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在諾曼地的部署
是怎樣的阿
應該有策劃過吧
2005-06-18 19:12:5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盟軍經過反復分析研究,最終確定諾曼第地區的奧恩河口到科塘坦半島南端的地域,作為盟軍的登陸地域。1944年夏天,盟軍第21集團軍群共86個師;海軍兩個特混艦隊等,5000多艘艦船,1.5萬多架飛機,以及美軍第3集團軍等部隊到英國本土集結待命。登陸部隊的基本編成是: 陸軍:第21集團軍群。下轄:美軍第1集團軍;英軍第2集團軍;加拿大軍第1集團軍。 第一梯隊:5個師。其中:美軍2個師,行動代號:"猶地"、"澳馬哈";英軍2個師,行動代號:"哥爾德"、"斯沃德";加軍1個師,行動代號:"朱諾"。 海軍:戰列艦6艘,重炮艦2艘,巡洋艦22艘,驅逐艦93艘,小型戰鬥艦159艘,掃雷艇255艘,各型登陸艇1000多艘。 西部特混艦隊:主要任務是輸送美軍第1集團軍的2個師上陸。下轄:"U"登陸編隊;"O"登陸編隊;"B"編隊:為艦炮火力隊。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任務是輸送英軍第2集團軍的2個師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的1個師上陸。下轄:"G"登陸編隊;"J"登陸編隊;"S"登陸編隊。"L"編隊,為艦炮火力隊。 空軍:共有作戰飛機1100架,運輸飛機2300架,滑翔機2600架。任務區分是:美軍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主要掩護西部特混艦隊渡海時的空中安全。 英軍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主要掩護東部特混艦隊渡海時的空中安全。 登陸前夕,西線盟軍與德軍陸軍師的數量之比是:16:1,陸軍人數之比為:3:1。可見,盟軍佔有強大優勢。 為了奪取"霸王"行動的勝利,美軍還調集了41個師,隨時準備出發。登陸前夕,美國每月都有190多萬噸各類物資運送到英國。英國面積不大,數月之內在主要港口和出發地域聚集了近300萬部隊和如此多的艦艇、飛機、戰備物資,就像一座巨大的軍營,到處崗哨林立,戒備森嚴。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幽默地說:強大的軍隊像卷起的彈簧一樣,繃得緊緊的,等待著釋放它的能量和飛越英吉利海峽的時刻到來。 軍令如山。隨著艾森豪將軍的一聲令下,一場經過周密準備的近300萬軍隊的大登陸,揭開了序幕。
2005-06-18 21:24: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julia 7 · 0⤊ 0⤋
盟軍在諾曼地登陸的決策與部署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480公里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為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第。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第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33公里,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諾曼第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30個師,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80公里。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第,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初步計劃以3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32公里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2個旅。第二梯隊為8個師,將在兩周內占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占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第海灘在五六月間,多為大風大浪的天氣,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証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為無法克服的困難。束手無策中,“考薩克”的海軍代表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休斯。哈萊特想起蒙巴頓在一次會議上的玩笑:既然沒有天然港口,就造一個人工港。于是建議製造配件裝配成人工港來解決問題。別無良策,他的設想獲得批准。7月15日,摩根將“霸王”計劃大綱呈交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准“霸王”計劃。 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於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 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於1944年1月2日抵達倫敦就任。艾森豪威爾閱讀了摩根計劃,認為突擊正面太窄,在最初攻擊中缺乏足夠的突擊力量,提出修改意見,把登陸正面擴大到80公里,第一梯隊由3個師增加到5個師,登陸灘頭也從3個增加到5個(新增“猶他”和“劍”灘頭),空降兵從2個旅增加到3個師,這一意見得到最高司令部三軍司令的支持。 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為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到6月初,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8月。 