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可以跟我解釋道教........????????
只要有關道教的都可以打出來!!
2005-08-08 14:48:0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道教是產生於中國的古老宗教,自漢順帝時張道陵天師始創,至今已有一千八百餘年歷史。道教不僅有豐富的經籍,精深的教義,且有不少壯麗宏的宮觀,星布於中國名山都邑。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游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游人絡繹不絕,故洞天 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
2005-08-08 14:54: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萬氣本根。廣修萬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體有金光。
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誦之萬遍。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吾帝司迎。萬神朝禮。役使雷霆。鬼妖喪膽。精怪亡形。內有霹靂。
雷神隱名。洞慧交徹。五氣騰騰。金光速現。覆護真人。急急如玉皇光降律令敕。
2016-04-18 20:57:0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
據考證《老子》是春秋戰國時代的人
在當代根本沒有姓“李”。只是因為
古字的寫法,跟“聃”十分接近所以
誤認為“老聃”。且《老子》一出世
即為白髮之說,純屬神話之說。不可
聽信,至於《老子》真實姓名已無人
知曉。信不信由個人。本人根據歷史
及“道藏”所作的分析。
2005-08-08 18:36:0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理 貴 4 · 0⤊ 0⤋
道教起源與形成道家與
道教 - 老子
據 《 史 記 ‧ 老 子 傳 》 記 載 : 老 子 為 楚 國 苦 縣 人 , 姓 李 , 名 耳 , 字 聃 , 周 守 藏 室 之 史 。 孔 子 曾 向 老 子 問 禮 , 讚 美 老 子 「 猶 龍 」 , 故 道 經 中 有 《 猶 龍 傳 》 。 老 子 又 應 關 令 尹 喜 的 請 求 著 書 上 下 篇 , 即 後 世 道 教 尊 奉 的 《 道 德 經 》 。 漢 代 關 於 老 子 的 傳 說 已 經 比 較 多 , 有 說 老 子 即 老 萊 子 , 或 說 為 周 太 史 詹 , 或 說 不 是,莫 知 其 然 。司 馬 遷 對 此 也 難 肯 定 , 稱 其 為 「 隱 君子 」 , 說 其 下 落 莫 知 所 終 ; 其 年 齡 一 百 六 十 餘 歲 , 或 說 二 百 餘 歲 , 因 其 修 道 而 養 壽 。 老 子 是 先 秦 時 代 的 著 名 思 想 家 , 所 著 《 道 德 經 》 對 後 世 影 響 非 常 深 遠 。 唐 代 皇 帝 曾 尊 封 老 子 為 太 上 玄 元 皇 帝 , 宋 代 加 號 稱 太 上 老 君 混 元 上 德 皇 帝 。 道 教 尊 老 子 為 祖 師 , 稱 為 太 上 老 君 , 又 為 三 清 中 的 道 德 天 尊 。 道 教 經 書 說 老 子 從 遠 古 以 來 世 代 變 化 , 降 臨 人 間 演 法 弘 道 。
道家與道教 - 莊子
