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什麼是九品往生

2005-08-07 10:05:34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小榆 7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4 個解答

何謂『九品往生』《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五經一論之一,乃是 說明西方淨土的理論與修行方法的經典。『念佛法門』由 佛陀開示分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其目的在求臨命終時,能夠『九品蓮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就『九品蓮華』內容,依據《觀無量佛經》的開示,分析如下:(壹)上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須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菩提心』】的人。(2)三種人【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來接引。(2)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到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三) 往生。行者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四) 後益。有四(1)生彼國已,『立即』花開見佛色身眾相與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阿彌陀佛親自演說妙法。(2)行者聞已『即悟』無生法忍。(3)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4)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貳)上品中生。(一) 生因。有三(1)『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2)須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了然已發『菩提心』,才能至此地步】。(3)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並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大眾眷屬圍繞。(2)持『紫金臺』至行者前。(3)阿彌陀佛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三) 往生。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四) 後益。有四(1)紫金臺『經宿【有人認為此『一夜』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等於閻浮提『半劫』,來不及倒駕慈航來參與 彌勒佛的『龍華三會』。但是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認為 釋迦牟尼佛沒有另行開示『計算時間』的標準,淨空法師也認為依《彌陀經》開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多有』一生補處,可見華開見佛悟無生很快,只要閻浮提的『三四劫』即可,否則 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僅『十劫』而已,那來『多有』一生補處的菩薩?本人也認為同一部《觀無量壽經》,有『一日一夜』八戒齋,此為以閻浮提時間計算,則不可能此『宿』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而造成前後不一致,所以本人贊成此『宿』即是我們所說的『一夜』】』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2)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普聞眾聲【非 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純說甚深第一義諦。(3)行者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4)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約十七萬年,非立即】得無生忍,現前受記。(參)上品下生。(一) 生因。有二(1)亦信因果,不謗大乘。(2)但發無上道心【即『菩提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非蓮臺】』,化作五百佛來迎【化佛來而非親自來】此人。(2)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三) 往生。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四) 後益。有四(1)須『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2)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非阿彌陀佛親自演說】皆演妙法。(3)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4)經三小劫【約五十一萬年】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初地而已,非八地得無生法忍】』。(肆)中品上生。(一) 生因。有二(1)受持五戒,持八戒齋【非如上品已發『菩提心』,已受持『在家菩薩戒』】,修行諸戒【指只受持比丘戒或比丘尼戒,而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出家菩薩戒』。雖有反對此種見解,但依據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見解,認為此品乃在接引『小乘根性』上善凡夫,本人贊同祖師見解,況且據說二祖是 阿彌陀佛示現,此等於 阿彌陀佛親自所說】。(2)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諸比丘【非如上品是『菩薩眾』,此為『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之另一證明】眷屬圍繞。(2)阿彌陀佛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親自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三) 往生。行者自見己身坐『蓮華臺【此應是銀臺,較次於上品也】』,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往生極樂世界。(四) 後益。有二(1)蓮華尋開【慢慢地開,非『即』開】。(2)當華敷【開】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伍)中品中生。(一) 生因。有三(1)一日一夜持『八戒齋』威儀無缺。(2)一日一夜持『沙彌戒』威儀無缺。(3)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此三者皆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在家或出家『菩薩戒』,其理由同前】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應指非『菩薩眷屬』】放金色光。(2)持『七寶蓮華【應較次於『金蓮華』『銀蓮臺』二種】』,至行者前。(3)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三) 往生。行者自見作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四) 後益。有三(1)經於『七日【非尋開】』蓮華乃敷。(2)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只是初果而已,非前者之四果阿羅漢)。(3)經『半劫(有說此應指半小劫,較『中品下生』為快也)』已,成阿羅漢。(陸)中品下生。(一) 生因。有二(1)孝養父母。(2)行世仁慈。(二) 值緣。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三) 往生。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四) 後益。有二(1)經七日已【比中品中生較慢】,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2)過一小劫(較前者半劫更久),成阿羅漢。(柒)下品上生。(一) 生因。有二(1)作眾惡業【即身語意三『較輕』之業,但非『破戒或五逆十惡』之惡業】。(2)雖不誹謗方等經典,但多造惡法無有慚愧。(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2)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3)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只是化佛)、化觀世音菩薩化大勢至菩薩(只是化菩薩),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三) 往生。