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Venus )的特徵與性質為何?
金星( Venus )的特徵與性質為何?
金星( Venus )的特徵與性質為何?
金星( Venus )的特徵與性質為何?
2005-08-30 15:19:59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科學 ➔ 天文與太空
圖片參考: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thumb/pancakes.gif
麥哲倫號的影像中呈現了很多種有趣且獨特的地形,像是煎餅 (pancake) 火山群 (左圖) 似乎噴發出很厚的熔岩塊;而「日冕」(coronae) (右圖) 則很像是岩漿庫頂端的熔岩穹窿塌陷所造成。 金星的內部可能很像地球:有一個半徑約3,000公里的鐵質核心,岩石地函則佔最大體積,而麥哲倫號的最新重力探測資料顯示,金星的地殼比以往猜測的來得堅厚。如同地球一般,金星地函有熱對流會對地表的岩石產生壓力,但因為它們分散在許多較小的區域,所以不會像地球一樣因熱對流很集中而形成板塊邊界。 金星沒有磁場,這或許是因為它的自轉速度太慢所致;它也沒有衛星。以往曾有不少觀測者聲稱看到金星衛星的縱跡,但現在已知這是因為在望遠鏡中的金星太亮了,以致在眼球中產生反影所致。 金星很容易用肉眼看到,在日出或日落前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在太陽附近的天空中輕易發現。有些網站可以顯示金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現在位置;更多的細節及圖表則可以在一些星圖軟體如Starry Night中找到。
2005-08-30 15:21: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201409150.pixnet.net/blog
2014-09-20 01:37:2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LEPBLAOWIZF 1 · 0⤊ 0⤋
問 題
寄給朋友 加入追蹤清單
我要金星的資料. [ 檢舉 ]
發 問 者: 知識長 ( 初學者 1 級 )
發問時間: 2005-08-07 10:30:42 / 解決時間: 2005-08-07 14:58:43
解答贈點:5 / 閱覽:68 / 回答:6 / 意見:0 / 正面評價:56%
我要金星的資料.(詳細.只要金星.其他不要)
2005-08-07 10:58:08 補充
我為了讓個為回答(不覺得點太少不直得)才拆揩來問九大行星的詳細資料.不要檢舉我.(來自之前的經驗)
最佳解答
發問者自選
回 答 者: 夜月魔女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0:33:24
金星是是九大行星中最第二靠近太陽的行星,軌道半徑為10,820萬公里 (0.72AU);直徑為12,103.6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六;質量是4.869x1024公斤。金星的公轉軌道是所有行星中最接近正圓的,其偏心率不到1%。
金星早在史前就為人所知了,它是全天亮度僅次於太陽及月球的星體。如同水星,它也曾廣被視為不同的二顆星,中國人稱之為啟明星與長庚星,而希臘天文學家也早知道二者實為同一星體。
由於金星是地內行星,所以我們可從望遠鏡中觀察到它有盈虧現象,這也是伽利略當初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一個重要的觀測證據。
第一個造訪金星的太空探測船是1962年美國的水手2號 (Mariner 2),之後陸續有超過20個探測船到過金星,包括金星先鋒號 (Pioneer Venus)、蘇聯的金星7號 (Venera 7,人類首艘登陸另一行星的探測船)及金星9號 (Venera 9,傳回金星表面的第一張影像,左圖),而美國的麥哲倫號 (Magellan) 則正以雷達進行金星表面的地圖測繪工作 (右圖)。
金星的自轉速度異常的慢,一個金星日相當於地球的243天,還比金星的一年再長一點,而且其自轉方向是逆向的;此外,金星的自轉與公轉週期是同步的,這使得當它位於近地點 (金星衝) 時總是會以相同的一面面向地球,這個現象究竟是由於共振所致或是純屬巧合則尚未有定論。
