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做一個報告,趕在六月底完成,要搜尋光的資料和來源,但我的資料不夠,
有誰可以給一些資料!例如螢火蟲,激光...的來源和資料等!!
2005-05-31 14:49:42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科學 ➔ 氣象
有沒有一些例子呢??
2005-05-31 15:29:49 · update #1
有沒有一些例子呢??
2005-05-31 15:44:01 · update #2
光線的來源
光的來源可分為二種, 一是自然光、一是人造光。
自然光:太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光源, 其顏色的呈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是會隨著不同時段而有不同的色調, 一般來說早晨及黃昏時太陽昇的色溫較低, 中午時的色溫約在 5500K。人眼能夠自行調整適應, 但是相機就必需靠一些道具或是設定, 才能將顏色校正到接近實際的顏色, 傳統銀鹽相機的日光型底片就是以 5500K 為基準色溫, 而數位相機因為具有白平衡調整的功能, 在運用上比較為方便有彈性。
人造光:人造光源種類繁多, 其色溫變化更是難以掌握, 例如火燄、燭光約1800K、燈絲燈泡約2500K至3000K、閃光燈約5500K、日光燈管約7000K等, 除了專門用來攝影的棚燈或閃燈, 其各波長的光線發色較為完整均衡外(演色性高), 很多非攝影專用的光源, 因為其發光原理或使用材料的不同, 往往呈現極為嚴重的偏色現象(演色性低)。
所謂演色性就是光源對於被照物體色彩的呈現度, 也就是顏色逼真的程度。演色性高的光源對於顏色的表現較好, 反之, 演色性低的光源對於顏色的表現較差。在使用傳統底片型相機時除了校正色溫之外, 還對光源的演色性有極高的要求, 因此在光源的選擇上相當嚴格。
數位相機的白平衡校正功能, 對於光源的色溫校正能力極佳, 但是對於光源的演色性依然不能馬虎, 所以當你設定好相機的白平衡之後, 卻發現始終拍不出正確的色彩時, 那就是這個光源的演色性不足所致。
光線的照射角度
對於自然光及人造光的發色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 再來就是要知道光線照射角度對於作品的影響。
不同角度照射的光線, 對於被攝物體會產生不同效果
順光:光源從相機的後方照向被攝物, 在順光的環境下, 被攝體受光線充份的照射, 能夠呈現豐富的色彩及細節, 但較不易呈現出立體感。
斜順光:比順光的環境多了一些陰影, 也多了一點立體感。
側光:來自於兩側的光源, 能夠勾勒出強烈的明暗對比, 呈現出物體的立體輪廓。
斜逆光:來自於被攝物斜後方的光源, 很容易造成測光失誤, 拍攝這種主題要特別注意測光, 及避免耀光光斑的產生。
巧妙的運用陰影及前景, 也能在順光的環境下, 拍出有立體感的作品Canon 300D,EF-S 18mm F3.5,1/1000,ISO100 利用光線斜射所造成的明暗對比, 讓作品產生立體及深度的感覺Canon 300D,100mm F2.8,1/800,ISO100
逆光:在逆光下的被攝物體和背景呈現相當大的明暗差距, 如果不特別補光或使用重點式測光, 往往會拍出剪影的效果, 此外最好將保護鏡等濾鏡取下拍照, 否則很難避免因耀光光斑對畫質產生不利的影響。
頂光:正上方來的光源, 容易勾勒出強烈的明暗對比, 但是在拍攝人像時, 要注意面部陰影的處理。
從上方來的光源容易在面部形成令人不悅的陰影, 可以利用反光板或是轉變方向來改善(Canon 300D,100mm F2.8,1/1000,ISO100) 轉變方向之後並且利用反光板來補光, 效果立刻截然不同(Canon 300D,100mm F2.8,1/1000,ISO100 )
除了光線照射角度的影響外, 光線還能呈現出不同的質感。「硬調」的光線比較強烈, 一般多為點狀的發光體, 如陽光、閃光燈、探照燈等。「軟調」的光線比較柔和, 一般多為大面積的發光體, 如大型棚燈、加了柔光罩的閃燈、反光板的反射光等。在攝影棚內, 我們可以藉由燈光器材的控制來改變光線的軟硬調, 比如為閃燈加上柔光罩、或是棚燈加上無影罩, 都可以把原本硬調的光線柔和化。在戶外的場景, 如果是太陽光直射的情形下, 光線是屬於明暗對比強烈的硬調光, 除非利用雲朵的陰影或是輔助器材的反射光, 才能將光線擴散成軟調。
2005-05-31 14:56:1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8 16:51:5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11 12:33:1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05 10:48:37 · answer #4 · answered by JFRPNSIKARGK 1 · 0⤊ 0⤋
