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想知道世界上有那些有名的海賊
要有英文,介紹...越詳細越好
謝謝^^

2005-06-30 09:30:38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遊戲與休閒活動 其他:遊戲與休閒活動

我想知道人名之類的....

2005-07-01 11:06:01 · update #1

1 個解答

“海盜文化”“Pirate Culture”在古代歐洲(特別是北歐),海盜是個重要的社會角色。有人斥之為禍害;有人視之為豪漢。不管怎樣,海盜們我行我素,因著北歐灣多港深的地理特點,長年累月在那兒出沒……    令我們始料不及的是,直至今天,北歐的老百姓仍然樂道海盜而不疲。我們在丹麥時,處處覺察“海盜”的影子,旅行社廣而告之的是“海盜古跡之旅”;大飯店菜單上的招牌菜式竟是“海盜餐”。聽說距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西部三十公里的羅斯基列城有一座海盜博物館,我們慕名而往。乘坐了一個多小時的火車,再步行相當一段路程,好不容易才在羅斯基列城的海灘邊找到海盜博物館。售票處給我們每人一份簡介,說明這裡展示的是從海底撈起的五艘海盜船。它們約有一千年歷史了。當年的居民為了守備城市,防止海盜肆虐,便將海盜船愉偷地沈入港灣內。如今,我們看見的五艘海盜船,經過年複一年的波濤衝擊、海浪侵蝕,已經只剩骸骨了,可是,即使如此,丹麥人還是把它們看作寶貝,盡量修補展出。雖然,在博物館中,我們未能感受到古代北歐海盜橫行時的賊船氣焰,但現代丹麥人對海盜古跡的珍視卻給予我們深刻的印象。    其實,愛護海盜古跡的國家又何止丹麥﹗我們在挪威參觀了一個較之前者更充實得多的“海盜船博物館”,據說,那是很受人們歡迎的觀光勝地呢﹗    與丹麥羅斯基列所展出的海盜船不同,這些海盜船是從大地深處被發掘出來,而不是從大海深處被打撈上來的。它們都是近百年間先后在挪威首都奧斯陸峽灣附近的墳場出土的,一共三艘。這些船在未入土前曾經于西元九世紀至十一世紀之間,在大海大洋上叱  風雲,猖撅一時。現下,館內展出的除了海盜船以外,還有許多關於海盜的資料,讓參觀者對“海盜文化”可以有一番粗淺的探索。    三艘出土的海盜船緊緊吸引我們的目光。我們逐一拍照並閱讀框架裡的說明文字。原來,最大的一艘海盜船“科克斯塔德號”,建造于西元八五0年至九00年,據推測該船為強有力的海盜頭目所擁用。船長達二十四米,船的龍骨是以一整塊堅牢的櫟木造成的,耐用可靠。船的兩側共設有六十四個圓形的盾牌,科克斯塔德號是由三十二個漢子一起劃的,能夠快速而長久地航行,故當年曾雄霸大西洋。西元一八九三年,當一艘它的複製品航行到了芝加哥世界交易會時,便完全證實了科克斯塔德號有遠洋的資格。這艘威風凜凜的海盜船,后來被一位高層男士用作墓葬船,埋于科克斯塔德的一座土丘內,十九世紀十葉被后人發掘出來。館內最優雅華麗的海盜船則是女王葬船“奧塞貝利號”。船的主人是九世紀的奧沙女王,因此,船上佈置極盡豪華之能事,不論裝飾與雕刻,都流露出女性優雅細膩的藝術品味。奧沙女王去世時,此船與她的珍寶及鐘愛寵物,一同陪葬于奧塞貝利。    陳列的海盜船中,還有一艘較小的,船名是“杜內號”。那是在科克斯塔德號內發現的,用作墓葬套房的小船。出土時僅存其船底部分了,現仍保持其出土時的模樣。