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常常在說國家沒錢,人民要繳稅,那最原始的錢是那來的?

鈔票是誰在印的,如果是國家印的,那沒錢,自已多印幾張,不就好了?

發行在社會中的錢量多寡是誰在決定的吶?

2005-05-27 07:04:16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林小堂 1 in 遊戲與休閒活動 其他:遊戲與休閒活動

5 個解答

我想你要問的是"貨幣怎麼來的?"
=============================
貨幣起源
因為紙票/硬幣只是用的材質不同
代表的是物質的"價值"
應該是起源於人類群聚到產生一定組織時
以物易物的規則已經無法滿足物質流通的需求
所以就有貨幣的出現
=============================
開始是用較稀有的例如貝殼來做
後來最通用的是用黃金
演變到今天
黃金的數量就是決定貨幣發行量的因素
也就是國庫內有多少黃金
就可以印(鑄造)及發行多少貨幣
====================================

2005-05-27 07:10:02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人類交易形成之初期是以貨易貨之形態出現。但是貨物之形態多樣化,並不便運輸或儲存。再加上農業的承平社會型態出現財貨累積現象,故必須以較容易儲存的物資作為儲存之用。所以有貝殼、磨光石塊、黃金等…貨幣既是用以作為貨物交換的媒介基準,其本身就必需具有對等價值,如黃金。但也可以僅是用以作為貨物的象徵契約,因為其本身不具有對等價值,如貝殼。待各個區域交流之後,各區域貨幣不能相互流通,所以共同選擇黃金與白銀為通用貨幣。用黃金者稱為[金本位制度],貨幣互換時應先換成等值黃金再轉換為對方貨幣;用白銀者稱為[銀本位制度],貨幣互換時應先換成等值白銀再轉換為對方貨幣。後來各國就以黃金或白銀鑄幣作為貨幣,此時金幣之重量就是其價值,稱為 [法幣] 由於法幣有一定重量,兌換方便,歐洲國家皆採用之。義大利有人專門從事法幣兌換服務,從事者皆坐在公共場所的長板凳等待客戶。因此稱為[LOMBOARD],也就是銀行[BANK]之由來。在人類的歷史上黃金一直是大量財富的換算單位,這種以黃金作為共通的換算單位的貨幣制度稱之為[金本位制度]。也就是拿黃金直接交易。但是法幣之使用卻出現弊端,有人將定重金幣截取微量,造成市面上流通的金幣重量不等。私人鑄幣糝入銅質,故同樣一枚金幣雖與正常金幣等重卻比其價廉,造成糝銅金幣大量流通。真金幣卻被收藏少人使用,而且金幣與金塊同時流通,但市面流通糝銅金幣,政府所鑄之真金幣被民間熔成金塊,政府等於平白浪費鑄造之費用,這就是俗語 [劣幣驅逐良幣] 的由來。戰爭期間國內黃金容易為敵國控制與擾亂。英國之金飾店首創,不但賣金飾,更為客人保管黃金,保管時則開立收據給客人。政府便沿用此法,發給收據以代替黃金薪資,此法相當於持有收據者即等於持有黃金。只是該黃金暫儲於國庫,該收據並不記名,所以可以用作交易。如此便可將民間黃金收入國庫,以解決前述弊端。因此形成[以紙代金]的[流通貨幣],俗稱[通貨]。因此各國停止發行所有金幣,除了收藏家保存外,其餘模鑄金幣全部收回國庫。以防止黃金為各人屯積,或不當流出國境。所以現在金幣不算是錢,而是紀念品。據考,中國使用鈔票則可追溯到南宋末年。南宋經濟無法負荷大量軍費支出,又必須穩定國內糧價。因而宰相賈似道下令收購南京附近農田,但不發紋銀。而以鈔票支付,稱為[飛鈔]。元代稱為[交子],為馬可波羅記載傳入歐洲。然而,正常情況下民間並不向政府兌換黃金,所以國庫所儲之黃金幾乎不會動用。當政府財政詰据之時常超發[流通貨幣]以支應。造成所發出的流通貨幣遠超出國庫黃金存量,造成持有流通貨幣者之恐慌,因為原本一單位面額的鈔票可以兌換一單位的黃金。若政府超發流通貨幣則一單位面額的鈔票將無法兌換一單位的黃金,這種情型稱為通貨膨漲,影響經濟發展甚劇,尤其是對外國之貿易。因此各國皆統一約以三倍數量發行流通貨幣,故一法幣約等於三貨幣。對於不肯公開發行比例的國家,其貨幣則無人敢持用。如蘇俄之盧布、墨西哥之披索。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斷輸入物資,貨幣流向外國,造成國家經濟嚴重赤字。若各國持美元貨幣向美國聯邦儲備局提領黃金則美國國庫勢必破產,自從尼克森總統宣布美國不再以黃金償還其國債,也就是各國雖持有美元也不得向美國兌回黃金。美元純粹為信用性質並非兌換契約。但當時世界經濟,係以美國為首,各國手中持有美元太多,若不承認美元的合理性,那麼手中的美元就成了廢紙。因此等於被美國[半強迫]的拿廢紙作生意。因此各國紛紛仿傚,[金本位制度]因而崩潰。 各國手上都印了一堆[廢紙],但只有美金這種[廢紙]是各國手上都有的,所以美金就成了大家兌換的基準。因此各國必須成立對美元浮動匯率制度,也逐漸形成現行的 [美元本位制度]。

