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到.....
但就是不知那些數字是怎樣得到的??
2005-06-09 19:19:18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hEnG 2 in 娛樂與音樂 ➔ 其他:娛樂
<以下內容為摘錄之內容..可以選取以下網址,應該可以得到你要的吧>以國內的收視率調查公司來看,共分幾種不同的類型,AC尼爾森公司以裝設people-meter來進行家戶收視調查。潤利收視率調查公司所做的收視率調查則採用分層隨機抽樣電話訪問的方式,與潤利相同的還有天和水行銷顧問公司(僅作廣播收聽率調查)。此外,從民國八十九年起,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也加入收視率調查的準備工作,與日本的收視率調查公司合作,先期進行電視收視行為調查和廣播收聽行為調查研究,並於近日成立公司。以現有的收視率調查技術而言,其調查僅以量化的衡量為原則,無法進行質的調查。若僅作為節目品質評定的單一標準,在說服力上略顯不足,因為收視率調查為一「點人頭式」的調查方式,可算出「有多少人正在看」,但卻無法調查收視者對該節目的優劣評價,因此,收視率高低與節目品質並無直接關係。並且,電視開機並不等於收看電視(上廁所、或不小心睡著了!)在此一方面有待收視率調查技術的改進。而收看電視也不一定收看廣告,欲真了解有哪些廣告被看,應再配合收視率調查中廣告破口與收視行為間的比對研究。因此,單就收視率調查來認定節目的受歡迎程度,是有問題的。
2005-06-09 19:20:34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Discovery頻道收視率是零???無法相信~~我開電視不是看HBO或其他電影台,就是看Discovery的相關頻道..台灣收視率調查,誰相信啊?
2005-11-23 23:34:0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收視率調查牽動電視廣告百億利益 多年來台灣的收視率調查市場雖有零星的競爭,卻一直是尼爾森(AC Nielsen)的獨門生意。由尼爾森發布的收視率數字,就這樣成為台灣唯一的參考數據,直接牽動電視、廣告等產業的發展命脈。 尼爾森在拜訪樣本戶時,都是以從事「大型社會研究」自稱,但收視率調查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行為。收視率調查攸關電視台每年二百四十八億的電視廣告預算,不但廣告主、廣告代理與媒體購買須仰賴收視率做為廣告效益參考,電視台要賣廣告時段,也非購買這些數字不可。 尼爾森根據各家公司與營業規模,收取費用在數百萬與數十萬之間,至於公共電視為非營利單位,則是另外議價。大愛電視台雖也委託調查,卻要求不要公布該台收視率。 尼爾森的數據之所以能夠獲得普遍採信,除了公司為一歷史悠久的跨國外商外,更重要的乃在於尼爾森採用科學儀器為調查工具。尼爾森引進「個人收視記錄器」(people meter),這個記錄器會自動記錄收視的頻道與時間,再透過電話線傳到公司,所呈現的數字比較不容置疑。 於是,尼爾森每日公布的收視率調查成為決定電視台氛圍的主要來源。因為收視率的升降,有人為此切蛋糕、放鞭炮、拿獎金;也有人懊惱、沮喪而忍不住叫罵。 「在收視率較好時,會傾向於相信收視率;但如果收視率不佳時,就會認為收視率數字有問題,」電視製作人王偉忠說,這是電視人的宿命,實在很難超脫。但除了電視人微妙的心理作用外,尼爾森收視率調查所呈現的結果,似乎也透露了台灣閱聽大眾收看電視的趨勢走向。如鄉土劇總是可以贏得佳績;八卦、煽情、怪力亂神之類的社會新聞也總能無往不利;反觀國際新聞、深度新聞都是票房毒藥。 這樣的收視率走向,令電視台挫折不已,許多人自然質疑尼爾森調查樣本的代表性。 Discovery頻道副總經理佘瑞琨指出,Discovery節目在亞洲其他國家的收視率排名都是居前;尼爾森在香港的排名也居前;在新加坡三十八個頻道排名中,收視率也很好,只有台灣遠遠落後。 佘瑞琨根據尼爾森資料,提到Discovery頻道今年一至八月的頻道表現,在有線電視收視率的五十九個排名中,Discovery頻道排名第四十三,Discovery在台灣的收視率有時甚至掛「零」。 「我們不相信全台灣都沒有人看我們的節目,這種收視率調查結果讓人很無奈!」佘瑞琨表示。 公共電視是另一個例子。收視率憑藉的是追求最大市場的概念,對公視並不適用。公視執行副總經理孫青表示,「個人收視記錄器」的安裝是以大眾為考量基礎,公視則是以聽障、老人、銀髮族等弱勢族群為主要收視群,原本就不適用這種量化的調查概念。孫青強調,如果一味在乎大眾收視率,對弱勢團體是很大的損失。 儘管如此,這些數字卻還是每天大大地登錄在收視率報表中,審計部審查預算時,還是會質問公視:「收視率為什麼這麼低?」贊助公視的企業心裡多少也會關心收視率。公視企劃鍾瑞蘋說,早期在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樣本戶中,無一家是原住民,最近雖已增加幾戶,仍然不具代表性。 但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只是客觀反映不同性別、年齡、地區的收視行為,並未設定收入、學歷與社經地位等變項進行調查。 因而多年來不斷有人質疑尼爾森的樣本戶過度偏向基層民眾。前民視總經理李光輝就曾公開質疑,尼爾森樣本戶社經地位可能偏低。 李光輝說,尼爾森以家庭收入在十萬元以上為高收入,但很可能一個家庭有二、三個人同時在賺錢,根本不該歸為高收入。另外,同一地區的樣本亦有極大差異,台北樣本未必就代表中產階級。「最後造成台灣收視率發生偏差,變成是階級低的在引導電視走向,」李光輝說。 尼爾森在說服樣本戶後,對於樣本戶的辛勞會提供數千元不等的禮券酬謝。樣本戶則須同意公開家中所有收視隱私,家中每一成員還必須簽署嚴格的保密協定,不得向任何人透露樣本身分。 同時,樣本戶成員必須忍受使用收視記錄器所帶來的不便。收視率調查須遵守一定的執行程序,記錄器會自動記錄收視與轉台狀況,家中成員須在收看時按鍵顯示自己的身分。但是,第一個開電視的人要按,中間加入收看的家人要按,訪客一起看電視要按,廣告時間上廁所離開要按,回來要按,接電話、做家事先行離開要按,回來再按。換房間看電視自然也要按。 如此繁瑣的按鍵過程,對看電視是一大干擾。世新大學新聞系主任鍾起惠認為,可以想像的是中產階級的家庭很難同意配合,外界也無從得知收視率調查公司後來是如何說服中低階層的。「這些基層民眾較沒有社會地位,就以這種方式來主導社會,」鍾起惠說。一名媒體負責人也指出,一般自主性高的知識份子,實在很難同意「在家裡設置一個這樣的收視記錄器。」
2005-06-09 19:22:2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