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這場戰爭啥時發生的
中國贏越南贏?
這場戰爭歷史課本沒有想了解一下!

2005-08-13 12:47:46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以下給你參考:  陸軍後勤季刊 - 31 日期時間: 2005/7/19   從後勤觀點探討中共懲越戰爭失敗之原因    一、「懲越戰爭」為中共自韓戰以後,主動發起之最大規模戰爭,故成為研究其用兵模式與後勤支援的最佳戰例。二、中共雖然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地面部隊,但是在懲越戰爭中卻因指揮不當及後勤支援不上,導致倉皇逃出北越地區,深值吾人警惕。三、研析中共「懲越戰爭」之後勤運作,旨在藉其後勤支援經驗,檢討我軍現行後勤體制,研擬精進國軍後勤支援措施,俾能於未來戰爭中密切支援作戰任務。四、今日戰爭由於核子武器的介入,造成後勤的易損性大幅增加,亦使後勤支援作業更為繁雜,故現代軍人更應建立「後勤為先」的觀念,才能適應未來的戰爭。壹、前言民國68年中共發動懲越戰爭,在兩週內不惜付出重大的犧牲,突破越共的堅強抵抗,深入越境約50公里,雖然最後並未獲致決定性的戰果,卻也達到向世人宣示其「使用軍事武力解決政治爭端」之目的,也為兵學家克勞塞維茲所提出「戰爭為政治的延續」之理論作了最好的詮釋。中共懲越戰爭為世人提供評估其軍力與戰術戰法的最佳機會,所以吾人更應深入研究中共「懲越戰爭」用兵模式,並藉探討其後勤支援運作方式,瞭解其特點與弱點,俾能「以敵為師」,吸取寶貴之經驗與教訓,預謀因應與反制之道,確保國家安全。 貳、中共懲越戰爭緣起中共與越共從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兄弟國家」演變為兵戎相見的尷尬局面,探究其發生的原因概可區分為下列數端: 一、歷史恩怨情仇:遠在漢唐時期,我國在越南就已經設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明清時期越南也是我國的藩屬,一直到中法戰爭以後,越南開始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民國43年,中共於日內瓦會議中,建議以北緯17度線劃分南、北越,粉碎越共統一全國的美夢。越戰期間,中共與蘇俄雙方都對北越提供大量軍經援助,卻由於北越企圖以「引蘇俄箝制中共」之策略,阻止中共的勢力入侵,造成中共的極度不滿,所以多方阻撓蘇俄援越物資過境,亦使越共懷恨在心。因此,越共不但不願意對中共俯首聽命,反而擴大宣傳中共企圖染指中南半島的野心,以致雙方種下仇因。二、領土爭端無解:中越邊境早在清光緒20(1894)年,即由中法共同勘定並設立邊界石碑10座與界石207座。迄民國46年,周恩來與越共第一書記黎筍達成邊界協議,重申共同遵守中、法勘定之疆界。但中越邊境綿亙1,150餘公里,平均每5公里始有一座界碑,邊境地區山巒起伏崎嶇,不易判定實際之邊界線位置,以致糾紛迭起無法解決。民國67年元月至次年2月,雙方於邊境地區發生衝突高達1,100餘次,雖然中共一再提出警告,然而越共卻一直不予理會,以致中共認為祇有訴諸武力,始能徹底獲得解決。 三、華僑問題叢生:在中共發動「懲越戰爭」之前,越南境內的華僑總數約為150萬人,其中90%集居在西貢地區。越共兼併南越並與中共交惡後,擔心華僑成為中共的內應,乃展開「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不但沒收華僑的財產,迫使其漂流海上,更於民國66年接受蘇聯顧問的建議,實施所謂的「淨化邊境地區」計畫,造成中共極大的困擾,衝突期間中共雖數度與越共交涉,卻一直無法獲得解決。