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教的人 有的法號都叫XX禪師?
他們常常提禪 但禪的意義又是什麼?
希望有人能幫忙我解答 謝謝!
2005-05-21 16:41:49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垃圾桶 1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為什麼佛教的人 有的法號都叫XX禪師?
因為他們修行方式,是從佛教源流分支下來的禪宗法門。
教導人們用「禪」來修行成佛,故稱禪師。
◎他們常常提禪 但禪的意義又是什麼?
禪,就是以靜為動的「方程式」,」,由靜獲得動最大的能源。例如:歸謬法、先愚笨而變聰明、退一步就是獲得前進一步的方法。於是禪修,就能透過這方程式獲得「智慧與理解」的能源,印證了佛祖與菩薩們說的,第一揭諦:萬法皆空。然後,將複雜難度化成簡單,最簡單的一個理念,就會是真義理。
----------------------------------------------------------------------------------
(就像我一樣,被人看作傻瓜,說的太簡單,卻也不被人贊同)
凡人會有駑鈍,會有雜念,如果你不懂,希望你能找到你要的答案與真相。
佛法無邊,但渡有緣人...
2005-05-24 07:46:33 補充:
這就是禪,300個字以內絕對可以回答完...
◎為什麼佛教的人 有的法號都叫XX禪師?
因為他們修行方式,是從佛教源流分支下來的禪宗法門。
教導人們用「禪」來修行成佛,故稱禪師。
◎他們常常提禪 但禪的意義又是什麼?
禪,就是以靜為動,的「方程式」,由靜獲得動最大的能源。例如:歸謬法、先愚笨而變聰明、退一步就是獲得前進一步的方法。於是禪修,就能透過這方程式獲得「智慧與理解」的能源,印證了佛祖與菩薩們說的,第一揭諦:萬法皆空。然後,將複雜難度化成簡單,最簡單的一個理念,就會是真義理。
2005-05-30 16:19:56 補充:
禪--1個字也不用講,就在你的起心動念你就知道了!!而是不用文字的解釋的!!
去看中台世界那裡面有解釋的很清楚...
真是幽默呀~呵呵
2005-05-21 18:19:07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禪…什麼是禪?
這些文字都是多餘吧!!
禪--1個字也不用講,就在你的起心動念,你就知道了!!而是不用文字的解釋的!!
300個字,真的是太多了!!
2005-05-27 18:32:33 補充:
禪…什麼是禪?
這些文字都是多餘吧!!
禪--1個字也不用講,就在你的起心動念,你就知道了!!而是不用文字的解釋的!!
300個字,真的是太多了!!
2005-05-27 18:33:21 補充:
你可以去看中台世界
那裡面有解釋的很清楚
或許那才是你要的答案吧~
2005-05-27 14:32:32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3 · 0⤊ 0⤋
以上諸善知識已經回答的很完整,因為我提供的這篇『禪的真義與另一個角度』字數超過300字,無法在補充意見上發表,所以藉著回答問題來補充意見而已。
禪的真義以及另一個角度(一)
禪或稱禪那為梵文,意為「靜慮」或「靜思惟」,六祖惠能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
所謂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所以禪是個動態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發現了生命的本來性質與功能,即「明心見性」。這個動態的過程,用六字箴言形容最恰當,「感受、領悟、覺醒」,所以什麼是禪:禪就是「感受、領悟、覺醒」。感受,不離見聞覺知;領悟,是觀念的轉變,是生命層次的提升;覺醒,是付諸行動,我所應作,所不應作。底下用幾段有深義的經文及偈子,來說明為什麼禪就是「感受、領悟、覺醒」。
