2005-09-01 18:36:10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應無所住」是指心中不要預存定見,或有預設立場,之後才「而生其心」,生起在當時當地最恰當的觀點。
2005-09-01 18:15:14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