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20世紀後期,核子武器的問世,成就了恐怖平衡之嚇阻戰略理論,試闡述其理論原理及演變階段過程?

2005-06-19 09:16:1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政治與政府 軍隊

2 個解答

原理:  核子嚇阻理論就是說:除非你在第一擊(first-strike)中有絕對的把握與充分自信能夠取得完全的成功(即摧毀對方所有、或至少絕大部份的核子武器發射器-及可載運核彈頭的飛彈及轟炸機),否則發動攻擊者會接受到由於他的第一擊所必定被引來的第二擊(retaliatory second-strike;一般是指難以掌握行蹤的機動發射車、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上的核子飛彈等核子武器發射載具)。所以,如果欲發動核子戰爭的國家,如果無法摧毀對方有效反擊力量、又不能承受對方可能的反擊帶來的後果(政治、經濟等),就會被「嚇阻」;反之,如果發動攻擊者認為可以承受因他的第一擊而引發對方第二擊-即反擊的後果,那他就會不受「嚇阻」。  上面是用比較正式的說法,簡單說就是:如果你市比較弱勢/容易被攻擊的一方所持有的核子武器中有一定的數量是「第二擊」武力(目前是飛彈以機動發射車、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為主流,有可直裝載核武彈頭之遠距攻陸武器的中/長程轟炸機只能算脆弱的基本「第二擊」武力),而如果有本錢發動第一擊的敵人無法消滅大多數(一般認定至少是80%以上)你擁有的「第二擊」武力、或是說你剩下來的「第二擊」武力仍足以對他造成無法忽視的重創,那你就嚇阻成功啦~!//////////////////////////////////////////////////////////////演變階段過程:(1)美國獨霸時期(1942~1949)-在1949年蘇聯成功試爆原子彈前,美國曾在多個場所或明或暗的對蘇聯說:「小心!老子有原子彈能轟你!」,蘇聯也因此多刺在國際談判與利益瓜分時吃虧;此時算是美國到處單方面恐嚇人的時候。(2)美過最強,蘇聯追趕時期(1949~1950年代末)-此時雙方都盡全力製造原子彈、研發下一代核武(氫彈)和更能有效投擲核武的產品(彈道飛彈、長程巡弋飛彈),因為美國起步較早,所以還保持領先,不過已經沒有前一格時期囂張,蘇聯也開始他們的核子嚇阻。(3)美蘇雙方核武實力大致平衡,蘇聯局部領先(1960年代初~1990年代)-蘇聯率先製成洲際彈道飛彈,核彈數量與技術程度已追上美國,所以上述的核子嚇阻理論開始落實。外一章-中共與法國的核子嚇阻理論/戰略:中共與法國的核子實力因為遠遠不及美蘇,只好抱持一個雙方都差不多的原則─『我不先打人,但是誰打我、我都讓他絕對不好過』,因為地理環境的關係中共和法國都能較容易的打擊蘇聯的精華地區(歐俄地區),而老共至少在1980年代與美國交惡時、剛好具備能打擊美國全境的有限度報復能力(20枚射程13000~15000公里的DF-5A洲際彈道飛彈),所以都能維持面對美蘇時的強硬立場。喜歡軍事的朋友~!歡迎加入軍武狂人夢!!!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index2.htm

2005-06-19 11:27: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Kirov 7 · 0 0

中共發展核武的原因

(前言)核子武器的發展在中共外交政策上成為了一項運用的主要工具從而藉此能夠達成內政與外交上的各項目標。



(一) 國家安全:



中共主要的國家安全是為了要維持安全及恢復失土,且中共為了滿足歷史傳統和民族情緒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考慮。中共之所以發展核子武器,企圖在外交上尋求更高的利益價值,且中共基於地理、歷史、國際情勢和特殊事件現實的考量,因此中共對安全需求可分為:

1、 疆界與鄰國保安考慮及歷史經驗



中共為求傾全力保持住控制的疆域,進而防範鄰近各國以軍事手段或其他行動侵占中共領土。尤其是與中共邊界棉長又虎視眈眈的蘇聯,威脅最大。除此之外,中共也大力充實邊境地帶的實質控制,如西藏,及從未停止對中華民國的統戰工作,均為中共提昇安全顧慮,防他國入侵行動已進而收復和統一其所謂「失土」的明顯步驟。