(一)雜阿含238經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林中,入空三昧禪住。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汝今入上座禪住,而坐禪。若欲入上座禪者,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時,若出城時,當作是思惟:我今眼見色,頗起欲,恩愛、愛念、著不?作如是觀時,若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者,為斷惡不善故,當勤欲方便堪能,繫念修學。譬如有人,火燒頭、衣、為盡滅故,當起增上方便,勤教令滅。
若觀察時,若於道路,若聚落中行乞時,若出聚落,於其中間,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彼願以此喜樂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是名於行、住、坐、臥,淨除乞食。
是故,此經名清淨乞食住。
(二)長老偈(巴利三藏經藏)
第二品19 昆札勒長老偈
小傳:昆札勒,舍衛城婆羅門種。青年時隨佛出家,但因心中不能平靜,遲遲未得果位。一天外出化緣,見到了修渠者、造箭人和做車輪的木匠。回來午休時回想起一路所見,心想:水可隨人意而流動,木可隨人意而變形,我為何不能調伏自心呢?於是專心修煉,終得羅漢果位。
修渠者治水 造箭者調箭
木匠鑿木料 持戒者調心
第四品45 拉瑪尼耶維哈爾長老偈
小傳:拉瑪尼耶維哈爾,王舍城一長者之子,青春欲盛。一日見一班官差懲罰一個偷情的姦夫,知邪淫之罪過。後到佛處聽法,披剃為僧;但其情欲未斷,又貪享受。見信眾虔誠供養僧人,心中不安,便想還俗。時見一拉車的牛摔倒在地,復又站起。心想,牛尚且可跌倒而復起,繼續前進,我陷入煩惱之後為什麼不能重新振作,用力修行呢?於是向優波離懺告,之後努力修觀,終成羅漢。
良牛甚馴服 累倒復站起
智者亦如是 佛之聲聞弟
第七品63 帕克長老偈
小傳:帕克,生於天臂城釋迦族。幼年時因風濕病致使一腿癱瘓,故名帕克(意為偏癱),治癒後其名未改。見佛回故里顯神通心生敬仰,出家到林中修業處。一天入村乞食,在一樹下小息時,見一鷹銜一片肉飛行,另一隻在後追趕;二鷹相爭,肉片掉落,被第三隻應捉起,卻又引得另外一隻鷹上來爭奪。僧見此情景悟出了道理:一切財產、名利,皆如此肉片一般,會引起諍鬥、糾紛,造成痛苦。唯有出家修道,才能斷貪證果。他邊行邊思,齋後午休時便證為羅漢。
死者因貪欲 輪迴多苦淒
當辦我已辦 當依我已依
禪觀多喜悅 得達安樂地
二偈集
第二品147 難達克長老偈
小傳:難達克,占波城平民家庭出身,其兄名巴拉得。聽人說連闊公子三十億耳尚已出家,二人也便剃落為僧。巴拉得不久修得六通;難達克因不能入靜修觀,煩惱未盡,一時未得正果。一天,二人出寺在路邊經行,討論修觀問題時,見一夥商人趕車過路,一輛牛車陷入泥潭,牛奮力拉車,結果自身也陷入泥中。商人把牛卸下,給牠洗澡,餵牠草料,讓牛休息片刻,體力恢復之後再把車套上。牛猛力一拉,貨車出了泥潭。兄弟二人由此得啟發,難達克心想,自己也應如此從輪迴之泥潭中上岸。他以此修觀,很快成為羅漢。
(一)好牛甚順從 摔倒復爬起
忍受身痛苦 負載鼓勇氣
(二)正遍知佛陀 得道有大智
聲聞弟子我 如佛親生子
請求我佛陀 是我如牛仔
第二品148 巴拉得長老偈
(一)難達克快來 隨佛一起行
常在世尊前 可聞獅子吼
(二)世尊同情我 故為我披剃
今得羅漢果 無束無貪欲
2005-05-22 11:24:28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古木蔭中繫短篷
杖棃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2005-05-22 08:38:4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 2 · 0⤊ 0⤋
什麼是禪?
