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現在台灣有哪些毒蛇呢?
最毒的又是哪種?

2005-07-31 06:52:05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可風 5 in 教育與參考 其他:教育

7 個解答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Y節(客家語)學名: Bungarus multicinctus英 名:Taiwan banded krait分 類:Squamata(有 鱗 目)Elapidae(蝙 蝠 蛇 科)
圖片參考:http://home.dar.com.tw/gif/12_i.gif

2005-07-31 06:53: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qoozoo09260.pixnet.net/blog

2014-10-11 22:35: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FXUNZQVFXJLD 1 · 0 0

百步蛇、尖吻蝮 赤尾青竹絲、赤尾鮐、青竹絲 雨傘節、白節蛇(閩南語)、紮ㄚ節(客家語) 飯匙倩、眼鏡蛇、飯鏟頭(客家語) 龜殼花、烙鐵頭 鎖蛇、鎖鍊蛇、鍊仔蛇最毒的為神經性毒的毒蛇 像雨傘節  飯匙倩

2005-07-31 06:55:3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凜月 7 · 0 0

龜殼花、眼鏡蛇、青竹絲、百步蛇.....
我記得是百步蛇
因為它是神經毒

2005-07-31 06:54:1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3 · 0 0

台灣蛇類約有60種,毒蛇約有19種包括海蛇7種,陸上毒蛇12種,在台灣常見的毒蛇有6種,屬於出血性毒素的為赤尾青竹絲、龜殼花及百步蛇,屬於神經性毒素的有雨傘節及飯匙倩,至於鎖鏈蛇則是屬於同時具有神經性及出血性毒素的混合型毒素。

2005-07-31 06:54:0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台灣的毒蛇有「青竹絲」、「海蛇」、「赤尾青竹絲」等等.............
最毒的是「赤尾青竹絲」。

2005-07-31 06:54:0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KENTARO 4 · 0 0

台灣地處亞熱帶,森林茂密,氣候溫暖潮濕,是毒蛇生長繁殖的最佳環境。根據調查,台灣毒蛇種類共有23種 (包括陸上毒蛇14種,海蛇9種 ),但僅有 6種毒蛇咬傷較常遇到,對人類生命危害較大,因此流行病學上較為重要,這六種常見的毒蛇依照毒液的性質可大略分為三類,茲簡單介紹於后(1,2)。

1.出血性毒:被咬後傷口腫脹、疼痛、及出血,具有此類作用毒液的毒蛇均屬蝮蛇科響尾蛇亞科(Crotalinae, Viperidae)。其共同特性是在攻擊前會先捲縮且抖動尾巴;另一特點是在其眼睛與鼻孔間有一小孔稱為頰窩(Loreal pit),其中的薄膜上佈滿神經,對熱特別敏感,在黑暗中可感受到溫血動物體表的輻射熱而進行攻擊,有名的響尾蛇飛彈既依照此原理設計並命名。

(1) 百步蛇(Agkistrodon acutus),(五步蛇)

台灣地區蛇類體形最大,且致死率最高的毒蛇。頭部呈明顯的三角形,吻(口部前端)尖且向上翹,背部有大型的鱗片,花紋呈三角形。因數量急速減少被列為保育的野生動物。其具有中度的攻擊性,被咬傷後,患處極為疼痛、腫脹且對循環系統有嚴重影響。

(2) 赤尾鮐(Trimeresurus stejnegeri stejnegeri), (竹仔蛇、赤尾青竹絲)

為分佈最廣的毒蛇,數量最多且是咬傷率最高的一種,但致死率低。頭部呈三形被部鱗片甚小,體部及尾部背皆深綠色,尾端為磚紅色,屬於樹上蛇類,遇到目標會兇猛的攻擊。被咬傷後患處局部會腫脹、疼痛、出血。

(3) 龜殼花(Trimeresurus mucrosquamtus)

咬傷率僅次於青竹絲。頭部呈顯著三角形,背面具小型鱗片,呈波浪狀花紋,棲息於蔭涼處,通常不會主動攻擊,夜間較活躍。被咬傷後局部有灼痛感、腫脹、出血及起水泡。

2.出血性毒及神經性毒:此類蛇屬蝮蛇科的蝮蛇亞科 (Viperinae, Viperidae)

(4) 鎖鏈蛇(Vipera russelli formosensis),(鎖蛇、七步紅)

相當少見,為合併出血性及神經性毒蛇。頭部略呈三角形,背面鱗片甚小,花紋呈黑褐色卵圓形斑塊,常在夜間活動,性情兇猛,具攻擊性。臨床上常見出血症狀,毒性不亞於百步蛇。被咬傷後,局部會有腫、出血、皮下瘀血、溶血。

3.神經性毒:其毒素為小分子的蛋白質或多胜類。神經毒素作用於神經與肌肉的結合處,干擾神經傳導,嚴重時可抑制呼吸。此類蛇屬蝙蝠蛇科(Elapidae)。

(5) 飯匙倩(Naja naja atra),(眼鏡蛇)

遇敵時頸部擴展,露出一對具黑邊的白斑,體背呈棕或黑色。平地較多見,不愛活動,夜間出來,對黑色敏感,攻擊性強,動作迅速準確。被咬傷後全身肌肉麻痺,尤其是呼吸肌肉,局部症狀為疼痛、腫脹、腐爛。

