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0

24節氣是哪24節氣阿?一個節氣所代表的意思有什麼呢?請各位幫我找答案唷~感激各位^^

2005-08-27 16:04:30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節慶 其他民俗與地方節慶

6 個解答

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皆是反映季節的更替、氣候變化、物候特點及農作物生長情形等,因此均具有其個別的意義,條述如下:

立春: 春季開始,立是開始的意思,春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
雨水: 春到人間,降雨開始增多,春雨綿綿。
驚蟄: 蟲類冬眠或隱藏起來,伏著不動,叫做蟄。春雷響起,驚醒蟄伏地下
   冬眠的蟲類,將開始出土活動。
春分: 春季過了一半,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這一天太陽從正東方昇起,落
   於正西方,地球上南北半球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古代曾稱春分
   與秋分為晝夜分。
清明: 天氣逐漸和暖,春暖花開,草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一片氣清景明的
   現象。
穀雨: 雨生百穀的意思,此時農夫剛完成春耕,田裡的秧苗正需大量的雨水
   滋潤,適時且足夠的雨水才能使穀物成長茁壯。但此時的氣候,卻時
   晴時雨,時冷時熱,最讓人不易捉摸。
立夏: 夏季開始,此時已出現溫暖的氣候,萬物迅速生長。
小滿: 滿指穀物籽粒飽滿,稻穀和麥類等夏熟農作物行將結實,等待成熟,
   但尚未達到飽滿的程度。
芒種: 有芒作物開始成熟,結實成穗,此時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適當時節。
夏至: 炎熱的夏天真正到來,此時陽光直射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多,
   是白天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高的,
   因此日影是一年中最短的,過了夏至,白天漸短,夜晚慢慢加長。
小暑: 暑是炎熱之意,此時天氣開始逐漸炎熱,但是還沒有熱到極點,雖然
   夏至時北半球受陽光照射時間最長,由於太陽射來的熱力必須先對地
   面和大氣加溫,才能把熱儲存於大氣中,所以天氣從夏至開始慢慢加    熱,經過小暑後,熱度才會逐漸昇高到極點。
大暑: 氣候酷熱到達高峰。
立秋: 秋季開始,氣溫將由熱轉涼,涼爽舒適的秋天就要來臨。
處暑: 處是止的意思,表示夏天的暑氣到此終止,但有時晴天的下午,炎熱
   不亞於暑夏,可視為夏的迴光返照。
白露: 天氣已經轉涼,夜晚時空氣中所含的水汽,接觸到地面上因輻射而迅
   速冷卻的物體,於是部份凝結為水滴而附於地面的花草樹葉上,這些
   透明晶瑩的水珠,我們就稱它為白露。
秋分: 秋季過了一半,同春分一樣,此時陽光直射赤道上,地球上南北半球
   受光相等,晝夜長短相等。
寒露: 此時已屆深秋,天氣轉冷,早晚所接觸到的霧氣和露水,感覺寒意沁
   心,而草木行將枯萎。
霜降: 天氣漸寒,當地面的物體溫度降至攝氏零度或以下,接觸的水汽直接
   結霜附於其上。
立冬: 冬季開始,冬是終了,作物已收割貯藏,農事完成。
小雪: 氣候寒冷,此時節空氣中的水汽在溫度冷至攝氏零度以下時,會凝成
   結晶狀的固體由空中降下,稱為降雪,不過降雪量不多且不大。
大雪: 天氣更寒冷,大雪紛飛,地面積雪。
冬至: 嚴冬來臨,此時陽光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是白天最短
   黑夜最長的一天,中午時太陽的仰角是一年裡最低的,日影是一年中
   最長的。
小寒: 天氣相當寒冷,雖進入嚴冬但尚未到達最冷的時候。
大寒: 天氣酷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日子。

24節氣概述

「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我國民間自古普遍流傳這句俗語,至今未改,可見節氣受到一般農民重視的程度,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家所獨創,用來指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以補救我國以前使用陰曆日期,無法配合季節變化的缺點,古代農民由長期的生活經驗中得知,農業與季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因此他們只要看一下當時是處於那個節氣,便可瞭解此段時期的氣候狀態,適時的進行農事,以免氣候產物與季候變化脫節而影響收成,因此節氣對農業社會的人而言,它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農事息息相關,同時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一﹑二十四節氣的制訂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節所見到中午時太陽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並不相同,人們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根據全年觀測的結果發現,夏季時其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顯然隨著季節的變化,竹竿受陽光照射造成的陰影,其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至就是到頂的意思〉,又稱日北至或日長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又稱日南至或日短至,大約殷商時人們已知道立竿測影來定季節,另外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據左傳中記載春秋時期已經提到在二分二至時做觀測,有了二分二至以後,雖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安排,但一年中氣候變化很大,且二分二至之間相隔時間很長,必然無法滿足農民生產上的實際需要,因此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按推測一定是先增加四季的開始,即是合稱四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與二分二至稱為 「分至啟閉」,亦稱為八節,隨著農業的發展,指導農事所需的節氣數目越來越多,到了秦代在呂不韋的呂氏春秋中已經載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等節氣名稱,到了兩漢時期,由於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書中的天文訓篇裡,二十四節氣已齊備且和現在的名稱完全相同,由此可斷定在兩漢時二十四節氣就已完備了。