金星有時會被視為地球的姊妹行星,的確在有些方面它們是頗為相似的:
‧金星只比地球小一點 (直徑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0%);
‧它們的撞擊坑洞很少,這表示其表面都是較為年輕的;
‧它們的平均密度及化學組成類似。
基於上述原因,人類曾想像在金星的厚重雲層之下會有一個非常像地球的環境,也許也會有生命存在;然而事與願違,更多的研究已指出金星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是根本完全不同的。
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高達90大氣壓 (atm) (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公里深處的壓力),主要組成是二氧化碳,有數層達數公里厚的硫酸雲緊緊包覆著,使得從金星之外無法窺見其表面的任何部分。這樣的大氣產生了強烈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高達740K,熱得足以將鉛熔融,這就是為什麼金星距太陽幾乎比水星遠一倍,但表面溫度反而高得多的原因。雖然在金星的濃雲頂端總有高達350公里時速的強風吹襲,但在其表面的風卻很微弱,時速不會超過數公里。
金星很可能一度和地球一樣含有大量的水,但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也早就蒸發殆盡了,所以金星現在是非常乾燥的;其實地球只要再多接近太陽一點也會面臨相同的命運。藉由研究這個在基本條件上頗接近地球的行星竟然擁有如此懸殊的環境,我們會更加瞭解地球環境得天獨厚之所在。
金星的地形大部分都是略有起伏的平地,有一些低平的窪地如Atalanta平原、Guinevere平原及Lavinia平原;有二個高地區域,分別是位於北半球的Ishtar高地 (約有澳洲的大小) 及位於赤道的Aphrodite高地 (約有南美洲的大小),Ishtar高地主要是由Lakshmi高原構成,其四周被全金星最高的山環繞,包括巨大的麥斯威爾 (Maxwell) 山脈。
麥哲倫號的雷達影像顯示金星表面許多地方都是被熔岩所覆蓋,有一些大型的盾狀火山 (像是地球上的夏威夷或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例如Sif山 (右圖)。最新的發現指出金星現在仍有火山活動,但是只有少數的熱點 (hot spots),不像地球有大規模的板塊運動,大部分地區的地質活動狀況在過去數億年間是相當平靜的。
金星表面沒有小型的撞擊坑洞,可能是由於小流星在落地前都會被其濃厚的大氣給燒盡了;而另一方面,多為成群分布的坑洞則可能是由於大流星在落地前在大氣中破碎成數塊所致。
金星表面最古老的地區可能已達8億年之老,當年大規模的火山作用已把更古老的表面全部重塑,當然也把之前的撞擊坑洞給抹除了。
麥哲倫號的影像中呈現了很多種有趣且獨特的地形,像是煎餅 (pancake) 火山群 (左圖) 似乎噴發出很厚的熔岩塊;而「日冕」(coronae) (右圖) 則很像是岩漿庫頂端的熔岩穹窿塌陷所造成。
金星的內部可能很像地球:有一個半徑約3,000公里的鐵質核心,岩石地函則佔最大體積,而麥哲倫號的最新重力探測資料顯示,金星的地殼比以往猜測的來得堅厚。如同地球一般,金星地函有熱對流會對地表的岩石產生壓力,但因為它們分散在許多較小的區域,所以不會像地球一樣因熱對流很集中而形成板塊邊界。
金星沒有磁場,這或許是因為它的自轉速度太慢所致;它也沒有衛星。以往曾有不少觀測者聲稱看到金星衛星的縱跡,但現在已知這是因為在望遠鏡中的金星太亮了,以致在眼球中產生反影所致。
金星很容易用肉眼看到,在日出或日落前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在太陽附近的天空中輕易發現。有些網站可以顯示金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現在位置;更多的細節及圖表則可以在一些星圖軟體如Starry Night中找到。
參考資料
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venus.htm
知識評價
發問者評價:
最佳答案只有一個.謝謝大家的回答.
網友評價: 56% 44% ( 目前有 9 人評價 )
您的評價: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處理中,請稍候...
