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何謂『存在主義』?
何謂『存在主義』?
何謂『存在主義』?

2005-06-23 13:52:41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 2 in 新聞與活動 最新活動

1 個解答

存在主義起源於:英國\美國\奧地利\北歐國家...等國
特性: 一種高度非理性的哲學 或說是一種嚴格分析性\理性與科學的哲學思維模式
在1930年代開始居主導的地位


背景: 在世界大戰的時代 法國Verdun的大屠殺\俄國布爾什維克的恐怖\義大利及德國的亂象\ 西班牙內戰....整個文明化過程及政治理性幾乎崩潰

另一方面 在科學\技術\文學\哲學...等學術上 或許是另一個轉捩點

人們現在已經自由了 成為”民主公民” 但在傳統價格毀滅之際 必須尋求有共識的價值 那是一個現代人能相信 可做為指導原則的盲目力量 於是進入了”存在主義”的世界

始祖: 兩次世界大戰間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雅斯培的存在主義著作

發揚光大者: 二次大戰後 存在主義仍鮮為人知 後來能跳上國際主導地位 有賴於--沙特

沙特:海德格的學生 是小說家\劇作家\論文作家\哲學家且活躍於政壇 其著作的深度與廣度 使其成為當代知識上及道德上的領袖 可說是“現代的伏爾泰”

他與法國同伴卡繆缪都曾經歷戰爭的孤苦與悲痛 在諸神以死 無任何東西可相信現在的情況下於是倆人~成為存在主義者 朝向”人”的本身去尋找新的價值已往人們認為:戰爭塑造了存在主義 但事實上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沙特本身對馬克思主義的迷戀

沙特在海德格門下學習哲學 而精通於形式存在哲學 也曾向胡賽爾<現象學的創作者>學習

沙特將海德格及胡賽爾的著作 從學術的領域引向現代生活 成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形上學

沙特使其變得十分悲觀 但又存有一絲絕望與解惑的希望

存在主義早期的特色: 將19世紀以來的歐洲思想與表現納入一個結構 類似”永恆哲學” 或就某種意義上 是終極的”尼采主義”

如同沙特曾寫道:”存在主義是一種一貫的無神論立場去汲取一切結果的企圖”

杜斯托也夫斯基:”若上帝不存在 則一切皆可被允許 這是存在主義的起點”

卡繆:世界是荒謬的 但除非人認定如此 否則它不會是荒謬的 荒謬的本身正是哲學的開始

海德格:自稱為”本體論者” 執著於”存有的性質”~為何而存在

齊克果:對人而言 “存在先於本質”(達爾文”自然主義”與佛洛依德”心理學”亦可見此觀點) ex理性不可能先於人及決定人 人存在著且存在的意志促使其發展”理性”系統

如何作為一個真實的個人? 人在世界上是獨特的 對自己”存有”的感覺會遠異於其他人

人性是獨特 且不被階級或團體的成員所了解的”具體特殊物” 社會促使其為”樣式化的客體”但人性必須是自由 不為外界或任何物體所引導的

海德格對”真實的個人經驗”及與”在世存有”的區分 沙特區分為”在內存有”&”為它存有” 在內存有:除了人之外 所有一切東西(任何物體 具有客觀認同性的東西)的存有模式

只要我把自己的過去視為已消失或死亡 它即是存有 它受制於本質與概括化

為它存有:人的意識只要每一刻存在於我們的心智裡 則是全然不同的存有

事實上它根本不是存有 而是一種”hole in being” 可說是”空無”

沙特的批評者:指責沙特將顯然有的東西稱為”虛無”

沙特:我們的意識需要客體來回應 我們的意識不能只有意識 我們的直接意識只是意識的經驗這些令人費解的說法為沙特的悲觀主義及樂觀主義殿下基礎 我們能了解到 上帝可能不存在 因為我們的”意識—存有”並不受制於概括化 因此有可能沒有”整體—存有”

