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般若與智慧有何異同?
為何行菩薩道之六度萬行不用般若而用智慧

2005-08-04 07:30:37 · 11 個解答 · 發問者 ward 5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梵語譯成漢語時,有五種情形不予意譯,而保留其原音(音譯)。
般若,是翻字不翻音,與尊重故不翻。原來古的譯經專家,在翻譯佛經時,是有「四例五不翻」的共同守則的。四例是:



一、翻字不翻音:如「般若」二字,與諸佛菩薩所說的「咒語」,雖然已經將梵字譯成中國文字,但卻保留原來的梵音。



二、翻音不翻字:如佛胸前的萬字相,字體雖然仍然是梵文,卻譯成中國的語音。



三、音字俱翻:如大藏經中的大小乘經典,全部譯成中國的語言文字。



四、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版本的佛經,全部保存梵文與梵音。

2005-08-05 04:01:41 · update #1

五不翻是:
一、多含不翻:如薄伽梵,含有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自在等六義;又如阿羅漢,比丘等,一個名詞含有多種意義,故不翻。
二、秘密不翻:如佛經中的一切陀羅尼神咒,是諸佛菩薩於禪定中所發出的秘密語,一詞含攝無量義,中文根本就沒有適當的詞句,可以表達其中所含的奧義,故不翻。
三、尊重不翻:如般若,雖然可以譯名智慧,但這種能夠透視諸法實相,親證人生真理的智慧,并不是一般人的智慧可比,即使是三乘聖眾的智慧,亦望塵莫及;為了顯示般若的尊貴,避免人產生誤會,所以只譯其音,不譯其義。

2005-08-05 04:03:48 · update #2

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雖然可以譯為「無上正等正覺」,但古的譯經大德,故意保留原音,目的是顯示佛道的殊勝,令讀者特別注意!所以後來譯經的人,亦隨順古人的意思,保留不翻。
五、此方無不翻:如庵摩羅果,是印度當地的一種藥果,形似檳榔,食之可驅風寒;其他地區沒有,所以不翻。其實,庵摩羅,是清淨無垢的意思,可譯名:清淨無垢果。

2005-08-05 04:06:40 · update #3

般若二字,在四例五不翻中,是譯字不譯音,與尊重故不翻。由於譯字不譯音的緣故,所以般若,應該讀作「波惹」。由於尊重故不翻,所以佛經中每保留原音。其實般若二字,可以譯為智慧,不過這種般若的智慧,的確是不同世間普通一般人的智慧。因為一般人的智慧,只是憑籍人類虛妄的意識,對外界事物的想像、猜測、與分析;或由人類世代相傳,積累的經驗所得的知識。這種知識,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只是主觀的錯覺,完全缺乏真理的依據;是無法理解宇宙人生的原理,更不可能斷惑證真,覺悟成佛。

請各位聚焦於主題,截至目前止尚未有正解

2005-08-05 04:07:02 · update #4

畫板之於畫,畫境為智慧,畫板即般若
黑板之於字,字意就智慧,黑板名般若
靜默之於言,所言皆智慧,默默是般若
一如根本智,是為緣起體
緣起化後得,還證本覺相

2005-08-08 06:42:16 · update #5

11 個解答

般若,為智慧之義。般若波羅蜜,意譯為智慧度。《大智度論》言:「諸菩薩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間知諸法實相慧,是般若波羅蜜。」般若之智不同於世間之智,世間智指世間的聰明才智、學問知識;般若智為菩提妙智,能通達諸法實相,斷除煩惱結垢,轉愚成智,轉凡成聖,成就出世聖果。  般若智慧能對治愚痴。眾生之愚癡,約而言之有三:不信三世因果、不知諸法緣起性空,不明諸法實相、佛性本具之理。就度脫愚癡而言,佛法之智慧亦可歸納為三:一、明白三世因果之理。「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明白了因果之理,不斷地反觀自照,積極修善斷惡,人生必定愈走愈光明。二、明白諸法緣起性空之理。《大智度論》云:「般若波羅蜜能示諸法性,無法有,法空故。」若能以智慧觀照,明白緣起性空之理,則能不住緣起,畢竟解脫。三、明白實相之理、佛性本具之理。了達諸法緣起性空之後,更進一步亦不住空,安住實相,深信人人本具佛性,不假他求,此乃最究竟的般若智慧。三種般若  般若可分為三種,即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  一、文字般若:文字雖非般若,但為詮解般若之方便,能生般若,故稱文字般若。佛法的道理,透過文字表達,即能讓人明白宇宙人生之真理。古人言:「只貴汝知見,不貴汝行覆。」文字般若即是確立正知見之標的。  二、觀照般若:觀照,即智慧心之作用,其體為般若,依文字義理,觀心反照,以智慧心照破煩惱、執著,故稱觀照般若。  三、實相般若:依觀照般若,破妄證真,能所一如,證悟心性,即為實相般若。  經由文字般若,明白佛法之理;由觀照般若,依理起修;最後契悟實相般若,即是通往菩提涅槃,常樂我淨,畢竟解脫之路。   【結語】   般若波羅蜜為六波羅蜜之根本,一切善法之淵源,故又稱諸佛之母。六波羅蜜中,前五度如足,般若波羅蜜如目。若只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而沒有智慧,拚命地在事上修,只是人天的果報;若只知般若之理,而忽略事上的力行,有理無事,仍然不能解脫。故六度之行,須以般若之眼,配合餘五度之助行,事理兼備,圓滿自利利他之行,福慧莊嚴,即能到達涅槃彼岸,成就無上佛果。

