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二戰末期長沙是怎麼失守的戰術重複? 援軍不足? 敵人太強?

2005-08-14 20:21:54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 6 in 政治與政府 軍隊

4 個解答

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戰術重複,其次為敵人及結兵力太強。橫山勇的几位前任,曾指揮第11軍同薛岳將軍的第九戰區進行過三次長沙會戰,三次都以第11軍的失敗而告終。 橫山勇認真研究了這三次失敗的原因,從中研究了薛岳將軍的戰略思想和第九戰區的作戰特點。在此基礎上,橫山勇制定了第四次進攻長沙和進攻衡陽的作戰方案。其總的原則是:第一,將兵力分為兩個梯隊,前后兩次出擊,對攻擊目標進行波浪式的交替推進,交替攻擊;第二,置強有力的精銳部隊于兩翼,造成對方中心地區的空虛和孤立,以便攻擊奪取之。   就這兩點,對于在湖南省這樣的山岳水网地帶進攻作戰,堪稱一絕。 第九戰區長官部召開緊急軍事會議,研究御敵方案。會上因意見不同分成兩派,爭論十分激烈。以戰區代理參謀長趙子立將軍為首的人認為:日軍進攻豫中平原所動用的兵力,規模空前,從目前得到的情報看,日軍進攻長沙的兵力也是規模空前,又加上日軍有三次長沙會戰吃敗仗的教訓,必然采用新的方法來攻。因此,我們必須确定新的作戰方案。以薛岳為首的人堅持認為,日軍可能用較大兵團來攻,但決不是所謂規模空前,大得可怕。同時,這山這水這地仍是以前的模樣儿,日軍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戰,縱有千變万化,也逃不脫“天爐戰法”的天羅地网。   最后,當然是司令長官薛岳的意見占主導,仍按老辦法布置兵力,迎擊來敵。造成長沙失陷、衡陽失守,日均衝到貴州的獨山附近。http://www.millionbook.net/jun/xs/zhongrdjz/007.htm

2005-08-16 20:04:5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 最新活動→迎接新會員,首存狂送20% 】

【運動→電子→對戰→現場→彩球 】

【免費服務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亞洲36588合法彩券公司直營 官網: A36588.NET 】

2014-08-30 11:00:3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運動 - NBA、MLB、日本職棒、中華職棒、冰球、足球、網球、彩球、拳擊、賽馬


●現場 - 百家樂、龍虎、21點、輪盤、手臂、番攤、牛牛、骰寶、牌九


●對戰 - 麻將、暗棋、軍棋、吹牛、十三支、德州撲克、大老二、鬥地主、妞妞、接龍


●電子 - 水果盤、中國美人、極限飆速、趙雲救主、西遊記、金瓶梅、英雄、7PK、5PK


●彩球 - 大樂透、今彩、BingoBingo、Keno、北京賽車、六合彩


●免費服務 - 電影區、討論區、KTV歡唱、運動轉播、即時比分、24H客服


●●● 精彩無限、 免費體驗 http://ts7777.com ●●●

2014-06-28 20:22:5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在抗戰戰略的發展上,1939年的第一次長沙會戰是一個轉捩點。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前,日寇的攻勢幾乎沒有失敗的前例,即使損失慘重,主要的戰略目標從未失手,兩年之間連陷北平、上海、南京、南昌、武漢、太原、鄭州各要地,總體戰局呈現悲觀態勢。第一次長沙會戰居然能擊退強敵,使日軍放棄其攻掠長沙的戰略目標,誠為抗戰軍興以來之創舉,自此之後羅卓英的上高會戰,孫連仲的常德會戰,陳誠的鄂西會戰,薛嶽的兩次長沙會戰,傅作義的綏西會戰,均能不失重地,擊破強敵,逼使放棄其戰略意圖。抗戰前景,才見其曙光。
為什麼長沙會戰能有這種關鍵性的戰果,在抗戰史上形成一個轉捩點?在長沙會戰之前,第九戰區本身甚至也已經做好失利轉進的準備。1938年日軍在武漢會戰結束後對長沙的一個中型攻勢,根本沒打到長沙,當時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張治中上將便倉惶下令放火,將長沙全城燒毀,連第九戰區的被服廠及倉庫都全部燒光,足見一般人對抗戰大局的觀感。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前夕,軍事委員會本身對這一類大會戰便缺乏信心,副參謀總長白崇禧上將強烈要求第九戰區薛岳長官作好轉進部署,不要輕易與日軍決戰,中其圈套。足證國民黨的高級將領們在屢次失敗後,缺乏信心之程度。由此以觀,長沙會戰之成功,堪稱異事。

