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天主教與基督教是什麼時候分裂的?
分裂的原因又是什麼?
對以後的歷史有沒有造成什麼重大的影響?

2005-08-06 08:36:5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iusmengjung 2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3 個解答

一、1519年,路德與教廷的代表艾克(Johann Eck)在來比錫公開辯論。路德宣告聖經是信仰唯一的權威。教皇於是在1520年6月15日頒下命令,宣佈他為異端。路德也表示他與羅馬教廷斷絕關係。
二、分裂的原因是對天主教的腐敗及威權不滿,以及他們控制了信友的自由,路德認為天主應該是愛每一個人,而不是只愛傳教士和依附教會者,所以揭發了教廷眾多罪狀,與教會絶裂。
三、造成了許多戰爭及迫害,也促進了舊教的改革。

2005-08-06 09:12: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糖不是甜的 2 · 0 0

基督宗教(Christianity )包含==羅馬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基督新教(Protestantism)///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y),
@羅馬天主教是舊基督教會的傳統思想,教義從未改變,刪除,扭曲.
{天主教}耶穌基督所創>原名稱"基督宗教",從使(宗)徒們傳下來的教會,是合一的。信仰基礎為聖經+傳統。
{東正教}十一世紀對〈尼西亞 - 君士坦丁信經〉的看法紛歧 ,而於1054年自舊基督教正式分裂。其教義思想與天主教類似
{基督新教}公元十六世紀初自天主教分裂(因當初馬丁路德政治認為教會腐敗.權利.政教等歷史因素,而起抗議)。最初有三支:路德教派(信義會),喀爾文教派(長老會),英國教派(聖公會)。後又產生其他教派:浸信會.福音堂.改革宗.....等。像摩門教也是.總知新了又新,自創其派,信仰基礎為唯一聖經。所以基督宗教分裂兩次!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相同不同處

大前提相同:都相信三位一體的天主(上帝)和耶穌 ,有相同誡命:愛天主+彼此相愛。用相同聖經(只是中文一些翻譯人名不同),教義與理念.思想有一點點不同,.............(其實彼此的相同處大於不同)
細節不同:
*教會組織: {天主教}合一共融的.以梵蒂岡教廷為首。{基督新教}由於教派多,較鬆散。
*聖事: {天主教}耶穌所立七件聖事。{基督新教}除聖公會外,其他只有洗禮跟堅信禮。其中聖體(餐)聖事,兩教派理解不同。
*禮儀: {天主教}很重視禮儀 : 遵守禮儀年度.感恩禮(彌撒).聖事,進行不同的禮儀,有神聖性,為幫助信仰生活。{基督新教}通常只有聚會(作禮拜)唱詩.禱告等,較少其他禮儀。
*聖母瑪利亞: {天主教}尊敬.恭敬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為主耶穌刻苦.受難的典範,但和恭敬上帝和救主基督不同,並不認為她是神。天主教雖然恭敬聖母,但和恭敬上帝或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上帝,因為祂是創造我們的真神主宰,我們是祂的受造物,我們出於祂,屬於祂,受祂愛護照顧,將來還是要歸於祂,分享祂的永生,所以我們對祂有義務舉行祭祀真神主宰典禮,欽崇祂朝拜祂,以便將來回到祂台前。天主教恭敬耶穌基督,因為祂是神子降世成人代人贖罪,為人類恢復分享上帝永生的真神救主,我們出於祂,屬於祂,被祂救贖得享永生。所以我們有義務向祂舉行祭祀真神救主典禮,欽崇祂朝拜祂,確實獲得祂的救恩。

天主教恭敬聖母,並未將聖母視為神明主宰,也未將聖母視為人類的救主,也未向聖母舉行祭祀神明典禮,欽崇她朝拜她。天主教恭敬聖母,乃因聖母是耶穌基督的母親,她在耶穌基督前說話有份量,她能為我們說情,所以我們將聖母視為我們在救主基督前的中保,為此我們敬禮她、向她祈禱,求她代我們轉求救主基督、多賜我們恩寵,俾能更熱心愛天主和救主基督。按天主教的信仰和禮儀,欽崇朝拜〔ADORARE〕祭祀〔SACRIFICIUM〕和尊敬〔HONORARE〕祈禱〔orare〕敬禮〔DEVOTIO〕在程度和層次上是有區別的,欽崇朝拜、祭祀是為恭敬造物主和人類救主基督專用的最高禮儀,不能為聖母或聖人聖女用。為恭敬聖母或聖人聖女,我們用尊敬,祈禱或敬禮。

