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大部份出家人都是整天念經,打坐...等等嗎?
那他們的收入從何而來呢?

2005-08-22 09:45:54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Grace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7 個解答

梵語 pravrajy。音譯作波吠耶。即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之淨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與沙門、比丘同義。為「在家」之對稱。又以出家乃遠離世俗之塵,故又稱出塵。出家須剃落鬚髮,拋棄服飾,並穿著壞色之衣,故出家又稱落飾、剃髮、落髮染衣、剃髮染衣、剃染、落染。在七眾弟子中,除優婆塞與優婆夷二眾屬在家眾外,其餘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五眾皆為出家眾,稱為出家五眾。 出家自古即行於印度,早在吠陀時代即有捨世捨家以求解脫者。爾後婆羅門教徒承其風尚,多入山林閑寂之處專心修道。佛教則以釋尊之出家學道為其濫觴,其後以出家人組織教團。有關釋尊出家之記事,詳載於修行本起經卷下、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三、二十四中列舉二十六種不被允許出家者,如太小、太老、負債者、外道等。中阿含卷三十六何苦經說出家、在家各有自在與不自在之苦樂,如在家以金銀、畜牧等不增長之不自在為苦,出家以隨貪欲瞋癡自在任運為苦。大寶積經卷八十二郁伽長者會亦廣說在家、出家之得失,如在家塵污多,出家妙好;在家具縛,出家無礙;在家攝惡,出家攝善;在家怯弱,出家無怯;在家順流,出家逆流。又大智度論卷十三闡明在家與出家有行道難易之別,若居家欲專道業,則家業廢,故為難;若出家離俗,絕諸紛亂,一向專心行道,故為易。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七揭示出家、在家菩薩修學功德之勝劣,皆謂出家功德較在家廣大。另外賢愚經卷四亦說出家功德無窮盡。 然大乘並不拘於形服持戒,而係以發菩提心及修利他行為出家要諦,故反對聲聞僧單以剃髮得戒為出家之本義。維摩詰所說經弟子品(大一四‧五四一下):「『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大莊嚴法門經卷下(大一七‧八三○中):「菩薩出家者,非以自身剃髮名為出家,(中略)非以自身守護律儀名為出家;若能廣起四無量心,安置眾生,是名出家。」 凡欲出家者,必先生起善法之心,而後從師剃除鬚髮,披著袈裟,受持戒法。出家又有身出家心不出家、心出家身不出家、身心俱出家三種之別;小乘之比丘、大乘之菩薩僧屬身心俱出家者;大乘之菩薩居士,如維摩詰、賢護則屬心出家身不出家者。   又出家為釋迦八相之一,自古表現於雕畫之作品頗多,尤以印度馬德拉斯(Madras)阿摩羅婆提(Amarvat)大塔欄楯上所刻者為現存最古之作,係描繪車匿牽犍陟,帝釋執蓋跟從之光景。中印度山琦(Sanchi)大塔東門上,亦見釋尊出家始末詳細之浮雕。我國江蘇棲霞寺、山西靈巖窟寺中,刻出釋尊至閑靜處,脫寶冠與車匿,自以利劍剃髮之狀。
〔僧﹞
「僧依戒住,僧住則法住」。「僧」是梵語「僧伽」的簡稱,意譯為「和合眾」, 即指信奉佛陀教義,修行佛陀教法的出家人;亦指奉行「六和敬」,「和合共住」的僧團。
  在佛教尚未興起以前,「僧伽」一詞早在古印度的社會中普遍使用。當時由於工商業的蓬勃發展,富人們於是依職業性質組織許多不同的團體,如同現代的「同業工會」,這樣的團體,即名為「僧伽」;乃至當時所有的政治體制,也都稱為「僧伽」。這些在社會上通用的名稱,後來被宗教團體吸收、引用。及至佛陀證悟之後,不忘出家的本懷,隨即展開弘法度眾的工作,至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人出家修行,佛教僧團(僧伽)於焉成立。
  由此可知,「僧」含有「群眾」或「聚」的意思。如《中阿含‧教化病經》載:「有若干姓異名族,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從佛學道,是名為眾。」另《大智度論》卷三載:「僧伽,秦言眾,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譬如大樹叢聚,是名為林,一一樹不名為林,除一一樹亦無林;如是一一比丘不名為僧,除一一比丘亦無僧,諸比丘和合故僧名生。」因此,在佛教中以四位以上的出家人在一起辦道,而且是有組織、有系統、有紀律的修行團體,則稱為「僧伽」。
