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如題

2005-05-30 18:26:52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7 個解答

大部分的人都持孫子為孫臏~不過仍有其他見解:

孫子身世與時代
依據司馬遷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
孫子名武,齊人。
孫子兵法有十三篇
孫子曾為吳將,並立有戰功。
宋代以前無人懷疑孫子的存在,直至南宋才有學人葉適及陳振孫懷疑孫子是否真有其人。

葉陳之後引起對孫子的爭議:
認為孫子並無其人。
認為孫子的作者是孫臏。
認為孫子的作者是伍子胥。
認為孫子真有其人,孫子也是他的作品。
臨淄銀雀山漢墓發現漢簡版的孫子,應證了孫子確有其人,及孫子兵法的真實性。
孫武怒斬美姬的故事,荒謬且不可信的傳說。

2005-05-30 18:30:38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能確定的是孫臏和孫武是不同人...
至於孫子兵法嘛...也有人說是孫臏寫的...不過可信度來說...孫武寫的可信度應該比較高點.....

2005-06-02 05:46: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Golden_King 3 · 0 0

孫武(孫子)和孫臏是不同人,
孫武為春秋末,
孫臏為戰國中,(印象中)
兩者各自有自己的兵法著作;
早期孫臏兵法散佚不見其書,
所以以前許多學者以為兩者實為一人,
但是後來在山東銀雀山的地下發掘找到許多的古竹簡,
其中包含孫臏兵法,
終於以直接的地下材料證據證明兩人各自存在且各自有著作,
也證明史書對於兩人的記載有其可信度!

2005-05-30 23:22:2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3 · 0 0

孫子兵法為孫武所注
而孫賓為孫五ㄉ玄孫(第四代子孫)

2005-05-30 20:17:0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哇係~劉~文~聰~ 2 · 0 0

並不是

孫子兵法是孫武所作
而孫臏另著孫臏兵法




孫武生平與孫子兵法簡介

 孫子,又稱吳孫子、孫子兵法,為我國春秋末期的大軍事學家孫武所著。此書約成於二千五百年前,是中外現存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

孫武生活在春秋後期(公元前五四五年至公元前四七五年),正是社會大變革、大動盪的春秋末期。作為中國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而又保存得比較的軍事著作,它的產生並不是偶然的,從整個社會的背景及子孫武個人的因素來看,這部內容精深,文字雄勁的著作,對於我們全面了解這部包含豐富軍事思想,而又涉及、經濟、文化、外交、管理、法律、、經營等等方面,獨具一格的思想體系著作,無疑有重要的意義。這部典籍,不僅成書年代久遠,而且體大思精,內涵豐富,辭如珠玉。它所表達的思想理論,既具有輝煌的軍事學術價值,也具有哲學、文學、管理學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乃至對於政治、經濟事業還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因此,孫子兵法在中國思想文化史上佔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作為一部兵法書,孫子以其整體結構中,卓越的命題、精闢的論述、深邃的原理,被世界公認

http://www.ylsh.chc.edu.tw/%E6%95%99%E5%AE%98%E5%AE%A4/file/%E5%85%A8%E7%B8%A3%E6%95%99%E6%A1%88/%E8%BB%8D%E8%A8%93%E7%AC%AC%E4%B8%80%E5%86%8A/%E5%AD%AB%E5%AD%90.htm

孫臏,春秋末戰國初齊人,與蘇秦、張儀、龐涓等同學,均為鬼谷先生之門生,鬼谷先生的學問通天徹地,莫測高深,大致可分為四科:

一、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

二、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神鬼莫測。

三、遊說:博聞強記,明理審勢,出辭吐辯,萬口莫當。

四、出世:修真養性,服食引導,卻病延年,沖舉可俟。

蘇秦、張儀,同學「遊說」,亦即所謂的「縱橫學」。孫臏、龐涓,義結金蘭,相約同學兵法。

孫臏原名賓,孫臏在下山投魏,臨行時,其師鬼谷先生,特在賓字旁加一個「月」字為臏。臏為古五刑之一,即除膝蓋骨,斷其兩足之刖刑。鬼谷先生預知未來孫臏將遭刖刑,故先暗示之。孫臏為人忠直有仁心,深為鬼谷先生喜愛,並以詳加註釋其祖父孫子兵法十三篇,獨密授予孫臏,而不授予龐涓。孫臏為孫武後代,一說他們是祖孫,兩人同為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子兵法十三篇為我國兵學經典,不僅國人奉為「兵經」,更流傳世界,為世界兵學家所推崇。美軍在進行波灣「沙漠風暴」戰役時,其兵將人手一冊,隨時取出閱讀研判,尋求解決困難的方法。

http://www.mnd.gov.tw/division/~defense/mil/mnd/mhtb/%E9%99%B8%E8%BB%8D%E5%AD%B8%E8%A1%93%E6%9C%88%E5%88%8A/427/1.html