2、 國際情勢的演變



二次大戰時,由於蘇聯擴張,引發杜魯門主義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東西冷戰序幕由此展開。1949年中共政權僭建,宣佈向蘇聯「一面倒」,尤當時美國已核子武器施行戰略嚇阻,使中共加緊依附蘇聯的核子傘。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試射成功,使蘇聯和中共認為此成就對美國將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毛澤東謂此「東風壓倒西風」。隨後由於東歐動亂和國際共產運動領導權問題導致蘇聯於1959年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拒向中共提供原子彈技術資料和樣品,並撤回顧問,因此中共遂聲言自力發展核子武器。面對此情勢之兩難,一方是資本主義敵人,一方是社會主義修正分子,中共乃亟思以核子武器作為其反帝反殖的鬥爭工具。

3、 特殊歷史事件的教訓



1950-1970間,美、蘇皆以核子武器作為威脅,強令中共作某種程度的退讓,而至中共以核子武器作為報復的工具。

A、 1953年韓戰和平談判,美國有意不受約束使用核子武器,以摧毀中共境內軍事目標,於是中共軟化,簽署了停戰協議。

B、 1954-55年台灣海峽情勢緊張之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申言將動用戰術核子武器對付中共。

C、 1958年八二三炮戰,美國艾森豪總統宣佈不僅要防衛外島,且必要時,將不惜使用核子武器予以打擊對付中共。

D、 1969年中、蘇在烏蘇里江邊界發生數度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蘇聯總理柯錫金與周恩來於北平會談,要求開始與蘇聯協商,否以核子武器摧毀中共核子設施相威脅。

由此可知,核子事件的教訓對中共發展核子武器顯然是迫切而真實的,且此種教訓,政刺激中共,非傾力發展核子武器,否則便不足與美、蘇相抗衡,亦不足在外交上巧取豪奪了。

(二) 國家威望



中共之所以發展核子武器,除保障國家安全外,乃希望藉此提高其國家威望,若其能夠擁有強盛的軍備,則能夠在國際體系上擔負較重的責任,發會更大的影響力,因此,若能夠擁有核子武器,發展戰略具甚或以極端尖端的核子技能作外援,均為大力提昇國家威望的手段。

1、 在共產集團中獲得更大影響力



因於共產集團中,大部分國家均經濟落後無法擁有核子武器,若能擁有大量核子武器,便足以增加影響力,所以核子武器是對於中共在共產集團中增加鬥爭資本,因此也才能與其在共產集團最具威力的蘇聯相抗衡。

2、 確立在亞洲的霸權



雖然中共自始即公開強調;將核子武器視為「紙老虎」,但無疑的,中共早已傾力於核子武器的發展,並期望能保有核子武器的各種效果,從中共對開發核子武器的努力,便能了解其對核子武器的態度。中共認為核子武器對於支援其達成在亞洲政治目標上具有重大的價值,俾以領導亞洲各鄰近國家。在亞洲各國中,日本、中華民國、韓國以至於巴基斯坦甚至於印度均為核子俱樂部的準會員國,面對此種態勢,中共為表現其在亞洲上的「首席大國」地位形象,自然更積極追求本身獨立核武的能力。無怪乎當年陳毅為發展核子武器而辯護說「中國(共)沒有核子武器,就會退而成為一個二等或三等的國家。」

3、 核子武器為強國不可或缺的工具



當今所有強國皆擁有核子武器,核子武器在外交政策的運用上極為重要,中共政權也需要核子武器,使外交政策的運作更靈便來晉升為強國。中共企圖擁有核子武器在1946年發表「原子彈是紙老虎」理論時就萌生了,中共建核子武器將成為權力爭奪的一項重要工具,便決心成為「核子強國」,當年陳毅「寧要核子,不要褲子」可充分顯露其追求國家威望的企圖。

4、 與美、蘇對抗形象



這是中共在核武運用上的最終目標,也是能提昇國家威望最佳做法。中共強調其發展核武是在破解美、蘇的訛詐,也解釋了中共企圖以發展核武為由引世人注目,來增加國家威望的用心。

(三) 內政因素



基於中共為極權體制,決策權高度集中而權力鬥爭和路線左右不定,造成領導人政治性格與對內外環境認知差異,從而影響到核武在外交政策上的運用,因此內政因素的考慮是相當重要的。

波列克認為中共在1964-1969對核武發展有如下考量:

(1)對美、蘇超級核武強國所能構成的威脅為何?