先 秦 時 道 家 學 者 。 據 《 史 記 》 所 說 : 名 周 ,字 子 休 。 宋 國 蒙 人 。 曾 任 漆 園 吏 , 與 梁 惠 王 、 齊 宣 王 同 時 。 一 身 貧 寒 , 不 為 名 利 所 動 。 著 有 《 莊 子 》 一 書 , 大 旨 本 於 《 老 子 》 , 也 有 自 己 獨 到 見 解 , 對 後 世 哲 學 、 文 學 產 生 了 深 遠 的 影 響 。 在 道 教 經 書 中 , 莊 子 拜 長 桑 公 子 為 師 , 隱 於 抱 犢 山 修 道 , 後 服 丹 白 日 升 天 , 補 太 極 闈 編 郎 。 唐 玄 宗 時 封 為 南 華 真 人 , 《 莊 子 》 得 稱 《 南 華 真 經 》 。 宋 徽 宗 時 封 為 微 妙 元 通 真 君 。 道 教 學 者 中 解 釋 《 莊 子 》 的 代 表 作 為 唐 代 成 玄 英 的 《 莊 子 疏 》。
道家與道教 - 先秦道家思想
先 秦 道 家 是 種 學 術 上 的 派 別 , 並 非 宗 教 ,《 老子 》、《 莊 子 》 也 都 是 學 術 著 作 , 而 非 宗 教 經 典 , 它 們 成 為 道 教 的 思 想 理 論 來 源 之 一 是 歷 史 形 成 的 , 也 是 道 教 主 動 地 大 加 利 用 的 結 果 。 道 教 之 所 以 能 利 用 先 秦 道 家 的 思 想 作 為 其 宗 教 教 義 的 基 石 , 是 道 家 思 想 中 有 一 些 可 供 選 擇 的 因 素 。 道 家 比 較 注 重 養 生 , 其 中 有 些 思 想 便 說 到 「 長 生 」 , 如 《 老 子 》 中 有 「 穀 神 不 死 」 、 「 長 生 久 視 之 道 」 ; 《 莊 子 》 說 ﹕ 無 勞 你 的 形 , 無 搖 你 的 精 , 便 可 以 長 生 , 千 歲 厭 世 , 去 而 上 仙 , 乘 著 白 雲 , 到 達 帝 鄉 。 這 些 都 成 為 後 世 道 教 神 仙 長 生 思 想 的 理 論 依 據 。 先 秦 道 家 哲 學 的 「 道 」 具 有 神 秘 蘊 義 , 道 教 將 其 進 一 步 神 秘 化 , 把 它 人 格 神 化 , 使 之 成 為 有 意 志 、 有 感 情 的 造 物 主 , 從 而 使 道 家 哲 學 宗 教 神 學 化 。 有 學 者 認 為 , 老 莊 思 想 與 原 始 宗 教 本 有 淵 源 , 道 家 和 道 教 來 自 同 一 種 古 老 的 宗 教 根 源 , 故 二 者 關 係 極 為 密 切 , 道 教 是 道 家 思 想 的 延 伸 。 這 種 緊 密 聯 繫 正 是 先 秦 道 家 演 化 為 後 世 道 教 的 內 在 契 機 。 從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看 , 有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先 秦 道 家 成 為 道 教 教 義 的 理 論 基 礎 , 其 關 鍵 的 演 變 階 段 正 是 秦 漢 的 黃 老 道 家 。 近 人 蒙 文 通 在 《 古 學 甄 微 ‧ 道 教 史 瑣 談 》 中 指 出 : 魏 晉 以 後 老 、 莊 諸 書 入 道 教 , 後 世 道 徒 莫 不 宗 之 , 成 為 道 教 哲 學 的 精 義 所 在 , 不 可 能 捨 去 老 莊 而 談 道 教 。 先 秦 道 家 思 想 是 道 教 形 成 的 重 要 思 想 理 論 淵 源 。
道家與道教 - 道教與道家的同異
