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蟈蟈"是什麼昆蟲?
還是說有這種東西嗎?
謝謝!!

2005-08-31 21:01:15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mynickname 3 in 科學 動物學

3 個解答

蟈蟈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身體綠色或褐色,體型肥大,善於跳躍,吃植物的汁液和花。雄的能發出清脆的聲音。北方人稱為
圖片參考:http://www.kepu.ac.cn/big5/lives/insect/relation/images/rlt2606_01pic.jpg
形態特征 螽斯也叫蟈蟈,又稱哥哥,是鳴虫中體型較大的一種。體長在40毫米左右,側扁。觸角絲狀,通常超過體長。覆翅膜質,較脆弱,前緣向下方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長于前翅,也有短翅或無翅種類。雄虫前翅具發音器。前足脛節基部具1對聽器。足跗節4節。尾須短小,產卵器刀狀或劍狀。棲息于樹上的種類常為綠色,無翅的地棲種類通常色暗。生物學習性 螽斯科為漸變態昆虫,一生要經歷卵、若虫和成虫3個階段。卵多產于植物組織中,或成列產于葉邊緣或莖干上,一般不產在土中,若虫需蛻皮5-6次才能變為成虫。蟈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為活躍期。成虫植食性或肉食性,也有雜食種類,多棲息于草叢、矮樹、灌木叢中,善于跳躍不易捕捉。有時捉住了它的一條腿,它會毫不猶豫地"丟足保身",斷腿逃竄。因此,當你去捕捉時一定要十分小心。雄虫脫皮后3-10天開始鳴叫,夏日炎炎,常引亢高歌,鏗鏘有力。天氣越熱,叫得越歡。諺語說:"蟈蟈叫,夏天到"。在我國的南北方均有它們的"聲"和"影"。在民間飼養廣泛,深得愛好者的青睞。每到夏秋季節,大街小巷中常可見到騎自行車叫賣蟈蟈的小販。種類與分布 蟈蟈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已知約7000種。我國約有百余種,按地域分,南方統稱"南哥",北方稱"北哥"。按地區划分,則各地都有各自的稱呼。如山東產的稱"魯哥"。北京產的稱"燕哥",山西產的稱"晉哥"。若按它們的成長期划分,端午節后出現的稱"夏叫",聲音低弱﹔立秋后10天出現的稱"早叫",體型健壯,叫聲洪亮﹔在晚秋出現的稱"冬虫",叫聲柔弱。如按它們的體色分,綠色而有光澤稱"翠哥",綠色帶白的稱"白哥",或"糙白哥",紫紅如鐵者稱"鐵哥"。若按眼睛的顏色命名者,則有"紅眼翠哥", "黑眼鐵哥"等。若在野外捕捉的稱"野虫",人工繁育者稱"孵虫"或"坊虫"。發音器官 螽斯發出的各種美妙的聲音,是靠一對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它們的"樂器"長在前翅上:在左覆翅的臀區具一略呈圓形的發音銼,銼周緣圍以較強而彎曲的翅脈,中間橫貫一條加粗的翅脈作為音銼,音銼上有許多小齒﹔右覆翅上具邊緣硬化的刮器,音銼與刮器相互摩擦,即可產生聲音來,由于不同種類音銼的大小、齒數、齒間距都不相同,因而發出的聲音也各不同。此外,翅的薄厚和振動速度也影響鳴聲的節奏和高低。品種不同,發生的頻率也不一樣。頻率通常在870-9000赫之間。整個夏天它摩擦前翅5000-6000萬次。螽斯為什么鳴叫 能夠發出聲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啞巴",但雌性有聽器,可以聽到雄虫的呼喚。雄虫通過發出自己獨特的鳴聲(聲音通訊),借以尋找配偶,吸引同種雌虫前來交配,進行生殖活動。以此為目的鳴叫是一種多音節或單音節構成的唧唧聲,稱作"婚戀曲",雄虫往往能連續唱很長時間,并常會有几頭雄虫同時高歌,雌虫聞訊趕來,一般選中歌聲宏亮者作為自己的"戀人"。聲音除了用來吸引異性外,還能起到自衛和報警的作用,當兩只雄虫相遇時,便高唱"戰歌",面對面擺好架式,搖動著觸角,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雙方只有后撤才會相安無事。如果周圍出現異常或危險,螽斯便發出'警報',警告其他螽斯。

2005-08-31 21:02:0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該想個暱稱了 7 · 0 0

我在電視上看過女人我最大有介紹費洛蒙這個產品

會注意到是因為是名媛孫芸芸介紹的

她說費洛蒙很早就有,只是比較少人知道

費洛蒙的作用是會吸引異性的靠近,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



女人我最大 孫芸芸與名模劉伊心

解析人類費洛蒙的效果與使用方法

費洛蒙詳細介紹 http://adf.ly/kPeqV

2015-04-03 08:45: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小俊 1 · 0 0

文人亦有玩趣  教授撰著“虫書”(藏書閣)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中國蟈蟈譜》
圖片參考:http://www.people.com.cn/media/20020201/144500.tif.jpg
  虫文化歷史悠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斗蟋(蛐蛐)、油葫蘆、蟈蟈是中國的三大冬季鳴虫,自古以來就深受大眾的喜愛。“蟈蟈”古時多寫作“蛞蛞”、“虫哥虫哥”,英文名為“Katydid”。清朝時,蟈蟈一度只是皇帝的玩物,不傳民間,皇帝在蟈蟈葫蘆上刻“密玩”二字,以顯示其尊貴身份。隨著時代的變遷,冬季鳴虫愛好者與日俱增,養虫成了人們點綴生活、陶冶情操的高雅休閑活動,養虫用具,尤其是蟈蟈葫蘆等,已成為收藏品的一個重要門類。  中國歷史上有促織經、蛐蛐譜,但至今國內外皆無蟈蟈方面的專著。有鑒于此,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推出了吳繼傳先生的心力之作《中國蟈蟈譜》。  吳繼傳先生是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是享譽中外的昆虫學專家,在蟋蟀研究方面頗具權威。他既有扎實的昆虫學理論基礎知識,又精通中國斗蟋與鳴虫的實際養斗經驗,被我國虫界養虫高手尊稱為“虫聖”。《中國蟈蟈譜》便是其數十年的采集、考察資料與研究成果的匯總。  《中國蟈蟈譜》詳盡論述了蟈蟈的歷史、屬性、品種、分類、命名、形態、生物學特性、分布、名產地、選擇、怡養與繁育。書中的100多幅精美的彩圖匯集了我國的各種名優奇特的蟈蟈,十分珍貴。書中栩栩如生地展現了蟈蟈的千姿百態,是中國的蟈蟈大全,也是世界的蟈蟈之最。全書圖文并茂,印刷精美,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收藏于一體,兼具實用、欣賞、藏書價值。  吳繼傳先生著《中國蟈蟈譜》和王世襄先生著《中國葫蘆》是一套圖文并茂的絕配藏書,互為參照,奇趣盎然。

2005-08-31 21:03:2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行走知識江湖TONY哥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