其他回答
回 答 者: 犀牛王 ( 初學者 1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0:33:26
可參考下列網站,以下是轉貼資料:
金星是是九大行星中最第二靠近太陽的行星,軌道半徑為10,820萬公里 (0.72AU);直徑為12,103.6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六;質量是4.869x1024公斤。金星的公轉軌道是所有行星中最接近正圓的,其偏心率不到1%。
金星早在史前就為人所知了,它是全天亮度僅次於太陽及月球的星體。如同水星,它也曾廣被視為不同的二顆星,中國人稱之為啟明星與長庚星,而希臘天文學家也早知道二者實為同一星體。
由於金星是地內行星,所以我們可從望遠鏡中觀察到它有盈虧現象,這也是伽利略當初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一個重要的觀測證據。
第一個造訪金星的太空探測船是1962年美國的水手2號 (Mariner 2),之後陸續有超過20個探測船到過金星,包括金星先鋒號 (Pioneer Venus)、蘇聯的金星7號 (Venera 7,人類首艘登陸另一行星的探測船)及金星9號 (Venera 9,傳回金星表面的第一張影像,左圖),而美國的麥哲倫號 (Magellan) 則正以雷達進行金星表面的地圖測繪工作 (右圖)。
金星的自轉速度異常的慢,一個金星日相當於地球的243天,還比金星的一年再長一點,而且其自轉方向是逆向的;此外,金星的自轉與公轉週期是同步的,這使得當它位於近地點 (金星衝) 時總是會以相同的一面面向地球,這個現象究竟是由於共振所致或是純屬巧合則尚未有定論。
金星有時會被視為地球的姊妹行星,的確在有些方面它們是頗為相似的:
‧金星只比地球小一點 (直徑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0%);
‧它們的撞擊坑洞很少,這表示其表面都是較為年輕的;
‧它們的平均密度及化學組成類似。
基於上述原因,人類曾想像在金星的厚重雲層之下會有一個非常像地球的環境,也許也會有生命存在;然而事與願違,更多的研究已指出金星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是根本完全不同的。
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高達90大氣壓 (atm) (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公里深處的壓力),主要組成是二氧化碳,有數層達數公里厚的硫酸雲緊緊包覆著,使得從金星之外無法窺見其表面的任何部分。這樣的大氣產生了強烈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高達740K,熱得足以將鉛熔融,這就是為什麼金星距太陽幾乎比水星遠一倍,但表面溫度反而高得多的原因。雖然在金星的濃雲頂端總有高達350公里時速的強風吹襲,但在其表面的風卻很微弱,時速不會超過數公里。
金星很可能一度和地球一樣含有大量的水,但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也早就蒸發殆盡了,所以金星現在是非常乾燥的;其實地球只要再多接近太陽一點也會面臨相同的命運。藉由研究這個在基本條件上頗接近地球的行星竟然擁有如此懸殊的環境,我們會更加瞭解地球環境得天獨厚之所在。
金星的地形大部分都是略有起伏的平地,有一些低平的窪地如Atalanta平原、Guinevere平原及Lavinia平原;有二個高地區域,分別是位於北半球的Ishtar高地 (約有澳洲的大小) 及位於赤道的Aphrodite高地 (約有南美洲的大小),Ishtar高地主要是由Lakshmi高原構成,其四周被全金星最高的山環繞,包括巨大的麥斯威爾 (Maxwell) 山脈。
麥哲倫號的雷達影像顯示金星表面許多地方都是被熔岩所覆蓋,有一些大型的盾狀火山 (像是地球上的夏威夷或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例如Sif山 (右圖)。最新的發現指出金星現在仍有火山活動,但是只有少數的熱點 (hot spots),不像地球有大規模的板塊運動,大部分地區的地質活動狀況在過去數億年間是相當平靜的。
金星表面沒有小型的撞擊坑洞,可能是由於小流星在落地前都會被其濃厚的大氣給燒盡了;而另一方面,多為成群分布的坑洞則可能是由於大流星在落地前在大氣中破碎成數塊所致。
金星表面最古老的地區可能已達8億年之老,當年大規模的火山作用已把更古老的表面全部重塑,當然也把之前的撞擊坑洞給抹除了。