我們徘徊流連,觀賞著一艘又一艘的海盜船,思索著它們的盛衰榮辱,它們的罪惡與傳奇。歐洲人對“海盜”有他們自己的看法,十九世紀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名篇《海盜生涯》油然浮起在我們腦際︰在暗藍色的海上,海水在歡快地潑濺,/我們的心是自由的,我們的思想無邊,/迢遙的,盡風能吹到、海波起沫的地方,/量一量我們的版圖,看一看我們的家鄉﹗/這全是我們的帝國,它的權力到處通行──/我們的旗幟就是王笏,誰碰到都得服從。/我們過著粗獷的生涯,在風暴動盪裡/從勞作到休息,什麼樣的日子都有樂趣。/噢,誰能體會出?可不是你,嬌養的奴仆﹗/你的靈魂對著起伏的波浪就會叫苦;/更不是你安樂和荒淫的虛榮的主人﹗/睡眠不能撫慰你──歡樂也不使你開心。/誰知道那樂趣,除非他的心受過折磨,/而又在廣闊的海洋上驕矜地舞蹈過,/那狂喜的感覺──那脈搏暢快的歡跳,/可不只有“無路之路”的遊蕩者才能知道?/是這個使我們去追尋那迎頭的鬥爭,/是這個把別人看作危險的變為歡情;/凡是懦夫躲避的,我們反而熱烈地尋找,/那使衰弱的人暈絕的,我們反而感到──/感到在我們鼓脹的胸中最深的地方/它的希望在甦醒,它的精靈在翱翔。/我們不怕死──假如敵人和我們死在一堆,/只不過,死似乎比安歇更為乏味︰/來吧,隨它高興──我們攫取了生中之生──/如果死了──誰管它由於刀劍還是疾病?/讓那種爬行的人不斷跟“衰老”纏綿,/粘在自己的臥榻上,苦度著一年又一年;/讓他們搖著麻痺的頭,喘著艱難的呼吸,/我們呀,不要病床,寧可是清新的草地。/當他們一喘一喘地跌出他的靈魂,/我們的只痛一下,一下子跳出肉身。/讓他的尸首去誇耀它的陋穴和骨灰瓮,/那憎恨他一生的人會給他的墓鑲金;/我們的卻伴著眼淚,不多、但有真情,/當海波覆蓋和收殮我們的死人。/對于我們,甚至宴會也帶來深心的痛惜,/在紅色的酒杯中旋起我們的記憶;/呵,在危險的日子那簡短的墓志銘,/當勝利的伙伴們終于把財物平分,/誰不落淚,當回憶暗淡了每人的前額︰/現下,那倒下的勇士該會怎樣地歡欣﹗   台灣海峽長久以來即為冒險家活躍的歷史舞台,縱橫其上的海盜不計其數,這些海盜活動的歷史饒富趣味,說不定有些台灣人還是海盜的後裔呢!這些海盜舉其著者如早期的林道乾、林鳳、顏思齊、鄭芝龍等,清代有鄭盡心、黃勝長、林發枝、蔡牽、朱濆等;其中林道乾藏寶於打狗山以及鑄鉋打自己的神話在台灣廣為流傳於各地的港口。  蔡牽則是海盜歷史中最著名者,1798年至1806年間活躍於台灣西海岸地區,曾一度進至頭圍烏石港,因受阻於吳化、陳奠邦而離去。由於蔡牽在海上活動時間極長,故留下相當多的海洋史史料,也有極多的相關論著問世,張中訓即以蔡牽為題材撰寫了博士學位論文(註1)。  朱濆是1807年至1809年台海著名的海盜,他曾進入蘇澳並有武裝拓墾宜蘭溪南地區的計劃,但被台灣知府楊廷理與南澳總兵王得祿(1770~1841,嘉義人)攻敗而逸去。蔡牽、朱濆在台灣沿海活動,清政府重用王得祿對付之,王得祿屢積功勳至太子太保頭銜,也成為台灣出身的水軍名將,兩相對照正凸顯海軍--海盜的對比歷史。  台灣在百年前(1895年)因馬關條約而成為日本殖民地,日本領台後,逐步掃除島內武裝抗日運動,維持社會治安與統治秩序,然而來自福建沿海的海盜經常劫掠航行船隻,造成漁、商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因此處理這些「海賊」也成為台灣總督府擬定「南支那關係」對策的重要課題。