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他很有名 可是不知道到底有哪些事蹟呢
可以幫幫忙一下嗎
2005-08-26 14:49:48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不要問 1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三國蜀漢 諸葛亮(181~234)諸葛亮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郡陽都人(今山東省沂水縣)。少年時父母雙亡,逐隨叔父避亂荊州,隱居於南陽隆中,常自比管仲、樂毅,愛唱《梁父吟》,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劉備屯兵新野時,徐庶為幕僚,向劉推薦諸葛亮。劉備三訪其廬,諸葛亮才與其相見,並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即佔據荊、益二州,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天下的建議。深得劉備的讚賞,自此成了劉備主要輔佐。後助劉備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曹丕代漢為帝後,劉備也稱帝,諸葛亮出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關羽鎮守荊州。 章武三年(223)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助,便給以輔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諸葛亮受封武鄉侯,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又兼任益州牧。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 諸葛亮執政後,首先要辦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復與東吳的外交關係。劉備死後,東吳一方面繼續向魏稱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樣對蜀,仍陳大軍於蜀的邊境。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與蜀聯合,與魏斷絕關係。 當時,南中諸郡在劉備東伐之時,受東吳策動而叛亂,嚴重威脅蜀漢後庭。諸葛亮執政後,與東吳恢復邦交,切斷了南中的外援。經過兩年調養,諸葛亮上書後主,決心平定南中叛亂。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率大軍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戰爭中,諸葛亮對叛軍首領孟獲採用攻心戰術,七擒七縱,使其心悅誠服。平叛戰鬥結束後,諸葛亮吸取「眾建諸侯分其力」的經驗,將南中四郡分為六郡,叛亂中心建寧郡被分得最細,起用大量土著大姓為官吏,達到不留軍隊、不運糧草,又能治理該地的目的;徵調南中「青羌」萬餘家入蜀,以其青壯組成騎兵五部,號稱「飛軍」:設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軍政。該年十二月,諸葛亮率軍回到成都。 建興五年(227)三月,諸葛亮上《出師表》於後主,率軍至漢中,準備北伐。他先在漢中練兵約一年,然後北攻。魏南安(治甘肅隴西)、天水、安定(治甘肅濟川)三郡當即降蜀。魏明帝親赴長安督戰,以曹真督關右諸軍,採用以防守為主的戰略。蜀軍先揚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使趙雲、鄧芝率一軍據箕谷(今陝西褒城西北)為疑軍,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參軍馬謖領一軍為先鋒,駐街亭。馬謖揮不當,大敗於魏軍,丟失街亭。蜀軍失去前進的據點,只好退回漢中(正史並無「空城計」退司馬懿軍之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上書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身分行丞相之職。 建興六年(228)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圍攻陳倉二十餘日不下,糧盡而退。建興七年(229),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蜀軍西向,取魏武都、陰平二郡而回。諸葛亮復任丞相。 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與李嚴的矛盾為引人關注的焦點。本來,他們兩人同受劉備託孤,共為輔臣。直到建興四年(226),兩人關係還比較好,諸葛亮在與孟達的信中環稱讚李嚴。但不久,李嚴寫信給諸葛亮,建議利用掌握朝政大權的便利,像曹操那樣進爵封王,接受「九錫」,這樣他也能撈到若干好處。諸葛亮對此非常生氣,在回信中狠狠批評了李嚴一通。不久,諸葛亮在即將伐魏前,調李嚴帶他所轄的二萬軍隊來鎮守漢中。李嚴卻討價還價,要諸葛亮從益州東部劃出五郡設立江州,讓他當江州刺史,致使調動未成。諸葛亮以大局為重,也就妥協了;建興七年,陳震在出使東吳前,專門找諸葛亮匯報李嚴的巧詐問題,特別談到李嚴早年在家鄉為官時的一些劣跡,但沒引起諸葛亮的足夠重視。建興八年(230),曹軍欲三路攻蜀,諸葛亮再次要李嚴帶二萬軍隊到漢中坐鎮,李嚴又討價還價。諸葛亮即做讓步,任命其子為江州都督督軍,接替李嚴調走後的工作,李嚴這才執行調動命令。建興九年(231),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嚴在漢中負責後勤供應,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說皇上命令退兵。諸葛亮退軍後,他又欺騙朝廷說此次退兵是為了誘敵。當諸葛亮回來後,他又故作驚問:「軍糧已經夠用,為何突然退兵?」於是,諸葛亮在上朝時拿出李嚴的書信為據,與許多將士一道簽名上表,彈劾李嚴,將他免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軍出斜谷,據五丈原(今陝西岐山縣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與東吳約好同時攻魏。但東吳遲遲不發兵,迄至五月,孫權才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漢囗),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率大軍圍合肥新城。對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敗東吳。他親率水軍東征,讓西守的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但當孫權得知魏主的意圖後,認為己方成了主戰場,吃了虧,即令全線撤軍。在西線。諸葛亮鑑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這年八月,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於前線,時年五十四歲。蜀軍全線撤軍。諸葛亮在生前留下遺囑:「葬於漢中定軍山,就在山坡中挖一個墳,墳坑可裝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隨葬器物。」 諸葛亮的著述,在《三國志》本傳中載有《諸葛氏集目錄》,共二十四篇,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後人所編,以清人張澍輯本《諸葛忠武侯文集》較為完備。
2005-08-26 14:51:2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搶救失業大作戰 7 · 0⤊ 0⤋
207 出山助劉
208 智算華容
209 巧取荊襄
210 三氣周瑜
214 增援漢軍
219 漢水退曹
225 底定南中
228 奪取三郡
228 計斬王雙
229 攻取陰平
230 氣死曹真
231 製造木牛
234 星隕渭南
諸葛亮27歲〈207〉出仕,54歲〈234〉病逝,當了27年軍師。
2005-10-12 11:30: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曾國政 2 · 0⤊ 0⤋
如果你是要問「正史」 而不是要問三國演義這部「小說」的故事...