(2)對鄰近各國所造成影響為何?



(3)對其他中立國及共產國家所造成影響為何?



在各次的試爆聲明中,從第一次試爆後強調對國家安全的考慮,到隨後數次逐漸強調國內因素,甚至以擁有核子武器為毛澤東思想的勝利,到第十次試爆聲明才又不再強調國內因素考慮,說明內政在中共核武外交政策運用上有很重要的影響。

1、領導人因素:中共想突顯三個意圖

A、原子彈是紙老虎,人民決勝負



其目的在故意蔑視核子武器的威力,維持其部隊的信心。

B、如核戰爆發,帝國主義將亡



毛澤東認為核子武器可以打出一個社會主義世界,認為核戰可以消滅世界一半人口來換取社會世界主義的實現。

C、叫囂準備和美國大戰



強調中共不避戰、不怕戰的頑強姿態。

基本上,中共對於核子武器所持的態度是深受領導人影響的。

2、戰略理論因素:三點主張



A、槍桿子出政權



中共一向將核子武器視為其今後掌握核子世紀的槍桿子,除用以鞏固自身政權外,也可以利用核武來達成其外交政策的目標。

B、由弱到強



中共即意圖以較劣的核武實力,經由適當的戰術,在長期的鬥爭後而擊敗他的敵人。

C、中間地帶



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構想,強調革命事業,終究要以佔世界人口大多數的亞、非、拉丁美洲人民鬥爭為戰略的轉移。

中共以現有的核子武力,在美、蘇的核子包圍中,結合有限的力量,達到削弱敵人,壯大自己的目標。

3、國內現況



A、安定政治



核子武器的發展及擁有可提高領導人的聲望,且可以號召政治團結,加強維持社會穩定,以供維持政權持續運作的基礎。

B、強化軍力



以中共的軍力相對於領土和疆界,是落伍和不足的,來自美、蘇的威脅使中共深感須大舉強化軍力,建立一支獨立完整的核子武力,顯然是最直接而有效的方式了。

(四) 意識型態擴張:



中共的外交政策是深受意識型態所影響的,不但可以觀察、發展、決定,甚至可以解釋外交政策,從而決定了國家角色。因此為了擊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便需要用各種外交技巧,包括對外宣傳、經濟援助、文化活動以致動用武力,當然包括了槍桿子--核子武器。

1、 世界革命



此為馬列主義教條的最終目標,中共強調革命以成為當前全球的主流,因此中共的口號是;「國家要革命、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

實現此目標,便須運用十六字口訣:「利用矛盾、爭取多數、反對少數、各個擊破」。當今世上可利用的矛盾為:

A、被壓迫民族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的矛盾。



B、資本主義、修正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



C、帝國主義國家同社會帝國主義國家間,帝國主義各國間的矛盾。



D、社會主義國家同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利用國際間的矛盾,逐步實現其「在全世界範圍內實施共產主義社會」的世界革命目標。核子武器在中共此目標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中共企圖藉由核子武器完成其革命的野心,最重要的是;核子武器可以挑起帝國主義和社會帝國主義以及被壓迫民族間的紛擾和破裂,中共藉此在其中分化各國,協助其世界革命的最終目標達成。

2、 和平共處



此為中共解釋其處境的一種特殊情勢。所謂「和平共處」,不意味衝突結束,而是意味衝突繼續並加強進行;亦不意味放棄革命,而是意味繼續不停地革命。其目的在為解放鬥爭、人民民主革命和無產階級革命創造最有利的條件。以國際情勢之演變,和平共處的維持,為中共製造了一個有利的環境,能夠積極運用核子武器強化軍事武力。