依民政部警察本署在1917年的調查,1912年有六件海盜殺掠事件,1913年有十四件,1915年有十一件,1916年有七件,這些是造成較嚴重的生命、財物損失而報案處理者,其他件數當不止於此。  日人調查得知海盜的據點集中在福建沿海的湄州、南日、烏坵等島和蕭禧一帶,海盜船為二桅或三桅帆船,大小在三百至六百石之間,船員十多人。出沒時間大多在六月至九月的夏季季風期間,其劫掠的對象包括航行台灣與中國間的船隻,或是台灣沿岸的船隻,也有登岸進行掠奪者。  台灣總督府為取締中國海盜,要求駐對岸領事調查海盜根據地,並與中國官憲商討取締對策;總督府與外務省和海軍省協商,必要時出兵剿滅其根據地。應急的措施則是在沿海航行船隻搭乘警察擔任搜索警戒,或編組「海賊船誘出隊」,船上配屬警察十多人和槍彈武器,誘出海盜船再施予攻擊,從此海盜船事件漸止息。  總督府鑑於華南地區與台灣關係密切,故擬定妥善對策應付相關事宜,如設「高等警察」查察「不穩份子」,調查華南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撿閱新聞書報,處理閩粵華人入日本籍等。設「保安警察」處理犯罪事件、取締海盜、偷渡、台灣籍民、渡台勞工等事務。設「衛生警察」調查對岸地方病疫及衛生狀態,以供防疫措施參考之用;協助開設醫院、傳染病通報、取締走私鴉片等。以上這些警政措施也強化穩定對台灣的殖民地統治(註2)。600年前,鄭和七下西洋時率領的,不僅是一支巨大的商船隊,還是當世無雙的艦隊,當它揚帆海上時,一路上到底有過哪些征戰?    首航剿滅中國海盜  據《明史錄》記載,鄭和第一次遠航即爆發了一場海戰,不過對手不是國家,而是一個海盜集團。該海盜集團的頭領是祖籍中國廣東的海盜陳祖義。戰爭爆發在鄭和船隊結束遠航返回中國的途中,地點在現下的馬六甲海峽。按《明史錄》的說法,戰爭爆發的原因是鄭和艦隊滿載的寶物讓陳祖義眼睛紅了。  之所以陳祖義竟然敢對鄭和艦隊動心思,是因為當時的陳祖義並非流竄海上的小股匪盜,他甚至早已控製了蘇門答臘重要港口城市舊港為基地,很像是今天本‧拉丹式的巨梟。  面對鄭和船隊的優勢武力,陳祖義突然聲稱願意投降歸順,但鄭和得到線報說那是陳的一個圈套。于是,鄭和將計就計,在將陳祖義的艦隊誘入埋伏圈內后,突然施用各種火器密集發起攻擊,陳祖義的艦船被焚毀10艘,被俘獲7艘,而鄭和船隊幾無損失。但陳本人僥倖率殘部逃脫,數月后,鄭和的海軍還是設法將陳祖義等人俘獲,帶回南京處決。  第二次遠航,鄭和並沒有隨隊出航,而是留在航海者的守護神“天妃”的出生地福建莆田湄州───整修天妃宮。接替鄭和指揮艦隊的是太監王景弘、侯顯。由於航線中的海盜已被剿滅,已無海盜攻擊之虞,故此次出航的船只僅有68艘。這次航行顯得風平浪靜,明朝海軍並沒有大規模武裝行動。  三航俘虜錫蘭國王  1409年(永樂七年)秋,鄭和重新成為總指揮,統領總人數達3萬人的艦隊進行第三次遠航。在這次遠航裡,終于爆發了所有航行中規模最大,也是今天史學界爭議最大的一場戰爭。  鄭和在抵達錫蘭國(今斯裡蘭卡)時,帶了一塊事先刻有漢、泰米爾及波斯三種文字的石碑,準備立在該島,但此時該島正分為三個敵對政權,最強大的是剛率領本地居民打敗了泰米爾人的英雄亞烈苦奈兒。  