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他是阿里山鄒族少數受過高等教育的族人,當過阿里山鄉長!
請幫忙簡介他的一生

2005-06-05 17:29:14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6 個解答


圖片參考:http://www.nmp.gov.tw/enews/no23/images/page_02_images/p_2a.jpg
 吾雍.雅達烏猶卡那(Uyongu, Yatauyungana, 1908-1954),阿里山特富野部落鄒族人,日本名矢多一生,漢名高一生。被稱為「阿里山上的尼采」的前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於1908年7月5日生於今阿里山鄉樂野村。高一生原名Uyongu.Yatauyungana,父親過世被日本郡守收養後,改日本名為矢多一生。「矢多」來自鄒族姓氏Yatauyungan最前面兩個音節yata,「一生」意為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學校教育的學生。高一生就讀日治時期台南師範學校期間,開始接觸現代音樂教育,非常喜歡彈奏鋼琴;假期中曾協助俄國學者聶夫斯基編寫鄒族語典。畢業後回到當時的阿里山達邦教育所任教,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了抱負;曾因勸阻鄒族青年參加高砂義勇軍前往南洋征戰,與日本人發生極大的爭執。台灣光復後,擔任當時的台南縣吳鳳鄉(今改名為阿里山鄉)第一任鄉長,直到民國四十一年被捕為止。高一生在日本時代就讀於台南師範學校,那時他開始接觸現代音樂和鋼琴,很快地展露音樂方面的天份。他酷愛哲學、音樂、文學,擅長作曲。1930年師範學校畢業後,任職達邦教育所並兼任達邦駐在所巡查。1931 年,他與一生的摯愛湯川春子(1913-1999,漢名高春芳)結婚。喜愛音樂的高一生,不僅是欣賞者,也是表演者與創作者。經常與妻子合唱日本歌曲,如〈五木搖籃曲〉、〈海濱之歌〉、〈月之沙漠〉等。對當時的一些臺灣歌曲也非常喜歡,如〈心酸酸〉一曲配上鄒族歌詞,現在部落還有人在傳唱。他常常營造全家聆賞音樂的氣氛,在清晨播放音樂讓子女在樂聲中醒來,再述說音樂的故事背景,增加孩子對音樂的興趣。高一生的歌曲,在旋律上聽來具有濃厚的東洋風。這和他短暫的生命在國民政府時代初期即告結束有很大的關係,而日治時期的音樂教育仍對他的創作風格影響很大。然而,不論什麼時代,他的創作歌曲常常流露出他心繫家鄉與族群發展的關懷。而今許多歌曲,亦成為鄒族人時常忘懷吟唱的近代歌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人在台灣大量徵兵,並且要在阿里山區徵「高砂族義勇兵」,高一生極力反對徵兵事件,被駐在所巡官處罰面壁思過一夜。日本投降後,高一生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充分與知識青年結合,努力想提升鄒族社會的現代化水準。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三月二日嘉義市區軍民衝突劇烈,時任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金丙欽通電上山求援,在阿里山鄉鄉長高一生指派下,湯守仁於3月7日率領數十名鄒族青年沿阿里山鐵路下山協助嘉義民眾對抗國民黨軍隊,與嘉義地區的民兵會合圍攻嘉義水上機場的國府軍。之後由於與其他民兵意見分歧,且以談判代替對抗的局面形成,湯守仁乃於3月10日率領鄒族部隊回山。動盪期間﹐台南縣長袁國欽避入阿里山,曾受高一生保護,後來袁國欽回到中國,高一生竟被冠上「窩藏匪諜」的罪名。二二八事件後﹐高一生、湯守仁因辦理「自新」獲當局開釋。1951年高一生、湯守仁、林瑞昌等人突遭國民黨當局誘捕,他們被誣指欲籌組「高砂民族自治會」,鼓吹原住民爭取自治,最後遭到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款唯一死刑判決。1954年4月17日,高、湯、林等六名原住民同被槍決。

2005-06-05 18:05:0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惡貫滿盈的蔣介石罄竹難書

2009-05-04 18:27: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micheleangelo 7 · 0 0

可不可以請2位幫我看看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306012511816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已經選出最佳解答了,但還是覺得怪怪的(選的有點心虛)
祇是一個小問題而已!拜託了!!

2006-02-02 16:54:24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蔣介石殺人如麻

墮無間地獄

2005-08-20 14:39:3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看到前面兩位的回答。讓我難過、壤我感動。可惜我只能投一票。

2005-06-07 08:10: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老山羊@ 2 · 0 0

高一生的父親很早過世,後來他被日本人收養,取他鄒族姓氏的前兩個音節 yata 而改姓「矢多」,而「一生」指的是他是鄒族第一個受高等教育的學生。高一生在日本時代就讀於台南師範學校,那時他開始接觸現代音樂和鋼琴,很快地展露他在音樂方面的天份。高一生文武全才,在高校期間還協助俄國學者編纂鄒族語典,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畢業後他回到阿里山,在達邦教育所任教。1931 年,他與一生的摯愛湯川春子(1913-1999,漢名高春芳)結婚。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在台灣島大量徵兵,當日本人到阿里山區徵「高砂義勇兵」時,高一生深知戰爭會嚴重折損鄒族人口和阻礙鄒族區域的現代化,便極力反對,而引起駐在所主管的斥責。 戰爭中,他幾次到高雄軍港領回戰亡的族人骨灰,晚上都會難過得以酒和淚。

戰後,高一生擔任第一任吳鳳鄉(今阿里山鄉)鄉長,並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極力主張設立原住民自治區,要求擴大行政自主權,同時推展水田蔬菜和經濟作物種植,帶動造林、興建灌溉水渠和電力供給,安排鄒族子弟鄉內外的就學機會等等。高一生把希望和幹勁全都寄託在對三民主義的憧憬和信賴上。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高一生應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邀,調動族人下山維持治安,而種下 1954 年遭到整肅的禍根。高一生的四子高英明在今年 4 月 17 日於嘉義所舉行的「高一生受難五十週年紀念會」上說道,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高一生在多重因素驅動下而同意族人下山,而在軍隊鎮壓屠殺後,高一生又向各原住民族發出會帖,協助因二二八而逃亡的人員匿藏山區躲避追捕。

1949 年,國民政府遷台之後,開始大力肅清匪諜。1952 年 9 月,高一生與警備官湯守仁、樂野村村長武義德等人同時遭到誘捕。高一生在囚禁於台北青島東路看守所期間,因為思念春子而有哀婉淒美的思妻之作《春之佐保姬》(春的守護神)。高一生在獄中書信不只一次提到這首歌,也希望春子能夠常常唱這首歌,永遠抱持著希望。

1954 年 4 月 17 日,春子與其他同案受難者家屬被帶至台北,指認了高一生的遺體。春子將高一生火化後,捧著骨灰曇坐火車到十字路,然後從十字路步行回到特富野安葬高一生。

每次聽到高一生充滿東洋味的歌曲,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像春子孤單地捧著丈夫的骨灰,一步一淚地走回特富野的身影。也會想起高一生在獄中的最後一封信裡寫著:「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1993 年,高一生旅居國外的女兒貴美回到台灣探視母親,當時春子已經失憶,但是只要一唱起《春之佐保姬》,春子就彷彿高一生回到身邊一樣,會一句一句地跟著唱。

我想,聽過高一生的故事和他的音樂的人,會比較能夠了解:為什麼相比之下,鄒族人總是比較沉默。

2005-06-05 18:01:45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