道 教 是 以 長 生 不 老 之 道 為 最 高 信 仰 的 中 國 本 土 固 有 的 宗 教 , 它 用 神 仙 不 死 之 道 教 化 信 仰 者 , 勸 人 通 過 養 生 修 煉 和 道 德 品 行 的 修 養 而 長 生 成 仙 , 最 終 解 脫 死 亡 , 求 得 永 恆 。 道 教 與 道 家 不 同 , 道 家 是 中 國 哲 學 史 上 的 一 個 流 派 , 而 道 教 是 宗 教 , 但 二 者 之 間 又 有 聯 繫 , 道 家 思 想 的 核 心 範 疇 「 道 」 為 道 教 所 繼 承 改 造 , 道 家 創 始 人 老 子 被 道 教 塑 造 為 太 上 老 君 , 《 道 德 經 》 和 《 莊 子 》 既 是 道 家 典 籍 , 又 成 為 道 教 的 「 真 經 」 。 道 教 在 多 方 面 繼 承 改 造 了 道 家 的 東 西 , 繼 承 顯 示 出 與 道 家 的 聯 繫 , 改 造 則 顯 示 了 區 別 。 可 以 說 ,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價 值 取 向 根 本 上 還 是 不 同 的 。 按 照 後 世 的 劃 分 標 準 , 一 般 把 道 家 的 發 展 階 段 分 為 : 先 秦 老 莊 道 家 , 秦 漢 黃 老 道 家 , 魏 晉 玄 學 道 家 。 魏 晉 以 後 , 道 家 實 際 上 已 成 為 一 個 歷 史 名 詞 , 不 復 存 在 , 道 家 被 道 教 取 而 代 之 。 所 以 魏 晉 以 後 人 們 所 說 的 道 家 , 除 了 確 指 先 秦 和 漢 魏 晉 道 家 以 外 , 多 指 的 是 道 教 。 即 便 是 人 們 常 說 的 「 唐 代 欽 定 道 家 」 , 其 骨 幹 多 是 道 教 中 人 物 , 實 際 上 也 是 道 教 。 因 此 可 以 說 , 魏 晉 以 後 道 教 取 代 了 道 家 的 地 位 , 在 社 會 上 扮 演 角 色 , 發 揮 功 能 作 用 。 美 國 學 者 唐 納 德 ‧ 畢 肖 普 教 授 主 編 的 《 中 國 思 想 導 論 》 一 書 指 出 : 「 認 為 道 教 是 作 為 純 哲 學 的 道 家 思 想 的 普 遍 墮 落 和 腐 敗 的 產 物 的 看 法 是 毫 無 道 理 的 , 我 們 應 用 另 一 種 眼 光 來 看 這 兩 者 之 間 的 關 係 。 道 教 的 思 想 體 系 中 包 含 了 道 家 的 哲 學 思 想 所 缺 少 的 因 素 , 而 這 些 因 素 在 現 實 生 活 中 對 於 人 來 說 卻 是 至 關 重 要 的 , 例 如 , 道 家 訴 諸 心 靈 或 理 性 , 而 道 教 卻 訴 諸 於 人 的 情 感 、 情 緒 或 情 趣 。 道 教 充 分 普 遍 而 又 巧 妙 地 利 用 人 的 敬 懼 、 神 秘 和 驚 異 等 感 覺 , 而 道 家 卻 對 此 熟 視 無 睹 。 」 不 僅 看 到 道 教 與 道 家 的 差 異 , 而 且 認 為 兩 者 是 互 補 的 , 道 教 對 於 一 般 人 的 現 實 生 活 更 具 有 特 殊 的 意 義 。 要 認 識 和 理 解 道 教 , 必 須 明 確 區 分 道 家 與 道 教 , 同 時 又 不 要 忘 記 二 者 間 的 密 切 聯 繫 。
道教之創立正一盟威道
東 漢 順 帝 時 ( 公 元 1 2 6 - - 1 4 4 ) , 沛 人 張 陵 於 蜀 中 創 立 正 一 盟 威 道 ( 俗 稱 五 斗 米 道 ) 。 據 《 三 國 志 ‧ 張 魯 傳 》 、 《 後 漢 書 ‧ 劉 焉 傳 》 等 史 書 記 載 : 張 陵 於 順 帝 時 入 蜀 , 學 道 鶴 鳴 山 ( 今 四 川 大 邑 縣 境 內 ) 中 , 造 作 符 書 ,向 百 姓 傳 教 。 受 其 道 的 出 五 斗 米 , 當 時 被 官 方 稱 為 「 米 賊 」 。 五 斗 米 道 的 創 立 與 當 時 西 南 少 數 民 族 的 原 始 宗 教 有 一 定 關 係 。