對中國格外警惕的亞烈苦奈兒斷然拒絕了鄭和立碑的要求,並拒絕接受與明帝國的朝貢關係,他認為,鄭和的艦隊抵達錫蘭,很可能是沖著該國的聖物“佛牙”(釋迦牟尼牙齒的遺骨)來的,此外,元朝船隊帶來刺激的陰影在當地人的腦海中還沒來得及消逝。  雙方第一次衝突以鄭和軍隊被趕回船上而告終,鄭和艦隊亦未在附近海面停留,而是揚帆印度去完成其貿易任務。  很快,從印度滿載寶物歸航的鄭和艦隊再次出現下錫蘭海岸並登陸設置據點,顯然,鄭和是為懲罰亞烈苦奈兒對天朝不敬而來。但《明史錄》奇怪地稱,亞烈苦奈兒向鄭和索取寶物不成遂派5萬軍隊攻擊鄭和艦隊。此后的戰事記載非常簡略︰鄭和看到錫蘭軍隊蜂擁而來,說“賊大眾既出,國中必虛”,于是帶領2000明軍突然出現下錫蘭王城,俘虜了亞烈苦奈兒,錫蘭軍隊瓦解。  錫蘭人的不同記載  亞烈苦奈兒隨返航的鄭和被帶回中國囚在南京,但這位對天朝格外不敬的番王卻意外地被明成祖免了死罪,至於空缺的錫蘭國王,則命立“其屬之賢者”為王。  但是,在錫蘭人自己可歌可泣的歷史中,鄭和艦隊與亞烈苦奈兒的衝突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而且過程要複雜得多,今天的爭議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各執一詞上。  按照錫蘭人的記載,還有中國明史疏漏的複雜轉折︰亞烈苦奈兒意外被俘,給了該島另外一個政權拔胡六世奪得王位的機會,亞烈苦奈兒遂轉而與鄭和達成某種協議,接下來,拔胡六世在接見帶著禮物前來拜訪的天朝使臣鄭和時,結果卻是主人被鄭和活捉,與拔胡六世一起被鄭和帶回中國的還有他手下的貴族重臣。顯然,這個結果是亞烈苦奈兒和拔胡六世都沒想到過的。  不過,拔胡六世也獲得了明成祖的赦免並被釋放回了錫蘭。  關於“佛牙”從錫蘭流落中國,也與鄭和將之鄭重“請”到中國的說法不同,錫蘭歷史記載它是被鄭和艦隊直接搶走的。  四航俘斬蘇門答剌敵酋  1412年(永樂十年),鄭和艦隊第四次揚帆遠航。這是鄭和歷次航海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光艦隊搭載的士兵就有近2.9萬名。這次遠航目標遠大而極富冒險性───因為南洋海島各國已全部在前三次遠航中擺平,明成祖現下要把帝國的影響力延伸到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  原以為海疆靖平的鄭和艦隊,在航行途中意外地捲入了蘇門答剌的軍事衝突。這是一起複雜的王位糾紛︰蘇門答剌國王在1407年的一場戰役中陣亡,王后為復仇宣佈誰能殺死仇人就嫁給誰,很快仇報了,新國王有了,但長大的王子不干了,他殺死繼父自任國王,老國王的弟弟蘇干剌率其追隨者與年輕的新國王爆發了王位爭奪戰。  新國王請求明成祖做出仲裁,也許明成祖本人是個篡位者的緣故,決意強力介入王位糾紛,正在附近航行的鄭和受命支持年輕的國王。  鄭和的人馬登陸后,一邊與新國王貿易一邊賞賜其大量禮品,感受到冷落和敵意的蘇干剌終于按捺不住,率領1萬多人的軍隊向鄭和所部發起進攻,這給了鄭和正當介入的理由,于是,蘇干剌的軍隊被鄭和迅速消滅,鄭和軍隊一路追擊到啞齊(今亞齊),終于將蘇干剌及其同黨俘獲。  蘇干剌沒有前幾位被俘者那么幸運,西元1415年夏,鄭和完成遠航返回南京后,蘇干剌被帶回中國,志在遠方的明成祖不希望靠近自家門口的蘇門答剌再出亂子,在8月12日完成獻俘儀式后,明成祖命將蘇干剌立即處決。  