麥哲倫號的影像中呈現了很多種有趣且獨特的地形,像是煎餅 (pancake) 火山群 (左圖) 似乎噴發出很厚的熔岩塊;而「日冕」(coronae) (右圖) 則很像是岩漿庫頂端的熔岩穹窿塌陷所造成。
金星的內部可能很像地球:有一個半徑約3,000公里的鐵質核心,岩石地函則佔最大體積,而麥哲倫號的最新重力探測資料顯示,金星的地殼比以往猜測的來得堅厚。如同地球一般,金星地函有熱對流會對地表的岩石產生壓力,但因為它們分散在許多較小的區域,所以不會像地球一樣因熱對流很集中而形成板塊邊界。
金星沒有磁場,這或許是因為它的自轉速度太慢所致;它也沒有衛星。以往曾有不少觀測者聲稱看到金星衛星的縱跡,但現在已知這是因為在望遠鏡中的金星太亮了,以致在眼球中產生反影所致。
金星很容易用肉眼看到,在日出或日落前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在太陽附近的天空中輕易發現。有些網站可以顯示金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現在位置;更多的細節及圖表則可以在一些星圖軟體如Starry Night中找到。
參考資料
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venus.htm
回 答 者: 青雲塵 ( 初學者 4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0:54:56
金 星 乃 第 二 顆 最 接 近 太 陽 的 行 星 , 是 肉 眼 所 見 最 明 亮 的 行 星 。 其 表 面 是 一 層 濃 密 的 大 氣 , 故 難 以 得 知 其 地 理 環 境 。 它 的 英 文 名 字 Venus 乃 羅 馬 神 話 中 的 愛 美 神 , 古 中 國 謂 之 太 白 星 。
金 星 赤 道 直 徑 約 12,104 km 。 距 日 約 1.08 億 公 里 。 由 於 大 氣 主 要 由 溫 室 氣 體 二 氧 化 碳 形 成 , 故 溫 度 奇 高 , 約 484 ℃ 。
金 星 之 自 轉 周 期 相 當 長 , 約 243 個 地 球 日 。 至 於 公 轉 周 期 方 面 , 則 約 225 個 地 球 日 。 自 轉 方 向 與 地 球 相 反 , 即 由 東 往 西 自 轉 。 沒 有 衛 星 及 磁 場 , 地 殼 由 火 山 岩 組 成 , 沒 有 海 。 質 量 為 9.8685x1024 。 重 力 場 強 度 為 8.87ms-2 。
金 星 大 氣 成 分 為 : 96.5% 二 氧 化 碳 、 3.5% 氮 氣 、 以 及 小 量 二 氧 化 硫 、 氬 氣 、 水 、 一 氧 化 碳 、 氦 氣 及 氖 氣 。
參考資料
http://space.freehk.net/venus.shtml
回 答 者: 小捷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1:18:34
簡介:
金星是最近地球的一顆大行星,半徑6073公里,與地球的6378公里最接近。由於表面有極濃厚的大氣層包圍著,使地球上的人們怎樣也看不清它的表面。直至近年,人們才揭開金星表面的奧祕。
物理狀況:
金星沒有磁場及輻射帶,而大氣層則十分濃厚,成分而完全不同,而且大氣壓也極大。大氣層97%以上為二氧化碳,由於二氧化碳為溫室氣體,所以金星的表面的溫度高達480攝氏度,而且天天是如此,在頂層還有硫酸滴。至於它表面的金色,則是它的雲層反射太陽光所致。
表面地理:
金星表面較地球平坦,地上亦佈滿浮土。浮土下面是玄武岩。金星的山脈也不太高,但最高的麥克斯威爾山卻高11270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2400米。
星的自轉方向及衛星:
人們常用「除非太陽西邊出」形容沒有可能發生的事,但這在金星上卻不適用。由於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地球剛好相反,所以每天日月星辰都是西邊升起,東方落下。
有趣的是,金星一年只有地球的225天,但一天已是地球的243天。
金星並沒有任何天然衛星。
金星的觀測:
由於金星能充分反射太陽光,加上與太陽之間有較大的距角,因此顯得十分明亮,一般時候其視星等都在-3.
參考資料
書
回 答 者: 黃老燕 ( 初學者 4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1:21:27 / 修改時間: 2005-08-07 11:21:37
金星小檔案
