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進行的祈雨儀式「雩祭」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如何進行?各個朝代有不同的程序嗎?
有因時間不同而名稱不同嗎?
如果能提供詳細資料最好,
或是有「任何」中國古代祈雨祭典的知識也好~
感激不盡:)
2005-08-23 17:46:33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節慶 ➔ 其他民俗與地方節慶
禱龍習俗 龐進 龍是雨水之神,行云布雨、司水理水是龍的天職。但是,龍對做自己份內的事情,有時自覺、及時,讓老百姓喜聞樂見﹔有時就不自覺、不及時,背離老百姓的意愿:要雨時不雨,該晴時不晴﹔旱時井干泉涸,澇時江河濫溢。而且,龍和龍之間也有差別:有的龍很講職業道德,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的龍就疏懈、懶惰、玩忽職守。于是,就需要祈禱和祭祀,對那些盡職盡責的龍予以敬拜、表彰、鼓勵和慰問,對那些失職瀆職的龍予以提醒、督促、奉承、賄賂,甚至懲示,這樣,便形成了祈禱龍神的種種習俗。前邊談到過,商代曾流行一種是用來求雨的龍形玉“瓏”,其求法,大概離不了獻祭、禮拜、巫師作法之類。甲骨卜辭中的“作龍于田”,當是一種“造龍求雨法”:用泥土沙石等材料做一條龍在田里,籍此以求雨。這種方法,在《山海經》、《淮南子》等古籍中曾有介紹,如《大荒東經》言“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郭璞注:“今之土龍本此”﹔《淮南子﹒地形訓》言“土龍致雨”,高誘注:“湯遭旱,作土龍以像龍,云從龍,故致雨也”。這種造龍求雨法一直延續到漢代以后。“春旱求雨……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長八丈,居中央﹔為小龍七,各長四丈,于東方皆東向,其間相去八尺……丙丁日為大赤龍一,長七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六,各長三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間相去七尺……戊己日為大黃龍一,長五丈,居中央﹔又為小龍四,各長二丈五尺,于南方皆南向,其間相去五尺……庚辛日為大白龍一,長九丈,居中央﹔為小龍八,各長四丈五尺,于西方皆西向,相去九尺……壬癸日為大黑龍一,長六丈,居中央﹔又為小龍五,各長三丈,于北方皆北向,其間相去六尺。”這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對西漢時期“造龍求雨”的描述,其場面是相當壯觀的。當然,不會是僅僅將這些各種膚色的龍造出來擺在那里讓人看,還要伴之以筑四通之壇,放置水蛤蟆、敬進清酒膊脯、祭生魚、燔獻雄雞公豬、埋死人骨,以及祝齋、跪陳、禮拜,穿和龍同色的衣服翩翩起舞,甚至在求雨日令夫婦偶處交合,等等。山東沂水縣韓家曲曾出土一塊半圓形的漢代畫像石。石上雕刻的“禱龍祈雨圖”可以為我們想象和理解“造龍求雨法”提供幫助:畫像頂部橫伸一條弧形的雙頭龍,龍頭向下張開作噴雨狀,下面有長跪之人頭頂盆皿接雨。龍下有鳳鳥、羽人、芝草和巫師作樂的圖案。雩祭,是古代求雨的又一種方式。從史載來看,至晚在兩周時期就有了雩祭。《左傳﹒桓公五年》中有“啟蟄而郊,龍見而雩”的話,這里的“龍”,大概指的是龍星,即東方蒼龍。全句意思是,每到初春時節,看到蒼龍星從東方升起的時候,都要由“官方”出面,舉行求雨的祭禮。