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齒植物是什麼?
2005-08-11 04:48:52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植物學
「羊齒植物」是蕨類植物 (pteridophyta) 的別稱,在日文中原意即為:「葉片上下對稱排列如羊齒的蕨類」。它是界於苔蘚植物與種子植物 (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間的一類多年生草本及木本植物 (如筆筒樹 Sphaeropteris lepifera),是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群之一。
在進化史上最早登陸的維管束植物便是羊齒類植物,早在四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它們雖是構造簡單的維管束植物,但卻位居植物演化史中承先啟後的地位。因為具有了維管束,就可以支撐植物體並輸送水與養分,使得植物體可以長得較高大,並進而可以佔據較大地生活空間,成為陸生植被中的重要角色。
臺灣氣候溫暖濕潤,地形高聳多變,熱帶至寒帶以及許多特有的蕨類都可在此生存。全世界的蕨類約12000種,台灣一地即多達約650種,堪稱全世界蕨類植物種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2005-08-11 04:49:4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葉子的邊緣有凹凸、缺刻,很像羊齒,即稱羊齒植物
2005-08-11 04:51: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蕨類植物又名羊齒植物,是介於植物體無維管束分化的蘚苔植物和有維管束分化的種子植物之間的一群維管束植物.最初期的陸地植物有二個不同的系統,一個是無維管束的蘚苔類,另具有發達維管束束系而成為維管束植物,包括現生與滅絕(形成化石)的蕨類,石松類,木賊類,裸蕨類,針葉樹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在植物分類學上,蕨類因為不會開花結果,理所當然地未受重視,地位相當不明顯,一直到西元1864年,蕨類才和藻,菌,苔蘚,顯花植物劃清界線,首次成為獨立的植物類群,但終究仍屬於低等植物,從地球的進化史來說,蕨類卻是前輩,早期的蕨類的化石是在約3億9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被發現,類似蕨類的植物遺骸在約3億4千5百萬年前的石炭紀中就很豐富,因此這個時代被稱為"蕨類時代".
台灣在蕨類密度、歧異度上世界稱王
台灣的自然資源豐富,蕨類方面更是不同凡響,全世界蕨類約一萬餘種,全歐洲蕨類有150種,北美洲僅400種,蕨相較豐富的亞洲地區中,澳洲有350種,菲律賓約940種,而台灣小小3萬6千平方公里土地上,擁有原生蕨類約670種,數量雖不是第一,但以密度來說,台灣絕對是蕨類王國.台灣蕨類的歧異度更是無處可比,依美國蕨類知名學者Dr. Tryon的分類方法,蕨類共分為33科,台灣的種類就佔了27科,其餘6科實際上只有15種,而且全是局限生長的種類或孓遺植物,集中產於熱帶美洲或馬來西亞雨林中,況且,台灣蕨類中,有不少是一科一屬一種的重要物種,寶島可說是研究
蕨類最佳的天然教室.千年前伯夷叔齊採薇而食,薇就是紫萁科的蕨類,人人都吃過的過溝菜蕨(也稱過貓),時興野菜台灣山蘇花,藥用的海金沙,台灣金狗毛蕨,可編織籃簍的芒萁,建材用的筆筒樹,都屬蕨類一族.一批批不同品種的蕨類,以「羊齒」為名,混雜在花束中,成為一切花卉最好的綠色伴侶,而具高觀賞價值的園藝植物如鐵線蕨,腎蕨,鹿角蕨,樹蕨等,更處處見於庭園,陽台.
煤炭就是古時蕨類的遺體
追溯起來,蕨和人類最大的關係當屬煤炭,全世界煤炭的主要來源,就是遠古時代蕨類植物的遺體.
辨識蕨葉兩大系統
蕨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長相卻一點不古板。因為不開花,所以用葉子來展現最多的花樣,上百種蕨類,沒有一種葉子相同的,大小形狀差之千里,所以賞蕨從葉子開始,辨識蕨葉之前,得先學會識別蕨類的兩大系統:擬蕨類和真蕨類:
擬蕨類:
以莖為主體,構造簡單,僅有少數的維管束組織,是較原始的蕨類,如松葉蕨科,石松科,木賊科,卷柏科,水韭科等.
真蕨類:
以葉身為主體,維管束構造及葉片較為複雜,又分為三類:
1. 厚囊蕨類:如觀音座蓮科及瓶爾小草科.
