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法國史詩「羅蘭之歌」在描述什麼呀?資料越詳盡越好。

2005-08-21 06:38:1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語言

2 個解答

《羅蘭之歌》流傳著許多抄本﹐其中以牛津大學收藏的抄本最為完善。全詩長4﹐002行﹐分291節﹐是用當時民間語言羅曼語寫成。詩的結構大致可分為 3個部分﹕第 1部分寫加奈隆投敵叛賣﹐是序幕﹔第 2部分寫騎士羅蘭率領的兩萬騎兵遇上敵人伏擊﹐全軍覆沒﹐是全詩的高潮﹔第 3部分寫對叛徒加奈隆的懲罰﹐是尾聲。這首史詩以描寫查理大帝的勝利開始。查理大帝率大軍在西班牙轉戰 7年﹐無往而不勝。只有信奉伊斯蘭教的馬席勒國王尚未被征服﹐他面臨查理大帝的大軍壓境﹐一面遣使求和﹐一面陰謀襲擊敵軍。查理大帝召集眾將商議﹐他的外甥羅蘭騎士主戰。另一騎士加奈隆受了敵人的賄賂﹐主張議和。羅蘭建議派加奈隆去敵營探聽虛實。這是一個有生命危險的使命。加奈隆懷恨羅蘭﹐陰謀報復。到了敵營﹐加奈隆叛變。他與敵人合謀﹐設重兵在山谷中伏擊羅蘭率領的兩萬騎兵。羅蘭倉卒應戰﹐終於全軍覆沒﹐自已也戰死沙場。查理大帝聞訊回兵支援羅蘭﹐已無法挽回敗局。查理大帝回到法國﹐嚴懲叛徒加奈隆﹐處以四馬分屍的極刑。
《羅蘭之歌》具有很大的傳說成分。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觀點和願望。查理大帝是貫穿全詩的中心人物。歷史上查理大帝當政年代在768至814年之間。他經過了長期的征戰﹐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在後世人民的心目中﹐這是封建王國統一和強盛時期﹐人民可以得到生息繁榮的機會。因此詩歌中的查理大帝是人民理想的君主形像。羅蘭忠君愛國﹐為了保衛疆土與人民的生命財產﹐不惜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他是理想的封建騎士的形像。整首《羅蘭之歌》反映了人民對上升中的封建集權勢力的期待﹐要求法蘭西王國既無外侮﹐又無內亂﹐建成一個使人民能安居樂業的封建等級制的君主專制國家。
與中世紀的一般文學作品一樣﹐《羅蘭之歌》也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是由於當時教會是文化的唯一掌握者﹐人民的文化修養離不開教會的影響﹐一切武功歌(包括《羅蘭之歌》在內)的最早手抄本也是修道院中的僧侶完成的﹐他們在傳抄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作品加上宗教色彩﹐並認為這樣加工是他們的神聖職責。

2005-08-21 06:40: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羅蘭之歌」簡介羅蘭之歌是描寫法蘭克國王查理曼,於西元七七八年遠征西班牙,其騎士羅蘭在庇里牛斯山遇回教徒襲擊的史實,將羅蘭塑造成英雄形象,以史詩的方式呈現。全詩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講述查理曼妹夫,羅蘭的繼父伽尼龍,投敵的經過。查理曼遠征西班牙七年,只剩薩拉哥斯未攻下,還在回教首領馬西爾手中。馬西爾遣使求和,表示願對查理曼臣服,並皈依基督教。查理曼之姪,騎士羅蘭提出讓伽尼龍冒險出使敵營,伽尼龍懷恨羅蘭,立意報復。他向馬西爾獻計,讓他詐降後乘查理曼班師回朝之際,殲其後衛。第二部份敘及羅蘭所率兩萬騎兵覆沒和羅蘭英勇作戰,在山谷遭到馬西爾十萬大軍伏擊,羅蘭不肯吹號角求援,直到全軍佔至只剩六十武士時,羅蘭知道中計,才吹號角,查理曼率軍來援為時已晚,羅蘭枕劍而死,全軍覆沒。查理曼求太陽暫停西落,讓他全力殺敵,馬西爾兵敗而死,殘軍改信基督教。第三部份,描寫審判伽龍尼,並懲罰其親屬。這部英雄史詩,為中世紀早期基督教文學的典範之一。

2005-08-21 06:40: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