在小說中真相難尋的其他征戰  因成化年間鄭和航海的資料遭嚴重焚毀,鄭和艦隊遠航中還發生哪些征戰已很難尋求,按照官方有限的記載,鄭和最後三次遠航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征戰。  但正規資料雖遭焚毀,卻無法禁止民間傳播鄭和遠航的故事。從其中一些傳說中可依稀辨識鄭和其后在航海中發生過不小規模的戰事。  目前被史學家認為具有很大可信度的是鄭和艦隊與“拉撒國”(今索馬利亞境內)的衝突,小說中稱鄭和軍隊曾以火器轟擊對其不友善的“拉撒國”首都,該國國王遂轉而歡迎鄭和的到來。  但明人羅懋登的《三寶太監下西洋記通俗演義》一書,許多內容在今日看來完全屬荒誕不經,內稱鄭和登陸一地,派兵打探才發現原來是鬼國酆都,無數番人鬼魂向閻王哭訴鄭和所部造成的殺戮,鄭和手下將官不但無所敬畏,反衝擊鬼國王宮索取給明皇的貢品,后遭閻王以風暴摧毀艦隊的警告,鄭和等方才表示告解之意。  這些不具嚴肅史實性的民間傳說,或許也可為我們揣測當時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提供想像空間。  野史、小說雖不足為信,然而,那些正史又有多大真實成分?《明史錄》載鄭和寶船長達四十四丈,現下主流嚴肅學人都認為是在胡說八道。我們有過政治的歷史、有過私人的歷史,但卻很少有歷史的歷史。今天,歷史的解說者們各執一詞,爭論不休。而真實的歷史卻隨著600年前那張飄落的風帆而淡出人們的視野。這又是誰的悲哀?東南亞海盜活動已走向國際化和現代化,他們對於海運和貿易造成的威脅日益增強。有專家估計,該區域的海盜活動使得世界經濟每年損失250億美元。  據聯合早報報道,澳洲學人詹姆士‧沃倫教授日前指出,這些海盜也有現代武器和電腦設備,從事的犯罪活動包括劫船、劫貨、走私、販賣人口等。  沃倫認為,由於本區水域也有許多運油船穿行,海盜活動隨時可演變成大型海難,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與生態破壞。  沃倫是澳洲默多克大學亞洲研究院的學人,他昨日在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主辦的講座中,講述18世紀末至上世紀末的東南亞海盜活動歷史時,提出上述的看法。  沃倫說,世界海盜襲擊活動有半數以上是發生在東南亞海域內,由於有著領海劃分問題,再加上周遭各國都有水警、海軍武備力量不足的問題,國際間合作剿除海盜的行動效率不高。  與恐怖分子有聯繫  沃倫說,人們心目中的海盜是18和19世紀乘著帆船、揮舞著彎刀的菲律賓與印尼海盜。但是,這類海盜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已幾乎全被西班牙砲艦趕盡殺絕。上世紀80年代以來,海盜活動也走向“現代化”、國際化了。  實際上,美國撤出越南、蘇聯撤出阿富汗之后,都有許多武器和軍事設備流入黑市。現下海盜船上不但有機關槍,也有電腦和圓盤衛星天線,可透過電子郵件和互聯網,和世界各地的犯罪集團甚至恐怖分子聯繫,並隨時獲得商業訊息。  印尼海盜最猖獗  他說,今年首9個月本區已發生了271起海盜搶劫事件,比去年同期的253起來得多,其中數印尼海盜最猖獗,共有72起。  沃倫說,海盜活動在1989年之前一度似乎銷聲匿跡,連續多年每年只發生7起左右。1989年突然發生28起,1991年就已增加至50起。  