金星,Venus,西方神話故事中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為九大行星中,與地球最近的行星,且質量、體積、密度、化學組成等都地球類似,故金星內部組成結構極可能與地球相同,且都擁有大氣,因此許多人都將地球與金星視為「姊妹星」。天文學家認為金星形成的時間與地球相同,約在46億年前左右。右方為「水手十號(MARINER 10)」太空船拍攝的金星照片。
金星在九大行星中,擁有多項「之最」的頭銜:她的表面溫度最高(約攝氏450度)、類地行星中的地表大氣壓力最高(約90大氣壓)、自轉速度最慢(243天)、軌道離心率最小(0.0068,意為更接近正圓)、表面反射率最高(0.59),且是全天空除日月外最亮的星星(-3.9等~-4.7等)。
更特別的是,金星的自轉方向為逆行,也就是說,是由東向西轉,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這個事實,一直到1962年才由雷達觀測確定。所以,如果有人說:「太陽真的會打西邊出來!」這個論點在金星上倒是正確的。不過,由於金星自轉一周為243天地球日(恆星日),公轉一周為224天地球(恆星年),所以在金星上看到的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的實際「一天」,約相當於117天地球日(太陽日)。天文學家猜測,金星自轉逆行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40幾億年前剛形成時,行星胚之間互相撞擊,或是受到彗星、小行星等的撞擊,因而造成自轉方向相反。另一種理論則是認為因金星大氣太過濃厚,與太陽的潮汐力交互作用之下,因大氣的摩擦力造成金星逆轉。不過這些假設目前都無實證。
金星的大氣非常濃厚,大氣壓力高達地球表面的90幾倍,表面覆蓋著一層厚厚的雲層,地面望遠鏡根本無法穿透這些雲層,科學家一直無法參透金星表面的實際情況。美蘇兩國從1960年代開始展開金星的太空任務,才稍微解開金星表面之謎。1973年美國的水手10號首度拍到金星照片並傳回地球;1975年蘇聯的金星9號(Venera 9)首度拍到金星地表照面傳回地球;1978年美國的先鋒金星1號(Pioneer-Venus 1)首度對金星進行雷達探測;尤其是1989年美國麥哲倫號(Magellan)對金星進行高精密度的雷達探測,目前已掌握98%的金星表面地形精確狀況(本館宇宙劇場7月20日將上映的新片「探索之旅(The Discoverers)」中將有詳細介紹)。左圖為利用麥哲倫號雷達探測資料繪出的金星第一高山—麥克斯威爾山(Maxwell Montes,11公里高)的景象。
金星大氣不僅非常濃厚,又絕大部分是由二氧化碳與氧化硫所組成,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率的「溫室效應」氣體,也就是說,太陽照射在金星表面時,金星表面吸收後再輻射的能量,會被這些溫室效應氣體吸收會再輻射,一部份的能量又再度回到金星表面,永遠無法脫逃到太空中;如是長此以往,金星表面能量累積愈多愈多,溫度愈來愈高,終於變成九大行星中,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表面溫度還高的行星。科學家猜測金星表面可能一度有類似地球的海洋,不過因溫度愈來愈高,最後就全部蒸發光了。
至於為何金星沒有像地球一樣的四季變化?那是因為地球有四季,是因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一23.5度的傾角,使太陽直射的地表位置隨時間改變;然而金星的自轉軸幾乎垂直於其公轉平面,公轉軌道又幾近正圓,因此缺乏四季變化。其他行星中沒有四季變化的還有木星,原因相同。雖然缺乏四季,但金星表面的雲層相當濃厚,雲頂風速相當快(時速350公里),約四天就可環繞金星一周。
然而,因金星自轉速度非常慢,可能使其缺乏內部的熱對流,因此金星磁場很微弱,只有地球平均磁場的0.000015倍;但科學家認為數十億年前,金星磁場應與地球相差不多。缺乏磁場的保護,來自太陽的輻射轟擊將可長驅直入,直達金星地表。不過,好在金星還有大氣的保護,大氣高層受太陽紫外線照射而產生的電離層,多少還是可以阻擋一些來自太陽的輻射。
