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可以給我永嘉之禍的詳細資料嗎?
包括:時代.起因.過程.結果.人物.影響.謝謝嚕!

2005-07-05 07:07:50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latter day saint from Taiwan 3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3 個解答

永嘉之亂指的是永嘉五年(三一一年)匈
奴族所建立之「漢」國兵陷洛陽、擄懷帝北歸的變亂,它決定了西晉
覆亡之命運。

  茲將永嘉之亂和西晉滅亡的背景、經過略述如下:

  一、胡人內徒,劉淵稱帝:東漢以後,匈奴、羯、鮮卑、氐、羌
    等西、北邊境的胡族逐漸內徒,與漢族雜居,其中匈奴人是
    最為強大、首先稱王的。東漢時,北匈奴在漢軍的打擊下逐
    漸西遷,而南匈奴則相率內徒並歸順於朝廷。後來因全國割
    據混亂,并州的匈奴族首領遂擁眾據土,「張雄跋扈」。他
    們自稱是兩漢皇室之後,打著恢復漢朝的旗號起而反晉。永
    安元年(三○四年),正當晉室諸王還在自相殘殺之際,匈
    奴人劉淵在離石(今山西離石)稱大單于,旋遷至左國城(
    在離石北),稱漢王(三○四 -- 三一○),建元元熙。至
    永嘉三年(三○八年),劉淵更進一步稱帝,定都於平陽(
    今山西臨汾西)。

  二、洛陽陷落,懷帝被擄:劉淵在建國之後,即屢屢派兵攻晉,
    佔領了上黨、太原、河東、平陽等郡,後又派其兒子劉聰、
    族子劉曜等進攻西晉首都洛陽,使京師大為震動。永嘉四年
    (三一○年),劉淵死,子劉和嗣之,不久和弟劉聰殺和而
    自立為帝(三一○ -- 三一八)。永嘉五年(三一一年),
    劉聰派劉曜(? -- 三二九)、石勒(二七四 -- 三三三)
    等將兵進攻西晉,打進了洛陽,晉懷帝也被擄北上。「曜等
    遂焚燒宮廟,逼辱妃后,......百官士庶死者三萬餘人。帝
    蒙塵於平陽」。因此事發生於懷帝永嘉年間,故史稱「永嘉
    之亂」。

  三、愍帝出降,西晉覆滅:永嘉七年(三一三年)初,懷帝在平
    陽被劉聰所殺。不久,愍帝鄴(三一三 -- 三一六)在長安
    即位。建興四年(三一六年),劉曜率匈奴兵攻北地,晉師
    不戰而潰。劉曜又逼京師,使內外斷絕,長安飢甚,人相食
    ,死者大半。是年十一月,「(愍)帝乘羊車,肉袒銜璧,
    輿櫬出降」,西晉至是遂亡,國祚僅歷五十一年即告終結。

2005-07-05 09:19:1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志明 3 · 0 0

西晉
永嘉之亂與西晉覆亡


從古至今,很多國家都受到民族問題的困擾,中國的西晉王朝(公元265年-316年)更因內部的民族糾紛而走上覆亡之路。

自西漢以後,西、北邊境的一些胡人逐漸內徙,與漢族雜居。這些胡人包括匈奴、羯、鮮卑、氐、羌等族,史稱「五胡」。西晉初年,有一些人主張把內徙胡人加以分割、遣回故土或另徙他處,以使「戎晉不雜」,但都未能實現。此外,邊吏又百般虐待胡人,使他們「怨恨之氣,毒於骨髓」,再加上東漢、魏、晉以來統治者多以胡人為兵,遂令其勢漸盛。由於晉室內部腐敗至極,地方防務不修,連年天災為禍,遇上強悍的胡人遂一推即倒。

當八王之亂尚未結束時,匈奴族劉淵即自稱漢王,不久又進一步稱帝。劉淵死後,其子劉聰派兵攻陷西晉首都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因為此事發生在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所以歷史上稱為「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後不久,懷帝被匈奴人所殺,其侄愍帝被擁立於長安。但這時皇室、世族已紛紛遷至江南,西晉王朝名存實亡。到了公元316年,匈奴兵攻入長安,俘虜了愍帝,西晉至此宣告滅亡。而實際上,永嘉之亂早已決定了西晉覆滅的命運。從武帝篡魏,到愍帝出降,西晉國祚僅歷五十一年。