(6) 雨傘節(Bungarus multicinctus),(百節蛇)

身體細長,背面具黑白相間的橫帶,該蛇喜棲水邊,性溫順,屬夜行性蛇。毒液毒性甚強,致死率接近百步蛇。被咬傷後會昏昏欲睡,傷口不痛,但很快就會呼吸衰竭。

毒蛇咬傷的緊急處理

由於免疫學、毒理學之進步及臨床上觀察所得,過去釵h毒蛇咬傷的急救方法都受到質疑。 1991 年世界毒素學大會在新加玻舉行,英國醫師Dr. Warrell (3) 針對全球性毒蛇咬傷的問題作了精彩的回顧與討論。其中有關咬傷後之緊急處理,他只推介繃帶壓迫包紮及固定法用於神經性毒蛇咬傷。但從動物實驗及臨床病例報告(3-5),謹慎且迅速地使用彈性繃帶壓迫包紮及固定,相信可減緩各種蛇毒的吸收及毒性的產生,爭取醫療時機。被蛇咬傷後應注意下列事項:

1. 在無法或尚未鑑定為有毒或無毒的情況下,一律以毒蛇咬傷的情況處理。

2. 認清蛇的形狀、顏色及特徵。

3. 四肢被咬傷的機會超過96%,且會腫脹,須儘速移去手或腳上的束縛物,如戒指、手鐲等物。

4. 患者宜保持鎮定,減少被咬處的移動。

5. 儘速以彈性繃帶包紮患處,包紮範圍越大越好,如沒有彈性繃帶時以絲襪、褲襪代替,再以木板或樹枝做成夾板固定患肢;切勿使用動脈止血帶。

6. 儘速送醫接受抗蛇毒血清治。

7. 切勿切開傷口或活 ( 移 ) 動患肢。

8. 切勿施予患處冰敷或飲用刺激性飲料(如酒或咖啡)。

預防毒蛇咬傷的措施

1. 於毒蛇出沒的區域,如山坡、灌木叢、雜草堆等地區活動時,需小心,宜穿長褲、戴手套、及穿厚鞋。

2. 在未經查看前,勿伸手至中空的原木、濃密的雜草堆、或翻動石塊。

3. 跨過石塊或木頭或攀登岩石時,應注意另一側可能有毒蛇棲息。

4. 避免夜間在山區活動。

5. 進入竹林、果園時應注意樹上的青竹絲。

6. 住在郊區的房屋,應裝設紗窗、紗門,並除去住屋附近的雜草、灌木叢等蛇類易棲息的處所。

7. 在蛇類活動頻繁的季節或露營時,在活動範圍四周應撒生石灰粉。

使用抗蛇毒血清的注意事項

目前預防醫學研究所製作的抗蛇毒血清有單價及多價二類,在使用上可分為三種,一般的醫院應都有準備。

(1) 單價的抗百步蛇蛇毒血清

(2) 多價的抗雨傘節及飯匙倩(神經性)蛇毒血清

(3) 多價抗龜殼花及赤尾鮐(出血性)蛇毒血清

1. 稀釋方法:取稀釋溶液10 ml 注入蛇毒血清的凍晶製劑中,輕輕旋轉溶解一劑量,避免用力振搖產生泡狀,並應於2小時內用完。

2. 注射時間:抗蛇毒血清不能中和已與組織細胞結合的毒素,故宜儘早注射。被咬傷後4小時內注射最有效,超過8小時後效果較差。

3. 注射部位:為爭取有利的治療時機,一律建議以靜脈注射給藥。注射速度第一毫升(ml)數分鐘注完,以後每1 ml不快於一分鐘 ,在30-60分鐘內打完。或以一劑抗蛇毒血清稀釋於300ml的生理食鹽水點滴注射。

4. 注射劑量:成人為一劑量,10歲以下兒童加倍。如症狀繼續惡化隔30分鐘至一小時後可再打一劑。

5. 皮膚試驗:蛇毒血清為馬的血清製劑,可能會有過敏反應。皮膚試驗是以生理食鹽水100倍稀釋的抗蛇毒血清0.1ml 皮下注射於前臂,30分鐘內產生局部輪狀浮腫,周圍起紅暈者為陽性反應。

6. 過敏反應:在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但蛇毒作用會危害患者生命時,注射蛇毒血清還是必須進行。

(1) 先給diphenhydramine HCl 靜脈注射,1 mg/kg

(2) 先備好1:1000 Epinephrine 注射劑,預防過敏反應發生

(3) 給藥前先將毒蛇血清稀釋成1:10-1:1000再使用

7. 副 作 用:

血清休克:發生於數分鐘至一小時,症狀有蕁麻疹、腹痛、腰痛、呼吸困難、發紺、血壓下降、虛脫。

惡寒發熱:多發生在靜脈注射後20分鐘至一小時。

血 清 病:在注射後 4-10日發作,症狀有蕁麻疹、發熱、 淋巴腺腫脹、關節痛等,可以類固醇類藥品治療。

Arthus 反應:注射7天到三個月後,再注射同種動物血清時,可引起局部反應或組織壞死。

2005-07-31 06:53:2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5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