《論語﹒先進》中有“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話,王充解釋“浴乎沂”是“涉沂水”,“像龍從水中出”。可見,所謂“舞雩”也是同龍相關的。到了隋代及隋以后,“龍見而雩”和造龍求雨法依然被延用。《文獻通考﹒郊社》載:“隋制雩壇,國南十三里,啟夏門外道左,高一丈,周二十丈。孟夏見龍則雩。……初請后二旬不雨者,即徙市,禁屠,皇帝御素服、避正殿、減膳、撤樂或露台聽政,百官斷傘、扇,令家人造土龍。雨澍,則命有司報州縣。”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雩祭多由官方置辦,造土龍多是民間行為,二者目的一致,因此常常將兩種方式結合起來使用。唐、五代、宋時還流行“投龍法”和“畫龍求雨法”。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曾舉行“投龍”典禮,即以銅版刊刻祈福祈雨的告文,投入山洞或江湖。五代時,吳越國王錢謬曾下令在“洞府名山遍投龍簡”,以祈求“風雨順時軍民樂業”。另據《明室雜錄》載,開元年間,關中大旱,唐玄宗即于龍池新造一殿,令少府監馮紹正,在殿四壁各畫一龍。紹正先在西邊壁上畫素龍一條,“奇狀蜿蜒,如欲振躍”。畫到一半,便有風云隨筆而生。玄宗及眾官員站在壁下觀看,見龍的鱗甲都是濕的。色彩未上完,就有白氣從殿廡間逸出,入于階前池中,于是波濤洶涌,雷電隨起。一條白龍從池中扶搖而上,俄傾陰云密布,風雨暴作。不到一日,“甘露遍于畿內”。宋時,曾有人將三國時吳國畫師曹不興所畫的龍取出來置于水上,不久便“蓄水成霧,累日滂沛”。畫龍求雨法還被宋代官方鏤刻在木板上頌布于眾,簡要述之,即:選擇潭洞湖湫林木深邃之所,在庚辛、壬癸日,由刺史、縣令率領耆老鄉賢齋潔一番,以酒脯告社,筑方壇三級,壇上植竹枝,張畫龍。其圖以縑素上畫黑魚左顧,周圍畫天黿十星,中間畫白龍吐黑云,下畫水波,有龜左顧并吐黑氣如線。龍形飾以金銀朱丹。又設皂幡,刎鵝頸取血置盤中,用楊枝洒水龍上。待雨下足以后,奉獻以公豬,取畫龍投水中。屬于造龍求雨法范圍的,還有四川的“耍水龍”:頭戴柳圈,上身赤裸,折楊柳枝扎為龍形,執手中,沿街沿巷而舞。另有人在前面鳴鑼,家家備水潑淋。北京、天津的“小孩求雨”:家貼龍王馬神于門,瓷瓶插柳枝挂門之旁﹔長板一條,上塑泥龍,粘以貝殼為龍鱗,由小孩們扛著上街游行。口中喊唱著“青龍頭,白虎尾,小兒求雨天歡喜。麥子麥子焦黃,起動起動龍王,大下小下,初一到十八,摩訶薩。”“滑瀝滑瀝滑頭咧,家家小孩求雨咧。”“老天爺,別下咧,滑瀝滑瀝下大咧。大雨下到開窪地,小雨下到菜畦里。”等兒歌。除上述外,禱龍祈雨的習俗還有許多。如投虎頭骨求雨,唐代李綽《尚書故實》載:“南中旱,即以長繩系虎頭骨,投有龍處。入水,即數人牽制不定。俄傾,云起潭中,雨亦隨降。”蘇軾的詩作《起伏龍行》就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習俗:“何年白竹千鈞弩,射殺南山雪毛虎。至今顱骨帶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東方久旱千里赤,三月行人口生土。碧潭近在古城東,神物所蟠誰敢侮?上倚蒼石擁岩竇,下應清河通水府。眼光作電走金蛇,鼻息為云擢煙縷。當年負圖傳帝命,左右羲軒召神禹。邇來懷寶但貪眠,滿腹雷霆喑不吐。赤龍白虎戰明日,倒卷黃河飛作雨。嗟吾豈樂聞兩難,有事徑須煩一怒。”顯然,此法是以“龍虎斗”的方式刺激神龍以求雨。另一種方式是投穢草臟物毒嗆魚類激怒龍神以求水祈雨。《水經注》載,某地有石穴一孔,清泉泠泠,泉下潛藏著神龍。