演義:三顧茅廬
正史:二請出仕
演義:博望坡
正史:劉備之計
演義:舌戰群儒
正史:子虛烏有
演義:草船借箭
正史:子虛烏有
演義:赤壁借東風
正史:該時令本來就會有東風
演義:赤壁之戰
正史:周瑜的功勞
演義:三氣周瑜
正史:兩人照面沒那麼多次
演義:七擒七縱
正史:沒有那麼多次
演義:空城計
正史:如果三國時代有類似空城計的話,只有趙雲用過
演義:死諸葛嚇跑活仲達
正史:司馬懿自己疑心病太重
實際上,諸葛亮有名是因為「三國演義」這本書捧的
諸葛亮沒有那麼用兵如神,但是他的政治方面的確是手段高超
畢竟能讓劉備從那麼小的領土擴展成三國鼎力
諸葛亮仍然功不可沒...
2005-08-26 18:02:2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諸葛亮相關有名的事蹟..
隨他出茅廬來就一直層出不窮ㄌ..
看完三國演義後..你會愛上他ㄉ..
2005-08-26 17:45:3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個人認為 3樓的比較用心 因為他是自己打的 不像前面兩位大大 都直接ctrl+c ctrl+v....
2005-08-26 15:06:00 · answer #5 · answered by 不要問 1 · 0⤊ 0⤋
與諸葛亮相關最有名的事蹟
1.劉備三顧茅廬聘孔明
2.七擒七縱孟獲
3.赤壁之戰
4.空城計
5.借東風或借箭
6.出師表
是在中國歷史上被稱頌的軍師之一
2005-08-26 15:04:4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游景昕-able 7 · 0⤊ 0⤋
諸葛亮,自孔明。他父親諸葛珪曾做過東漢的泰山郡丞,是一名普通的文職小吏。諸葛亮有兩個姊姊、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在他八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他們姊弟五人便依靠叔父諸葛玄生活。一九五年,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亮姊弟隨叔父來到了南昌。但不久東漢朝廷又委任朱皓為豫章太守,諸葛玄就率全家來到了襄陽,投奔荊州牧劉表。一九七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的兩個姊姊都已出嫁,哥哥諸葛瑾當年留在老家,至今查無音訊,諸葛亮就與弟弟諸葛均一齊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蓋了幾間茅草屋,開始了躬耕生活。在隆中,諸葛亮一共住了十年。在這十年裡,諸葛亮閱讀了大量的文史典籍。他十分喜歡兵家、法家的著作、崇慕古代的管仲、樂毅,常常詠誦梁父吟,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沔南名士黃承彥非常敬重諸葛亮的才華。一天,他對諸葛亮說:「聽說你還沒有娶妻,我有一個女兒,相貌雖不太好,但才學可與你相配,不知你是否中意?」諸葛亮早已聽說黃老先生有一才女,自己也有心求慕,如今聽老先生一問,便欣然應允。這位黃夫人後來給了諸葛亮很多助益,據說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就是從夫人那裡受了啟發。
一次,劉備向司馬徽求教。司馬徽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伏龍即臥龍諸葛亮,鳳雛即龐統。」不久,徐庶投靠劉備,又推薦諸葛亮。劉備想讓徐庶把諸葛亮召來。劉備思賢若渴,就帶領關羽、張飛到隆中拜訪,前兩次都沒見到諸葛亮,第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當時是公元二○七年隆冬,劉備四十七歲,諸葛亮二十七歲。劉備虛心向諸葛亮請教,於是引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隆中對策。聽了諸葛亮的分析,劉備茅塞頓開,於是懇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覺得劉備胸懷大志,又三顧茅廬,便慨然應允。從此諸葛亮離開隆中,開始了後半生的戎馬生涯。