2005-05-30 22:36:56 補充:
葡萄小丸子
既然是同一個人又為甚麼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

2005-05-30 18:32:1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5 · 0 0

不一樣的人!
兩個人是不同人!
他們不是同一人!

2005-05-30 18:29:5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甲士 3 · 0 0

不是的
孫子與孫臏不是同一個人

孫武(?~西元前1105)

春秋末期吳國軍事思想家孫武《孫子兵法》是從戰國時期起就風靡流傳的軍事著作,古今中外的軍事家們都使用其中論述的軍事理論來指導戰爭,而且,其中論述的基本理論和思想還被運用到了現代經營決策和社會管理方面。然而,這部著作者是誰呢?學術界議論紛紛,一種認為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孫武所著,一種認為是孫臏整理而成,一種認為是戰國初年某位山林處士編寫,還有的說是三國時代曹操編撰的。直到1972年4月間,在山東臨沂銀雀山發掘的兩座漢代墓葬中同時發現了用竹簡寫成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這樣,數百年的爭論方告結束,《孫子兵法》的作者被確認為春秋時期吳國的將軍孫武。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祖先叫媯滿,被周朝天子冊封為陳國國君(陳國在今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陽)。後來由於陳國內部發生政變,孫武的直繫遠祖媯完便攜家帶口,逃到齊國,投奔齊桓公。齊桓公早就了解陳公子媯完年輕有為,任命他為負責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媯完在齊國定居以後,由姓媯改姓田,故他又被稱為田完。一百多年後,田氏家族成為齊國國內後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來越顯赫,在齊國的領地也越來越擴大。田完的五世孫田書,做了齊國的大夫,很有軍事纔干,因為領兵伐莒(今山東莒縣)有功,齊景公在樂安封給他一塊采地(諸侯封賜給所屬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又稱“采邑”式“食邑”),並賜姓孫氏。困此,田書又被稱為孫書。孫書的兒子孫憑,做了齊國的卿,成為齊國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級官員。孫憑就是孫武的父親。由於貴族家庭給孫武提供了優越的學習環境,孫武得以閱讀古代軍事典籍《軍政》,了解黃帝戰勝四帝的作戰經驗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實,加上當時戰亂頻繁,兼並激烈,他的祖父、父親都是善於帶兵作戰的將領,他從小也耳聞目睹了一些戰爭,這對少年孫武的軍事方面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但孫武生活的齊國,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齊景公初年,左相慶封滅掉了右相崔杼。接著田、鮑、欒、高等四大家族又聯合起來,趕走了慶封。後來,內亂日甚一日,齊國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間爭權奪利的鬥爭,愈演愈烈。孫武對這種內部鬥爭極其反感,不願糾纏其中,萌發了遠奔他鄉、另謀出路去施展自己纔能的念頭。當時南方的吳國自壽夢稱王以來,聯晉伐楚,國勢強盛,很有新興氣像。孫武認定吳國是他理想的施展纔能和實現抱負的地方。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孫武正值18歲的青春年華,他毅然離開樂安,告別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而來,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孫武來到吳國後,便在吳都(今蘇州市)郊外結識了從楚國而來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殺害而潛逃到吳國。他立志興兵伐楚,為父兄報仇。孫武結識伍子胥後,十分投機,結為密友。這時吳國的局勢也在動蕩不安之中,兩人便避隱深居,待機而發。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利用吳國伐楚,國內空虛的機會,以專諸為刺客,襲殺吳王僚,然後自立為王,稱闔閭。闔閭即位後,就禮賢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賢臣,他又體恤民情,不貪美味,不聽淫樂,不也女色,注意發展生產,積蓄糧食,建築城垣,訓練軍隊,因而大得民心,吳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像。闔閭又注重搜求各種人纔,立志要使吳國更加強盛,時而向長江中遊發展,滅楚稱雄。隱居吳都郊外的孫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隱居之地,一邊灌園耕種,一邊寫作兵法,並請伍子胥引薦自己。終於,孫武寫好了13篇兵法。這13篇兵法,講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敵制勝的戰略戰術,全書構成了一個嚴密的體繫。