有二(1)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2)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四) 後益。有三(1)經七七日【約四十九天】,蓮華乃敷。(2)當華敷時,大悲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心【可見先前未曾發『菩提心』】。(3)經『十小劫【約二億餘年在蓮華中涵養聖胎】』,具百法門得入初地【非八地證得無生法忍】。(捌)下品中生。(一) 生因。有三(1)毀犯五戒八戒【在家眾】具足戒【出家眾】。(2)而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3)以惡業故,應墮地獄。(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2)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 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3)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四) 後益。有三(1)經於六劫【更長時間】,蓮華乃敷。(2)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3)聞已即發無上道心【先前亦未發,現在才發『菩提心』】,然後繼續修行。(玖)下品下生。(一) 生因。有二(1)作不善業屬『五逆十惡』之重罪。(2)以惡業故,應墮惡道,歷經多劫受苦無窮。(二) 值緣。有四(1)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2)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3)命終之時,見金蓮華(此應屬相似金色,較次於前者,因其須『十二劫』才能華開之故)猶如日輪,住其人前。(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四) 後益。有三(1)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最長,約十二個地球成住壞空】』,蓮華方開。(2)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3)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先前未發,現在才發】,然後繼續修行。由此觀之,淨宗『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修行法門,為『末法時代』最有把握成就的法門。其中下品下生、下品上生乃是接引『造惡業』之人,而中品下生亦是接引『造世間善業』之人,以上三類之人皆未『皈依三寶』,如同未入小學註冊取得學籍之人,非佛門弟子,故蓮華品位很低。中品中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依及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具足戒』,如同已辦小學入學手續,取得小學學籍,已屬佛門弟子。中品上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五戒』或『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在其《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明得很詳細】,如同已經高中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高中學籍之人。上品三生則是接引已發『菩提心』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或『出家菩薩戒』之大乘根性之凡夫,如同已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之人。雖然取得大學學籍,如果不努力讀書,亦不一定能畢業而取得『學士學位』;相同的,如果曾受『菩薩戒』而不如法且精進勇猛修行,也不一定臨命終時,就能『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未受『菩薩戒』,如同未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不論你如何認真讀書,也一定無法取得『學士學位』一樣,不論你如何精進勇猛修行,將無法『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可預知的,因為其不符合經典開示,不合『佛願』故。所以奉勸蓮友,為求較高蓮位往生,早日能夠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如果因緣成熟的話,去受持『菩薩戒』並如法精進勇猛修行,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上品上生』將指日可待,願與蓮友共勉之。

2005-08-07 10:06: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昨夜星辰昨夜風 7 · 0 0

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五經一論之一,乃是 說明西方淨土的理論與修行方法的經典。『念佛法門』由 佛陀開示分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其目的在求臨命終時,能夠『九品蓮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就『九品蓮華』內容,依據《觀無量佛經》的開示,分析如下:
(壹)上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須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菩提心』】的人。(2)三種人【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來接引。(2)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到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三) 往生。行者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四) 後益。有四(1)生彼國已,『立即』花開見佛色身眾相與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阿彌陀佛親自演說妙法。(2)行者聞已『即悟』無生法忍。(3)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4)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貳)上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2)須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了然已發『菩提心』,才能至此地步】。(3)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並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大眾眷屬圍繞。(2)持『紫金臺』至行者前。(3)阿彌陀佛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三) 往生。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四) 後益。有四(1)紫金臺『經宿【有人認為此『一夜』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等於閻浮提『半劫』,來不及倒駕慈航來參與 彌勒佛的『龍華三會』。但是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認為 釋迦牟尼佛沒有另行開示『計算時間』的標準,淨空法師也認為依《彌陀經》開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多有』一生補處,可見華開見佛悟無生很快,只要閻浮提的『三四劫』即可,否則 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僅『十劫』而已,那來『多有』一生補處的菩薩?本人也認為同一部《觀無量壽經》,有『一日一夜』八戒齋,此為以閻浮提時間計算,則不可能此『宿』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而造成前後不一致,所以本人贊成此『宿』即是我們所說的『一夜』】』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2)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普聞眾聲【非 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純說甚深第一義諦。(3)行者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4)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約十七萬年,非立即】得無生忍,現前受記。