二﹑節氣的意義與命名

  地球繞日公轉時,地軸是傾斜著運行,地球赤道與公轉軌道面有二十三‧五度的交角,因此以地球上某一個地區而言,地球在公轉軌道上各個不同位置,受到陽光的照射量因直射或斜射而多寡不同,陽光直射時,該地區接受到的光和熱就較多,氣候就會熱,陽光斜射時,該地區接受到的光和熱就較少,氣候就會冷。二十四節氣簡單的說就是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二十四個點,好比公轉軌道上的里程標誌,到了甚麼節氣,就會有甚麼氣候,以反映一年中各個不同時期的氣候寒暑變化。由於秦漢時代的領域大都在中原附近,亦即大抵位於黃河流域,因此二十四節氣的名稱,除了四立與分至合稱的八節,表示季節變換及劃分四季外,都是反映該地區的氣候寒暑變化及耕耘播種之農時等來命名,相當具有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的特點。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為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及順序,人們將每個節氣名稱取一或二個字按次序組成歌訣如下:

春雨驚春清榖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又因為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變動不大,故亦有人將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編有「上半年逢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前後不過一、二天。」的口訣,例如民國八十八年立春在二月四日,夏至在六月二十二日,立秋在八月八日,冬至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記得上述歌訣和口訣,就能知道各節氣的名稱和在陽曆的大概日期。

三﹑二十四節氣的推算

  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將該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個回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間長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名統稱二十四節氣,此種將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節氣稱為平節氣,但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在軌道上運行的速率並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回歸年時間所得平節氣的日期,並不能反映地球在軌道上真正的位置,因此從清初的時憲曆〈西元一六四五年〉起,節氣時刻的推算由平節氣改為定節氣,所謂定節氣是由春分開始,將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每十五度定一節氣,一周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節氣,以此方法推算出來的節氣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反映當時的氣候狀況。

2005-08-27 16:16:2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az331.pixnet.net/blog

2014-11-14 01:38:4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PKKODGLSBMCB 1 · 0 0

台灣首家合法娛樂城開幕囉!

體育博彩、真人對戰、現場遊戲、彩球

投注高賠率,歡迎您來體驗!

官方網站 aa777.net

2013-12-14 19:35: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春季:  立春 2月3--5日交節 雨水2月18--20日交節 驚蟄 3月5--7日交節  春分 3月20--22日交節 清明4月4--6日交節 穀雨 4月19--21日交節   夏季:  立夏 5月5--7日交節 小滿 5月20--22日交節 芒種 6月5--7日交節   夏至 6月21--22日交節 小暑 7月6--8日交節 大暑 7月22--24日交節   秋季:  立秋 8月7--9日交節 處暑 8月22--24日交節 白露 9月7--9日交節   秋分 9月22--24日交節 寒露10月8--9日交節 霜降10月23--24日交節  冬季:  立冬 11月7--8日交節 小雪 11月22--23日交節 大雪 12月6--8日交節   冬至 12月21--23日交節 小寒1月5--7日交節 大寒 1月20--21日交節  二十四節氣的含義  立春  2月3日~5日,太陽達黃經315度。“立”是開始的意思,表示萬物復蘇的春天又開始了,天氣回暖,萬物更新,是農事活動開始的標誌。這一天春季開始。  雨水  2月18日~20日,太陽移至黃經330度。表示氣候逐漸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漸增多,空氣溼度不斷增大,但冷空氣活動仍十分頻繁。  驚蟄  3月5日~7日,太陽移至黃經345度。春雷開始轟鳴,驚醒了蟄伏在泥土裏冬眠的昆蟲和小動物,過冬的蟲卵快要孵化了,這個節氣表示春意漸濃,氣溫升高,但乍寒乍暖,氣溫和風的變化都較大。  春分  3月21日~22日,太陽移至黃經6度,陽光直照赤道。“分”是“半”的意思,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叫春分,這一天晝夜相等,我國廣大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4月5日~6日,太陽移至黃經15度。這個節氣表示氣溫已變暖,草木萌動,自然界出現一片清秀明朗的景象。  穀雨  4月19日~21日,太陽移至黃經30度。“雨生百谷”,這一天起雨量增多,對穀物生長有利。  立夏  5月5日~6日,這個節氣表示夏季開始,萬物生長,炎熱的天氣將要來臨,農事活動也已進入夏季欣欣向榮的繁忙季節了。  小滿  5月20日~22日,“滿”,飽滿,麥類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漸飽滿,但未成熟。  芒種  6月5日~7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75度。“芒”是指殼實尖端的細毛,在北方是割麥種稻的時候,也是耕種最忙的時節,需要及時進行夏收、夏管和夏種了。  夏至  6月20日~22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90度,日光直射北回歸線,出現“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長,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來臨,氣溫將繼續升高。夏至前後,我國許多地方都進入了悶熱夏季,氣溫一般都在30℃以上,最高氣溫常常突破37℃。  小暑  7月6日~8日,太陽達黃經105度,入暑,標誌著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炎熱季節。  大暑  7月22日~24日,此時太陽已達120度,正值中伏前後。這一時期是我國廣大地區一年中最炎熱的時期,但也有“大暑不熱”、雨水偏多的反常年份。  立秋  8月7日~9日,此時太陽移至黃經135度。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季將過,天高氣爽的秋天開始,草木開始結果,到了收穫季節。  處暑  8月22日~24日,“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於這一天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由於正值秋收之際,降水十分寶貴。  白露  9月7日~9日,此時太陽達黃經165度,由於太陽直射點明顯南移,各地氣溫下降很快,天氣涼爽,晚上貼近地面的水氣在草木上結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24日,太陽移至黃經180度,日光直射點又回到赤道,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這一天晝夜再次相等,從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長。  寒露  10月8日~9日,太陽移至黃經195度。此時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氣溫繼續下降,天氣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為“寒露風”。這個節氣表示冬季的開始,預示氣候的寒涼程度將逐漸加劇。  霜降  10月23日~24日,此時太陽達黃經210度。黃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令相吻合,霜是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氣凝結而成的,所以,霜降並不是降霜,天氣寒冷造成,對生長中的農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11月7日~8日,太陽移至黃經225度,這一天起冬天開始。  小雪  11月22日~23日,此時太陽達到黃經240度,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現雪花,但此時為初雪階段,雪量小,次數不多,黃河流域多在“小雪”節氣後降雪。  大雪  12月6日~8日,降雪天數和降雪量比小雪節氣增多,地面漸有積雪。插入圖大雪  冬至  12月21日~23日,太陽移至黃經270度,此時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則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成為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後北半球白晝漸短,氣溫持續下降,並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小寒  1月5日~7日,這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冬季最寒冷的季節,會有霜凍。  大寒  1月20日~21日,天氣冷到極點,到了天寒低凍的時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節。