--------------------------
禪那波羅蜜˙簡稱為 禪 ˙<--------------- 這是 佛教嚴格規定禁止翻譯的名相˙
因為 禪那波羅蜜 是 般若波羅蜜 的 第五個波羅蜜 ˙
是故 ,依據 般若波羅蜜 , 即非般若波羅蜜 ; 所以是 禪那波羅蜜 ,即非禪那波羅蜜˙
例如 : 猶如虛空的˙但不是虛空˙( 不可以有 定義的 ). 原來沒有 名稱的˙
2005-05-22 04:40:3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禪,又作禪那,為禪定之義。禪波羅蜜,意譯為禪定度,能對治散亂。禪,又為靜慮之意,靜指心體寂靜,慮為正審思慮。眾生妄想紛飛,有如脫韁野馬,念念攀緣散亂,未嘗暫息。故修習禪那,攝心專注於一境,心達到寂靜不動,則能度脫凡夫散亂顛倒之心,進而得到三昧正定。
禪那的種類
禪分為世間禪、出世間禪,世間禪如通凡通聖之四禪八定;出世間禪則如二乘所修之滅受想定、菩薩所修之種種大乘禪定(如來禪)等。禪宗祖祖相傳,以心印心,見性成佛,直契中道實相、定慧不二,故稱祖師禪。
八觸
修習禪定時,身心慢慢由粗至細,由染至淨,則會產生八觸境界,此為生理、心理的轉變過程。八觸即:
一、動:地、水、火、風四大相互變動、衝擊,身體即產生動相。
二、癢:氣鑽到微細神經時,身體產生發癢的現象。
三、冷:意識入到水大,身體感覺寒冷。
四、熱:意識入到火大,身體會發燒、發熱,甚至於大汗淋漓。
五、輕:意識入到風大,感覺身輕如雲,甚至有飛行的感覺。
六、重:意識入到地大,感覺身重如山,不能動彈。
七、澀:感覺皮膚如木皮一樣粗糙。
八、滑:身體似塗了一層油脂般,細滑如乳。
當八觸現象現前時,可以下列方法對治:
一、不理它,集中心念,修習禪定。
二、提念,思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八觸境界為身心之暫時變化,虛妄不實。
三、轉念,將念頭轉至善法上,如誦經、念佛、持咒……等。
四、平時持戒清淨,誠心懺悔,廣修種種善法、功德。
五、發大願,以悲智願行勤行菩薩道。
八觸是禪修靜坐的過程,若沒有八觸境界,則表示修行尚未用上功,但若是追求或執著八觸境界,又墮偏邪,反成為修行的障礙,無法真正深入禪定。故對一切境界,不執不取,八觸境界短暫即逝,必能更上一層樓。
【小結】
古德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恒沙七寶塔,寶塔畢竟化為塵,一念淨心成正覺。」禪定功德不可思議,一念清淨心與菩提心相應,即是不生不滅的功德。
《大智度論》云:「菩薩知諸法實相故,入禪中,心安隱,不著味;諸餘外道雖入禪定,心不安穩,不知諸法實故著禪味。問曰:『阿羅漢、辟支佛俱不著味,何以不得禪波羅蜜?』答曰:『阿羅漢、辟支佛雖不著味,無大悲心,故不名禪波羅蜜。』」諸佛菩薩,了達諸法實相,行住坐臥,語默動靜,定慧不二,悉在禪中,故具足無量功德,能起恆沙妙用。吾人若能秉持著清淨心、大悲心修習禪定,必能洗滌煩惱塵垢,達到定心、明心、淨心之境界,圓滿禪波羅蜜。
2005-05-21 19:52:10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禪”佛家語。
”禪師”尊稱修持禪宗的僧人。
”禪宗”佛教宗派之一。
認為菩薩存在於人心,主張「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南朝時,由印度高僧菩薩達摩所創。傳至唐代分為南北兩派。北蟬主張漸悟,又稱「漸禪」,以神秀為領袖。南禪主張頓悟,又稱「頓禪」,以慧能為領袖。
由以上說法推論 ”禪”有應該「悟道」的意思。