3、 支援解放戰爭



中共自命為全世界落後地區反帝反殖之要角,因此,只要中共在核子武器上具有相當實力的水準,對於支援解放戰爭上來說當能給予強大幫助。中共以核子武器為工具在該地區製造事端,以成立無核區、反核霸、反核試為由,巧妙地「支援民族解放戰爭」,因此中共在歷次試爆後總強調堅決支持全世界一切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的解放都爭,由是「中國掌握核武器,對於鬥爭中的各國革命人民,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對於保衛世界和平事業,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因此,中共在其意識型態下,產生堅定不移的國家目標,來設定國家的角色、世界的藍圖,發展核子武器可以使中共在建立外交、宣傳、革命或武力所達成的對外行為目標。













中共核武發展的歷史



一、中共一開始對核子武器的態度
1964年為原子彈面世的第二年,毛澤東接受美國記者的訪問,提出對原子彈的看法,他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毛澤東不斷強調原子彈並不可怕,正如反動派不可怕一樣,這就成為中共最初核子戰略的基本觀點,而毛澤東及其追隨者再論及有關原子彈的問題時,無不反覆陳述這個荒謬的觀點。
但是沒多久蘇聯也有原子彈並且也有導彈裝配核武器,進而與美國從事激烈的核子軍備競賽,中共於是立即加緊依附蘇聯,在政治上唯命是從,在經濟上仰承鼻息,在技術上偷學並進,不惜一切手法謀求核子武器的發展。在美蘇軍備競賽的同時,中共逐漸意識到無法再以「紙老虎」的論調來掩飾內心的恐懼,於是決定全力發展核武的決心。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以蘇聯的經驗為借鏡,論述社會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係」毛澤東在此時決心製造原子彈。
中共不僅決心要造原子彈到後來還迫切希望立即擁有原子彈主要是基於幾個理由,理由分為:
1、打破美蘇兩霸的核壟斷:中共認為美蘇自掌握核子武器以來,無不視核武為嚇阻的權威力量,而面對美蘇對中共態度不好。例如:美國為結束韓戰,曾揚言將不限制使用任何武器;蘇聯為報復中共拒絕「軍事統一體制」的建立,立即撕毀「國防新技術協定」這兩件事給中共刺激很深,所以中共在1964年第一次試爆後,即聲明說:「中國發展核子武器正是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是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美國發動核戰的威脅。」。
2、突破美蘇的核圍堵:由於美國當時在日本、台灣、菲律賓、泰國、緬甸、印度等地,即中共的周圍設立一個核包圍圈;中國大陸北部有大片土地與蘇聯以及受蘇聯支配的外蒙古接壤,中共亦受到蘇聯的核威脅。所以中共認為在這種四面受敵的情況下,更加迫切需要發展核武。
3、進行多邊性的核訛詐:中共發展核子武器的另一個作用是要進行國際間的多邊核訛詐,他一方面指責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威脅他國,所憑的就是核武的威力,同時又對蘇聯修正主義領導者赫魯雪夫所叫囂的「沒有核武的國家,即使使用任何戰法也不能戰勝握有核武的敵人」抨擊為「弱肉強食」,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又極力誇張自己的核子成就。例如:1964年第一次核子試爆後,即揚言中國人民掌握了核武對世界革命人民是一項巨大的鼓舞。
二、中共發展核武的過程:



