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的事跡文殊菩薩的事跡 的事跡
2005-08-14 17:18:52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Mei Yu Love Tony 7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出處:中台電子報
迦羅越很想能有如文殊菩薩一般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瓔珞、騎著獅子、拿著智慧寶劍的文殊菩薩像前至誠頂禮,一心祈求文殊菩薩現身,為他加持。
有一天,迦羅越準備了豐盛的齋宴來供養僧眾,並在宴席的最前方,放置一張高大精緻的座椅,希望莊嚴的文殊菩薩慈悲應供。不多時,在前來應供的僧眾中,有一位其貌不揚的跛腳老人,身上披掛著破破爛爛、長短不齊的衣服,骯髒的顏面益發顯得邋遢不堪。這位跛腳老人正一拐一拐的走向前方的華貴座椅,準備就坐。迦羅越看到這個情形,心想:「這高座大位是要給莊嚴的文殊菩薩、或是德高望眾的大和尚坐的,怎麼可以讓一個邋遢的乞丐坐在這上面呢!」於是,迦羅越立刻走了過去,把老人從座椅上拉下來,要他到旁邊去吃飯。不一會兒,老人又一拐一拐地上去坐。「怎麼又跑上去了!」迦羅越就又上前把老人給拉下來。可是不到一會兒,老人還是拐回到大座椅上去坐。
就這樣拉拉扯扯、上下七次,老人不再走回高座,找了一處角落席地而坐,迦羅越終於鬆了一口氣!
齋僧之後,迦羅越就到佛寺中,恭恭敬敬的禮拜,並將今天供僧的功德,祈願回向:「弟子迦羅越,虔誠祈願:願以齋僧功德回向今世即能得見文殊菩薩現身加持,令弟子得大智慧。」
整整忙碌了一整天,疲憊的迦羅越從佛寺回家後,就倒頭呼呼大睡了。在睡夢中,他見到了他早也祈求、晚也祈求的的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對他說:
「你不是從早到晚的唸著,希望親眼見到我嗎?希望我去應供嗎?為了滿你的願,今天我親自現身應供,可是你卻每次都把我從椅子上拉下來,一共拉了七次,為了不讓你起煩惱,我只好到角落邊去用齋了。」
此刻,迦羅越猛然從夢中驚醒坐了起來,想到齋僧當時,一直要坐上高座的跛腳老人,原來正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慈悲的示現,自己不但未上前禮拜,竟然有眼不識泰山,將菩薩一次又一次的請下座來!
「唉!唉!」愈想愈懊惱,愈想愈後悔。想想,都是因為自己平常就習慣從外表去分別、執著的習氣,造成當面錯過大善知識的悔恨。再想想,今天文殊菩薩以這樣的外貌示現,不正是在教化自己不可以貌取人,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實可貴的;能夠面對種種外境不起任何分別執著,便是真正的大智慧。
迦羅越不禁由衷的禮拜,感謝文殊菩薩的啟發,讓他徹底瞭解不可妄從表相上分別取捨,今後要以平等心供養一切,不可以輕慢他人!
是的,文殊菩薩的大慈悲示現,圓滿了迦羅越的至心祈求,也開啟了迦羅越本具的智慧。
省思
--------------------------------------------------------------------------------
生活中,我們常常有許多的執取,高、矮;胖、瘦;美、醜;富貴、貧賤;聰明、駑鈍……,在種種分別中產生憎愛取捨。遇到令我們憎恨的便覺得痛苦萬分,遇到我們所愛的心生歡喜,苦苦追求到了又害怕失去。如此分析,所有憎愛取捨都是痛苦的枷鎖,不得解脫的根源。
佛法云:「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只要於分別中不起憎愛取捨,就是最大的智慧,帶我們趣向解脫的要津。
出處:自由時報
仗劍騎獅的文殊菩薩
某次,跟隨佛陀勤修的弟子們修到了宿命通的境界,某些弟子觀察他們的過去(前世),竟發現佛陀是他們以前的仇人,結下了很深的怨,可是佛陀都以忍波羅蜜法門來度化這些弟子。於是他們的心中,生起了大怖畏,懺悔、悔恨不已,甚至有人難過到想自殺!並因此而無法證入無生法忍的境地去。
文殊菩薩一見這情形,覺得大家都修到這個境界卻受阻於此,太可惜了!為了破除他們執著的相,讓他們了知過去的罪業如幻,他於是拿起了金剛寶劍,一步一步逼向佛陀,準備向佛陀刺去!
佛陀見此狀,連忙止住文殊,說:「止!止!我法妙難思。」
這時弟自們的心中產生巨大的衝擊,心想:「我們都還在為過去的罪業懊悔思懺的時候,文殊怎麼會要拿劍殺佛陀呢?這罪過是多麼地大啊!我們在未成佛前殺他,而文殊可是要在他已成佛的此刻殺他啊!」這一想,都忘了自己本身正在懺悔的境界中了,而佛陀適時地說:「我的法微妙難以思議啊!」這豈不是說諸法皆幻化,宿罪皆幻化!一瞬間,這些弟子們都悟到了更深一層的無相三昧的禪定境界中去了,也因此進入了無生法忍的境界。
無生,是指諸法的實相為空,並沒有真實的生滅現象,而能諦認到無生無滅的實相之理,並安住且不動心,這稱之為「無生法忍」,也稱作無生忍、無生忍法、修習無生忍。
從這個故事,再回過頭來看「迎佛指舍利」的這件宗教界的大事,不僅思量著:如果佛陀在生時,他會希望死後所燒出的佛骨、佛指,燒出的舍利,成為這樣萬民蜂擁朝拜的對象嗎?那畢竟是物質的部分,佛陀所要闡明的心法,他要傳的法,也許可藉此凝聚人潮、信眾前來親近,但絕對不是佛法要闡揚的重點,充其量,不過可說成是個親近佛教的「誘因」吧。
不著於外在形象,超生了死,這不才是佛陀的佛法智慧嗎?所以,參拜佛指舍利的同時,也別忘了思考佛陀所要傳的教義才是
2005-08-14 17:44: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d 5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