又,集中精神已思慮真理的修行方式稱為”坐禪”。
2005-05-21 17:14:34 · answer #7 · answered by 逸 3 · 0⤊ 0⤋
[禪]又作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作靜慮(止他想,繫念專注一境,正審思慮)、思惟修習、棄惡(捨欲界五蓋等一切諸惡)、功德叢林(以禪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無量等功德)。寂靜審慮之意。指將心專注於某一對象,極寂靜以詳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狀態。禪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對象則各異。禪及其他諸定,泛稱為禪定;又或以禪為一種定,故將修禪沈思稱為禪思。 蓋佛道修行之綱要為戒定慧三學,持戒清淨始可得禪定寂靜,禪定寂靜始能得真智開發。因禪定為佛教之主要修行,故大小乘經論皆廣為說示之,而其種類亦繁多。在阿含及部派佛教,將禪以尋、伺、喜、樂之有無,而分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等四種。色界四禪天乃修四禪者所生之處;為生於四禪天而修之四禪,稱定靜慮;生而即有,先天所得之四禪,則稱生靜慮。又有漏靜慮與無漏靜慮混合共修,謂雜修靜慮,俱舍論卷二十四主張此乃限於阿羅漢或不還果位者所修。 於大乘中,禪為六波羅蜜、十波羅蜜之一,即禪波羅蜜(禪定波羅蜜、靜慮波羅蜜)。乃菩薩為獲般若之實智,或為得神通所修者。關於菩薩之禪波羅蜜之修相及靜慮之種別,可見之於諸經論,如菩薩地持經卷六及瑜伽師地論卷四十三等載,禪波羅蜜有九種相:(一)自性禪,又作自性靜慮。指靜慮之自性,即將心集中於一對象之心一境性;或指由觀心之自性所得之禪。(二)一切禪,又作一切靜慮。為攝盡自行化他一切法之禪。(三)難禪,又作難行靜慮。難修之禪之意,為利益無量之有情,捨去禪定之樂,還生欲界,乃至依止靜慮,證悟無上菩提。(四)一切門禪,又作一切門靜慮。門乃出入之意。一切禪定以此四禪為門,而自此出與入。(五)善人禪,又作善士靜慮。不愛著禪定之樂,而與四無量心俱行之禪。此乃具有殊勝善根之眾生所修,故稱善人禪。(六)一切行禪,又作一切種靜慮。攝盡大乘一切行,故稱一切行禪。此有善禪、無記化化禪、止分禪、觀分禪、自他利禪、正念禪、出生神通力功德禪、名緣禪、義緣禪、止相緣禪、舉相緣禪、捨相緣禪、現法樂住第一義禪等十三種。(七)除煩惱禪,又作遂求靜慮。除去眾生種種苦惱之禪。(八)此世他世樂禪,又作此世他世樂靜慮。使眾生得現在、未來一切快樂之禪。(九)清淨淨禪,又作清淨靜慮。已斷盡一切惑、業,得大菩提果,故謂清淨,此又分為世間清淨淨不味不染污禪乃至煩惱**斷清淨淨禪等十種。以上唯菩薩所修之殊勝禪,稱九種大禪。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四最淨地陀羅尼品載,成就靜慮波羅蜜有五種相:(一)攝諸善法,令之不散。(二)常願解脫,不執著於二邊。(三)願得神通,成就眾生諸善根。(四)為淨法界,蠲除心垢。(五)為斷眾生煩惱根本。此乃說明菩薩修靜慮波羅蜜時所期之意願。 法華玄義卷四上載有世間禪、出世間禪、出世間上上禪等三種禪之說。其中,出世間上上禪復分為九種,即九種大禪。對此,出世間禪有如下四種禪:(一)觀禪,如九想、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等,皆為觀禪。即觀照不淨等境相之禪。(二)練禪,如九次第定。