*********************************************************************
孫臏傳

  孫臏,孫武之後世子孫,生於阿鄄之間。與龐涓同學兵法。龐涓事魏,
魏惠王任為將軍,而自以為能力不及孫臏,於是陰使人召孫臏來魏。孫臏至魏,龐涓忌其才,則誣告以罪,刑斷其兩足,假辭慈悲於臏面前,欲隱其才勿與人見。
  適時齊使者抵魏都大梁,孫臏以刑餘之人暗地裡見齊使,齊使說而以為奇,竊同載之與齊。至齊,齊將田忌識其才而客待之。


  田忌經常與齊諸公子比試御馬射術,好此。孫臏見其馬實力相差頗遠,有上中下三等,於是謂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勝。」田忌信之,與齊威王及諸公子賭射,勝者千金。將欲試,孫臏曰:「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比試三局,兩勝者勝。田忌初敗,然後兩場皆捷,率得千金賞。於是田忌進孫臏與威王。威王問兵法,語曰:「善哉!言兵勢不窮。」遂以為師。


  齊威王二十六年,魏伐趙,趙急而請救於齊。齊威王欲使孫臏為將,孫臏辭曰:「刑餘之人不可。」於是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坐定車中以定計謀。既為趙而出師,田忌欲引兵於趙,孫臏則認為不可,只要攻打魏國大梁,趙兵為了自救,必退邯鄲之兵。於是齊師一舉直奔魏都,魏兵果去趙而存國,於是兩軍大戰於桂陵,魏軍大破。史稱此後圍魏救趙。


  十年後,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於是齊侯召眾大臣為此謀劃曰:「早救孰與晚救?」某臣曰:「不如勿救。」田忌曰:「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孫臏曰:「夫韓、魏之兵未斃而救之,是吾代韓受魏之兵,顧反聽命於韓也。且魏有破國之志,韓見亡,必東面而愬於齊矣。吾因深結韓之親而晚承魏之斃,則可重利而得尊名也。」宣王諾,乃陰告韓使,遺送回國,不欲張揚,以免魏國有所備。韓持仗齊助,驕兵,五戰而不勝,委身救助於齊。於是齊侯發兵,使因忌、田嬰將,孫臏為師,直奔大梁。龐涓為魏將,聞之,去韓歸魏。齊軍既入魏境而往西行,孫臏慮及圍魏救趙一役,龐涓不易重犯,欲驕其兵,乃謂田忌曰:「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爨,明日為五萬爨,又明日為三萬爨。」田忌遵之。龐涓行三日,追至齊舊營,見爨遞城,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率亡者過半矣。」乃棄步兵,獨與輕騎連日趕逐齊軍。於是孫臏度其行,惴其意,計其速,當暮至馬陵。馬陵道陝而旁多阻隘,可伏兵而待,乃斫大樹之皮,書之曰「龐涓死於此樹之下」,於是令齊軍善射者萬人,夾道而伏,先旨「暮見火舉而俱發」。龐涓果然夜至大樹下,見書,於是鑽火以讀之。火舉,能照,然齊弩萬箭亦至,魏軍大亂,龐涓書未畢,亦自知智窮兵敗於孫臏,曰:「遂成豎子之名!」乃自剄而死。齊軍乘勝盡破魏兵,虜太子申歸。孫臏以此名顯天下。


《漢志》有《齊孫子》兵法著錄,不過齊以後散佚淨盡,至1972年西漢古墓出土文物發現《孫臏兵法》殘簡,此書始可重現於世。後人推斷孫臏戰勝龐涓以後,不圖享祿,著成傳世之書。然後田忌奔楚,受封於江南,不知有否同往。蓋知《孫臏兵法》乃斬龐後,不苟名利,專志言兵之傑作。

孫臏用兵,運籌帷幄,閑坐車中,一語擒龐。
恆勝之喜,賞不及足。同學兵道,相殘共害,刖足削木,非死亦隱。
大智深藏,久待千載,日月重照,串竹猶青。

2005-05-30 22:41:14 補充:
不好意思,少key一個字差太多了

2005-05-30 18:29:28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