“拍照”所收到光(電磁波)的來源:1.光的來源可能是目標物自己所發射出來的光(電磁波)。2.範例一、遙測拍照太陽時,光的來源多半就是太陽自己所發射出來的光。太陽的觀測方面,古時候都是用可見光來觀測。只有在日全蝕的時候才能看到太陽外圍的日冕。後來發現如果用X光或UV紫外線,可以看到太陽表面(solar disk)的日冕與其他精細結構。可惜地球的電離層會吸收X光,電離層、臭氧層會吸收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物免於輻射災害),因此在地面上的觀測條件很差。於是科學家決定利用人造衛星來觀測太陽。最近(1995-1998)發射的「太陽與日磁層觀測站」(SOHO)人造衛星則利用太陽表面各種氣體在不同溫度時所發出的幾種超紫外線(EUV) 光譜,來觀測太陽表面的各種結構分布。例如,《圖三》是鎖定波長304 A的光,來拍攝太陽色球層以及日冕底部的結構。選取波長304 A的光來拍照,是因為溫度為80,000K度時,He會發出波長304 A的光。
圖片參考:http://www.ss.ncu.edu.tw/~SpaceEdu/vls/june6-3.jpg
3.觀測到的電磁波來源也可能是觀測者所發射出去的電磁波,被目標物散射或或反射回來。利用光波電磁波在電漿中的傳播的“相速度”較它在真空中的相速度快,於是當光波電磁波由中性大氣傳入高空電離層時,會發生偏離法線的折射現象。又於是隨著頻率的減少,這種光波的相速度增加得越快,因此一些頻率不夠大的光波電磁波(頻率不大於當地電漿震盪頻率的波),就無法穿透電離層,而被全反射回來。於是 ionosonde 藉著分析反射波的頻率以及反射回來的時間,可以反過來到推各個頻率的波,反射的高度。進一步推得各高度電漿的震盪頻率。又由於電漿的震盪頻率與電漿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因此就可以得到各高度的電漿密度了。例如:雷達利用電磁波的折射與散射觀測中氣層與電離層氣體密度不規則體。雷達也可以利用都卜勒頻移,觀測氣體運動速度。中大的中壢特高頻雷達又藉著回波時間的不同,可以推算出風場的垂直分布情形。因此它又有一個很美的名字叫做“垂直剖風儀”。4.觀測到的電磁波來源也可能是其他光源所發射出的電磁波,被目標物散射、或折射、或部分吸收後,再被觀測者收到。例如:未來的中華衛星三號的主要酬載 COSMIC 計劃,要利用接收更高空之GPS衛星發出來的訊號,強度與路徑的變化,反推出電離層電漿密度的三度空間分布“照片”,以及大氣的水汽的三度空間分布。這是因為我們可以根據其他資訊取得發出電磁波GPS衛星的位置,因此可以反推介於GPS衛星與中華衛星三號衛星群之間的物質特性。(這項觀測原理與醫學上的電腦斷層掃描攝影相似)5.觀測到的電磁波來源,也可能是被觀測之目標物,所發射出的“低頻”電磁波,沿著地球磁場線傳到地面。1.了解光的來源 光有很多種來源, 第一就是太陽光,一般日照的光線是最好的,日照的最佳時間 夏天的話,8:00~11:00 14:00~17:00左右(4~10月份) 冬天的話,9:00~12:00 13:00~16:00左右(11~3月份) 如果太早拍,在陰面的話,通常是會偏藍色調的,也就是冷調 如果太晚拍,接近黃昏,通常是會偏紅橘黃色調,也就是暖調 第二就是人造光,如閃燈,持續光源遠(石英燈),路燈,日光燈,冷極光燈 部份燈具使用上通常都會有色溫的問題,閃燈的話就比較沒有色溫的問題!! 色溫通常在4000K~5000K左右,甚至有更低的..... 石英燈的話,色溫通常是比較低的,拍出來會偏黃,可以加一藍色濾鏡校正 路燈的發光原理是水銀,他如用一般底片拍出來會偏藍綠色,市面上有售燈光片 可以買他來校正色溫 冷極光燈,也就是所謂的冷光燈,色溫約在5500K左右,色溫相當準的一種燈具!! 色溫值越高,顏色越藍,色溫值越低,顏色越紅 是如何訂色溫的呢??用一種黑體物質,在燃燒的溫度不同時,會發出不同的顏色 溫度越低,顏色越紅,溫度越高顏色越藍 2.了解顏色的波長與速率 大家都知道,紅橙黃綠藍碇紫,這是太陽光經由三菱鏡所分解出來的七種顏色!! 而紅色的波長最長,再來是橙黃綠藍....依此類推 速度上的話,紅色波長速度最快,最慢是紫色。 而所有的顏色都是光線反射在物體上所呈現的顏色,並不是本身會有顏色 例如油漆的話,比如說你要的是綠色油漆,光線照在上面,只有綠被反射出來 所以你看到的是綠色,而不是紅色。
2005-06-09 19:22:23 · answer #5 · answered by 見堯 7 · 0⤊ 0⤋
光的來源可分為二種, 一是自然光、一是人造光。
2005-05-31 15:04:4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Denny 2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