他人對我們而言是”客體” 我們對他人而言也是客體 即使我們反對他人將我們化約為客體一個人只有在能塑造宇宙以適合自己時 才會快樂 但這是不可能的

此種多變化的虛無 此種’’對它存有’’或人的意識之本質 是自由而自己創造的

由人的行動來界定 人是自由去指派價值的 賦予其生命意義

存在主義者(跟實證主義者一般 未提供人們教條及信條 他們的功能是指出從事選擇的重要性)並未告訴人們 要相信什麼\如何去做 每個人必須自己決定這些事 被他人引導是不真實的 是(bad faith) 人們必須拒絕被吸納於’’世界’’ 被迫作為一種客體 進而達到真實個人存在之路人可以自由行動 卻沒有真正的教條說明如何行動 因此會陷入焦慮與孤獨 克服這些危機 人便能充分了解自身的自主性 及作為自身價值的自由創造者 再去行動

存在主義的精髓乃是’’真實’’的訊息 避免不良的信心(bad faith) 拒絕被”逆人化” 貝瑞特(William Barrett):”存在主義是在逆人化的時代裡 去發現人的一種奮鬥”

想作真實的個人 我們必須反對知識主義或臆想性的知識 我們必須穿過危機 看出:沒有上帝 宇宙沒有意義 沒有任何人事物可救助我們 如此我們才能了解人(價值的創造者)的獨特性

卡繆的書中角色說道:”這個世界沒什麼重要性 看出這事實的人便贏得他的自由”

隨著每次行動與選擇 我們不僅塑造自己 並給予宇宙它所具有的意義 也發現人的尊嚴

之後 我們必須”介入” 我們必須不相信無用的意見(我們的一切皆為了生命)

存在主義之康德主義

康德的革命將焦點放在主體\心靈 而非知識的客體 由此展開近代哲學的基本之物

但康德的主觀主義卻自限於邏輯的領域 將之置入人的心智 將理性主義由外在轉入內在而存在主義與現象學則更深入經驗的產生 進入神話與象徵的奇妙世界(迄今尚未被探索) 康德主義是理性的主觀主義;存在主義則是非理性\下層性的 黑格爾認為理性不是真實的

本質並非理性而是荒謬的 它只是它自身 是暴虐的事實 因此我們不可能去思維它

我們可了解 人們投資於理性以掩藏自身的恐懼 或將慾望合理化困惑於此 我們必須去選擇與行動 誠如葉慈:我們無法認識真理 但可以靠真理過活

宗教上的存在主義

背景:存在主義在1945年之後仍持續著 成為當代思想的主題 無神論存在主義:

始祖:

尼采 \ 海德格齊克果:宗教的思想家 影響力範圍是德國\北歐 其思想因存在主義與悲觀主義者而復興

他是個人主義者 認為人是自我主義者 因此必須經歷絕望

他認為永恆比時間更重要 罪惡比痛苦更糟 上帝超越了理智與人 基督教對立於 這個世界\時間\人的理性 基督教倫理只有在永恆之中才能獲得實現

齊克果信仰虔誠 但強烈的人格主義促使他抨擊教會 認為教會對真正的信心是一種威脅

他在嚴格的基督教環境中長大 反對正統的宗教 及權威性的哲學(特別是黑格爾主義)

他批評黑格爾的決定論體系:使人變成自動化 此客觀的思維使人成為集體的一部分 摧殘個人

而齊克果抗拒之 他宣稱”存在先於本質” 主張個人對任何抽象物的優先性

他抱怨黑格爾的體系為了”生命” 而是要求一種信心 要求渴望參與~與生命處境有關的信條

齊克果強烈猜疑:隨俗主義\群眾\組織\以虛偽的外在代替品取代內在經驗

他認為精神的發展經過:美感階段~道德階段~宗教階段 他要求建立個人經驗的信心

這種強調精神的內在生活 猛烈攻擊知識化\哲學性的基督教 朝向自由\道德主義式的基督教

俄國正統教會哲學家貝迪耶夫\法國天主教徒馬里坦\瑞士神學家卡爾 巴斯 皆受齊克果的影響 歐陸神學因而”返諸正統”

宗教的復活:

布伯(Martin Buber):生於1878年 以色列猶太神學家及哲學家 出生於奧地利

從猶太公社主義的觀點 許多著作都譴責齊克果太過反社會 即使他的心路歷程也證實了’’恐懼與戰慄’’的重要性

貝迪耶夫:生於1874年 在沙皇時代流亡 戰前十分親近馬克思主義 1920年遭列寧政府放逐

馬里坦(Maritain):生於1882年 致力調和其’’新托馬斯主義’’及’’存在主義’’

上述這些人皆成長於一次大戰前知識成熟時期 其生命因戰爭而改觀 成為偉大的現代神學家

基督教的存在主義者密切接觸這些人 並駁斥尼采及沙特’’上帝已死’’的宣稱 企圖復活宗教

狄利希(Paul Tillich)<美國新教神學家>與馬塞爾(Gabriel Marcel)<法國天主教哲學家> 是更直接的存在主義者<不像許多用過’’存在主義’’方法的人 都希望否認自己是存在主義者> 這種趨勢背離了理性化的宗教(畢竟存在主義是非理性的)

在焦急與恐懼中 靈魂體會到悲慘的困境 然後跳躍到’’信心’’

個人藉由超越’’存有’’(它不是被理解 而是被面對及引導的) 而去選擇與贏取他的存在

並非所有神學家都接受[存在的理念] 環繞著原罪(基督教的本質)和贖罪 神學有著殷切的復活

基督教或猶太教(Judaic)的思想家認為:人們不需拋棄固有思想 而去擁抱混亂的奇怪信仰

透過擴大的媒介(基本上還是傳統宗教的觀點) 我們有可能與現代經驗達成妥協

巴特曼:聖經已被破除神話(de-mythologized)了 它不是文字上的真理 而是精神的存在真理沒有上帝 或某些價值的超越來源 人將貶斥為去破壞自己

結果:基督教徒的努力 提高宗教在歐洲的威信

現代基督教思想家在20世紀世界大戰及衰敗的政權中 透過’’抑基督教’’(de-Christianization) 看到人’’抑精神化’’(despiritualization)的後果

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將人化約為生產的純粹因素 為可怕的納粹主義\共產主義鋪路 這些思想家不將它視為個別國家的不幸 而視為現代西方文明的整體文化現象的產物

當自由與文明取決於宗教信仰 基督教徒在希特勒極權主義下的英勇表現 提高宗教的威信

政治上的意義:

在政治上 存在主義是相當含混的 它強調行動與介入 且十分敵視西方現存的社會

在沙特的形式裡 它是悽涼\異化的 對當代生活品質的嘲諷 僅受少數反叛者及放逐者調和 因此 易調和於左派或右派的革命 ex. 海德格歡呼希特勒

沙特同情共產主義 但有時反對 有時捍衛 他的掙扎構成其知識生涯史上的一大章

二次大戰時 有些宗教的存在主義者 與共產主義者並肩作戰 一起在游擊戰中對抗納粹

尼布爾(美國傳教士\新教神學家)寫到狄利希時 受到馬克思主義者的慘境影響

另一方面 存在主義者是(敵視馬克思主義者的)獨斷科學的唯物論 敵視其建造系統與決定論

因為他們認為此教條是’’不良信心’’的形式 極端的個人主義使他們完全不適合黨的紀律 1945年 卡繆&梅洛龐蒂(法國小說家及作家)強烈反對共產主義 甚至跟沙特爭吵

由此可知 政治上的平靜&存在主義 皆與人格主義(人格發展)有關 而非政治方案

存在主義只相信’’正直’’ 根據個人的真本性行事 必然多變 因此無法支持一種信條或立場 或許存在主義真正想表達的不是新的告誡 而是要真誠\忠於自我 不畏於自身的信念而行動

存在主義者的差異:

每個人的真理皆異 故不可能真正有一種’’存在主義’’(其骨子裡是想逃避任何[主義isms])

這個學派在不同問題上 彼此皆不同意對方 ps.學派中的基督教徒與無神論者當然會有歧異 ex.對馬塞爾而言 沙特是”墮落的海德格的學生” 他也反對海德格

沙特在戲劇中表現自我\論及愛的本質 卡繆在小說中表現自我\論及人作為一個[反叛者]

