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三國演義的徐庻~~印象中後來也沒為曹操效力~可是之後的故事就沒有他了~那他後來是去哪了呢??怎麼死的呢??

2005-06-29 06:13:15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4 個解答

據《魏略》記載,徐庶字元直,少時愛擊劍,曾經替人報仇而殺人,後來被捕。問他姓名,不答,官府把他縛在車上遊街,沒有人敢相認,後來同夥把他救了出來。徐庶從此棄武從文,努力向學。可見徐庶允文允武,有勇有謀,是個人才,可惜事跡留下來的不多,若不是《三國演義》,大概沒多人注意到他。

《三國志》對徐庶的描繪非常有限。除了推薦諸葛亮及老母被擒,並無多少記述。當然也就看不出徐庶和諸葛亮齊名的稱譽。

從史書片言隻字看來,徐庶甚至於和諸葛亮差了一截。

裴松之注引《魏略》說,徐庶和諸葛亮是同學。有一次諸葛亮和要好的同學石韜、徐庶、孟建等人聊天時,問:「你們三個人未來當官,可以當到刺史、郡守。」三位同學反問諸葛亮:「你自己呢?」諸葛亮笑而不答。

《魏略》並且說,諸葛亮讀書「觀其大略」,不像包括徐庶在內的幾位同學「務於精熟」。

從《魏略》記載,諸葛亮的志向顯然高過徐庶很多,至少從諸葛亮語氣之自負聽來,諸葛亮是不把徐庶看在和自己同一層級的。

但是這樣說不代表諸葛亮看輕徐庶。《魏略》記載,曹丕掌權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諸葛亮聽說後,感慨的說:「魏國這麼人才濟濟嗎?為什麼他只能當這個官?」諸葛亮頗為這位老同學叫屈。

而說到徐庶,大家一定會聯想起他那戲劇性的投曹營情節,而且若非如此,大名鼎鼎的軍師諸葛亮還不知幾時才能登場。然而,不管事實真相為何,徐庶畢竟變成曹操麾下的一名謀士了,他在新團隊的生活,究竟過得怎樣呢?

徐庶這個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飛來一筆,從化名「單福」在新野城投靠劉備,到後來進了曹營一言不發,也就沒他的戲了。然而歷史上的徐庶卻不是這般凌空出世的。

首先徐庶投劉備時並沒有化名「單福」。《魏略》記載︰「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單家子者,孤寒人家子弟也,羅貫中誤為姓單人家的兒子了。徐庶少年時有點像今天的「小混混」,老是找人打架鬥毆,曾被官府抓去示眾。後來他浪子回頭,棄武從文,與諸葛亮、石韜相善。

徐庶也並不是在舉薦了諸葛亮後馬上就投曹營去了,事實上他還跟諸葛亮在劉備手下共事過一段時間。徐庶去許都是在劉備離樊城南走途中,徐母被曹操俘虜了去後。至於《三國演義》中徐母罵曹責子的故事也不見於史傳,估計是小說家參照或移植漢初王陵母親的事跡而來的,故事如出一轍。《漢書‧王陵傳》記載︰王陵跟了劉邦,項羽就抓陵母想招王陵來降。王陵母偷偷派人去告訴兒子︰「好好地侍奉漢王,不要因為我而有二心。」說罷伏劍而死。顯然,徐母罵曹故事從此演化而來,羅貫中只是把「伏劍而死」改為「上吊自盡」而已。中國古典小說中這種演化移植技巧用得很多,多讀幾本自然看出其中雷同。

徐庶進曹營,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他的好友石韜也歷任郡守、典農校尉。諸葛亮聽說後感嘆道︰「魏國真是人才多啊!像徐庶、石韜這樣的人都不見用!」事實上,像諸葛亮這般春風得意的人,此時已很難理解徐庶的落魄了。當然也只有春風得意的人,才會同情敬重落魄的人;兩個落魄的人,尤其是兩個春風得意的人,都不會互相敬重,互相同情,只會互相傾軋。

徐庶在曹營中做的實在是一種絕望的反抗。絕望乃包括對現狀險惡的全部接受︰曹營中楊修、孔融等不合作者的下場,不能不使他意識到自己處境的險惡,從而絕望,但絕望同時也包括了對非人性的根本拒絕。因為曹操把徐庶弄進曹營,本就是看中他的才華。張繡的謀士賈詡、袁紹的謀士辛毗、劉表的謀士蒯越投了曹操都得以重用,如果他徐庶肯全心全意投曹操,倒也不必絕望。然而徐庶作為一個傳統的知識分子,與曹操大破大立的性格,從根本上格格不入,他也就不願摧眉折腰,泯滅自己的人性了。所以說徐庶的絕望也表明了自我存在的勇氣。它是對於自我肯定的力量的體驗,是相對於「奴隸道德」的「主人道德」。徐庶是個悲劇人物,同時,又是個了不起的英雄。

有一種說法,認為徐庶實在是個隨風倒的滑頭,因為他去曹營的時候,正是劉備最艱難,幾乎生存不下去的時候。持此論者實在是不了解徐庶啊!如果要隨風倒,劉備什麼時候勢力大於曹操過了?徐庶應該一開始就去投曹操,何必先投劉備再降曹操呢?徐庶臨去之日,劉備依依不捨,知人之明如劉備者,豈能為一滑頭而不捨?

徐庶進了曹營後,確實沒做什麼事。當然也不像《三國演義》裡說的識破龐統的連環計,把個龐統嚇得魂飛膽戰,因為那時他根本不在赤壁軍中。按史料記載,他應該與臧霸一起配合張遼等攻伐袁術餘部陳蘭去了。順便說一下,赤壁之戰中,曹營許多大將如張遼、徐晃等並未隨曹操大軍。因為曹操的戰線不止江東一處,這些大將都已獨當一面了。《三國演義》寫曹營諸大將均跟著曹操狼狽逃命,實在是為了出曹操的醜而已。

徐庶進曹營後終生不設一計,他是以固有的誠實和勇氣,表明個體存在對於處境的一種積極參與的態度,而這與各種失敗主義無緣。從明哲保身的角度講,徐庶的一言不發也較楊修、孔融的亂發議論更為高明。從這一層上講,徐庶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典型,也是諸多懦弱的知識分子可以效法的楷模。

2005-06-29 19:25:4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6 · 0 0

發問者是問"三國演義"的徐庶對吧,怎麼就回答成"三國志集解"裡約略提到的徐庶了呢?

2005-06-29 18:47:0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投降曹操   誓不爲曹操出力 故鬱鬱而終  最後病死徐庶字元直先名福, 本單家子. 三國演義說徐庶曾化名"單福"就是對"魏略"此句的誤解. 所謂單家子, 是指單薄窮苦人家的孩子, 不是說他本姓單. 三國演義徐庶"走馬薦諸葛"也是虛構, 他在劉備陣營中時就推薦了孔明, 也和諸葛亮一同共事過, 徐庶和諸葛亮沒法挽回劉備大敗局面, 也沒有什麼博望坡火燒曹軍之事曹操勢如破竹, 逮了徐庶老媽, 徐庶就降曹了.降曹後, 在魏文帝黃初年間, 徐庶作過中郎將, 御史中丞, 魏明帝太和年間,諸葛亮出隴右聽說了徐庶官作的不是很好, 嘆曰 : "魏殊多士邪?何不見用乎?" 數年之後,徐庶病卒,有碑在彭城.

2005-06-29 06:29:1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JUNNY 7 · 0 0

留在曹營當參謀;但卻沒有替曹營出任何一有效的計謀

2005-06-29 06:14:5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