每遇大旱,村民們便將枯葉穢草一古腦地扔進穴中。于是,神龍被激怒,“須臾水出,蕩其草穢。傍側之田,皆得澆灌”。又載,丹水下游,積水成淵,淵里藏著一條神龍。每遇天旱,村人便將有毒的芮草從淵的上游投下去,游魚碰著芮草,多被毒死。于是,“龍怒,當時大雨”。這個方式在廣東翁源地區被稱作“打龍潭”或“打大河”。打龍潭是把煤炭倒入龍潭,使魚類受嗆浮上水面,人們便吶喊著加以捕捉。藏在水底的龍受不了嘈雜的噪音和污水的侵染,就會降下大雨,借以驅噪和清污。打大河和打龍潭類似,稍不同的是讓魚類受苦后游向大海向龍王報告,龍王為了救自己的屬類而降下大雨。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咒龍興雨”命名。《抱朴子》載,外國有方士能發神咒,每臨江河水域,禹步吹氣,龍即浮出。初出時長達十余丈,方士一吹龍身一縮,以至于縮至數寸,可以放入壺中養起來。一旦遇到旱災,發壺出龍,放入江河水域,再行禹步吹氣,龍瞬間長數十丈,一會兒便四野雨足。《宣室志》載,唐代宗時關中大旱,天竺僧人不空三藏用尺余長的樺木皮做了一條小龍,以香水噴洒龍身,念動咒語,讓人將龍放入曲江。小龍入水,馬上成活,搖鬣振鱗,躍出水面。一會兒便身長數丈,像一條白練騰起于云天,于是陰氣凝聚,暴雨驟降。隨著佛教的傳入,“龍王”受到了中國老百姓的普遍歡迎和接納。于是,華夏大地,大凡有水的地方,都有了司理雨水的龍王,和大大小小的龍王廟,祈禱龍王的習俗也隨之產生,且流布廣遠,傳承至今。禱龍祈雨的形式各地大同小異。在江南農村,大多按“請龍”、“晒龍”、“送龍”的程式進行。“請龍”前全村人要洗澡淨身,戒食葷腥,掃淨街面,除了已婚女子,留在村中的人都要手持清香,提前到村口跪接龍隊。請龍隊伍人員眾多,有專司念“催神咒”的道士,有挑祭品者、抬“龍庭”者 @龍庭內置放“聖水瓶”,還有護龍隊、分銃隊、龍刀隊、長矛隊等。族長率領著這支龐大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到龍潭邊,獻祭、焚香、叩頭禮拜,懇請神龍出潭。真龍當然不會有,有的只是龍的模糊集合對象 @泥鰍、黃鱔、烏龜、小魚等,得一條即可。然后將此“龍”請入聖水瓶,放入龍庭,許一番見雨后便演戲酬謝的愿。返回的路上,遇戴草帽者,令其摘掉﹔遇車水灌溉者,令其將水桶扔到一邊。進村后,舉行隆重的迎神儀式,然后將龍安放在本村的龍王廟供奉。翌日,族長率人抬著龍到旱情最重的農田里巡視。回來后,免不了還要燒香、叩頭、獻供、祈禱再三。請來龍王后,如果十天半月仍然不下雨,村民們就要把龍王抬到太陽底下曝晒,稱作“晒龍王”。擔當此角色者,多是兩位家貧膽大者,這樣的人不怕龍王報復 。他們手提木棍,氣勢洶洶地來到廟里,一邊大罵龍王沒良心,一邊將聖水瓶端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暴晒。晒過一陣兒,假裝什么都不知道的族長就會走來,說怎么不見聖水瓶了?你們膽敢對龍王如此不敬?將兩人“臭罵”一頓后,又重新將龍王請回廟中,繼續供祭。晒龍王的方法各地不一,有的地方一直要晒到天下雨時為止。事后,那兩位承擔晒龍王的村民可以獲得將兩畝租田白種一年,或其它相應的什么報酬。請龍、晒龍之后,不管何時下雨,都認為是龍王的功勞,都要為其慶功,演戲酬謝,這個儀式稱作“送龍”或“行龍會”。龍王戲一般要演三天三夜,如果還有人畜平安、驅虫祛病的祈求,就再加演三天三夜。戲演完后送龍王回宮。依然由族長領頭,龍燈隊、長號隊、鐃手隊入廟,免不了要焚香叩謝一番。然后由族長將聖水瓶放入龍庭,這時炮響銃鳴,鑼鼓咚咚,長號嗚嗚,龍燈隊歡然起舞。