西蒙 波娃探討身為女人的意義 或許存在主義的貢獻在於檢視不同的具體生活問題 另一方面 也應用在精神醫學的領域裡ex. 賓斯華格納(Binswanger)布斯(Boss)梁(Laing)輝煌地發展其可能性 威脅佛洛伊德及榮格的地位

就此看來 存在主義似乎有現代文學\心理學的一面 可追溯至波特萊爾\詹姆士\佛洛伊德

他們對人的內心有深刻的興趣 艾倫(E.L.Allen)曾界定存在主義者為:’’由當事人而非旁觀者的觀點 企圖去哲學化’’

榮格稱之為’’未發現的自我’’(the undiscovered self) 主觀主義乃是當代西方的主題 存在主義的流行

1945年代以後 建基於人性的樂觀主義已不流行了 美國新教神學家尼布爾與同時代的其他人猛烈地反擊:”我們已經沒必要相信人性” 各類存在主義者ex美裔德國神學家~狄利希\德國新教神學家~巴特曼\瑞士神學家~巴斯\布魯納 推動並告訴人們:”人們必須為自己的存在負責 不能將自己的行動歸罪於其他人或社會 不能在社會的烏托邦裡找到救贖”

原因:

現代世界中有許多人最畏懼~在國家主義與大眾社會的侵襲下 自由與自由人格的淪喪

普里斯特萊在1955年{溫和的無政府主義者(The Gentle Anarchists)}中寫道:

”隨著權力的擴張 人格已逐漸淪喪’’ “年輕的一代將統治視為理所當然 習慣於自由的淪喪 而這些自由是幾十年前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

存在主義者對’’真實個人’’在當代幾乎被摧毀的關切 正是戰後存在主義大肆風行的主因

巴黎是當時世界理念的主導中心 存在主義從其中宣揚發展出來 尤其在沙特\西蒙波娃\卡繆的努力下

某家美國的報紙在1947年表示 存在主義是納粹黨徒~海德格 發明出來的’’虛無主義’’的哲學 如同納粹主義一般 但事實上 沙特與卡繆皆曾與納粹對抗戰鬥 後來有’’齊克果的復興’’與’’尼采的復興’’ 而英國與美國都認為存在主義跟德國的納粹主義有關 但德國的哲學家卻變成當代困境的有力先知及人類命運的敏銳診斷者 充分體認到世界無意義 反對傳統的道德及宗教 然後創造一個價值為普世所知:在絕望的深淵裡 肯定個人行動的自由

存在主義受歡迎 與其歸因於其傳播者的才華 也可以說是它對’’後1945年’’的人具備號召力 若非經過’’廣島事件’’及奧斯維茲<納粹集中營> 人們未必相信世界的悲劇與荒謬 人們不再相信理想及意識形態 唯一可供信仰的只剩:具體的生命本身

人們厭棄納粹的虛無主義及共產主義的諷世主義 願意肯定人本身的尊嚴與價值

對現代人而言 科學與理性哲學<分析哲學>之中 除了懷疑主義以外 並不能再提供些什麼

存在主義的本質

沙特被指控將人看成是永遠受挫無用的 但存在主義並非如某些人所認為的~完全悲觀的哲學 而是面對荒謬 我們起先覺得無助及焦慮

但一旦我們勇敢面對此處境與責任 便能超越它們而創造價值 當我們透過真實存在而去選擇\行動 從而獲勝便能賦予宇宙價值

因此存在主義乃是一種樂觀而實踐的信條 引領我們回到生命 而不像波特萊爾式地排斥生命

它是西方人在面對逆境時 發揮不屈不撓能力的表現 人們容易指控它是知識上的混亂與騙局 卻不能指控其消極性 錯誤的不是’’上帝已死’’ 而是現代科學與理性主義

戰後 基督教社會與基督教民主曇花一現 成為較老傳統意識的代替品 它的優點是非教條且獻身於精神上個人 在強大領導下<義大利政治家~蓋斯培里(De Gasperi)> 基督教民主黨對農人與工人的福利表示關切 戰後不久即在法國\義大利\德國 成為最強大政黨 但因基督教的立場本非積極政治性<它只是參與關懷個人及其內在生活 沒有明確的政治立場> 且學說空洞 欠缺任何具體意識形態的內涵 而迅速消散