即鍛鍊有漏之禪,使其成為清淨之無漏禪。(三)薰禪,如師子奮迅三昧。即薰熟諸禪,使其通達無礙、轉變自在。(四)修禪,又作頂禪。即順逆自在,超入超出之超越三昧。以上之四種禪簡稱為觀練薰修。其中以修禪為最殊勝。又同書將根本舊禪、練禪、薰禪、修禪、九大禪等比喻為乳乃至醍醐等五味,而稱四禪、四無量、四無色等三種禪定為十二門禪(天台宗僅言「味等至」為十二門禪)。此十二門禪為世間禪中之根本味禪;對此,天台宗以六妙門、十六特勝、通明禪(又作通明觀、通明觀禪。通觀息、色、心三者,使之明淨,又得六通與三明之四禪、四無色、滅盡定等九者)為世間之根本淨禪。 大乘入楞伽經卷三集一切法品謂,禪分四種:(一)聲聞悟「人無我」之理,所修之「愚夫所行禪」。(二)菩薩悟「法無我」之理,而觀察其義之「觀察義禪」。(三)超越思慮及分別,心不起作用,立即如實悟真如之「攀緣真如禪」。(四)入如來之菩提,為眾生而顯示其不可思議作用之「諸如來禪」等。此外,華嚴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之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上載,禪可分為外道禪、凡夫禪、小乘禪、大乘禪、最上上禪等五種。注維摩詰經卷九舉鳩摩羅什之說,謂禪有大乘禪、小乘禪、外道禪三種。 中國各宗派均各依其教理而修禪定,另亦有行菩提達磨所傳之禪。後者係源於楞伽經等之思想,主張「教外別傳,不立文字」;其宗旨在於闡揚經典以外,釋尊以來以心傳心之法。意即不依經典文字,專以坐禪及棒喝等方法,令眾生悟其本來面目。此即禪傳入中國後所成立之禪宗。唐代有牛頭禪、北宗禪、南宗禪等流派;其後,南宗禪曾盛極一時。至臨濟、曹洞等宗,則各有其獨特之宗風。依此,宗密分唐代之禪宗為三派(禪三宗):(一)息妄修心宗,謂不顧外境,藉觀內心,以滅除妄念之宗。(二)泯絕無寄宗,主張凡聖等一切法如夢如幻,而達於「無」之智亦不可得,故心無所寄,而本來為無;體達此理,即得解脫。(三)直顯心性宗,體達一切現象之空、有悉為真如本性之宗。 又宗密自教禪一致之立場,而主張菩提達磨所傳之禪為最上上禪,或稱如來清淨禪。但主張教外別傳之禪門祖師認為稱呼達磨所傳之禪為如來禪並不適當。蓋自中唐以降,達磨禪為祖師傳祖師之禪,依之則可謂祖師禪;又稱為一味禪,意為純粹之禪。而將宗密所立,貶為如來禪、五味禪。又祖師禪之徒,將諸善萬行悉貶斥為有相,然亦因此產生反動思想,而有事理雙修、禪淨共行之主張。 禪宗各派有互評宗風者,如臨濟大慧宗杲批評曹洞宏智正覺固守默念不動之禪風,缺乏活潑銳利之作用,乃為一種默照禪;而宏智則批評宗杲之禪風為滯於公案工夫之看話禪。宋末時,以坐禪期待開悟之待悟禪盛行,然宏智及日本之永平道元均教誡此風,認為坐禪即為佛行,乃是第一義。又如木頭愚癡坐禪,唯默然而坐,心地未開者,被評為癡禪。
[禪師]
通達禪定之比丘。原始佛教時代,阿羅漢為通曉一切禪法者;以後至部派佛教時代,比丘間產生各種專門人才,如經師、律師、論師、三藏師、法師、禪師等。其中專意坐禪,通曉禪定者,稱禪師。在中國,禪師之稱,不限用於禪宗名德,於天台宗、淨土宗、三階教等專習坐禪者,亦稱禪師。續高僧傳習禪篇收載之達磨禪師、慧文禪師、慧思禪師、保誌禪師、道綽禪師、信行禪師等即屬其例。 後朝廷亦賜有德之僧予禪師號,中國以禪宗北宗之祖神秀獲諡「大通禪師」為最早。後有南宗之祖慧能於示寂後百餘年獲諡「大鑑禪師」。生前即有賜號者,以宋代宗杲之受賜「大慧禪師」為嚆矢。
2005-05-21 17:09:44 · answer #8 · answered by 曼陀羅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