此外,天主教恭敬聖母,並不減少對天主或救主基督的崇拜,因為按十誡第二一誡和教規第一規之規定,凡知是非辨善惡的男女教友,都有義務每主日〔星期日〕進教堂參與彌撒聖祭,欽崇朝拜上主和救主基督;即便在聖母的節日所舉行的大禮,或是在國際間知名的聖母朝聖地如法國的露德或葡萄牙的法蒂瑪所舉行的大禮,也都是舉行彌撤祭祀、或耶穌聖體遊行和聖體降福,向天主和救主基督表示崇拜;至於向聖母,只是誦念一些經文或唱幾首聖歌致敬,請她帶領我們到天主和基督台前,為我們轉求天主和救主基督,多賜我們恩寵,助祐我們虔誠崇拜讚頌神和救主基督,並愛人如己。

在日常生活裡,天主教鼓勵教友們多念玫瑰經,並不降低或減少教友們對天主和救主基督的崇拜或讚頌,反而予以加強;因為玫瑰經的內容,是有關耶穌降世成人、受苦受難受死、代人贖罪、又復活升天、賜人永生及聖神降臨、領導教會、聖化人靈、助人獲得耶穌救贖大恩等十五端奧蹟。念玫瑰經的目的,就是為鼓勵教友多默想這十五端奧蹟的意義和對教友的密切關係,激發起教友們對救主耶穌的敬愛和頌謝。在每端奧蹟前重覆誦念聖母經十遍,乃為在此時間內默想該端奧蹟的意義,同時也因為聖母在該端奧蹟上有看相當的關係。天主教鼓勵教友們多念玫瑰經,因為聖母於主曆一九一七年在葡萄牙的法蒂瑪顯現時,適值世界第一次大戰結束,蘇聯完全赤化,與上帝和救主基督為敵;在其他國家,也有許多人遠離上主,沉迷於世俗罪惡之中。因此聖母才向普世教友呼籲,要求他們多念玫瑰經,求主恩賜罪人悔改,蘇聯共黨回頭,世界和平,否則蘇共必要發動戰爭,許多國家要被滅亡,無數民眾要慘遭殺害。普世天主教會響應了聖母的呼籲,發起了熱心念玫瑰經求主運動,經過了七十二年的求主時間,終於一九八九年十二月,蘇聯果然回頭,應驗了聖母的預言,但是世界各地仍有許多罪人執迷不悟,我們仍須繼續努力、熱心念玫瑰經,祈求仁慈天父和救主基督,早日尋回這些迷失亡羊,同時也求仁慈聖母轉求上主和吾主耶穌,早賜這些罪人悔改的大恩。{基督新教}認為瑪利亞與其她一般婦女一樣。
*聖人雕像: {天主教}的人形雕像 (如: 耶穌苦像、耶穌聖心等),目的為幫助.鼓勵信仰生活,。{基督新教}通常沒有放置聖人雕像,認為是崇拜偶像。
.........等等等
誡命和淨化聖化心靈的聖事上卻大有不同。
在成義得救的大事上,。{天主教}卻按基督的教誨,主張人的成義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 生活行善功,做功德,<與我國佛教一樣的中心思想>造福德.{基督新教}各教派除聖公會外,其他各派都主張人只靠信德就可成義得救,不需要行善功。

關於天主三位一體中之第三位,天主教從聖經原文譯為「聖神」,基督新教方面則譯為「聖靈」。聖經上有許多人名或地名,由於音譯之故,天主教與基督教所譯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頗多,地名方面:耶穌誕生之地,天主教譯為白冷,基督新教則譯為伯利恆。耶穌成長之家鄉,天主教譯為納匝肋,基督新教則譯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穌的宗徒如伯多祿、保祿、瑪竇、馬爾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譯者;基督新教方面則按英文譯為彼得、保羅、馬太、馬可及約翰。其他不同譯名尚多,茲不多贅。

