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中國最早的文學作品是哪一種形式的???如唐詩.元曲...等

2005-08-29 19:28:53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5 個解答

<<詩經>>並非最早的文學作品.

最早的文學作品是民間歌謠,如"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些殘存的資料證明在黃帝時期就有簡短的歌謠流傳.

若說是書寫的文學作品,那應該是<<尚書>>或<<易經>>,其中部分記載了夏商時期的散文書寫.

而<<詩經>>是周代以後的文獻了,雖然"頌"裡面有"商頌",但它不是商代的作品,那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詩歌(因為是商朝的後裔)

結論是,如果包含口傳的文學作品,應該是民間歌謠;如果只限書寫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尚書>>和<<易經>>的部分文字.是散文作品.

2005-08-29 19:46: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參考下面的網址看看

http://phi008780508.pixnet.net/blog

2014-05-18 07:52: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認為首先是要了解何謂文學再來細分
以前老師說過:文學乃是藉由文字記載或是口耳相傳,透過想像空間,有其形式與內容的有機體,且符合昭明文選中...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之標準
而中國文學主要可分:
1.雅文學--->a.有韻者為文--->始為詩經(故顧炎武.日知錄:三百篇不得不降而為楚辭,楚辭不得不降而為漢賦,漢賦不得不降而為六朝駢文,六朝駢文不得不降而為唐詩,唐詩不得不降而為宋詞,宋詞不得不降而為元曲.明傳奇,勢也)
b.無韻者為筆--->始為尚書(故尚書被尊為散文之組,有六體:典.謨.訓.誥.誓.命。韓愈.進學解:上規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詰屈贅牙)
2.俗文學--->之始為神話(進而發展成為唐代之敦煌俗文學)

2005-08-30 10:13:4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異鄉人 2 · 0 0

大家都引經據典...其實平心而論,最早的文學作品最有可能的應該是歌謠的形式,因為就算是在遠古還沒有文字可以書寫、紀錄的年代,歌曲是唯一可以傳頌至後代的工具,古人通常都把生活的點滴配上簡單的旋律加以頌唱,一方面是娛樂,另一方面對於下一代也有教育的意義。

2005-08-29 22:19:3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世事無絕對 3 · 0 0

詩的起源和【詩經】:在所有的文學樣式中,詩歌是起源最早、歷史最久的一種樣式。最早的詩歌是口頭創作,靠口耳相傳,可不依賴文字的。它的起源和勞動有關,如【淮南子】中敘述,許多人舉大木,用喊號子協調大家的步伐;有的和宗教或娛樂有,如【呂氏春秋‧古樂篇】所言,葛天氏部落族人,他們的宗教兼娛樂是3人拿著牛尾巴,邊跳舞,邊唱歌。這些原始詩歌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和音樂及舞蹈結合在一起的,這種情形現仍可在一些原始民族中看到。這些詩歌首先和舞蹈脫離,後又漸脫離曲調,成為朗誦的詩歌,但仍保有音樂性。最早詩歌源於何時,無強而有力的證據,但幸運的是西元前6世紀,我國就編第一部的詩歌總集【詩經】,實際上,它是詩歌的源頭。內容時間的範圍約西周初(公元前11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6世紀),主要產生於長江、黃河和漢水等流域,分風、雅、頌三大部份。一、 詩經簡介詩經,是中國第一部純文學專著,最早的詩歌總集。談起中國文學,得由《詩經》開始,《詩經》是中國文學的源頭:她的形式開啟了後世的詩體;她的內容引領著後世歌詠的範疇;她的藝術手法造就了中國文學獨有的風貌;她溫柔敦厚的風格及憂患的傳統形塑了中國人的意識;而她的遣辭用語,至今仍歷歷鮮活於口語題辭之中。先秦典籍之中,《詩經》最易打動人心,但也最難說解,一方面文學的歧義性使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有一番自己的體會;再則從春秋大夫們的登高賦詩、至孔孟的說詩開始,就已開啟了斷章取義及微言大義的經學傳統,等到漢代以《詩經》立於學官,經生們更是爭相附會以政教上的美刺說法,孔孟求善、經生求真,都是對求美的文學作品的一種斲傷,於是這一部中國最早的純文學作品集,不得不承載著三千年來的重重迷障。這一段「詩教」的歷史,又是不得不加以省視抉擇的。篇數:詩經有三百零五篇,若再加上六篇有題有序而無辭的「《六笙詩》」,就是三百十一篇,稱「《詩三百》」只是統合言之。也許「三百」是古時的神祕數字,所以墨子有「誦詩三百」,《禮書》有「禮儀三百」,後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乃至清人真的編了「《唐詩三百首》」,至今影響深遠。http://homepage.tces.ilc.edu.tw/~shieh/15.htmhttp://www.lungteng.com.tw/teacher/h-school/91md/7101md1/resource/tips/books5/1-2.htm

2005-08-29 19:37:0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