因此,中共於67年6月16日關閉越共駐廣州、南寧、昆明之總領事館,繼於7月3日停止對越共一切援助並撤回援越顧問,雙方關係自此全面破裂。 四、越共勢力擴張:民國64年春,美軍從越南退出,中共與蘇俄的勢力乃趁機介入,越共原想與雙方維持等距外交,但因中共與美國關係改善,越共在蘇俄的利誘下,從「中間偏右」政策改為「棄中共親蘇俄」,先派兵入寮並控制永珍政府,繼進軍高棉,趕走中共支持的波布政權並擁立韓山林成為高棉人民共和國的主席,逐步實現所謂的「印支聯邦」計畫,企圖排除中共在寮、棉的一切勢力,同時越共亦與蘇俄締結友好合作條約,形成對中共的三面包圍,致使中共寢食難安,亟思突破此一不利的態勢。 五、轉移內部視聽:鄧小平自民國66年7月復出以後,與華國鋒之間的權力鬥爭愈演愈烈,雖然鄧小平的勢力略佔上風,但反對派仍隨時俟機反擊,造成國內的動盪與人心不安,大陸青年對中共政權日益不滿,反共抗暴活動大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所以鄧小平企圖藉發動懲越戰爭來轉移對內鬥爭的注意力,利用戰爭對不滿份子施以高壓恐嚇,達到攫取黨權、鞏固軍權之目的,如此不但能夠架空華國鋒、扶植趙紫陽,又能製造一致對外的團結假象,此乃中共慣用「一石二鳥」之計。 參、中越邊境地略形勢越北與我國滇、桂、粵毗鄰,西起中、越、寮三國交界之處,東至芒街以東之珍珠港,東西全長約1,150公里,地形非常複雜且多瘴癘之氣。中越邊境地區全部都是崎嶇的地形,人煙稀少之石灰岩山峰、濃密的森林與深遂的溪谷,形成該地區的特殊景觀。本作戰地區屬於熱帶氣候區,氣溫高且雨量多,主要山脈皆源自我國雲南省境內,其中六詔山脈與哀牢山脈標高均在1,000至2,000公尺之間,嚴重限制部隊的運動與觀測;陸上交通除各主要道路及桂越、滇越鐵路以外,部隊機動相當困難;本地區之主要河流有黑河、紅河、清水河及高平河,雨季河水上漲對東西向交通形成相當大的障礙。 肆、雙方兵力部署及作戰經過 一、雙方兵力及部署:(一)中共:中共懲越戰爭由中央軍委會及總參謀部負責策畫,鄧小平擔任總指揮,徐向前、聶榮臻均為副總指揮,耿為參謀長。在中央指揮系統之下,區分南、北兩個方面軍,北方面軍由李德生指揮,包括瀋陽、濟南、蘭州和新彊等軍區,負責防止蘇俄策應越共向南發動突襲。南方面軍則以許世友為司令員、楊得志為副司令員、張廷發為參謀長,區分為東(廣州軍區)、西(昆明軍區)兩個戰區,地面部隊包括9個軍(第11、13、14、41、42、43、50、54、55軍及20軍之58師)、2個砲兵師(第1、4師)、2個高砲師(第65、70師),總兵力約50萬人,部署於廣西、雲南凹形邊境線上,以外線作戰之態勢,對北越軍隊形成鉗形包圍。(二)越共:越共於民國64年初即開始加強邊境地區的戰場經營,一方面呼籲聯合國制止中共侵略的野心,另一方面不斷加強戰備整備,在中越邊境各隘口、交通樞紐及越北地區各戰略要點,以6個步兵師(第3、316A、337、338、345、346師),16個地方團以及4個砲兵團為第一線,另控制3個步兵師(第306、320、325師)為總預備隊,部署廣正面、大縱深的防禦陣地,總兵力約15萬人。二、作戰經過概要:民國67年12月25日,越共入侵高棉並擊潰中共支持之波布政權,中共立即陳兵邊界並準備應援。翌年初,鄧小平利用美國總統卡特宣佈「美中關係正常化」之機會,赴美進行訪問以達成其「聯美制俄之目的,並於訪美期間表示將對越共採取「懲罰」的行動,返回北平後立即召開「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各項作戰行動的指導方案。68年2月17日凌晨5時30分,中共利用越共部隊主力與物資都仍在高棉的機會,兵分四路自廣西、雲南邊境地區向越共發動攻勢,越共據險頑抗,戰鬥異常慘烈。