金星表面地形北高南低,北半球充滿高地,南半球則多是平緩的平原區。金星表面缺乏板塊,科學家認為金星整個表面就是一塊板塊。雖然缺乏板塊運動,但金星表面局部區域的地體構造運動相當頻繁,尤其是高地地區,且表面地質年齡據估計僅有數億年,與地球表面動輒數十億年相較之下,顯得相當年輕。科學家估計可能有上百座火山遍佈金星表面,且大多為盾狀火山(坡度很緩的火山),其他如地塹、斷層、褶皺等也都相當多,因此推斷可能是活躍的火山活動流出的熔岩流,使金星表面地質年齡如此年輕。而且因金星表面大氣壓力很大,岩漿中的含水量必須比地球上的岩漿還多才能用「噴發」的,故金星的火山熔岩只會緩慢的「流」,類似夏威夷火山一樣。造成金星表面火山活動如此活躍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她與太陽非常接近,強烈的潮汐作用,使其內部尚未冷卻的岩漿不斷地從地體較脆弱的地方冒出所致。這些活躍的火山活動很可能還會持續很久,金星表面要維持像地球一樣的剛體狀態,相當不易。
從上述種種狀況來看:高溫、高壓、無水、大氣中充滿碳酸與硫酸、火山活動頻繁,這些狀況都不適合生物生存與發展。因此,早期科學家曾有移民金星的想法,現已全部放棄。
金星與地球的比較
物理特徵
金星
地球
物理特徵
金星
地球
質量 (kg)
4.869e+24
5.976e+24
自轉週期 (天)
-243.0187
0.99727
質量 (以地球為 1)
0.81476
1.0000e+00
自轉週期 (小時)
---
23.9345
赤道半徑 (km)
6,051.8
6,378.14
公轉週期 (天)
224.701
365.256
赤道半徑 (以地球為 1)
0.94886
1.0000e+00
軌道傾角 (度)
3.394
0.000
到太陽平均距離 (km)
108,200,000
149,600,000
軌道離心率
0.0068
0.0167
到太陽平均距離(以地球為1)
0.7233
1.0000
平均軌道速度 (km/sec)
35.02
29.79
平均密度 (gm/cm3)
5.25
5.515
自轉軸傾角 (度)
177.36
23.45
赤道表面重力 (m/sec2)
8.87
9.78
視星等 (Vo)
-4.4
---
赤道逃逸速度(km/sec)
10.36
11.18
反照率
0.65
0.37
平均表面溫度
482°C
15°C
表面大氣壓
92
1.013
大氣組成 二氧化碳 氮 氧
96% 3+% ---
< 1% 77% 21%
註:金星自轉方向與地球相反,故其自轉週期以負數表示。
參考資料
知識
回 答 者: ~優格 O ( 初學者 5 級 ) [ 檢舉 ]
回答時間: 2005-08-07 11:28:25
金星是是九大行星中最第二靠近太陽的行星,軌道半徑為10,820萬公里 (0.72AU);直徑為12,103.6公里,在九大行星中大小排行是第六;質量是4.869x1024公斤。金星的公轉軌道是所有行星中最接近正圓的,其偏心率不到1%。
金星早在史前就為人所知了,它是全天亮度僅次於太陽及月球的星體。如同水星,它也曾廣被視為不同的二顆星,中國人稱之為啟明星與長庚星,而希臘天文學家也早知道二者實為同一星體。
由於金星是地內行星,所以我們可從望遠鏡中觀察到它有盈虧現象,這也是伽利略當初提出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一個重要的觀測證據。
第一個造訪金星的太空探測船是1962年美國的水手2號 (Mariner 2),之後陸續有超過20個探測船到過金星,包括金星先鋒號 (Pioneer Venus)、蘇聯的金星7號 (Venera 7,人類首艘登陸另一行星的探測船)及金星9號 (Venera 9,傳回金星表面的第一張影像,左圖),而美國的麥哲倫號 (Magellan) 則正以雷達進行金星表面的地圖測繪工作 (右圖)。
金星的自轉速度異常的慢,一個金星日相當於地球的243天,還比金星的一年再長一點,而且其自轉方向是逆向的;此外,金星的自轉與公轉週期是同步的,這使得當它位於近地點 (金星衝) 時總是會以相同的一面面向地球,這個現象究竟是由於共振所致或是純屬巧合則尚未有定論。
金星有時會被視為地球的姊妹行星,的確在有些方面它們是頗為相似的:
‧金星只比地球小一點 (直徑是地球的95%,質量是地球的80%);
‧它們的撞擊坑洞很少,這表示其表面都是較為年輕的;
‧它們的平均密度及化學組成類似。
基於上述原因,人類曾想像在金星的厚重雲層之下會有一個非常像地球的環境,也許也會有生命存在;然而事與願違,更多的研究已指出金星在很多方面和地球是根本完全不同的。
金星表面的大氣壓力高達90大氣壓 (atm) (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公里深處的壓力),主要組成是二氧化碳,有數層達數公里厚的硫酸雲緊緊包覆著,使得從金星之外無法窺見其表面的任何部分。這樣的大氣產生了強烈的溫室效應,使得金星表面溫度高達740K,熱得足以將鉛熔融,這就是為什麼金星距太陽幾乎比水星遠一倍,但表面溫度反而高得多的原因。雖然在金星的濃雲頂端總有高達350公里時速的強風吹襲,但在其表面的風卻很微弱,時速不會超過數公里。