(一)、積極從事核能開發的過程:
世人皆知任何國家若想要擁有原子彈,發展核子武器必須先擁有相當基礎的重工業,高水平的科學技術以及充裕的國民經濟才能有足夠的財政反應能力,所以儘管中共迫切希望擁有核武他們還是要面對「一窮二白」的局面。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即說:「我們一為窮,二為白。『窮,』就是沒有多少工業,農業也不發達。『白』,就是一張白紙,文化水平、科學水平的不高。」,這是毛澤東在表示非常想要原子彈以後,針對1956年中國實際的狀況所說的,意思就是中國大陸根本不具發展核子科學製造原子彈的條件。
就經濟來看,50年代的中國不但工業不發達,沒有自己的重工業且農業生產也長期停滯在中世紀的落後狀態,工業不僅發展不足,且存在著許多缺點,輕重工業很少,無法自行製造小型簡單機器,而因為機器工業的不發達,重工業的原料要大量輸出,輕工業所需的機器設備要大量進口,這些都說明著中國的技術落後,再加上長期戰爭的破壞,要擺脫上述情況實屬困難。
在中共接掌政權後,為改善國民經濟狀況,1953到1957年,中共實行「第一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此一計劃是以加強工業基本建設為中心任務,其中又以蘇聯援助以及設計156個建設單位為「中心的中心」在第一個經濟建設完成後,中共指出經濟上雖有很大的進展,但經濟落後的狀況還是未根本改變。
所以在1958年,中共實行「第二個五年經濟建設計劃」,當時中共承認由於原來經濟十分落後,所以,即使有了相當大的進展,其生活水平還是很低,工業不夠強大,農業生產還是不能完全滿足工業生產及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這表示著1958年中共的工業基礎薄弱,「一窮二白」的狀況未見改變多少。
(二)、在蘇聯幻想中眷養坐大:
在史達林執行「列寧赤化世界」的遺訓中:從北京經加爾各答是走向歐洲的最佳途徑。當中共接掌大陸政權且隨即應蘇聯之命出兵韓戰,史達林即認為中共將是赤化世界的得力助手,因為中國人多,地廣資源豐富,在蘇聯控制下的共產集團中實力最大,所以蘇聯予以大力的援助,史達林說:「援助兄弟國家也等於對自己的國力開發及投資。」更何況當時中共還叫喊著「一面倒」的政策。
中共在1953到1957年的五年計劃以後,到1958年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時雖未改變其「一窮二白」的情況,但在工業基本建設上算有一些成就,過去空白的化學工業、無線電製造工業乃至原子能工業也開始建立,這段期間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如東德,捷克,波蘭等東歐國家大力援助下,有大型的現代化工礦企業的出現,如鞍山、本溪鋼鐵公司;哈爾濱電機場;大原、吉林、洛陽等火力發電廠等均已建成並投入生產,除此還建立一些新的工業部門如採礦、發電、冶金等設備製造,隨著大批新建及改建的企業的投入生產,無論在新的工業產品、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均有建樹。除此之外,中共已能自行設計較大型的和技術較複雜的工業企業,這些對中共的核武發展均起了很大的作用,1958年中共獲俄援建立首座重水行實驗性原子反應和迴旋加速器,已經建成且開始運轉。
(三)、寧願沒有褲子也要爭取核子:
由於中共急欲掌握核武但財力又未盡充裕,所以必須在人力,財力,物力各方面集中力量,所以堅決宣示:「其他任何國家建設任務都要讓給這一任務」。為達此目的,中共加速著手重工業的建設,其著眼點即為完成此一任務而鋪路,甚至毛澤東在1956年的「論十大關係」中強調:「第一個五年計劃中的軍政費用佔國家總預算全部支出的30﹪比例太重,要將它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時降到25﹪,以方便抽出資金,多辦機器,多辦工廠,多增加經濟建設費用,經濟發展得快,國防建設才能有大的進展空間,那麼不需多久,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原子彈。」在這個耗費巨大發展過程中,中共不但要求降低軍政費用,同時要求人民束緊肚皮,忘我勞動,為國家政策服務,所以不僅搜括民間資金,還依靠提高人民勞動的積極性以及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這個耗費巨大的核武發展過程中,過度剝削人民,無快乎1963年中共「三面紅旗」執政失敗,一切建設陷於停頓,經濟面臨完全崩潰之際,核武發展還是快速地進行著,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就嘲笑中共:「不要說原子彈就連褲子也沒得穿了」中共當時的外長陳毅即回應:「我們即使沒有褲子穿,也要準備製造原子彈,假如這個問題不解決,我們就會變成二等,三等的國家,同時也無法保障國防。」由此證明,中共核武政策是「寧要核子不要褲子」並非虛言。
(四)、核子武器研究發展的兩個階段:
中共夢寐以求的核武從研究規劃到製造發展的過程可以概分為兩個階段:
A、蘇聯援助規劃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是全面接受蘇聯援助奠定基礎時期:自1950年中俄簽訂「有關新疆的有色金屬及稀有金屬公司設置協定」共同開發大陸新疆省的核原料開始到1960年7月中俄共交惡,蘇聯在一夕之間全面撤出所有在大陸各種科技顧問為止。
這個階段中、蘇聯不僅協助中共建設核子爐、原子實驗工廠、原子工業專用發電站、原子武器試驗場,且提供原子彈樣品及核子器材相關技術資料,更派專家在蘇聯境內及大陸分別為中共進行核子科技規劃及訓練科技人才,奠下中共核力開發的基礎,且這段期間內,蘇聯在鄰近新疆以南的蘇聯境內建立一個大規模的原子城,除了用以支援中共一般原子技術人才訓練及器材製造轉運的基地外,主要是提煉自新疆開採的大量核子原料,為此中共特別開闢一條長達四百多公里穿過沙漠地帶通往俄境原子城的南疆公路以玆配合。
B、俄援斷絕自力更生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則為自力更生發展時期:1960年俄援斷絕後,中共即標榜「自力更生」發展方針,正當中共致力於原子能科學技術-「大躍進」並全力追求發展核武的關鍵時期,蘇聯鑒於中共野心可怕,害怕養虎為患,所以在1959年6月起先片面廢止「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提供原子彈樣品及生產原子彈進一步的資料,到後來一連串相關核子及工業計劃的癱瘓,自此中、俄共由思想理論上的紛爭進而發展到雙方關係實質的決裂。
在俄援斷絕後,中共不得不採行「自力更生」方針繼續加速核武發展計劃,其方法包括:積極擴建核武研究及發展機構、增建原子工廠、積極培養科技人才、誘騙外籍專家學者及竊取各國核子秘密資料。
到1960年10月,中共外長陳毅揚言:「擁有核子武器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已」。之後,種種跡象顯示中共舉行核子試爆已為期不遠,此後各方對中共即將試爆的預測時有所聞,至1964年10月16日中共在新疆羅布泊地區首次核子裝置試爆中共,繼英、法之後擠身於國際核子俱樂部,達成毛澤東的願望。
三、中共核子武器發展大事年表