2. 薄囊蕨類:本類之數量與種類最多,全世界即有8500種,台灣亦有575種,如鱗毛蕨科,蹄蓋蕨科,金星蕨科,鳳尾蕨科,蹄蓋蕨科,鐵角蕨科等.
3. 水生性蕨類:沈水型如蘋科(田字草科),水蕨科,浮水型如滿江紅科
蕨葉型態顏色的變化
一般而言,蕨葉的變化,是從較簡單的型態如單葉,演變為較複雜,葉表面積較大的羽狀複葉,多回的羽狀裂葉,型態各異之外,濃淡不一的綠色變化也是迷人處,少數種類還會變化成紅,黃的色彩,常見於田裡的滿江紅,就因為浮水性的細小葉片,在秋冬寒冷之際會由綠轉紅,因而得名.
有趣的孢子囊
翻開葉背,孢子囊群的著生位置,形狀,及孢膜的多變模樣,相當引人入勝,較古老的木賊科,石松科,卷柏科,孢子囊群集結在枝調的末端成穗狀,晚期演化的真蕨類,孢子囊群則大多著生在葉的下表面,蕨類植物的孢子囊是由葉的表皮細胞分化發育而成的,依種類別風采各異,孢子囊群的分布大約可分為點狀、線狀和面狀三種,孢子囊群的顏色乍看都是咖啡色,其實也有不同色調,從義大利濃縮咖啡的濃郁,到咖啡牛奶的淡褐都有.為了避免孢子囊受損,有些蕨類的孢子囊群上,會有一層如保鮮膜般的構造,稱為孢膜,它的形狀也有很多變異,透過鏡片,海州骨碎捕蕨的孢膜為酒杯狀,金狗毛蕨,孢膜形狀像蚌殼,腎蕨的孢膜則呈圓腎形,蓋蕨科的孢膜造型更多,馬蹄形,長線形,J字形都有,另外也有些蕨類的葉緣反捲形成「假孢膜」,如鐵線蕨屬,鳳尾蕨屬等,美味的過溝菜蕨(又稱過貓)和台灣山蘇花,可以吃的部位都是蜷曲的新芽和嫩葉,像是大大小小不同的問號.根莖黏附、偽裝、翠麗璀璨從根莖的生長方式,也可以體驗到蕨類難捉摸的個性,它們深諳地球的顛覆法則,可以在深山長成枝濃葉茂的直立蛇木(筆筒樹),也可以是黏附在樹幹一側葉片,偽裝如鳥巢的山蘇,更可以化成翠麗璀璨的腎蕨,鐵線蕨,芒萁,海金沙,密密蓋住山壁.
生活史--世代交替
蕨類的生活史,是由二個世代的交替而成,大形而著生有葉的植物體是屬於孢子體世代(雙套染色體),孢子體有根,莖,葉等三種器官的分化,葉部並著有孢子囊,透過減數分裂,產生大量孢子,由孢子傳播繁殖,這些孢子在適合環境中,發芽生長成為小型,綠色,扁平,心臟形的配子體(單套染色體),亦稱前葉體,配子體通常獨立生活,內有藏卵器與藏精器,經有絲分裂產生雌,雄兩種配子,雄配子經水與雌配子(配子體上藏卵器)結合發生受精,便能形成幼胚,在配子體上繼續發育成長,當孢子體剛長出時,配子體依然存在,等孢子體逐漸長大,配子體也就逐漸萎縮而消失,隨著配子體的衰亡而長成新子代孢子體,如此完成明顯世代交替的生活史.
2005-08-11 04:49:4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5 · 0⤊ 0⤋
「羊齒植物」是蕨類植物 (pteridophyta) 的別稱,在日文中原意即為:「葉片上下對稱排列如羊齒的蕨類」。它是界於苔蘚植物與種子植物 (即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之間的一類多年生草本及木本植物 (如筆筒樹 Sphaeropteris lepifera),是最古老的維管束植物群之一。在進化史上最早登陸的維管束植物便是羊齒類植物,早在四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它們雖是構造簡單的維管束植物,但卻位居植物演化史中承先啟後的地位。因為具有了維管束,就可以支撐植物體並輸送水與養分,使得植物體可以長得較高大,並進而可以佔據較大地生活空間,成為陸生植被中的重要角色。 臺灣氣候溫暖濕潤,地形高聳多變,熱帶至寒帶以及許多特有的蕨類都可在此生存。全世界的蕨類約12000種,台灣一地即多達約650種,堪稱全世界蕨類植物種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2005-08-11 04:49:41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