2005-05-27 07:18:35 · answer #2 · answered by 不要問偶,偶什麼都不知道 1 · 0 0

國家的錢不能亂印!通常國家銀行在發行貨幣時都要有足夠的黃金作為貨幣幣值的擔保!國家的中央銀行都要嚴格控制貨幣發行的總額為了避免貨幣貶值!
貨幣大量的貶值會造成很嚴重的國家社會和經濟問題!
像你說的,我多印幾張.然後用這個錢發公務員薪水,支付公共工程的錢!流在外面的錢越多.但是貨物就是這麼多.就會通貨膨脹了!
國民政府在抗戰後就是印了一堆的銀圓卷,銀圓卷破產之後.又發行金圓卷!
當時的老百姓一拿到薪水就趕快去買食物等物資,因為不買,明天又是一個價了
到了後面.你背了幾千萬只能買到一斤的麵粉

2005-05-27 07:12:5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flymouse.tw 7 · 0 0

以前都是硬幣
清朝鑒於明代大明寶鈔發行的失敗,除順治年間一度發行紙幣外,以後均未發行紙幣。咸豐三年(西元1858年)因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費開支浩繁,先後發行兩種紙幣。一是以錢制為單位的“大清寶鈔”,有五百文、一千文、一千五百文、二千文、五千文、十千文、五十千文、一百千文等面額,並規定二千文值銀壹兩;二是以銀兩為單位的“戶部官票”,亦稱銀票,有壹兩、參兩、伍兩(見上圖)、拾兩、伍拾兩等五種。

在當時市場流通中,由於用小額貨幣需使用大清寶鈔,用銀兩就使用戶部官票,因此老百姓出行購物須帶兩種紙幣。為了便於稱呼,就把兩種紙幣簡稱為“鈔票”了,故“鈔票”一詞起源於清朝咸豐年間。

而鈔票都是長方形的原因基本上應該是為了方便收藏而形成
再說...在沒有鈔票前...應該是沒有皮夾吧...
所以,我想應該不是想上面大大所言吧!
當然就是國家的財政決定多寡啊

2005-05-27 07:08:0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6 · 0 0

1949年,蔣介石於失去中國大陸,實際統治區僅剩台灣及澎湖、金門、馬祖等島嶼後,由於「退此一步,即無死所」,才痛定思痛的於6月15日實施第二次金融改革,發行新台幣,並規定一元換舊台幣四萬元,此為當年「一塊銀換四萬」(台語)的由來。

1945年發行的舊台幣,到1949年,竟淪落到四萬元才能兌換新台幣一元,以發行之初所訂都是五元兌換美金一元之價值計,豈不表示:短短四年多之間,物價上漲了四萬倍。或者是:假定物價僅上漲二萬倍,而政府卻規定舊台幣四萬元才能兌換新台幣一元,使人民持有的貨幣資產再被剝削一倍。

不管是四萬倍或兩萬倍,物價上漲以萬倍計是不爭的事實,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速率。

短短四年多之間,物價之所以上漲數萬倍,除「橫暴的軍事與經濟掠奪」、「統制經濟之剝削」二節所述各點外,美國駐台副領事柯.喬治(George Kerr)《 被出賣的台灣》一書,在這方面有很深入的描述:

「1946這一年是個經濟災難的年頭。物價不斷上升,生產下降。…在台灣唯一快樂的人是那些處長、官員和他們的朋友,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忙著將台灣的產業資金轉換成金塊金條,以便安全的收藏起來。」

「財政部長一個人就控制了三部鈔票印鈔機,在1946年一整年忙著大印鈔票。台灣銀行的一個職員告訴我說,到底印行多少總額的鈔票根本沒有人留下記錄,而且法外印行的鈔票也不知道有多少 ,新印的鈔票應循什麼法律途徑應市也沒有明文規定。在一次破獲的印製偽鈔案中發覺 ,原來財政處裡的自己人在包庇大宗偽鈔的印行!」

「政府官員還分贓大量的紅利、『海外津貼』,以及低價的糧米,這在膨脹的通貨上又再加上了壓力。工廠和生產企業一家家的倒閉,貨物愈來愈少。台灣事實上已成為巨大的強盜市場。」

「台灣人埋怨說,他們每裝好一船的貨物運出島外,就運回一船貪婪的中國大陸人。沒有幾個來自大陸的人是打算在台灣長久居住的,個個都想在最短時間內賺到最大的利益。」

「這是個澈底的『奸商政府』,那些處長們及屬下官員並沒興趣恢復及增進台灣的生產,它們只對買空賣空興趣,財政政策公然被操縱用來增進新來的大陸人的利益,並用於除去台灣人私人企業的競爭。」

2005-05-27 07:06:0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2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