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踘是哪個朝代開始就有的?
蹴踘應該就是足球了吧?
2005-05-27 07:44:19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5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據劉向的【別錄】所載,黃帝曾造「蹴踘」,也叫「蹴鞠」,這就是最原始的足球運動。也有另一種說法,認為「蹴踘」是起源於戰國時代。但不管怎麼說中國的足球運動至少比英國早上千兒八百年,夠*吧!
據考證中國當時的球是用獸皮縫製,裡面以獸毛充填,也有用毛繩纏結成一個球狀當成球的。最初人們是把踢球當做一種武功來修習,藉著球在雙腿間盤、滾、翻、騰、挑...的動作與技巧,不但可以讓馬步更扎實,也能訓練凌波微步般的飄忽步法,再配合拳式、兵器的施展,各門派的武技真可說是如虎添翼,功力倍增。
到了漢朝,「蹴踘」才發展成一種兩隊人馬的競技運動。不但有球場、裁判、隊長,更有仔細的比賽規則及運動道德的規範。當然,當時的足球賽跟現今大有不同,球場是長方型的(稱為「踘城」)跟現代的足球場一樣,只是大小約現代球場的一半。也沒有 ㄇ 字型的球門,只在球門位置的邊端各挖六個球洞,稱為「踘室」,每一處「踘室」前各站一人把守,另外在場上競技各有六人,把球踢進對方的「踘室」為勝。
「踘室」只比球略大,又有專人把守,若想把球弄進去,非得有兩把刷子不行。可以想像,兩隊武林高手妙法盡施,出招、拆招各憑本事,你有地趟腿,我有無影腳;你纏盤得滴水不漏,我攔截就見縫插針,像這種的高難度球賽哪是現代足球能比得了!
更妙的是,當時不但是男人賽球,女人玩踢球也很盛行,只是女人大都只是自玩自個兒的,純粹是單人「蹴踘」的技藝表演,少有組隊做對抗性的比賽。所謂的踢毽子遊戲,也是從踢足球引伸發展出來的。在大陸河南省的南陽地區,就曾經發現一塊女人踢足球的漢代石刻像,畫中的女子右臂上揚,左臂下擺,右腳正在運球,這是目前所知的古代女子踢足球模樣。
到了唐朝「蹴踘」的比賽又有了重大的改變,據唐音癸籤記載:『唐變古蹴踘戲為蹴球。其法,植修竹,高數丈,絡網於上,為門以度毬,毬工分左右朋,以角勝負。』由此可見,唐朝已經不再挖地洞當「踘室」,而更改為比較像現代有加網的球門了。而且也開始使用充氣的球,當時是利用動物的膀胱當球膽充氣,替代有充填物的實心足球。
在唐朝女子踢足球的風氣不但更興盛,而且也效法男人般組隊賽球,一時間,從宮廷、府院到民間,處處都可以看到女子的足球賽哩!
到了宋朝,足球比賽更是受到朝廷重視。宋史禮志記載:『打毬,本軍中戲,太宗命有司詳訂其儀,三月會踘大明殿,有司除地豎木為毬門,左右分朋。親王、近臣及節度、觀察、防禦、團練諸使等,悉預兩朋,帝親率擊毬。』你看,連皇上也技癢下場親征,還要皇親國戚、文武百官作陪,這樣的規模與盛況真是非同小可。
在水滸傳中不也提到一個叫高俅的傢伙嗎!他本來只是浮浪破落戶子弟,就是因為踢得一腳好球而混了殿帥府太尉官位,還藉勢作威作福,魚肉百姓。咦!在本屆世足賽中,那個會踢自由球的門將齊拉維諾,不是曾說過退休以後要去選總統嗎!這種踢而優則仕的模式,似乎不分古今或中外皆通也。
到了明朝,男子的足球不但發展到類似現今,連女子也有職業球隊,還有評選最佳球員的制度,當時稱為「女流清芬」,只是不知道有沒頒金靴或金球,給她帶回家擺一擺,顯顯威。
可惜的是,隨著滿清的腐敗,不但男人少踢球,就連女子踢球也跟著消聲匿跡,無處可尋。但願,隨著這次中國隊擠入32名內,日、韓也有讓世人刮目相看的表現,讓亞洲地區也搭個順風車,振興足球運動,也再次展現像中國古時的球技與風潮。到那時,誰還會認為足球運動是洋玩意兒呢!
2005-05-27 07:47:4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蹴踘」,在公元前2679年黃帝時代開始流行,當時在宮廷、軍中及民間都有不少人喜歡此項運動。『蹴踘』別名「踢箭子」,俗稱「踢毽子」,它是廣泛流傳於我國民間的一種遊戲,特別的是,它是古代皇帝所發明的一種足球運動所演變而來。踢毽子這種遊戲在古時是貴族所專有的一項活動,通常數人同玩,將球往上踢出,傳送給另一位,只要不落地,即可繼續。而隨著朝代的推衍,到了唐代可說發揮到極點,上至君臣,下至百姓,都非常喜愛。那時候的「蹴踘」不但可用手、拳打之,更已有分隊互相比賽的制度。到了北宋末期,「蹴踘」的玩法已不同,和唐朝時所玩的有點區別。元、明時期仍沿用北宋舊的玩法,只是競賽風氣已日漸沒落,最後演變成一個踢毽子的遊戲。
2005-05-27 07:48:2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7 · 0⤊ 0⤋
秦朝吧!!尋秦記裡面有阿!!!
2005-05-27 07:47:4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軒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