迄2月19日,雙方主力分別於諒山、高平、老街等地區實施決戰,雖然中共於3月初先後奪取上述諸要點,但是由於作戰指導不當、後勤支援不上,導致損失極為慘重。中共為顧全面子乃於3月4日透過「新華社」發表聲明:「中共已達預期之目標,將於5日起撤回中國大陸」,結束歷時17天之「懲越戰爭」。依據雙方公佈之統計資料,中共傷亡約6萬人,損失戰車273輛、火砲175門;越共傷亡約4萬人,裝備損失數目不詳。伍、中共懲越戰爭後勤支援措施探討中共軍隊之後勤系統具有相當的獨立性,各階層均設有後勤部門,並規定上級後勤機構可以直接指揮下級後勤機構,其後勤首長與部隊首長同負後勤成敗之責。中共發動懲越戰爭時,仍本其「軍區後勤」、「地方後勤」、「部隊後勤」三結合之後勤體制編組,綜觀其後勤支援運作,概可區分下列兩個階段: 一、戰備整備階段:  自越共實施「淨化邊境地區」計畫後,中共即於民國67年4月分別密令廣州、昆明、瀋陽三個軍區,要求加強各類軍需物資屯儲與交通通訊系統整備維護,充分做好各項作戰準備工作,並通知雲南、廣西、廣東省各人民公社成立支前指揮部,開放整理滇、桂兩省原設援助越共之倉庫、醫療站與運輸站。另從67年7月起,將中越邊境之邊防部隊予以重新整編,發給民兵各種武器裝備,配合正規部隊實施戰鬥及勤務支援訓練。迄68年2月初,總參謀部在貴陽設立前進指揮部,瀋陽軍區後勤部第2分部亦奉命於2月7日前到達廣西省接受廣州軍區後勤部統一指揮,準備支援懲越作戰之軍事行動。中共為求達到其「人民戰爭」、「全面後勤」之目的,通令各級後勤黨委及後勤首長,必須根據作戰任務與上級指示,實施戰時軍械、裝備、物資供應和技術支援等工作,並強調「後勤工作就是要為前線勝利服務,保障前方打勝戰」,要求邊境地區各兵站編組民兵與民工配屬各部隊,擔任「運物資、送彈藥、修道路、救傷員、當翻譯、作嚮導」等工作,另要求各後勤單位一定要做到「開得動、供得上、救得下、修得好」,保證達成「支前」的任務,嚴格要求各項戰備整備工作於2月14日以前完成。 二、攻擊作戰階段:中共懲越戰爭在戰略指導上係採外作戰,利用凹形邊境之有利條件,建立角形基地並以分進合擊之方式,包圍殲滅越共軍隊;在戰術運用上則以「穿插戰術」為主,運用師(含)以下部隊向敵陣地間隙實施穿插,並指導兩股以上部隊合圍敵之據點陣地,以達「逐點攻略」之目標。在後勤支援上,由於昆明軍區下轄4個軍,以一個後勤分部即可充分支援該兵團之作戰;而廣州軍區則因轄有5個軍,已超過其後勤分部的支援能量,故需從瀋陽軍區抽調一個後勤分部加強之。所以中共全程後勤支援構想係以昆明軍區第23後勤分部在河口以北地區建立基地設施,支援第11、13、14及50軍之作戰;廣州軍區後勤分部則在憑祥以東建立基地設施,支援第42、43、54、55軍之作戰;瀋陽軍區之第2後勤分部在靖西附近建立輔助設施,支援第41軍作戰,爾後各後勤設施隨戰況之進展,適時向河內地區推進。通常每一個後勤分部可以開設2〜3個兵站,每一個兵站(開設3個供應站)可充分供應一個軍所需之作戰物資。略述中共在懲越戰爭期間所採取後勤支援措施如下:(一)補給措施: 中共部隊之補給勤務包括彈藥、油料、給養、被服、藥材、營房物資、裝備零配件、經費之供應與管理,適時適量保障部隊的需要。在彈藥補給方面,中共為保持良好的戰鬥持續力,對擔任穿插、迂迴和獨立作戰任務之部隊,要求「在不影響部隊機動之前提下,加大彈藥攜行量以減少對後方供應之依賴」;在油料補給方面,為適應作戰地區之特性,各部隊多以騾馬、民工配合「野戰輸油管線隊」,自後方基地向前舖設多條輸油管線並直接在前方開設泵站,再用分管連接多枝加油槍,利用高架自流之方式,直接為往來車輛實施高速加油作業。(二)在給養方面;中共為保障熱食能夠充分供應,通常均由營或團級部隊負責炊爨作業,盡可能採取就地籌措及陣中繳獲等方法保障生活物資;其他戰鬥補給品則依敵情、任務和運輸能力,靈活運用逐級補充、越級補充、伴隨補充、遺留補充、攔路補充與定點補充等方式,加強作業的能量。 (三)保修措施:中共部隊保修勤務為組織技術力量,對各種技術裝備和器材進行檢查、保養和修理工作,使各種裝備處於良好的狀態。中共在發動懲越作戰前,即要求各集團軍之修理組織,必須向下支援到各連隊,確實做好技術保障及武器裝備修護的工作。在車輛修護方面,營級負責車輛之清洗、檢查與潤滑工作;團級負責車輛「小修」;師、集團軍級負責「中修」,至於「大修」則需送至軍區後勤分部開設之汽車修理廠實施。在軍械方面,集團軍、師、團修理分隊負責重機槍、火箭筒、無後座力砲之大修;軍區軍械修理連負責高射機槍、火砲、化學儀器、指揮儀等項目大修;軍區雷達修理所擔任通信與雷達部份之大修;軍區後勤分部開設之軍械修理工廠負責各級無力修復之大修任務,同時要求以伴隨修理、陣地修理、巡迴修理、定點修理等方式加強修護作業的能量。(四)運輸措施:中共認為運輸是後勤工作中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只要抓好運輸就能帶動千頭萬緒的後勤工作,保證軍隊作戰行動的順利遂行。因此,中共不斷強調「千條萬條,抓住運輸一條」之後勤政策,確實組織各種運輸力量,完成前送、後送任務,保障運輸作業的順利實施。因此在懲越作戰中特別強調統一指揮以及充分運用回程空車等運輸保障規則,有效提升運輸作業的能量。為適應越北地區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之實際需要,軍區之倉庫、供應站,軍之補給站等,均盡量向前推進,以縮短補給的距離,並採取「車載、人背、馬馱」等各種輔助運輸方式,加強運輸作業的效能,以諒山戰鬥為例,中共127師僅支援379團運輸作業的民工,就高達1,050人,可見中共已將人海戰術充分運用到運輸作業上。(四)醫療後送措施:中共的軍隊衛生勤務可區分為野戰醫療、地區治療與復健醫療等三個層次。(五)在野戰醫療方面:中共各級部隊均編有醫療救護單位,可以開設各類型醫院與救護所,負責實施保健、診療、衛生與急救、後送等作業;地區治療係由中共總後勤部之後方醫院及陸、海、空軍醫院負責醫療作業,必要時可設置臨時醫院,以供傷患分科休養;復健醫療則由總後勤部及各軍區所轄之總醫院與專科醫療院所,負責對嚴重病患、傷殘人員或疑難疾病者作長期治療、休養以及復健等工作。在後送作業方面,概可區分為「前接」和「後轉」兩種方式,並再區分為逐級與越級「前接」或「後轉」兩種方法,一般均以逐級前接為主。 陸、從後勤觀點探討中共懲越戰爭失敗之原因能掌握敵情就能掌握勝利,吾人研析中共「懲越戰爭」之後勤運作,旨在藉其後勤經驗檢討我軍現行後勤體制,研擬精進國軍後勤支援措施,俾能於未來戰爭中密切支援作戰任務。茲就中共懲越戰爭後勤支援之特、弱點探討其作戰失利原因如下:一、後勤制度雖具有高度彈性卻不能有效支援作戰:中共總後勤部,負責三軍全般後勤制度之策定與督導執行,統籌並調配軍用資材,戰時各軍區可依需要設置「兵站」,負責軍區內各野戰軍之後勤支援。軍需工業由國務院下轄之工業部門分別掌管,各軍種、軍區雖然各自形成指揮系統,然而武器、彈藥、油料、技術器材、軍兵種專用物資等後勤資源,卻仍由總後勤部統一掌控運用。所以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對全般性或戰略性物資之調配可以保留最大的運用彈性。但是各軍區後勤部與各軍種後勤部係平行單位,以致各軍種間無法相互支援,各軍級部隊又只是有督導權卻不能實際擔任供應之虛體,必須依賴兵站實施支援。所以在懲越戰爭中經常發生作戰指揮與後勤保障不能相互銜接、供應與管理完全脫節之奇怪現象。二、地區支援能力非常強大卻無法適應國境外作戰:中共非常重視區域性的作戰,各軍區後勤部依其需要可配合總後勤部之物資屯儲計畫,達成區域性自給自足之目標。