西晉表面上雖是亡於胡人之手,其實自西晉建立以來,其施政缺失甚多,使政局混亂,內戰不休,速亡乃自然不過的事。

2005-07-07 06:19:2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大胖 6 · 0 0

(甲)八王之亂形成中央政府解體,八王相繼在中央執掌大政,事無大小皆決於己意,使朝綱解體,政治混亂,如趙王倫 庸愚,毫無遠略,使政治日壞﹔齊王冏專政,又擅權驕奢﹔成都王穎恣意刑殺,政事益加廢弛。中央輔弼無人,政治體系解 ,自然難有作為。加上諸王手足相殘,視惠帝如傀儡,實有乖人倫之旨,遂使大臣、士大夫離心,如趙王倫篡位、東海王殺惠帝,如此行為實難使群臣心服。旦諸王各樹勢力,使群臣不能衷誠合作,胡人乘時崛起,終移晉祚。(乙)八王相殘造成地方無力平亂,在晉武帝即位之初,鑑於曹魏苛待宗室,以致權臣得勢,遂分封諸王。最初諸王雖然都在京師,但給予他們兵權且又可自行選署其本國的文武官吏,政治力量自然雄厚。其後武帝遺王就國,並以其中諸王都督諸軍事,如汝南王亮督豫州諸軍事、楚王瑋督楊州諸軍事、河間王顒鎮守間中,同時在平吳之後武帝為杜絕州郡積垂之勢,裁撤州郡武備,刺史祇掌察舉,不再領兵,遂使地方武力完全以王國為重心,及八王之亂,骨肉相殘,使控制地方之軍事力量解體,遂無法控制崛興之胡族,終成「永嘉之禍」。(丙)諸王用胡族為兵,促成漢胡勢力之消長。在諸王混戢相殘的過程不但未能兼顧境內諸胡的醞釀起事,且利用若干胡族助戰,例如成都王穎引匈奴劉淵為外援,東海王越之弟騰引為桓兵為助,即東海王的部眾中就有鮮卑兵三萬人。由於諸胡兵投入中原戰場,勢力加速壯盛,未幾即從橫大河南北。在八王之亂結束前兩年,匈奴劉淵,氐人李雄叛晉獨立,揭開胡族大叛亂的序幕。在胡族的同時,帝國境內連年旱、疫流行,民人饑饉,相聚求食,引發大規模的人民流徙與民變。遂使懷帝時,胡族叛亂與流民變起交織一起,天下形勢是崩壞,晉室已因諸王之相殘衰敝王堪,無力控制這新的變局,終有「永嘉之禍」。總之,漢自武以來,不少胡人內徙中國,至武帝時對晉國中心形成半月形包圍形勢,江統郭欽光後雖曾作徙戎之論,皆不為晉室所接納。而晉室又未能將之徹底漢化,管理官吏又常施以欺壓手段,民族積怨早成。在西晉開國之初,尚有足夠軍事力量以為鎮壓,及至八王一經相殘,諸王便專力於內爭,無暇外顧,且諸王相爭,軍力消耗極大,已難控制日益壯大之胡族,故在「八王之亂」的後期,除了匈奴劉氏據平陽,氐人李氏成都外,羯人石勒之軍隊乘虛流竄蹂躪遍於大河南北。晉懷帝永嘉五年,懷帝憤東海王越專橫乃密詔將軍苟晞討之,東海王越憂憤而死,太尉王衍等奉東海王越喪還東海,石勒追擊之,大破晉軍,晉室中樞兵力全被摧毀,匈奴人劉聰乘機遣軍追寇,晉兵屢敗,終為劉曜、石勒等陷洛陽,俘懷帝,史稱「永嘉之禍」。後晉人擁立愍帝於長安,劉曜又進逼,晉兵窮食盡,愍帝乃降晉亡。故「八王之亂」實導至晉室衰亡之主因也。 參考資料http://hk.geocities.com/joseph82dec/eightrebellion.htm

2005-07-05 07:10:4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