由于登陸日(代號D日)推遲到6月初,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儘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于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代號H時),D日則安排在滿月的日子,空降時間為凌晨一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登陸日期,在1944年6月中祇有兩組連續三天的日子,6月5日至7日,6月18日至20日,最後選用第一組的第一天,即6月5日。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第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的第12天,把登陸場擴展到寬100公里,縱深100公里。計劃首先在登陸場右翼空降2個美國傘兵師,切斷德軍從瑟堡出發的增援,並協同登陸部隊奪取“猶他”灘頭;在左翼空降1個英國傘兵師,奪取康恩運河的渡河點。然後首批登陸部隊8個加強營在5個灘頭登陸,建立登陸場,在鞏固和擴大登陸場後,後續部隊上岸,右翼先攻占瑟堡,左翼向康恩河至聖羅一線發展,掩護右翼部隊的攻擊;第二階段攻占岡城、貝葉、伊濟尼、卡朗坦,第三階段攻占布勒塔尼,向塞納河推進,直取巴黎。 同盟國方面:盟軍最高司令一職原擬由經驗豐富的英軍將領來擔任,但丘吉爾知道登陸後美軍人數會大大超過英軍,所以主動提議由美軍將領來擔任。羅斯福總統原打算讓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出任,後來考慮到更需要馬歇爾在華盛頓統籌協調,就由馬歇爾推荐時任盟軍地中海戰區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出任。最高司令部的其他成員有:副司令英國空軍元帥特德,參謀長美國陸軍中將史密斯,副參謀長英國陸軍中將摩根,陸軍司令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海軍司令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英國空軍上將馬洛裏。 陸軍有4個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普賽,轄5個軍13個師,在左翼的“金”和“劍”灘頭登陸。加拿大第1集團軍,司令為英國陸軍中將鄧肯。格雷尼姆,轄1個軍3個師,在“朱諾”灘頭登陸。以上2個集團軍作為左翼向卡昂進攻。美國第1集團軍,司令為美國陸軍中將布萊德利,轄5個軍14個師,在“奧馬哈”和“猶他”灘頭登陸,作為右翼向聖洛、卡朗坦進攻,這是主攻方向。該3個集團軍組成第21集團軍群,由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任司令。這是登陸第一梯隊部隊。美國第3集團軍由美國陸軍中將巴頓任司令,轄4個軍9個師,直屬最高司令部指揮,作為第二梯隊,將從美第1集團軍開闢的道路投入戰鬥,沖出科湯坦半島,穿越布列塔尼半島,迂迴包抄在卡昂與英軍激戰的德軍,徹底粉碎德軍的抵抗,乘勝占領法國和比利時。 海軍編為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主要由美國海軍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280艘其他軍艦,1700多艘登陸艦艇,司令為美國海軍少將柯克,在貝爾法斯特集結,由美國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3個編隊:U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4步兵師在“猶他”灘頭登陸,O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1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B編隊負責運送美軍第29步兵師在“奧馬哈”灘頭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主要由英國軍艦組成,共3艘戰列艦,13艘巡洋艦,30艘驅逐艦,302艘其他軍艦,2426艘登陸艦艇,司令為英國海軍少將維安,在格裏諾克集結,由英國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提供空中掩護。下轄4個編隊:G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50步兵師在“金”灘頭登陸,J編隊負責運送加拿大第3步兵師在“朱諾”灘頭登陸,S編隊負責運送英國第3步兵師在“劍”灘頭登陸,L編隊負責運送第二梯隊英國第7裝甲師在“金”灘頭登陸。 海軍還以7艘戰列艦,2艘淺水砲艦,24艘巡洋艦,74艘驅逐艦組成五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為五個灘頭提供艦炮火力支援。 空軍除了美國第2航空隊和英國第9航空隊,艾森豪威爾還以辭職相要挾,從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手中獲得了由英國空軍上將哈裏斯任司令的英國戰略轟炸機部隊和由美國空軍少將杜利特爾任司令的美國駐英戰略空軍第8航空隊的指揮權,這樣最高司令部的空軍兵力就有4個航空隊。空降部隊為美國第82、101空降師和英國第6空降師。這是盟軍在歐洲的所能集結的最大空降兵力。 為實施這一大規模的戰役,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傘兵師,約153萬人。海軍投入作戰的軍艦約5300艘,其中戰鬥艦隻包括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在內約1200艘,登陸艦艇4126艘,還有5000餘艘運輸船。空軍作戰飛機13700架,其中轟炸機5800架,戰鬥機4900架,運輸機滑翔機3000架。 http://www.enpo.org.tw/www/chubean/asp/MOHBase/text/text_037.htm
2005-06-18 21:29: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清仔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