故各軍區後勤組織除需統一運用轄區內之人力、物力與財力充分支援作戰外,並需屯儲各類軍需物資以適應區域性獨立作戰之需求。但是各野戰部隊編制內之後勤單位卻無力解決部隊後勤的問題,此乃由於各野戰部隊所需之後勤支援必需完全仰賴軍區後勤機構,所以這種地區性後勤支援措施僅適用於防衛作戰與對大陸週邊較近地區之用兵。從中共懲越作戰中,亦可以發現中共的民兵部隊不能適切完成後勤補給的任務,由國內派出的機動「前支團」也無法達成預期的作業目標,導致中共作戰部隊在北越的山區中,經常處於糧彈匱乏、醫藥不足、傷亡率遽增的狀態,嚴重影響部隊的作戰能力,終於導致落荒逃離北越地區的結果。三、伴隨補給方式無法達成預期的後勤支援目標:中共認為山地叢林作戰之穿插戰鬥距離較遠,無論上領或下送之補給方式均無法滿足支援的需求,故於懲越作戰期間採取伴隨補給的作業方式,藉以達成縮短補給距離與密切支援作戰之目的。但是越共於作戰初期就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利用中共部隊遠離基地之際,以一部兵力配合游擊武力截斷中共的退路與補給線,再以強大的兵力發動反攻,圍殲中共主力部隊於越北山區。由此可見越共軍隊的行動非常飄忽,中共根本無法確實掌握敵情,再加上地形不熟,各作戰部隊經常疲於奔命,後勤部隊亦隨之頻頻變換位置,補給設施又不斷遭越共破壞,以致各作戰部隊幾乎一直無法獲得足夠的彈藥、燃料及各類補給品,因此不能達成預期的後勤支援目標。四、薄弱的保修作業能量無法維護嚴重老化的裝備:中共發動懲越戰爭所使用裝備多為1950  至1960年代之俄式落後裝備,所以毛病百出妥善狀況甚差,再加上各部隊幹部均具有「紅而不專」之特性,以致保修人員的選用亦以「政治掛帥」為優先考量,保修作業能量自然偏低。中共保修作業特別強調「土洋結合」、「大小故障不過夜」、「火砲、坦克不下陣地」之口號,在「爭分奪秒」狀況下力求實效。然而卻因為過分重視即時保修,以致越級維修普遍,上下保修責任不明,造成作業混亂的現象,不僅未能提昇保修作業的品質,反而降低裝備之妥善率。尤其中共在遠離國土作戰、地區保修作業能量無法適時支援的狀況下,戰力自然隨著裝備妥善率急速下降而逐漸瓦解。五、特別強化之運輸措施無法發揮預期的運補功能:中共認為發達而暢通之交通設施與運輸作業能力,不僅可使貧瘠地區變為富裕,更可使劣勢軍隊轉變為優勢部隊,所以對運輸工作特別重視,認為一切交通運輸整備工作,都必須以便利軍事運輸為著眼,一切運輸活動亦須在軍事機關的控制下進行,才能有利於部隊機動與軍需物資運補工作。但是這種觀念在北越特殊地形卻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尤其越共在戰爭初期就已破壞了邊境地區的大部分橋樑,又不斷利用公路兩側險要地形,襲擊中共的運補車隊,以致運輸作業無法順利遂行,雖然中共透過「車載、人背、馬馱」等各種輔助方式,企圖增加運補的作業能量,卻仍然無法將軍品適時運達所望地區,以致經常延誤戰機,形成潰敗的主因。六、落後的醫療技術無法迅速達成搶救傷患之目的:中共醫療勤務的基本任務係組織衛勤的力量,做好人員及軍馬的衛生防病、防護和傷病人員(馬匹)的救護、治療、後送工作,提升部隊的戰鬥持續力。衛勤作業採中、西醫合併,特別重視平時之衛生保健,以達預防醫療之目標,戰時要求醫護人員在「任務重、時間緊、條件差、技術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對戰傷救治既要細又要快,必要時可展開就地手術以爭取時效,但是由於中共官兵不戴鋼盔,導致死亡率偏高,再加上醫療技術落後、衛材補給品獲得困難,戰地醫療工作不便,救護輸具老舊不足,傷患後送多靠人力擔架,以致經常延誤救治的時機,傷患多在受傷12小時甚至拖到24小時以後,才能獲得醫療與救治,使大量輕傷變成重傷,重傷來不及醫治而死亡的狀況,因此無法有效達成戰場搶救傷患之目的。