  僧伽又名「僧侶」或「海眾」等。《帝釋所問經》說:「若人一念誠心皈依僧伽,彼人得大安穩。僧伽威德,無晝無夜,保護眾生也。」僧的定義不論是指「僧人」或「僧團」,總之,「僧」是三寶之一,是在家佛弟子的指導者,是佛法住世的象徵,是割愛辭親,捨離世樂,信受佛陀教法,依教奉行而入聖證果的人。「僧」是續佛慧命,傳揚佛法,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聖弟子。唐太宗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諸德福田經》亦列舉出家僧眾具有五種淨德。出家能長養善法,滅除惡法;出家能捨權位,能耐飢苦,有十八種難行能行的功德。因此,《大寶積經》說: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深。」
  「僧」有廣義僧、狹義僧、勝義僧、現前僧等不同的定義。根據《大莊嚴法門經》說:「出家非外相出家,乃內心的發心。」因此,菩薩出家的真義在於:
   1.發精進心斷除煩惱,並非「剃髮」即能代表出家。
   2.為斷三毒,勤修三學,並非披上染衣即能示現出家。
   3.非自持戒行,乃令所有眾生毀戒、受戒者皆住淨戒中。
   4.非獨住阿蘭若處獨修,乃能於生死流轉中令眾生智慧解脫。
   5.非自身守護律儀,乃能廣起四無量心安住眾生。
   6.非自身修行聖法,乃令眾生增益善根。
   7.非自身得入涅槃,乃令眾生亦得入涅槃。
   8.非自身除煩惱,乃能護一切眾生不起惱害心。
   9.非自解身心束縛,乃令眾生束縛解除。
   10.非自解脫生死怖畏,乃能解除眾生生死怖畏。
  又出家也有四種不同:
   1.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無眷戀的比丘。
   2.身在家心出家:受用五欲,心不耽染的居士。
   3.身出家心不出家:身著僧裝,心猶戀俗的僧樣。
   4.身心俱不出家:受用五欲,深生耽染的俗人。
  《八大人覺經》說:「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亦即開示在家信眾,身雖未能出家,心要常常慕念出家僧眾的清淨生活,要能有一部分過出家僧眾的持戒生活,以保持人格的清淨。
  初期原始佛教時代,所謂僧伽乃專指出家眾而言,尚不包含在家信徒。從廣義來說,「僧伽」,則是指佛教全體的教團。佛法的弘傳,人人有責,但是在家信眾畢竟有眷屬親人的牽絆,不易脫離親眷束縛,所以佛陀把正法久住世間的責任託付給和樂清淨的僧團。僧團畢竟是修身養性,陶鑄聖賢的大冶洪爐,是住持正法,度化眾生的集體力量。僧團的重要,由此可知。
佛陀成立僧團,以「法」攝僧,主要目的是為了正法久住。如《摩訶僧祇律》卷一所載,佛陀制戒的因緣為:
   1.使僧團大眾和合相處。
   2.藉著和合清淨的僧團風範來攝受僧眾。
   3.以法來調伏個性較頑劣的眾生。
   4.使僧眾知過懺悔後,內心得到清淨。
   5.使僧眾言行有所規範而斷除現在煩惱。
   6.使僧眾斷除現在煩惱之後,進而產生定力,斷除未來世的煩惱。
   7.使不信眾生生起信心。
   8.使已生信心的弟子,更加堅定。
   9.使未來戒法常在,修行梵行者,能安住於佛法中。
   10.使正法久住,佛法長存。
  佛法久住世間,是佛陀制戒最根本的目的。佛教僧團要有組織、有系統,才能令佛法弘傳久遠。而僧團的組成,則建構在律制的基礎上;有嚴格的律制,是攝受僧眾的巨大凝聚力。因為僧眾有律法可守,才能各守其分,縱有少數不知慚愧者犯戒,但在大眾的威德下,不得不接受制裁,而為律制所折伏;對於具有真心修道及高度慚愧者,自然不做違犯僧團之事,而在律法保護下,安心於道業。
  佛陀涅槃二千多年來,佛法之所以能久住世間,弘化於社會,融入於生活,這是因為佛教有義理高妙的佛法,更有德行超卓的出家修行者的弘揚。因此,佛教必須要有和樂清淨的僧團,才能將佛法落實於生活,做到「不信者令信,已信者得增益」。
  佛教僧團的功能,在於教化世人,使獲得心靈的淨化與解脫。因此,僧眾首先必須淨化自己的身心,以達到究竟的解脫。在制度完善的僧團中,人人互相尊重,以六和敬達到內心的淨化,不但「於現法得漏盡」,而且「未生諸漏亦令不生」。有此和合、安樂、清淨的僧團,佛教正法即能在世間弘傳久遠,普利世世代代的眾生。