(參)上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亦信因果,不謗大乘。(2)但發無上道心【即『菩提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非蓮臺】』,化作五百佛來迎【化佛來而非親自來】此人。(2)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
(三) 往生。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四) 後益。有四(1)須『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2)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非阿彌陀佛親自演說】皆演妙法。(3)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4)經三小劫【約五十一萬年】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初地而已,非八地得無生法忍】』。
(肆)中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受持五戒,持八戒齋【非如上品已發『菩提心』,已受持『在家菩薩戒』】,修行諸戒【指只受持比丘戒或比丘尼戒,而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出家菩薩戒』。雖有反對此種見解,但依據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見解,認為此品乃在接引『小乘根性』上善凡夫,本人贊同祖師見解,況且據說二祖是 阿彌陀佛示現,此等於 阿彌陀佛親自所說】。(2)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諸比丘【非如上品是『菩薩眾』,此為『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之另一證明】眷屬圍繞。(2)阿彌陀佛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親自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
(三) 往生。行者自見己身坐『蓮華臺【此應是銀臺,較次於上品也】』,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往生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二(1)蓮華尋開【慢慢地開,非『即』開】。(2)當華敷【開】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伍)中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一日一夜持『八戒齋』威儀無缺。(2)一日一夜持『沙彌戒』威儀無缺。(3)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此三者皆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在家或出家『菩薩戒』,其理由同前】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應指非『菩薩眷屬』】放金色光。(2)持『七寶蓮華【應較次於『金蓮華』『銀蓮臺』二種】』,至行者前。(3)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
(三) 往生。行者自見作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三(1)經於『七日【非尋開】』蓮華乃敷。(2)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只是初果而已,非前者之四果阿羅漢)。(3)經『半劫(有說此應指半小劫,較『中品下生』為快也)』已,成阿羅漢。
(陸)中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孝養父母。(2)行世仁慈。
(二) 值緣。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三) 往生。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二(1)經七日已【比中品中生較慢】,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2)過一小劫(較前者半劫更久),成阿羅漢。
(柒)下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作眾惡業【即身語意三『較輕』之業,但非『破戒或五逆十惡』之惡業】。(2)雖不誹謗方等經典,但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2)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3)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只是化佛)、化觀世音菩薩化大勢至菩薩(只是化菩薩),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三) 往生。有二(1)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2)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四) 後益。有三(1)經七七日【約四十九天】,蓮華乃敷。(2)當華敷時,大悲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心【可見先前未曾發『菩提心』】。(3)經『十小劫【約二億餘年在蓮華中涵養聖胎】』,具百法門得入初地【非八地證得無生法忍】。
(捌)下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毀犯五戒八戒【在家眾】具足戒【出家眾】。(2)而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3)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2)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 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3)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
(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四) 後益。有三(1)經於六劫【更長時間】,蓮華乃敷。(2)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3)聞已即發無上道心【先前亦未發,現在才發『菩提心』】,然後繼續修行。
(玖)下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作不善業屬『五逆十惡』之重罪。(2)以惡業故,應墮惡道,歷經多劫受苦無窮。
(二) 值緣。有四(1)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2)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3)命終之時,見金蓮華(此應屬相似金色,較次於前者,因其須『十二劫』才能華開之故)猶如日輪,住其人前。
(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三(1)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最長,約十二個地球成住壞空】』,蓮華方開。(2)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3)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先前未發,現在才發】,然後繼續修行。
由此觀之,淨宗『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修行法門,為『末法時代』最有把握成就的法門。其中下品下生、下品上生乃是接引『造惡業』之人,而中品下生亦是接引『造世間善業』之人,以上三類之人皆未『皈依三寶』,如同未入小學註冊取得學籍之人,非佛門弟子,故蓮華品位很低。中品中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依及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具足戒』,如同已辦小學入學手續,取得小學學籍,已屬佛門弟子。中品上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五戒』或『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在其《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明得很詳細】,如同已經高中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高中學籍之人。上品三生則是接引已發『菩提心』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或『出家菩薩戒』之大乘根性之凡夫,如同已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之人。雖然取得大學學籍,如果不努力讀書,亦不一定能畢業而取得『學士學位』;相同的,如果曾受『菩薩戒』而不如法且精進勇猛修行,也不一定臨命終時,就能『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未受『菩薩戒』,如同未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不論你如何認真讀書,也一定無法取得『學士學位』一樣,不論你如何精進勇猛修行,將無法『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可預知的,因為其不符合經典開示,不合『佛願』故。所以奉勸蓮友,為求較高蓮位往生,早日能夠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如果因緣成熟的話,去受持『菩薩戒』並如法精進勇猛修行,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上品上生』將指日可待,願與蓮友共勉之。