2005-08-27 16:35:1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圖片參考:http://www.coa.gov.tw/file/6/284/286.jpg
  24節氣必須按照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真實位置而定,它其實是一個「時刻」,而非「一日」。   傳統中國曆法為陰陽合曆,制訂的準則有利用太陽的運動(日、年與節氣),也有月亮的運動(月)。在地球上觀察,太陽每日會向東移動約1度,環繞一圈的時間稱為「回歸年」或「太陽年」,其運行軌跡稱為「黃道」。由於地球自轉軸相對於公轉軸有23.5度的傾角,使得夏季正午時太陽仰角高度較高,冬季時較低,影響一年四季氣溫與季候。為了讓先民們能得知寒暑氣候變化而決定農事進展或作為生活起居的參考,古代曆法學家於是規定: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此為24節氣的來源,而這種節氣的制訂法稱為「平氣法」。   然而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對當時制訂此曆法的中原地區而言,某些節氣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故自清代開始,另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運行15度訂為一個節氣或中氣,24節氣因而為24個特定的時刻,而非特定的24天。此種節氣制訂法稱為「定氣法」。24節氣之黃經度數請參看下表。 名稱黃經度數分類可能日期名稱黃經度數分類可能日期小寒285節氣1/5-7小暑105節氣7/6-8大寒300中氣1/19-21大暑120中氣7/22-24立春315節氣2/3-5立秋135節氣8/7-9雨水330中氣2/18-20處暑150中氣8/22-24驚蟄345節氣3/5-7白露165節氣9/7-9春分0中氣3/20-22秋分180中氣9/22-24清明15節氣4/4-6寒露195節氣10/7-9穀雨30中氣4/19-21霜降210中氣10/23-24立夏45節氣5/5-7立冬225節氣11/7-8小滿60中氣5/20-22小雪240中氣11/21-23芒種75節氣6/5-7大雪255節氣12/6-8夏至90中氣6/20-22冬至270中氣12/21-23  由於一年的長度是用太陽的運行訂出,24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訂出,基本上,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然而,一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2422天,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相當於5.8小時),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如此一來,累積4年後為0.9688天,幾近一天,為修正之,故公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四年會多2月29日一天。若順延的結果,使得某節氣的時刻越過午夜至隔日,或因閏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都會使節氣的日期改變,但日期差異只會在三天內。   是以,就是因為回歸年長度與實際曆年長度的些微差距,再加上公曆曆年日期需隨回歸年實際長度而修正,就會讓24節氣不會固定在某一天。

2005-08-27 16:17:2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自己回家翻農民曆
每個農曆月份都有兩個節氣
包括
驚蟄 夏至 處暑 白露 冬至 小寒 大寒等

2005-08-27 16:12:44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慕瑋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