由於每年有許多貨輪和油槽船經過馬六甲海峽,這一帶的海盜活動很可能造成破壞生態的大海難。  沃倫說,1992年,就曾經有一艘載著24萬公頓原油的油槽船在馬六甲被海盜襲擊,船上所有人員都被綁起來,海盜劫走財物后,任由油槽船自行高速航行。這艘船甲板大過兩個足球場,高度超過7層樓建築,一旦發生海難,后果不堪設想。幸而有一船員在20分鐘后脫綁,立刻將船只航速放慢,才避免了意外。  沃倫說,唯有加強各國水警和海軍之間的合作,提升執法效率,才能抑制海盜活動。海盜歷史最早的海盜出現下西元前1350年的地中海腓尼基的港口上,那時的海盜還處于半野蠻人狀態。中世紀是海盜的發展時期,在北歐,挪威的維京海盜成為重要的社會角色。丹麥人和挪威人,瑞典人的祖先征戰于北歐海岸,獲得了“北歐海盜”之稱,他們大多是體形超重,手持板斧,“頭上長角”的有勇無謀的野蠻人。16世紀,偉大的大航海時代拉開序幕,海盜也開始水漲船高聲名大噪。海盜的黃金時代是17世紀,這一時期出現了一批極負盛名的海盜頭子,著名的“黑胡子”愛德華 帝奇──海賊王的原形,基德船長,“黑色準男爵”羅伯茨的,成為海盜史上的傳奇。海盜圖騰多桅帆船︰航速快,機動靈活的多桅帆船是海盜們的至愛,“黃金梅利號”就是一艘典型的三桅帆船。骷髏旗︰當船家看到一個骷髏頭上加兩根交叉骨頭的血紅色旗幟飄蕩在眼前時,他知道,收割生命的長柄鐮刀就招呼在你的脖子上了。在十八世紀是,第一面海盜旗有韋恩船長在加勒比海升起,從此誕生了最令人恐怖的“旗語”。海盜在追逐獵物是,常常會升起白色旗子表示示威,有時獵物會降下旗幟表示屈服。但要是遇上獵物要逃跑或是抵抗,海盜就會升起黑白色的旗幟,這是拔刀開炮的最後通牒。如果真有硬骨頭的主與之對干,那血色骷髏旗就會在桅杆上怒放,著也就意味著,海賊不但會搶劫財物,還會血洗全船。獨眼龍黑眼罩︰不知道這是不是頭班病,但是許多海盜都是獨眼龍,可能是他們長期使用單桶望遠鏡或是當時火槍質量找成的原因吧。所以說,我們的烏所普要小心了,他可是狙擊手。鉤子手和木腿︰這兩中東西的出現代表了海賊這種頭班的危險性,但是配備這兩種東西的海賊一定都是骨灰級的海盜,比如紅腳哲夫,紅發等。郎姆酒︰“十五個人站在死人的箱子上,呦    ,在來一瓶郎姆酒”,這是一首傳唱至今的海盜歌曲,郎姆酒是一種以甘蔗為原料,含酒精42%~50%的烈性酒。作為海盜,首先必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酒鬼,物美價廉的郎姆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即使在他們“退役”后,其晚年歲月的大半時光會在廉價的酒館中與郎姆一起度過。在海賊王裡,這種酒也經常出現。女人和寶藏︰女人,美女海賊王裡有很多,但就是沒有淒美的愛情。

2005-06-30 09:51: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sweet 6 · 0 0

我發現回答者有遺漏一個人,東亞第一國際大海盜:鄭芝龍父子。
世界海盜史亞洲篇第一章就都在講鄭氏父子了!

@筆者為東海大學歷史系學生@

2005-10-17 19:01:5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Elfin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