近 人 向 達 以 五 斗 米 道 信 仰 天 地 水 三 官 , 聯 繫 前 秦 氐 族 苻 堅 、 後 秦 羌 族 姚 萇 篤 信 三 官 的 事 實 , 認 為 張 陵 入 蜀 鶴 鳴 山 所 學 之 道 是 氐 羌 民 族 的 宗 教 信 仰 , 而 緣 飾 以 《 老 子 》。 近 人 蒙 文 通 也 認 為 : 天 師 道 原 為 西 南 少 數 民 族 宗 教 。 漢 末 西 南 民 族 向 北 遷 徙 , 氐 人 等 民 族 北 入 漢 中 及 漢 水 上 游 , 五 斗 米 道 亦 於 此 時 傳 入 漢 中 。 五 斗 米 道 的 創 立 既 有 燕 齊 濱 海 地 域 神 仙 文 化 的 內 容 , 也 有 西 南 少 數 民 族 的 巫 教 成 分 。 古 代 中 國 的 部 落 都 信 仰 巫 鬼 , 而 以 氐 羌 苗 等 巫 風 最 盛 , 《 山 海 經 》 中 對 此 有 較 多 的 記 載 。 張 陵 在 西 南 少 數 民 族 環 境 中 學 道 傳 教 , 難 免 不 受 少 數 民 族 原 始 巫 鬼 教 的 影 響 , 吸 收 其 中 某 些 內 容 , 以 便 更 多 地 招 徠 少 數 民 族 人 的 信 仰 。 另 一 方 面 , 張 陵 又 對 原 始 巫 鬼 教 進 行 了 改 造 , 與 燕 齊 神 仙 文 化 相 結 合 , 產 生 了 具 有 新 特 色 的 五 斗 米 道 。 張 陵 將 其 道 傳 給 兒 子 張 衡 , 張 衡 又 傳 其 子 張 魯 。 他 們 祖 孫 三 人 被 後 世 道 教 呼 為 「 三 張 」 , 稱 張 陵 為 天 師 , 張 衡 為 嗣 師 , 張 魯 為 系 師 , 即 所 謂 「 三 師 」 。 張 陵 創 道 的 事 跡 歷 史 記 載 很 少 , 張 衡 僅 是 提 及 , 事 跡 較 詳 的 是 張 修 和 張 魯 。 《 三 國 志 ‧ 張 魯 傳 》 注 引 魚 豢 《 典 略 》 說 : 光 和 ( 公 元 1 7 8 - 1 8 4 ) 中 , 漢 中 有 張 修 , 為 五 斗 米 道 。 教 病 人 叩 頭 思 過 , 飲 符 水 , 加 施 靜 室 , 使 病 人 在 室 中 思 過 。 又 讓 人 為 奸 令 祭 酒 , 祭 酒 主 持 《 老 子》 五 千 文 , 入 道 者 都 修 習 , 號 為 奸 令 。 又 有 鬼 吏 為 病 人 請 禱 , 方 法 是 書 寫 病 人 姓 名 , 說 服 罪 之 意 , 作 天 地 水 三 官 手 書 , 病 人 出 米 五 斗 , 故 鬼 吏 又 號 稱 五 斗 米 師 。 一 般 百 姓 , 「 競 共 事 之 」 。 後 來 張 魯 到 漢 中 , 襲 殺 張 修 , 因 百 姓 信 行 張 修 之 道 , 便 在 其 基 礎 上 加 以 增 飾 。 教 入 道 者 作 義 舍 , 以 米 肉 置 其 中 以 供 行 人 。 又 教 道 民 自 隱 , 有 小 錯 的 修 路 百 步 則 罪 惡 除 去 。 又 按 照 月 令 , 春 夏 禁 殺 , 又 禁 酒 。 張 魯 自 號 師 君 , 初 來 修 學 道 者 叫 鬼 卒 , 學 道 較 久 而 虔 誠 者 叫 祭 酒 , 各 領 道 眾 , 多 的 叫 治 頭 大 祭 酒 。 張 魯 在 漢 中 實 行 政 教 合 一 制 度 , 雄 據 巴 漢 近 三 十 年 , 民 夷 便 樂 , 至 建 安 二 十 年 ( 公 元 2 1 5 ) 投 降 曹 操 , 五 斗 米 道 也 隨 之 傳 往 北 方 中 原 地 區 。以 後 隨 著 晉 的 統 一 , 它 又 向 東 南 沿 海 傳 播 , 從 而 遍 及 全 國 。 大 書 法 家 王 羲 之 父 子 , 也 曾 加 入 五 斗 米 道 。
2005-08-08 14:57:42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