諸葛亮隨劉備來到新野,認為當務之急,應先擴充軍隊。他對劉備說:「現在流寓荊州的人口很多,而有戶籍的很少。如果按戶籍徵兵役,就會引起百姓的不滿。將軍可轉告劉表,讓他下令境內遊戶如實申報人數,從中選拔,以擴大兵員。」劉備採納諸葛亮的建議,幾個月內,就把幾千人的部隊擴大到了數萬人。一次,劉琦邀諸葛亮遊觀後園,共登高樓,飲宴之間,令人撤去樓梯,再次向諸葛亮請教:「今日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言出您口,入於我耳,先生可以教我一條自安之術了吧?」諸葛亮對他說:「你不知道申生在內而為,重耳在外而安嗎?」劉琦馬上明白諸葛亮的意思。正好這時江夏太守黃祖被孫權殺死,劉琦請求父親允許他出守江夏,劉表同意,任命他為江夏太守。
公元二○八年秋,曹操揮師南下,直取荊州,這時劉表病死,劉琮繼任為荊州牧,投降了曹操。劉備聞訊,馬上召開緊急會議,諸葛亮提出兩條計策:上計是襲取襄陽,奪取荊州,抗擊曹操;下計是全軍火速南撤,保存實力,退守江陵。劉備不忍奪佔剛剛死去的劉表的荊州,只好按下計行事。但許多劉表部下及荊州百姓不願降曹,都跟著劉備逃難,共達十多萬人,行動遲緩。諸葛亮又請劉備派關羽帶一支兵馬趕往江夏,向劉琦搬取救兵。江東了孫權一直關注著形勢的發展,當他得到曹軍南下、劉表去世的消息後,馬上派魯肅去荊州。聯絡劉備。諸葛亮對劉備說:「眼下情勢緊急,只有與孫權聯合抗曹,才是出路。」於是劉備派諸葛亮同魯肅一齊去柴桑會見孫權,商議聯盟之事。這時孫權內部分成了主降和主戰兩大派,諸葛亮決定採用激將法說服孫權。
諸葛亮說:「曹操剪除群雄,平河北,破荊州,威震四海。將軍應根據自己的力量做出決斷,如果以吳的兵力,能夠與曹軍抗衡,那就及早同曹操決裂;如果敵不過,就按兵束甲,逃翔曹操,還可以苟且偷安。像這樣表面上服從曹操,內心又猶豫不定,在緊要關頭不做出決斷,那可就大禍臨頭了。」孫權說:「真相你那麼說的,劉備為何不向曹操投降呢?」諸葛亮答道:「劉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仰慕,即使大業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怎麼會卑恭屈節地投降曹操呢?」諸葛亮的這幾句話,果然把孫權的火給激起來了。孫權說:「我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我的主意已定,不和劉豫州聯合,就不能抵抗曹操。然而劉豫州剛打了敗仗,怎能在抗曹操呢?」諸葛亮說:「劉豫州雖然打敗了戰,但集結部眾,加上關羽的水軍,還有精銳一萬人。劉琦的江夏軍也不下萬人。曹軍遠道而來,十分疲倦,據說曹軍一日一夜即行軍三百里,這正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窗魯縞。』所兵法上引以為戒,認為『必損上將軍。』而且北方士兵不習慣水站,荊州軍民只是迫於曹操的壓力┌並未心服。將軍如果能派一猛將,統兵數萬,與劉豫州聯兵作戰,定可擊破曹軍,曹軍失敗後,必然退回北方。這樣荊州、東吳的勢力就會發展起來,鼎足三分的局面就形成了。成敗關鍵就在今天。」孫權非常高興,最後終於決定抗曹。
赤壁之戰中,黃蓋向周瑜獻計:火燒曹船。但萬世俱備,只欠東風。周瑜很急,魯肅把諸葛亮請商議。諸葛亮精通天文,料定冬至那天將有東南風,於是和周瑜商定冬至日發動進攻。果然冬至那天刮起了強勁的東南風,黃蓋火燒曹船,孫劉聯軍大敗曹軍。赤壁戰後,周瑜與曹仁爭奪江陵。在諸葛亮的建議下,一舉攻佔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城。
二二一年,劉備稱帝,任命諸葛亮為丞相。二二三年,劉備生命垂危,派人把諸葛亮從成都招來,安排後事。不久劉備就死在了白帝城。諸葛亮護送劉備的靈柩回成都安葬後,扶太子劉禪即皇帝位。諸葛亮決定分三步走:第一步,恢復蜀、吳的聯盟關係;第二步,平定南方叛亂,穩定後方;第三步,北伐曹魏。
二二五年三月,諸葛亮決定親征南中。南蠻首領孟獲被諸葛亮七擒七縱,最後終於臣服蜀漢,不再造反。二二六年,曹丕病死,曹叡即位。諸葛亮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就決定出師北伐。但他對劉禪不放心,就在離開成都前上了一奏章,這就是有名的《出師表》。
二三四年春,諸葛亮親統十萬大軍進行第五次北伐,與司馬懿對陣。雙方將相持了三個多月,由於日夜操勞,思慮過度,終於病倒了。諸葛亮感到這場病凶多吉少,就給後主劉禪上表報告病情,並囑託後事。幾天之後,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的軍中,終年五十四歲。
蜀國上下一片悲痛,遵照諸葛亮的遺囑將他安葬在了定軍山,諡號「忠武侯」。
2005-08-26 14:51:57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