2005-08-07 09:49:4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Taru A Cin 7 · 0 0

宗教改革是發生在西元1517年,由馬丁路德公開發表九十五條抗議文,將之貼在當時社區公佈欄-威登堡(Wittenberg)教堂大門上而引發的改革運動。就一般所知,他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原因是與當時羅馬教廷為了要建造迄今仍舊名震世界的聖彼得大教堂有關。該座教堂從建造開始到完成,前後共計花去一百二十年的時間(1506-1626)所花費的精神、金錢等幾乎是空前(也是絕後)。對當時貧窮導致生活陷入困境的歐洲農民來說,是極大的迫害。但真正引發改革的主要因素並不是在於建造教堂本身,乃是在建造教堂過程中如何籌募經費才是問題所在。龐大的經費除了從加重課稅之外,再就是從販賣「贖罪券」得到財源,這才是信仰真正墮落的問題中心。馬丁路德要抗議的就是這個作法,他認為:信仰是不能用金錢換算的,更不能用金錢作為換取上帝赦免、拯救的恩典。原因很簡單,如果上帝的恩典可以用金錢換取得到,則信仰將會變成有錢人的玩具,上帝也會成為有錢人的工具(商品),對基督教信仰將會造成極大的傷害。為了要阻止這種醜陋的信仰行為,馬丁路德呼籲當時的教會必須「回到聖經」重新省思信仰的內涵,否則無法導正當時教會和信徒的信仰方向。因此,他在改革運動中提出三大信念之第二項,就是「聖經乃是教會最高權威」。這樣的信念已經說出一個基本信仰態度:聖經就是基督教會存在的依據,是檢視信仰正確與否的基本準則。為了要使大家能夠明白聖經的話語,馬丁路德影響最深遠,也可說宗教改革之所以能夠成功的主要動力,就是於西元一五二一年十二月開始,他在「瓦特堡」(Wartburg)隱藏期間,將新約聖經從希臘文直接翻譯成當代最流行的德語,導致當時德國民間幾乎人人手上一本,大家爭相閱讀,宗教改革因此推廣開來,影響所及的是整個歐洲基督教會加入改革的行列。他所翻譯的這本德語新約聖經,後來就成為德國新舊文學的一個分界嶺。我們可以這樣說:宗教改革之所以能夠順利成功,聖經翻譯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緊接著聖經翻譯,改革運動恐怕將會如同曇花一現般,只留下一個歷史記錄,也不會看到今天的基督教會開花結果。會促成馬丁路德翻譯聖經讓大家都讀得懂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基督教會禁止信徒讀聖經,也因為信徒不能「隨便」讀聖經,聖經就變成神職人員的專利品,只有他們才能讀聖經、解釋聖經,信徒只有聽的義務,卻無法明白真確的意義。當神職人員將詮釋聖經當作他的特權時,也是最容易導致愚教於民,結果是使信仰越來越迷信,欺騙信徒的案例層出不窮。馬丁路德所翻譯的聖經之所以會引起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信徒發現聖經所記載的內容與他們過去所聽到的差異很大加上當時印刷術發明出來,大家搶購新翻譯的聖經,爭相閱讀聖經,宗教改革之風就因此吹襲了整個歐洲世界,大家堅信只有「回到聖經」才是正確之道,否則宗教師偏行己私也無法求證,基督教(又稱「新教」)因此誕生。宗教改革運動至今已快五百個年頭,應該要抱持著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改革的工作是繼續的,因為唯有繼續不斷的改革,才不會造成教會的腐敗。因為是人的團體就有腐敗的可能,教會也不例外。這種改革必須從建立以聖經為教會的基礎來開始。若要建立一切改革以回到聖經上來開始,就必須我們的教會是一間時時刻刻研讀、謹守上帝話語的教會。這樣才能達成我們改革所期待的目標。否則我們教會將很快就再次陷入以人為中心的教會。

2005-08-06 10:33:1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