1946年 中國共產黨安全部門的康生開始招募在海外的中國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專家。

1949年10月1日 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6月25日 韓戰爆發,中共發現美國是其主要威脅。

1951年 中、蘇開始聯合在新疆進行鈾礦勘探。

1953年 在中國科學院成立中共原子能委員會。

1月 由核科學家錢三強率領的中共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莫斯科。

7月 韓戰結束。

1955年1月4日 莫斯科宣佈按照協定將裂變器材提供給中共。

9月 加州理工學院培養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和150名西方培養的中國科學家返回中國大陸。

1956年 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獲原子彈的目標:航空和航天工業部的前身--彈道飛彈研究院和原子能研究設計院的成立。

1957年10月15日 <國防新技術>即中、蘇技術合作協定簽字。

1958年 中共中央技術委員會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1959年6月20日 蘇聯單方面撕毀同北京於1957年簽定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中共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短程彈道飛彈(東風-1)首次進行成功的飛行。

1963年 第一次中程彈道飛彈試驗(東風-2)。

1964年10月16日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中共成為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1965年3月 中共中央軍委做出研製洲際彈道飛彈之決定,當時經述論證確定為液體洲際彈道飛彈。

1966年 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第一次部署中程彈道飛彈(東風-2)。

10月27日 第一次飛彈核武試驗:由中程飛彈(東風-2)運載兩萬噸級的核彈頭。

12月 第一次中長程彈道飛彈(東風-3)試驗。

1967年6月17日 第一次氫彈試驗。

1969年3月2日 中蘇邊界衝突珍寶島事件。

1970年 中共將其所製造的東風2型飛彈部署於部隊之中。

1月 第一次限程洲際彈道飛彈(東風-4)試驗。

4月24日 發射第一顆空間衛星。

5月 第一次部署中長程彈道飛彈(東風-3)。

2005-06-19 09:23:0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