柒、從中共懲越戰爭中獲取之經驗教訓及啟示中共懲越戰爭雖因作戰地區特性之限制,未能對後勤支援能力作充分之考驗,然深入探討其後勤運用方式,仍有助於我對中共後勤之瞭解,吾人從中共懲越戰爭之後勤運作模式中,概可獲得寶貴經驗教訓如下:一、樹立正確後勤觀念:中共雖然在發動懲越戰爭之前,分別密令廣州、昆明、瀋陽等三個軍區,要求加強各類軍需物資屯儲與交通通訊系統整備維護,並通知中越邊境地區各人民公社成立支前指揮部,開放整理原設援助越共之倉庫、醫療站與運輸站,但是由於中共的後勤系統無法支援國境外作戰,各級領導幹部的管理能力又不能跟上武器裝備之改善速度,特別是各軍級的指揮官普遍不懂後勤問題,後勤參謀對所掌理的後勤業務也似懂非懂,普遍認為透過「就地獲得」可以解決大部分的補給問題,卻沒料到北越的特殊地形與越共「堅壁清野」的政策,迫使中共無計可施,在後勤補給不繼的狀況下,終於嘗到失敗的苦果。可見樹立正確後勤觀念乃為作戰致勝的基礎,尤其今日戰爭由於核子武器的介入,造成後勤的易損性大幅增加,亦使後勤支援作業更為繁雜,故現代軍人更應建立「後勤為先」的觀念,才能適應未來的戰爭。二、重建國防生產體系:中共在中央集權制度之下,軍需工業由國務院直接控管,所以中共中央可以控制共軍的各種後勤資源,對野戰部隊實施各種後勤支援活動甚有助益。美軍在波灣戰爭結束後,亦發現必須重建一套國防生產體系,這個系統的目標必須包括「從補給站到散兵坑」所有的補給品,認為這種整體的國防生產體系不但可以增進部隊的作戰信心,也可以增加橫向調撥與資源運用的彈性。反觀國軍雖正持續進行二代戰力的更新工作,各軍種之新式武器裝備亦陸續納編並加入服役的陣容,但是部分高科技產品仍需由國外購得,受國際「武器輸出限制規定」之約束,無法提高國內的自製能力,以保持有形之戰力常數。所以必須以積極主動的作法,自給自足的國防生產體系,源源不斷的供應勤務支援與補給品,才能保障戰鬥持續力與生存持續力。三、建立後勤資訊系統:中共在懲越作戰初期,曾依據相關的後勤資訊,研判整個作戰全程所需之彈藥,要求各級部隊確實遵守軍區律定之彈藥消耗規定,嚴格管制彈藥使用率,經過17天的戰鬥後,檢討各部隊之彈藥消耗均未超過消耗限額,可見運用資訊系統實施研判作業,確有其參考的價值。國軍近年來對後勤管理資訊體系及網路系統的整合、規劃與推展運用亦不遺餘力,然而在未來科技資訊更將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更應積極建立整體後勤資訊體制,利用國家推動商業自動化的經濟資源,促進國軍軍品的料號條碼標準化,再逐步發展適於國軍的電子訂貨、倉儲管理等系統,形成最有效率的軍品流通體系。四、強化後勤作業能力:中共在懲越戰爭後,發現無法適時提供後勤支援是作戰失敗的最重要因素,所以認為必須建立後勤的快速保障部隊,才能適應未來戰爭之所需,因此將野戰醫院、管線部隊、汽車部隊、航空部隊、修理部隊混合編組成「後勤快速保障部隊」,直接擔任戰略性應急支援的保障任務,符合密切支援作戰部隊之要求。目前國軍在「防衛固守、有效嚇阻」之政策指導下,亦不斷朝「精實」之目標邁進,但是地區後勤與部隊後勤如何密切配合,卻成為維護持續戰力的最重要課題,所以必須充分加強地區後勤的機動支援能力,才能適應未來「作戰時程短、決戰時間快」之戰爭模式,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支援能量,充分滿足作戰的需求。五、提升整補作業效率:中共曾在民國82年針對現代戰爭的戰場不確定性、部隊快速機動性以及物資消耗量大等特點,在華北進行各種快速隨伴保障演練。據稱在該次的演練中,野戰修理分隊僅需40分鐘,就能使一輛全毀的運兵車重新上路;野戰輸油管線部隊僅用15分鐘,就能為近百輛之車隊加滿油,顯見中共已具備相當的應急保障能力。