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孔明為何出歧山,而不出子午谷?
你會選擇哪裏?

2005-08-24 08:49:13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joey 2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7 個解答

孔明恐怕斜出子午谷會遭遇伏兵,故此否決了魏延的建議。

公 元 二 二 七 年 , 孔 明 率 大 軍 進 駐 漢 中 , 準 備 北 伐 。 軍 事 會 議 上 , 魏 延 上 帳 獻 策 曰 ; 「 夏 侯 楙 乃 膏 梁 子 弟 , 懦 弱 無 謀 。 延 願 得 精 兵 五 千 , 五 千 輜 軍 , 取 路 出 褒 中 , 循 秦 嶺 以 東 , 當 子 午 谷 而 投 北 , 不 過 十 日 可 到 長 安 。 夏 侯 楙 聞 軍 驟 至 , 必 棄 城 而 逃 。 其 時 長 安 城 中 , 只 餘 督 軍 御 史 及 京 兆 太 守 。 長 安 一 破 , 軍 需 就 可 就 地 取 材 , 以 供 大 軍 。 若 魏 於 東 方 集 結 精 兵 , 也 需 時 二 十 多 天 , 而 丞 相 已 大 驅 士 馬 , 自 斜 谷 而 進 , 同 時 亦 巳 兵 臨 長 安 。 如 此 行 之 , 則 咸 陽 以 西 , 一 舉 可 定 也 。 」

孔 明 笑 曰 : 「 此 非 萬 全 之 計 也 。 汝 欺 中 原 無 好 人 物 , 倘 有 人 進 言 , 於 山 僻 中 以 兵 截 殺 , 非 惟 五 千 人 受 害 , 亦 大 傷 銳 氣 , 決 不 可 用 。 」

魏 延 的 建 議 , 是 一 個 富 於 挑 戰 性 的 大 戰 略 , 可 說 是 一 種 乾 坤 一 擲 的 戰 法 。 跟 當 年 漢 初 三 傑 韓 信 「 明 修 棧 道 , 暗 渡 陳 倉 」 之 計 一 樣 , 也 都 是 極 度 冒 險 。 若 有 伏 兵 , 則 恐 韓 信 難 以 全 身 而 回 , 也 不 用 說 取 得 關 中 了 。 然 而 亦 因 計 算 正 確 , 並 無 伏 兵 , 方 可 大 獲 全 功 。 所 謂 出 其 不 意 , 攻 其 不 備 , 正 為 此 也 。 孫 子 亦 有 曰 : 「 兵 之 情 主 速 , 乘 人 之 不 及 , 由 不 虞 之 道 , 攻 其 所 不 戒 也 。 」

孔 明 認 為 此 謀 過 於 冒 險 , 然 而 , 魏 延 並 非 盲 目 冒 險 , 而 是 因 客 觀 形 勢 分 柝 所 得 。 最 重 要 的 是 對 手 只 不 過 是 夏 侯 楙 , 若 是 曹 真 或 司 馬 懿 , 必 設 伏 兵 於 子 午 谷 , 伏 兵 一 起 , 蜀 軍 死 無 地 矣 。 又 或 兵 到 長 安 , 攻 城 不 克 , 魏 援 大 軍 一 到 , 外 內 夾 擊 , 則 蜀 軍 危 矣 。 據 司 馬 光 的 資 治 通 鑒 記 載 , 當 魏 得 知 孔 明 北 伐 , 全 國 震 動 , 天 水 、 南 安 , 安 定 三 郡 望 風 而 降 , 關 中 震 怖 , 朝 廷 不 知 如 何 應 變 。 所 以 魏 延 的 策 略 , 應 當 可 行

我也不知道我會選哪裏,可是我是願意兵行險著的人...

軍事力量較弱,冒險求勝是無可厚非的。帖木兒、織田信長、韓信、曹操都是曾兵行險著、險中求勝的將領。當然,失敗的更無數(希特勒可作例子,從進伺波蘭至敗亡,很多戰役也是險中求勝,冒險過多,仍招敗亡)。穩打穩紥不代表是必勝,但長期冒險則必遭虎咬,故此應選擇適當時機才冒險,冒了險而取得勝利,就必須要擴大戰果,可一而不可再。

2005-08-26 01:38:12 補充: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莾謙恭未篡時
假使當年身便死 一生真偽有誰知?

to 食麵埋伏
你這是欲加之罪, 何患無詞?