金星很可能一度和地球一樣含有大量的水,但在如此嚴苛的環境中也早就蒸發殆盡了,所以金星現在是非常乾燥的;其實地球只要再多接近太陽一點也會面臨相同的命運。藉由研究這個在基本條件上頗接近地球的行星竟然擁有如此懸殊的環境,我們會更加瞭解地球環境得天獨厚之所在。
金星的地形大部分都是略有起伏的平地,有一些低平的窪地如Atalanta平原、Guinevere平原及Lavinia平原;有二個高地區域,分別是位於北半球的Ishtar高地 (約有澳洲的大小) 及位於赤道的Aphrodite高地 (約有南美洲的大小),Ishtar高地主要是由Lakshmi高原構成,其四周被全金星最高的山環繞,包括巨大的麥斯威爾 (Maxwell) 山脈。
麥哲倫號的雷達影像顯示金星表面許多地方都是被熔岩所覆蓋,有一些大型的盾狀火山 (像是地球上的夏威夷或火星上的奧林帕斯山),例如Sif山 (右圖)。最新的發現指出金星現在仍有火山活動,但是只有少數的熱點 (hot spots),不像地球有大規模的板塊運動,大部分地區的地質活動狀況在過去數億年間是相當平靜的。
金星表面沒有小型的撞擊坑洞,可能是由於小流星在落地前都會被其濃厚的大氣給燒盡了;而另一方面,多為成群分布的坑洞則可能是由於大流星在落地前在大氣中破碎成數塊所致。
金星表面最古老的地區可能已達8億年之老,當年大規模的火山作用已把更古老的表面全部重塑,當然也把之前的撞擊坑洞給抹除了。
麥哲倫號的影像中呈現了很多種有趣且獨特的地形,像是煎餅 (pancake) 火山群 (左圖) 似乎噴發出很厚的熔岩塊;而「日冕」(coronae) (右圖) 則很像是岩漿庫頂端的熔岩穹窿塌陷所造成。
金星的內部可能很像地球:有一個半徑約3,000公里的鐵質核心,岩石地函則佔最大體積,而麥哲倫號的最新重力探測資料顯示,金星的地殼比以往猜測的來得堅厚。如同地球一般,金星地函有熱對流會對地表的岩石產生壓力,但因為它們分散在許多較小的區域,所以不會像地球一樣因熱對流很集中而形成板塊邊界。
金星沒有磁場,這或許是因為它的自轉速度太慢所致;它也沒有衛星。以往曾有不少觀測者聲稱看到金星衛星的縱跡,但現在已知這是因為在望遠鏡中的金星太亮了,以致在眼球中產生反影所致。
金星很容易用肉眼看到,在日出或日落前後一段時間內可以在太陽附近的天空中輕易發現。有些網站可以顯示金星及其它行星在天空的現在位置;更多的細節及圖表則可以在一些星圖軟體如Starry Night中找到。
參考資料
http://earth.fg.tp.edu.tw/learn/solar/venus.htm
2005-08-30 16:40:4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黃老燕 3 · 0⤊ 0⤋
金星(Venus)
圖片參考: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e_book/starry_nite/images/venus.jpg
與太陽的平均 距離0.72 AU108,200,000 km直徑(km)12,100 km質量(M/M地球)0.95密度(g/cm3)5.2表面溫度(℃)450公 轉週期226 days 自轉週期243 days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與月亮之外最亮的天體,也是 距地球最近的行星。金星與太陽的最大夾角恆小於48度 ,僅可見于日出之前或日後之後,故有「晨昏星」之稱, 我國古代曾把它誤認為兩顆星:啟明與長庚。 金星的公轉週期,半徑、質量與密度,皆與地球相近 ,故天文學家常稱金星為地球的姐妹星。但金星的大氣 組成和地球迥然不同,95%為二氧化碳,氮約佔2~4%,氧 氣的含量不到0.003%。金星的大氣壓力,約為地球大氣壓 力的90倍,表面溫度高達攝氏450度,足可熔鉛。金星的 表面雲霧彌漫,靠可見光無法透視金星的大氣﹙如左半 圖﹚,而微波則可穿透其大氣層,得以分辨金星的表面﹙ 如右半圖﹚。 金星與地球的內部成份與結構很近似,天文學家認為它們的起源與歷史也應相近,但為何它們的大氣組成,表面溫度有如此懸殊的差異?現在多數的研究者認為金星發生了失控的溫室效應,金星大氣中過量的二氧化碳,容許來自太陽的可見光與紫外線通過,但阻礙熱以紅外線的方式重新輻射到金星之外,表面溫度不斷上昇,造成今日所見的狀態。
2005-08-30 15:21:2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寶鴨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