行龍的隊伍人多勢眾,由龍王報銃隊、舞龍隊、水族隊、舞船隊、高蹺隊、虎頭押牌、八面旗鑼、八面龍鑼、九蓮燈、龍旗、彩旗、大令旗、小樂班、大頭和尚、龍庭、抬閣、航船鼓架等組成,先繞村庄一周,村民傾家出門歡送,然后上路。所過之村,村口皆有供桌迎送,該村族長亦率其村民向龍王叩頭上香。行到龍潭邊,族長親自將聖水瓶由龍庭里請出,擺上供桌,燃香、明燭、叩拜、念歡送詞,末了,將龍王放歸龍潭。西北黃土高原的“抬龍王”也很有特色 @電影《黃土地》里曾有表現。其活動一般由村中有名望的長者出面組織,聚合數十人到數千人不等。抬龍王前,先要到龍王廟里去抽簽問卦。進廟后,長者跪下,大家也都跪下。所謂的“卦”,是一根八面體的小木棒,稱作“八卦”。上面寫著“三日雨足”、“行人早回”、“人心不誠”、“五谷丰登”、“走拾雨旺”、“口愿不明”、“風調雨順”等條目。長者祈禱一番后,將卦滾下去。待卦停住,如果卦面上是“走拾雨旺”四字,長者就大叫一聲:“龍王愿意出山嘍 @!”祈雨隊伍便立刻形成,陰陽師抱起了葫蘆狀的聖水瓶,眾人抬起了轎式龍王樓。這龍王樓用木頭做成,里面供著龍王的神像或牌位。長者一聲吶喊:“馬腳們,跟著龍王走哇!”頭戴用柳條編織的“雨圈”的馬腳們就抬起了龍王樓。行走的路線沒有規則,忽上忽下,左顛右撞。到河邊后,龍王樓在原地轉圈,陰陽師將繡有青龍白云的祈雨旗披在身上,將聖水瓶放入水中,看瓶子是否一下子能灌滿。如果未滿,領隊的長者就得再行三拜六叩,再問卦。卦面若是“口愿不明”,長者就說:“卦是好卦,草木之人,不解八卦……”若是“人心不誠”,長者就說:“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上人多心不公,山里山高路不平,河里魚多水不清……”一邊說,一邊讓陰陽師再用聖水瓶祈水。如果還是祈不上水,長者就率領大家跪下來,面對蒼天大聲喊唱。他唱一句“龍神老爺早下喲!”大家接唱一句“清風細雨救山民!”一遍一遍地唱,直到聖水瓶祈滿了水,這才由陰陽師緊緊地抱著,朝村里地里跑。眾人緊跟在后面,大家都不愿意將辛辛苦苦祈來的水丟撒在路上。據說經過這樣一番虔誠的祈求,龍神老爺就會大發慈悲,降下救命的雨水。在沿海地區,禱龍的目的一般不是為了求雨,而是為了漁業丰收,海事平安。如浙江舟山群島各小島每當汛期結束時都要舉行大規模的海祭,俗稱“謝龍王”。供品有豬頭、黃魚鯗、糖、鹽、雞、鴨、水果等,丰年倍增,歉年略減,有時雖然減產,但只要海事平安,也認為是龍王保佑的結果,供品也很丰富。供品一般擺放在船頭,由船主或船老大主祭,內容有焚香、敬酒、叩拜、念禱詞等等。有時還從大陸請來戲班,在海灘上搭起台子,連唱几天,以謝龍神。(選自龐進《呼風喚雨八千年──中國龍文化探秘》,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
2005-08-23 18:00: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Join 7 · 0⤊ 0⤋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真人遊戲、電子遊戲、對戰遊戲、對戰遊戲●●●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2015-04-18 06:17:0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5-04-08 11:26:4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vmcjd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