孔明不是忠臣
岳飛是想領功謀朝篡位的人
國父孫中山先生其實是想當皇帝

明毅宗(思宗)英明, 將袁祟煥處死, 否則袁祟煥必定入宮反叛, 推翻朝廷

2005-08-30 05:10:51 補充:
to 食麵埋伏
你這樣說是侮辱了世人的智慧。
成王敗寇並沒有說錯,可是「成者」只是為「王」並不代表他是仁君、忠臣;「敗者」只是為「寇」也不代表是暴君、奸臣,並沒有道德論斷。史上成功了的如朱溫、朱棣等,他們最後是當上了皇帝,但並不代表他們所作所為是對的;如果希特勒成功了,他仍然是殺害六百萬猶太人的殺人魔;以成吉斯汗為首的蒙古人仍然是屠宰歐亞人民的兇手,這些在歷史長河中都自有公斷。

2005-08-30 05:11:27 補充: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為甚麼儒家會推崇諸葛亮?(就是因為他忠貞,符合儒家的君臣之道。)可是,我們並不是因為儒家推崇諸葛亮,而是從出師表中深切感受到(不知你感不感受得到)上表者「臨表涕零,不知所言」的忠誠--這是從他所言所行感受到,而不是靠正史學家的歌頌。

2005-08-30 05:11:46 補充:
在那個時候,諸葛亮並沒有逼害劉禪,諸葛亮是以前朝遺老的身份去教導劉禪--在那個時候,曹操已經殺了伏皇后全家、誅殺所有對自己不利的人,而諸葛亮只誅殺了馬謖(我不認為誅殺馬謖是對的)--他一手扶植的人才。可以看見,諸葛亮有干涉劉禪的生活,可是卻沒有逼害,諸葛亮也沒有張居正般嚴厲,比起後來魏徵對李世民的直諌、平手政秀對織田信長的死諫語氣已經輕很多了。他只是盡了臣子應盡的義務。

2005-08-30 05:12:04 補充:
如果你慢慢看多一些史料你就會發現,歷史上一心為國為民的官員實在少得可憐,而諸葛亮就是其中一個。

我不是諸葛亮的fans,不過我並不認同你這嘩眾取寵而侮辱他的言論。

如果照你的道理,諸葛亮不是忠臣,他會推翻劉禪,那麼要不是袁崇煥被殺,引清兵入關的就不是吳三桂,而是他了。古人沒有做的,你卻說其實他想這樣做,又沒有根據(不是你的憑空想像),這就是欲加之罪。

2005-08-24 11:11: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enneth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7 04:05:2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劉備在白帝城與孔明說的一番話..其中便有說到.如果阿斗真的扶不起.他盡可取而代之...
雖說此話是暗喻孔明不可有叛變之心..但事實.當時的政局.只對孔明有利.五大將.死ㄉ死.老ㄉ老..又有誰能擋ㄉ了孔明ㄉ篡位..但他並沒有...所以勒...樓上ㄉ大大..真偽要分明阿

2005-08-28 21:01:1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我同意食麵埋伏的說法..一生真偽有誰知..現在很多人都看了三國演義後都把孔明太神聖化了..

2005-08-27 09:37:4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TO 食麵埋伏
不知道你的論點是從何而來??

2005-08-25 13:00: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潛龍子 7 · 0 0

先對諸葛軍師的fans say sorry
我認為,是因為他根本沒有北伐的打算
世人都說阿斗不行,但是從結果來看,它阻止北伐是正確的,因為北伐失敗了,
那為何諸葛亮要北伐呢??
其實,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類似於東漢的大將軍,是整個官僚體系的頭頭,皇帝的長輩,實際上的掌權者,那在東漢歷史上,這樣的人下場如何呢??
試看,竇武.何進.甚至後來的董卓,都是一般的權傾一時,但最後都是怎麼死的,住在京城內,奉召入宮被殺,他們若不入宮就是反叛,所以孔明的做法很明顯,就是遠離成都,將在外君命不受
那阿斗殺孔明的理由呢??
其實,孔明根本不是一個忠臣,從出師表中可見,他叫阿斗什麼事都要問過那幾個他的爪牙才能決定,很明顯看的出來,他根本是在警告劉禪,我放了幾個人在家裡監視你,哪有雇員敢對主子說這種話的,如果你是老闆,你會不會生氣

2005-08-26 19:20:46 補充:
to樓上的,一生真偽有誰知的立場,在我還天真的時候也相信過,但在慢慢看了一些資料後發現,正史不過是儒家拿來自高身價的工具,歷史的舞台上,成王敗寇,是很合理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啊!歷史上許多評價甚高的人,像顏淵,難道他的任何能力比子貢強嗎?
自欺欺人罷了!

2005-08-29 23:29:53 補充:
其實劉備只適用化把孔明堵住,確保阿斗的一線生機

2005-08-24 20:03:32 · answer #6 · answered by 食麵埋伏 2 · 0 0

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2005-08-24 08:57:0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