如同基督教一般 存在主義可轉往任何政治方向 它僅要求正直\真誠\真實

熱切擁護納粹主義的德國人卡繆曾寫道: 我相信世界上沒有更高的意義 但我知道存在主義裡面的某種東西有所意義 而這就是人 人是要求它的唯一之物 這世間至少具有人的真理 而我們的職責乃是證明它的狀況........

存在主義適時地發出對正直與個己性的呼籲 但實際上卻令其他人感到可怕地空洞 且被指控為無政府式的非理性主義 它使真理的標準取決於個人喜好 破壞抵制性合理實際的社會思想

在1950年代(保守的十年) 整體而言 存在思想支持一種超政治且反意識形態的人格主義氛圍 某些馬克思主義在沙特的贊同下 吸入一種存在主義的倫理 1930年代的左派主義便宣告消失 它僅在不成熟及地方性的知識份子裡偶然喚起迴響 這是社會主義神話的終結 在1960年代 存在主義則濃厚地帶著激進的政治意識形態 而一種新的激進主義浪潮此時到來 其特色是一種存有化的”新馬克思主義”

存在主義化的馬克思主義

存在主義的訊息十分明顯地滲透進嬉皮層面 意味著每個人應以自己的方式去表現自己 任何社會權威及外在標準都是不好的 馬克思與沙特混合的主要闡釋者ex.社會學家~馬庫塞(Herbert Marcuse)\阿多諾(Theodor Adono)...皆來自德國且定居加州

馬庫塞是教授暨哲學家 具有可觀的知識歷練 他在著作中讚揚吸毒\污穢\淫穢 他表現最具挑釁之點已在巴枯寧及索雷爾時代十分熟悉 :對抗資本主義的必要革命已不能由工人來領導 因為工人已成為體制的一部分 被資本主義的價值所引誘 而變成資產階級 革命應由完全置身於體制外之人來領導ex.學生\青年\社會的放逐者

馬克思的其他面表現在馬庫塞的著作中 直到近年才被恩格斯研究者發現

同時黑格爾的<心靈現象學>開始登場 其他的馬克思與其他的黑格爾更容易調和於存在的觀點 馬庫塞將佛洛伊德加進自己的學說中 他擁護性革命 並乞靈於一種強烈的[嬉皮—存在主義]的烏托邦意象 此觀點認為:一旦摧毀資本主義制度 所有人皆能如願活在性與美感的滿足之中 馬庫塞主義的烏托邦遠異於舊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在於:前者的唯物論色彩淡了許多 在此之前 沒有社會主義者懷疑 擴大生產以消除貧困是最終目標~可為充實生活奠基 而馬庫塞卻提及過度發展的國家及過度生產的貨品 反映了60年代沒有社會預期的 更多產品及更富裕的消費 因此馬克思的’’全體工人團結起來...’’已被取代 存在主義化或嬉皮化的革命份子與學生暴動 被某些人視為文明的殞落 但其間卻包含強大的理想主義 馬庫塞所說的’’偉大的拒絕’’乃是反對整個(腐化的\逆人化的\摧殘靈魂的)現代社會 馬庫塞似乎基於極端的無政府主義 反對任何種類的集體組織 事實上新左派的政治觀點似乎不能導致任何明確或建設性的成果 其信徒的無政府主義顯示出 除了個人姿態之外 他們是徒勞無功的 1968年法國學生運動步向極端的分裂 證實了他們無法創立一個持續性的組織 反證列寧所嘲諷並加以反對的’’左傾幼稚病’’ 革命份子最拿手的不過就是任意破壞 如同1870年代俄國恐怖份子 只是盲目地抗議整個體制 並沒有清楚的目標 這是思想上(徹底的虛無主義)的失敗

2005-06-23 13:58:1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강 명결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