2005-08-22 22:49:4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Lee 6 · 0 0

您好!
我是axody
因為找不到與你聯繫的方式
所以只有透過意見發表方式和你聯絡
我覺得網友提供幫親人添福壽方式都很有效
主要心誠則靈
我自己透過發願方式替親人祈福
很多網友提供方式 如念經 捐款
我目前都有持續在做
最主要看你信什麼宗教
你要真心去祈求
不要懷疑或喪失信仰
我不曉得說這些對你幫助大不大
如有任何疑問
歡迎你在來信

2008-02-25 05:51:4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xody 1 · 0 0

出家生活最簡單了,還是出家好.

2006-11-04 18:08: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2 · 0 0

出家人的生活開銷大部份是從寺裡的收入來的,舉凡有香油錢、辦法會的錢
出家人的生活其實和一般人差不多,只是多了修行這項功課而已,而且也比較有規律

2006-08-19 03:17:5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要了解出家僧的生活.參考南傳佛教的比較標準

因為比較接近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的規矩

中國人的自以為是和宗教鬥爭

產生了讓魔眾和賣弄小聰明可依靠的
禪宗

其證明就是讓你在佛法迷宮裡一直繞

論起佛法.面紅耳赤.

2005-08-24 04:15:3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新出家的才有可能整天念經打坐.
老修行就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晚餐囉!
還是多做一些常住的苦工,
以免無法幫人家消業障,
因為信施難消,
而弄得〔業障纒身〕啦。

2005-08-22 12:41:3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walk 7 · 0 0

要看你在哪裡寺院出家囉!
我知道中台禪寺的出家生活
他們有分為學院部和常住部
學院部主要為研究佛學,每天早上四點半上早課、六點用早齋、六點到八點半做打掃工作,接著開始一天的課程,在午齋之前會靜坐一支香(約45分鐘)用完午齋後有一段休息時間,接著開始下午的課程,五點半用藥石(晚餐)八點上晚課~十點半之前熄燈養息~每一班都會輪流出坡(做事情)~就是到常住部幫忙
這是正常的上課時間哦~不過如果遇上法會就不一定了,因為法會時間通常很忙

常住部主要就是在出坡,每個人有每個人分配到的工作,例如在廚房、食堂…等等的地方,就是為大眾服務~每天也有休息時間,也有早、晚課~

大概就是這樣囉!

我知道有一些寺廟是有發單金(給每位出家人每個月的零用錢)
當然這些錢是信徒們的供養,或是法會的收入
那些寺廟的法師就要處理一些自己生活上的用品~就是可能需要自己購買
中台禪寺就沒有,他們有一個單位名為”日用庫房”,法師們可以到那裡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登記拿取~

這是聽那邊的師父說的~覺得很方便呢!~不用為了錢在那裡煩惱~而且也很節省哦!那裡的東西不一定是新的哦~大部份是再利用的東西呢!
常住部的話主要

2005-08-22 11:14:3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