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唸佛是有相的大乘佛法嗎?  唸佛號 是 [了義 ] 的嗎 ?謝謝

2005-06-14 14:37:23 · 9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9 個解答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7 01:43:0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TUNLBXHVUHBJ 1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3 21:58:4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提問的尊者.如果你對淨土法門或佛教有一些疑問想問.末學覺得這版上仍會有人為你解惑.但如果不是.而是另有目的的話.可不可以請你不要再這樣下去.末學認為你之所以會來這裡.必定也是相信釋尊的教法.你是佛子.怎麼會忍心使釋尊的教法就這樣毀滅?末法時期.眾生福薄.不得見如來之親自說法.已是極難過之事.如此所傳非法.先不論因果之法則.你曾聽聞過佛陀入滅時.魔王所發之誓願?為獅子身上蟲.壞佛法身.你何忍而為?

2005-06-15 09:54:02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以這句話來說[念佛]不是[了義]的佛法....是不了解[無相念佛]者的偏見!!如此與西洋宗教攻擊佛教所用的[不解真實義的言論]並無差別!

2005-06-15 04:44:28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紅茶大德:
哦…小弟會被您的u6u6u6u6u6u6…
弄到起笑的…
如果您要u6起笑的話;您應該是…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2005-06-14 19:21:4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3 · 0 0

自問自答自得分的又出來得分了!!!!!
無齒到極點!!!!
再檢我吧!!!!

2005-06-14 18:36:5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曼陀羅 7 · 0 0

紅茶和bluejazz520真是幽默...

2005-06-14 18:20:1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Victoria 6 · 0 0

善哉,仁者為唸佛人問:唸佛是有相的大乘佛法嗎? 唸佛號 是 [了義 ] 的嗎 ?
仁者也應再為坐禪人問:禪坐是有相的大乘佛法嗎? 禪坐是 [了義 ] 的嗎 ?

念佛,若能如大勢至菩薩那麼的念佛,禪坐若能如惠能大師那樣的禪坐。則念佛與禪坐皆是達到『見性』,令『自性起用』至『諸法如義』的正方便法門。法無差別,人心自有等差。

2005-06-14 18:04:16 · answer #8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二門並修這一段是對於研究佛法提供一個方法,學佛從哪裡下手?提供我們一點意見做參考。「二門並修」,二門是指「解門」、「行門」,二門必須並修。古大德將佛教修行訂四個次第:信、解、行、證;證是證果、成就。當然你現在已經信了,信了以後要注重解行;解行要並重,不能偏一邊。偏在解,沒有行,無法悟入佛法的真實義;要有行,才能真正的理解。只有行,不解,這個行也不能成就;要有解幫助行,行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兩門並重,同時下功夫。解門是智慧;行門是功夫,就是禪定。解門是看破,行門是放下。「解門」:自古以來有兩種方式,一個是「閱藏」,一個是「研宗」。「閱藏」:藏是《大藏經》。《大藏經》在宋朝最初編纂時有五千多卷;現在的《大藏經》增加很多,有宋以後翻譯的,還有自古以來祖師大德們的註疏。現在最完整的是《中華大藏經》,這是台灣新編的,有幾萬卷。閱藏是好事情,可惜現代人沒有這個福報。從前的出家人,事情少、時間多,每天到藏經樓閱藏;在家居士也可以到寺廟裡住幾年,在那裡閱藏、讀書,有福報。現代人不但工作忙碌,而且沒有文言文的基礎,經典擺在面前看不懂。我們今天最起碼也要背一百篇古文才有能力讀誦經典。藏經是課程的標準,我們修學唯一的依據。佛教導我們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經典,首先我們對經典要建立信心,不能夠懷疑,懷疑就變成障礙。世間人做學問,懷疑的態度非常重要,沒有懷疑就不能進步;但是佛法不能懷疑。因為世間學問一直都在摸索,沒有達到最高峰,沒有一個定論,沒有結論。佛法登峰造極,有圓圓滿滿的結論;懷疑這個結論,就達不到。它是一條正路,是十方諸佛菩薩所走的大道,唯有堅定的信心才能快速證得。現在全世界佛教所遺留的經典,保存最豐富、最有價值的就是中文譯本,其次是西藏文譯本。這兩種文字都是直接從梵文翻譯,而梵文的經典已遺失殆盡。「研宗」:沒有閱藏的機會,不得已而求其次—研宗,專門在一宗下手,這也是一個方法。在中國,小乘有兩宗,大乘有八個宗派,每一宗派的典籍至少也有一千卷以上,包括經論以及歷代祖師的著作,也是有相當分量,要想精通不容易。古人三、五年就能夠透徹貫通,因為古人的福報大、環境好。古人在寺院叢林,每天在講堂裡聽講經八個小時,研究教理;還有八個鐘點修行,在一塊共修,參禪到禪堂,念佛到念佛堂,一天十六個小時解行並重,他有這麼好的環境;剩下八個鐘點,吃飯、洗澡、洗衣服,忙得不得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這種教學使你沒法子打妄想。一天上兩個鐘點課,其餘時間都在胡思亂想,不能成功。古人教學方法好,因緣殊勝,我們今天找這個地方找不到,福報不如古人,就是研宗也有相當的困難。除這個之外還有沒有辦法?有。不但近代有,古人也有這種情形,一生專攻一部經,這會有成就;不但是行門要一門深入,解門也要專精深入。在近代,江味農居士一生專攻《金剛經》,花了四十多年的時間鍥而不捨,寫出《金剛經講義》,這個講義就變成金剛經註解的權威。自古以來金剛經的註疏他都看過,這個講義集古今《金剛經》註解的大成。周止菴居士也是如此,一生專攻《心經》,《心經》兩百六十個字,他下了四十多年的功夫,《心經詮注》變成自古以來《心經》註解的權威。這個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每一宗的典籍幾十種之多,十年研究二十種,平均半年讀一部,用的功夫很有限,成績平平;如果十年用在一部經上,這不得了,你這一部經必定出人頭地。古人,縱然他是從一宗下手,幾乎到他晚年成就的時候,把拉拉雜雜的都捨掉,最後只留一樣,變成專攻,所以在解門也是一門深入。諸位一定要記住,解中有行,行中有解。著重學術的,像華嚴宗以《華嚴經》為主,天台宗以《法華經》為主,三論宗以《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為主,唯識宗有六經十一論,以《解深密經》、《成唯識論》、《瑜伽師地論》為主,他們也有修行的方法,並不是只解不行。著重在行門上的,也有理解,都是解行並重。
圖片參考:http://buddhapark.myweb.hinet.net/images/Buddhist02.gif
 u6,u6,u6,u6,u6,u6,u6.......

2005-06-14 16:21:08 · answer #9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