2005-08-07 09:36: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請問用現代的話來解釋

般若可以解釋為"無名英雄"、"幕後黑手"嗎?

2009-03-26 15:31:1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Hankk 1 · 0 0

善知識,仁者自問自答,實已清楚明白。所以末學提供六祖壇經一段,謹供參考。
善知識,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處所,一切時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見般若。口說般若,心中常愚。當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說空,不識真空。般若無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2005-08-05 05:55:3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佛經有絕對不可翻譯?禁止翻譯?
是誰有那麼大的權力禁止翻譯?不懂就不要胡說!
古時譯經是一件極其慎重的事情,任何一部佛經的翻譯絕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譯經團進行,成員少則數百人多則上千人,包含出家,在家,鴻儒,聞人,字字句句無不斟酌再三,務求符合信達雅的高標準要求,因此佛經中有許多無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義譯時,只好採取"音譯",其中尤其以名相(名詞)最多
音譯不是翻譯的一種方式嗎?如果禁止翻譯,那豈不是應該保留古梵文!
現在在翻譯任何外語時,還不是常有義譯與音譯並存的情況,尤其是人名,地名.音譯也是翻譯的一種,不要連這點基本常識都不懂!

2005-08-05 10:58:37 補充:
ㄏㄏ,原來版主是來當老師出考題,失敬!失敬!
"正解"末學才疏學淺,實不知其第一義為何,版主之"正解"所從何來,想必是世尊親授,何不請版主宣說開示,指導後學!

2005-08-04 19:03:0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二等兵 2 · 0 0

大多數人在解「般若」時,都想成是一種大包裝的、包含較多內容的智慧,
尤其是以挑水童子講的最具代表性。

不過可惜這樣的觀點完全錯誤。

智慧是指頭腦的思維功能,或者說是頭腦的完整而優異的表現。
智慧是指精密的思考、推理、歸納、分析。
哲學家、政治家、各行各業都看的到具智慧的人,甚至網上各位
就是具智慧的人。

但般若則指的是一種直觀的狀態,
它既非思考狀態,
也沒有任何問題要被解決。

它只是宣示了存在是存在的。

2005-08-04 16:52:2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柳一刀 7 · 0 0

只要u6和挑水童子的修行者能記得我說的就夠了...

2005-08-04 11:40:5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般若與智慧有何異同? 答.都一樣.只是翻譯不同而已0

2005-08-04 11:36:55 · answer #7 · answered by 國峰 7 · 0 0

般若波羅蜜˙簡稱為[般若]˙波羅蜜的意思是絕對不可翻譯的˙因為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例如: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這也是禁止翻譯的˙小葉胡說八道 說的很正確 ˙ 般若 即非般若 ˙稱讚小葉 ˙拍拍手 ˙

2005-08-04 11:19:28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用"智慧"這兩字,這是方便,因為用般若,大家一看就不懂.菩薩的智慧包括般若與世俗的智慧,如果要度眾生的話,單用般若是不夠的.因此,菩薩有要世俗智慧配合.若廣義而說,智慧也是般若的一部分.般若包括:一切智;空的智慧道種智;世俗間的各種智慧一切種智:包含以上兩者,也是佛的智慧.

2005-08-04 08:10:07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般若是智慧的梵語
其實2者的意思是一樣的!
某些書是直接用梵語"般若"
而有些書則是以中文"智慧"來表達!
所以2者無差別^^

2005-08-04 07:39:52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冬眠的舞姬○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