2005-08-07 10:08: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何謂『九品往生』

《觀無量壽佛經》是淨土宗五經一論之一,乃是 說明西方淨土的理論與修行方法的經典。『念佛法門』由 佛陀開示分為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等,其目的在求臨命終時,能夠『九品蓮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現就『九品蓮華』內容,依據《觀無量佛經》的開示,分析如下:
(壹)上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須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等『菩提心』】的人。(2)三種人【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來接引。(2)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到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
(三) 往生。行者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
(四) 後益。有四(1)生彼國已,『立即』花開見佛色身眾相與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阿彌陀佛親自演說妙法。(2)行者聞已『即悟』無生法忍。(3)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4)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
(貳)上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2)須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了然已發『菩提心』,才能至此地步】。(3)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並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無量大眾眷屬圍繞。(2)持『紫金臺』至行者前。(3)阿彌陀佛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
(三) 往生。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
(四) 後益。有四(1)紫金臺『經宿【有人認為此『一夜』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等於閻浮提『半劫』,來不及倒駕慈航來參與 彌勒佛的『龍華三會』。但是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認為 釋迦牟尼佛沒有另行開示『計算時間』的標準,淨空法師也認為依《彌陀經》開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多有』一生補處,可見華開見佛悟無生很快,只要閻浮提的『三四劫』即可,否則 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僅『十劫』而已,那來『多有』一生補處的菩薩?本人也認為同一部《觀無量壽經》,有『一日一夜』八戒齋,此為以閻浮提時間計算,則不可能此『宿』是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時間計算,而造成前後不一致,所以本人贊成此『宿』即是我們所說的『一夜』】』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2)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普聞眾聲【非 阿彌陀佛親自說法】,純說甚深第一義諦。(3)行者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4)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約十七萬年,非立即】得無生忍,現前受記。
(參)上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亦信因果,不謗大乘。(2)但發無上道心【即『菩提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華【非蓮臺】』,化作五百佛來迎【化佛來而非親自來】此人。(2)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
(三) 往生。行者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
(四) 後益。有四(1)須『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2)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非阿彌陀佛親自演說】皆演妙法。(3)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4)經三小劫【約五十一萬年】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初地而已,非八地得無生法忍】』。
(肆)中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受持五戒,持八戒齋【非如上品已發『菩提心』,已受持『在家菩薩戒』】,修行諸戒【指只受持比丘戒或比丘尼戒,而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出家菩薩戒』。雖有反對此種見解,但依據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見解,認為此品乃在接引『小乘根性』上善凡夫,本人贊同祖師見解,況且據說二祖是 阿彌陀佛示現,此等於 阿彌陀佛親自所說】。(2)不造五逆,無眾過患。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二) 值緣。有二(1)阿彌陀佛與諸比丘【非如上品是『菩薩眾』,此為『小乘根性』上善凡夫之另一證明】眷屬圍繞。(2)阿彌陀佛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親自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
(三) 往生。行者自見己身坐『蓮華臺【此應是銀臺,較次於上品也】』,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往生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二(1)蓮華尋開【慢慢地開,非『即』開】。(2)當華敷【開】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
(伍)中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一日一夜持『八戒齋』威儀無缺。(2)一日一夜持『沙彌戒』威儀無缺。(3)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此三者皆未發『菩提心』,未受持在家或出家『菩薩戒』,其理由同前】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
(二) 值緣。有三(1)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應指非『菩薩眷屬』】放金色光。(2)持『七寶蓮華【應較次於『金蓮華』『銀蓮臺』二種】』,至行者前。(3)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
(三) 往生。行者自見作蓮華上,蓮華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三(1)經於『七日【非尋開】』蓮華乃敷。(2)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只是初果而已,非前者之四果阿羅漢)。(3)經『半劫(有說此應指半小劫,較『中品下生』為快也)』已,成阿羅漢。
(陸)中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孝養父母。(2)行世仁慈。