目前國軍後勤作業雖已完成資訊化,卻仍然未能重視作業的時效,以彈藥補給為例,各作戰區守備部隊除基本攜行量外,其餘彈藥均屯儲於作戰區的野戰彈藥庫,戰時各守備部隊都必須由營級單位自行派車至野戰彈藥庫提領,屆時在激烈的戰況下,勢必造成彈藥庫附近人車蝟集、作業困難的狀況,對彈藥整補作業將有極不利的影響。因此必須改進補給作業的方式,以直接支援之補給方式並運用貨櫃包裝各類補給品,經快捷運輸工具直接撥發至各使用單位,提升補給作業的效率。六、建立完善動員計畫:中共在懲越戰爭初期,仍以「人民戰爭」作為軍事思想的主軸,要求邊境地區各人民公社全力動員民、物力,協助部隊完成作戰準備。據統計,僅雲南地區就有45個民兵營及騾馬2,200餘頭參加支前任務,廣西地區動員民力則更為龐大。反觀我台澎防衛作戰,由於預警時間極為短暫,能否隨時保有立即應戰之常備部隊,實為戰爭勝負之關鍵。故須針對當前國軍戰略構想與建軍備戰時程,致力達成「立即動員、立即作戰」之戰備目標,並依未來作戰任務、戰爭型態深入檢討,配合各項作戰演習及動員部隊兵棋推演詳予評估,研訂戰時的編設基準並廣儲後備的力量,提升整體戰力以滿足戰時動員之需求,期能因應突發戰爭,確保國家的安全。七、維護後方地區安全:後方地區的安全措施為前方作戰行動能否奏功之主要關鍵,若後方地區的安全不能確保,則第一線戰鬥部隊必有後顧之憂。我國在三國時代就有兩則膾炙人口的故事:一為曹、袁官渡之戰,曹操親率人馬前往袁紹後方之烏巢,燒盡其糧草,導致袁軍大敗。另一則故事乃為魏鄧艾引軍偷渡陰平出漢中,逕逼成都地區,蜀後主率群臣出北門十里而降,昭烈帝辛苦建立的基業從此毀於一旦,漢乃亡。中共在懲越戰爭中,由於始終未能對越共的後方地區採取攻擊行動,以致越共部隊一直能夠保持良好的生存持續力與戰鬥持續力;中共的部隊則因遠離國境,補給線經常遭越共截斷,導致各類補給品不能滿足作戰的需求。故吾人更應吸取此一重要的經驗與教訓,務必能以「四面無敵」的安全作為,來確保第一線部隊的作戰勝利。 八、確保持續作戰能力: 現階段國軍的軍事任務已經從「攻守一體」轉為「防衛固守」,近年來所實施的「精實案」亦使國防經費大幅縮減,所以在未來的臺澎防衛作戰中,欲以有限之作戰資源與中共優勢兵、火力與核武飛彈相抗衡,唯有確實保存戰力以形成局部的優勢,才能達到確保臺澎地區安全之目的。然而在地略形勢上,台灣為一狹長之海島,南北的交通線極易遭敵截斷,各作戰區如不能建立完整獨立的後勤基地,於作戰期間很容易遭敵分割並失去作戰持續力。所以各作戰區後勤基地之發展,在時間、資源及國力範圍內,應併入經濟發展計畫中實施。未來各作戰區基地之位置亦應儘量配置於山麓或深入山區,以避免遭敵地面、空中及飛彈之攻擊,使戰略性後勤設施成為擁有持續來源的後勤基地,方能完全符合臺澎防衛作戰的戰略構想。 捌、結語孫子曰:「軍無輜重則亡」,先總統 蔣公也說:「後勤與作戰不可分離」。中共在懲越戰爭鍛羽而歸以後,更深刻體認後勤工作在現代戰爭的重要性,因此銳意加速其軍隊後勤的現代化,要求所有軍事幹部必須「重視後勤、懂得後勤、抓好後勤」。至目前為止,中共後勤已具備相當規模的軍區、部隊、地方三結合的後勤體制,並正朝向「三軍聯勤」的模式發展中,不斷加強對外發動戰爭的後勤支援能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吾人研究中共懲越戰爭後勤支援運用的方式,更應深切體認「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兵法明訓,才能有利於國軍戰略戰術運用,增進國軍幹部「知敵、勝敵」的基本學能。作者簡歷:陸軍上校葉我閩,陸軍官校正45期、三軍大學陸軍學院正規班78年冬班、戰研班79年班畢業,現任教於國防大學軍事學院陸軍學部。