這種後退決戰的戰略思想,可以簡單分析如下:“在缺乏機動運動能力之前提下,戰區佈置兩線兵團,並且堅守兩線間可能為敵軍目標的主要城市。以第一線兵團於敵前分散佈置,點點守備,仍然維持傳統一線佈防的外觀。在敵軍攻勢中則以遲滯抵抗為主旨,在遲滯間探明敵人主力的進攻方向,而後退往側翼,讓開正面,縱敵深入。在後方集結完整的第二線兵團,則巍然不動,不受第一線兵團影響。待突入之敵抵達主要城市目標,與國軍守軍纏鬥,進攻兵力群集城下之際,即以第二線兵團整然向前,正面出擊。第一線兵團則反向逆襲,斷敵後路,兩線一挾,將敵軍於主要城市目標周邊包圍殲滅。”
薛岳上將是第一位以這種“後退決戰”戰略切實擊敗來敵的國軍高級指揮官。薛長官在戰時以“天爐戰”之名宣傳這種新的戰略部署。後人不查常常誤認這些戰例是因應湘北地形特徵,發展出來的特殊戰略。薛上將著有“天爐戰”一文,詳細分析其部署方略,但過於瑣碎,難以由一般程度理解。(其文光是兵團區分即列出7個,部隊作戰任務配置則達到連級)。筆者在比較多起戰例後,才頓然領悟其間精髓,而大膽將天爐戰之戰略思想簡化為一條原則:“兩線配置,前散後集,中間重點佈防,以戰線之彈性約束敵軍主力于一處,以戰場之縱深抵銷其機動性,繼而兩線兵團相機合圍。”以達成以有限之機動能力,圍殲敵軍之目標。軍委會在一道對第五戰區的訓令中有段名句:“乘其長蛇出穴之際,為鐵錘重擊之舉”,頗為傳神。
第一次長沙會戰開使用後退決戰戰略思想之先例,此後雖然短期間各戰區未能迅速仿效,所以在此之後仍有棗宜會戰之失利(剛性戰線一線配置,導致遭敵以兩個師團戰略迂回)。但在兩年之間,各戰區即已逐漸改變態度,模仿薛長官的戰略部署。如1941年3月的上高會戰,第19集團軍以劣勢兵力擊滅日軍第34師團及獨20旅團,斃傷敵近兩萬人。此後至抗戰勝利為止,日軍對贛北這塊突出部,始終不敢正視。軍政部部長何應欽上將譽之為“開戰以來最精采的一戰”,造成後退決戰的典型戰例,尤值喝采。
不過這種後退決戰的思想,在表面上一團紛亂,局外人不易看出固中奧妙,而第一線兵團的轉進,更容易導致敗退的誤解。1944年6月豫中會戰時美國空軍飛行員觀察到國軍師級部隊在敵前整齊撤退,似乎無意戰鬥,史迪威因此大作文章,而被誤會的第97師師長傅維藩將軍因此以怯戰罪名槍決。第八戰區上下對此鹹感悲憤,但困於國際形象,只能含恨承受。事實上這是第八戰區支援部隊的第一線兵團作戰系列中的一段,其後日軍則在豫西山地中被擊退。這種表面上的失利更能貽人以國軍不戰而退的口實。最明顯的爭議是1942年3月的遠征軍入緬戰役,蔣介石派出後退決戰的大師羅卓英上將出任遠征軍司令長官。羅上將與杜聿明將軍先後在平滿納與曼德勤佈置後退決戰的戰場,其後都因為右翼英軍的失利而不能完成會戰,史迪威即口沬橫飛地指稱中國部隊怯戰,強烈要求國軍“出擊”,顯然完全不瞭解中國遠征軍會戰部署的實用性。

2005-08-14 22:32:2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chichi 3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