(二) 值緣。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 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願。
(三) 往生。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二(1)經七日已【比中品中生較慢】,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2)過一小劫(較前者半劫更久),成阿羅漢。
(柒)下品上生。
(一) 生因。有二(1)作眾惡業【即身語意三『較輕』之業,但非『破戒或五逆十惡』之惡業】。(2)雖不誹謗方等經典,但多造惡法無有慚愧。
(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2)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3)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只是化佛)、化觀世音菩薩化大勢至菩薩(只是化菩薩),至行者前讚言:「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
(三) 往生。有二(1)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2)乘寶蓮華隨化佛後,生寶池中。
(四) 後益。有三(1)經七七日【約四十九天】,蓮華乃敷。(2)當華敷時,大悲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心【可見先前未曾發『菩提心』】。(3)經『十小劫【約二億餘年在蓮華中涵養聖胎】』,具百法門得入初地【非八地證得無生法忍】。
(捌)下品中生。
(一) 生因。有三(1)毀犯五戒八戒【在家眾】具足戒【出家眾】。(2)而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而自莊嚴。(3)以惡業故,應墮地獄。
(二) 值緣。有三(1)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2)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 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3)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
(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
(四) 後益。有三(1)經於六劫【更長時間】,蓮華乃敷。(2)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3)聞已即發無上道心【先前亦未發,現在才發『菩提心』】,然後繼續修行。
(玖)下品下生。
(一) 生因。有二(1)作不善業屬『五逆十惡』之重罪。(2)以惡業故,應墮惡道,歷經多劫受苦無窮。
(二) 值緣。有四(1)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2)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 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3)命終之時,見金蓮華(此應屬相似金色,較次於前者,因其須『十二劫』才能華開之故)猶如日輪,住其人前。
(三) 往生。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四) 後益。有三(1)於蓮華中滿『十二大劫【最長,約十二個地球成住壞空】』,蓮華方開。(2)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為其廣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3)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先前未發,現在才發】,然後繼續修行。
由此觀之,淨宗『念佛法門』乃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的修行法門,為『末法時代』最有把握成就的法門。其中下品下生、下品上生乃是接引『造惡業』之人,而中品下生亦是接引『造世間善業』之人,以上三類之人皆未『皈依三寶』,如同未入小學註冊取得學籍之人,非佛門弟子,故蓮華品位很低。中品中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依及一日一夜八關齋戒』、『一日一夜沙彌戒』或『一日一夜具足戒』,如同已辦小學入學手續,取得小學學籍,已屬佛門弟子。中品上生是接引曾受『三皈五戒』或『具足戒』之小乘根性上善之凡夫【淨宗二祖 善導大師在其《觀無量壽佛經疏》中說明得很詳細】,如同已經高中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高中學籍之人。上品三生則是接引已發『菩提心』而受持『在家菩薩戒』或『出家菩薩戒』之大乘根性之凡夫,如同已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之人。雖然取得大學學籍,如果不努力讀書,亦不一定能畢業而取得『學士學位』;相同的,如果曾受『菩薩戒』而不如法且精進勇猛修行,也不一定臨命終時,就能『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如果未受『菩薩戒』,如同未經大學聯考錄取並註冊取得大學學籍,不論你如何認真讀書,也一定無法取得『學士學位』一樣,不論你如何精進勇猛修行,將無法『上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乃是可預知的,因為其不符合經典開示,不合『佛願』故。所以奉勸蓮友,為求較高蓮位往生,早日能夠倒駕慈航來普渡眾生,如果因緣成熟的話,去受持『菩薩戒』並如法精進勇猛修行,臨命終時,能夠『預知時至』『上品上生』將指日可待,願與蓮友共勉之。AM 02:11 2001/3/13

2005-08-07 10:06:5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圖片參考:http://www.buddhismcity.net/theme/buda/images/shared/announce_intro2.gif
依《觀無量壽經》所載,無論博通三藏之大德或凡愚之人,因修持不同,往生品位便有差別,共分九品稱為「九品往生」。1.上品上生:若人發三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次修三業(「慈心不殺,具諸戒律」、「讀誦大乘經典」、「修行六念」),如是精進勇猛,臨命終時,得蒙阿彌陀佛放光照耀,觀音、勢至及諸菩薩手持金剛臺,接引往生。2.上品中生:能發三心,然於大乘法不能受持讀誦修行,唯能解了第一義諦,深信因果,於臨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等無量大眾,手持紫金臺授手迎接。3.上品下生:能發三心,然於大乘法不能受持讀誦解義,唯信因果,如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及諸眷屬,手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授手來迎。4.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諸過惡。此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見己身坐蓮華臺。5.中品中生:一日一夜持八戒齋,或一日一夜持沙彌戒,或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此人臨命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來接。6.中品下生:若人孝養父母,奉行仁義,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為其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及法藏菩薩四十八大願,至心信樂,即得往生。7.下品上生:若有眾生作眾惡業,誹謗方等經典,多造惡法,無有慚愧。此人臨命終時,若遇善知識為讚大乘經典,除卻千劫極重惡業;復教令合掌稱「南無阿彌陀佛」名號,除卻五十億生死重罪。是時彼佛即遣化佛,及化觀音、勢至來迎。8.下品中生:若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臨命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若遇善知識為其讚阿彌陀佛十力威德,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地獄猛火化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來迎接。9.下品下生:若有眾生,作五逆十惡,具諸不善。此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即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接引往生。其中「下品往生」,說明一個人即使生前作惡,只要臨命終前經善知識指點教導,十念稱名,仍得生西。但是,如果世人執此憑恃,平日不修善業,則危險萬狀,因為世人死亡有千百萬種,難保能正念分明,善知識更是難遭難遇。因此,修習淨土法門為最穩當之法,平日積功累德,深心發願,方為究竟。

2005-08-07 10:06:4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