2005-08-13 12:59:1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8 20:24: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YEKLXWAXYTSD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2 04:40:4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提供借錢、借貸、借款、代辦房屋二胎、汽車融資、房貸等當舖借款服務!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汽機車、貨車、重機械、鑽石、珠寶、名錶、精品、不動產皆可當!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法定利率!5分鐘可知額度20分鐘快速撥款!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迅速放款不囉唆、可彈性還款、選擇正確金援管道,才能真正省利!

歡迎來店(電)洽詢 有專員為您服務

電話:03-4520077 03-4520077 免費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二段292號

仁寶當舖

2014-05-01 13:33:0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一、「懲越戰爭」為中共自韓戰以後,主動發起之最大規模戰爭,故成為研究其用兵模式與後勤支援的最佳戰例。

二、中共雖然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地面部隊,但是在懲越戰爭中卻因指揮不當及後勤支援不上,導致倉皇逃出北越地區,深值吾人警惕。

三、研析中共「懲越戰爭」之後勤運作,旨在藉其後勤支援經驗,檢討我軍現行後勤體制,研擬精進國軍後勤支援措施,俾能於未來戰爭中密切支援作戰任務。

四、今日戰爭由於核子武器的介入,造成後勤的易損性大幅增加,亦使後勤支援作業更為繁雜,故現代軍人更應建立「後勤為先」的觀念,才能適應未來的戰爭。

壹、前言

民國68年中共發動懲越戰爭,在兩週內不惜付出重大的犧牲,突破越共的堅強抵抗,深入越境約50公里,雖然最後並未獲致決定性的戰果,卻也達到向世人宣示其「使用軍事武力解決政治爭端」之目的,也為兵學家克勞塞維茲所提出「戰爭為政治的延續」之理論作了最好的詮釋。中共懲越戰爭為世人提供評估其軍力與戰術戰法的最佳機會,所以吾人更應深入研究中共「懲越戰爭」用兵模式,並藉探討其後勤支援運作方式,瞭解其特點與弱點,俾能「以敵為師」,吸取寶貴之經驗與教訓,預謀因應與反制之道,確保國家安全。

貳、中共懲越戰爭緣起

中共與越共從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兄弟國家」演變為兵戎相見的尷尬局面,探究其發生的原因概可區分為下列數端:

一、歷史恩怨情仇:

遠在漢唐時期,我國在越南就已經設置交趾、九真、日南等郡,明清時期越南也是我國的藩屬,一直到中法戰爭以後,越南開始淪為法國的殖民地。民國43年,中共於日內瓦會議中,建議以北緯17度線劃分南、北越,粉碎越共統一全國的美夢。越戰期間,中共與蘇俄雙方都對北越提供大量軍經援助,卻由於北越企圖以「引蘇俄箝制中共」之策略,阻止中共的勢力入侵,造成中共的極度不滿,所以多方阻撓蘇俄援越物資過境,亦使越共懷恨在心。因此,越共不但不願意對中共俯首聽命,反而擴大宣傳中共企圖染指中南半島的野心,以致雙方種下仇因。

二、領土爭端無解:

中越邊境早在清光緒20(1894)年,即由中法共同勘定並設立邊界石碑10座與界石207座。迄民國46年,周恩來與越共第一書記黎筍達成邊界協議,重申共同遵守中、法勘定之疆界。但中越邊境綿亙1,150餘公里,平均每5公里始有一座界碑,邊境地區山巒起伏崎嶇,不易判定實際之邊界線位置,以致糾紛迭起無法解決。民國67年元月至次年2月,雙方於邊境地區發生衝突高達1,100餘次,雖然中共一再提出警告,然而越共卻一直不予理會,以致中共認為祇有訴諸武力,始能徹底獲得解決。

三、華僑問題叢生:

在中共發動「懲越戰爭」之前,越南境內的華僑總數約為150萬人,其中90%集居在西貢地區。越共兼併南越並與中共交惡後,擔心華僑成為中共的內應,乃展開「社會主義改造」運動,不但沒收華僑的財產,迫使其漂流海上,更於民國66年接受蘇聯顧問的建議,實施所謂的「淨化邊境地區」計畫,造成中共極大的困擾,衝突期間中共雖數度與越共交涉,卻一直無法獲得解決。因此,中共於67年6月16日關閉越共駐廣州、南寧、昆明之總領事館,繼於7月3日停止對越共一切援助並撤回援越顧問,雙方關係自此全面破裂。

四、越共勢力擴張:

民國64年春,美軍從越南退出,中共與蘇俄的勢力乃趁機介入,越共原想與雙方維持等距外交,但因中共與美國關係改善,越共在蘇俄的利誘下,從「中間偏右」政策改為「棄中共親蘇俄」,先派兵入寮並控制永珍政府,繼進軍高棉,趕走中共支持的波布政權並擁立韓山林成為高棉人民共和國的主席,

2005-08-13 13:04:19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