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現象好像常常聽到...
它到底是啥東東...
還有反聖嬰現象又是什麼咧...
2005-05-17 17:54:42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月半子 2 in 科學 ➔ 氣象
部分為重點!「聖嬰」一詞源自西班牙文 El Nino,相當於英文Christ Child的意思,也就是上帝之子。長久以來南美洲秘魯太平洋沿岸的漁民就發現,在聖誕節時期,附近熱帶太平洋海域海溫常常會異常升高,洋流產生異常變化,進而造成漁獲量減少之現象,因為它發生的時間都在聖誕節前後,因此當地漁民就把這種海洋異常的現象稱之為El Nino,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聖嬰現象」。根據過去資料顯示,大約每二年至七年就會發生一次「聖嬰現象」,每次發生期間可達一年半到二年之久。在正常的氣候狀況下,熱帶太平洋東部的氣壓一般都比西部還要高,這種東西兩邊的氣壓差異,造成氣流由東邊的高壓中心流向西邊的低壓地區,也就是俗稱的熱帶東風帶,由於氣流與海水表面摩擦力的作用,東太平洋表面的海水也被氣流帶動向西太平洋流動,東太平洋深處之低溫海水也就必須向上湧出,以補充西行之洋流,此一上湧洋流把深海中累積的豐富營養鹽帶到上層海水中,提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的所需,也吸引大批魚群聚集,造就了秘魯及鄰近諸國漁業之發達,而海鳥亦隨魚群湧現而聚集,海鳥排泄物也就成為當地農業的主要肥料來源。但是在「聖嬰現象」出現期間,東太平洋的氣壓降低,而西太平洋之氣壓卻增高,東西太平洋兩邊的氣壓差異降低甚至反轉,此氣壓的改變使熱帶東風帶減弱,甚至轉為西風帶,於是東太平洋之洋流不再西行,東太平洋海域之表面海水停滯不動,抑制該區深處低溫海水上湧,上層海水無法得到營養鹽的補充,浮游生物無法大量繁殖,於是魚群聚集數量減少,海鳥出現之數量亦銳減,使該區域的漁、農業均蒙受相當程度的損失。事實上「聖嬰」現象並非祕魯沿海之區域現象,根據目前觀測結果,這種海水溫度增高的情形,從東太平洋到西太平洋綿延數千公里,其直接影響範圍遍及所有太平洋沿岸地區,更造成全球氣候異常。在聖嬰出現期間,東太平洋之氣壓降低,而西太平洋之氣壓卻增高,造成原本旺盛的熱帶東風帶減弱,甚至風向轉為西風,連帶造成東太平洋之洋流停止西行,停留在東太平洋海水逐漸受熱增溫,對科學家而言,如果赤道中東太平洋區的表層海水溫度與多年平均值偏高連續6個月超過0.5℃,就稱為一次聖嬰現象。「聖嬰現象」的主要特徵是東、西太平洋兩邊海水溫度的改變,而當海溫變化呈現東高西低時,伴隨的氣壓變化則為西高東低,反之若海溫變化為東低西高,氣壓則會出現西低東高的改變。這種氣壓的變化,一般習慣以南太平洋東部之大溪地和西部位於澳洲之達爾文,兩地之間氣壓的差異值作為指標,這種東西兩邊氣壓高低的變化,有如蹺蹺板兩端的起伏一般,氣象學家就稱之為「南方振盪」(Southern Oscillation),而「聖嬰」(El Nino)和「南方振盪」此一相隨而生之大氣、海洋變化現象,則被合稱為 ENSO。「聖嬰」現象出現時,會造成海水溫度異常變化,影響洋流的正常流動,進而造成海中浮游生物數量改變,於是魚群聚集數量減少,海鳥出現之數量亦銳減,對海洋生態產生巨大影響。同時,當「聖嬰現象」出現時,熱帶東太平洋表面海水溫度異常增高,洋面上方之大氣受熱,伴隨著海洋來之水氣上升,且經由對流作用成雲,在東太平洋地區產生異常降雨,造成東太平洋美洲沿岸地區發生水災。而西太平洋由於表面海水溫度較低,海域上空之空氣則是下沉,造成海面壓力增加 、抑制降雨;並擴及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乾旱,甚至引發森林大火,造成霾害影響空氣品質。在過去二十年來,共發生六次較明顯的「聖嬰現象」,其中又以1982-83年、1997-98年兩次,所導致的災害最為嚴重,據估計,在1982-83年的「聖嬰現象」期間,西太平洋區之南亞國家和澳洲,由於乾旱及火災所造成的財產損失,共約三十五億美元左右,同一時期東太平洋區之美洲國家,由於水災所造成之財物損失也有二十五億美元。有關聖嬰現象之詳細資訊,請參考本署聖嬰與反聖嬰現象網頁,網址為:http://www.epa.gov.tw/F/DM/son/son_index.htm/index.htm
2005-05-17 17:56:1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知識.無限 7 · 0⤊ 0⤋
喔喔
2005-05-18 17:01:23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1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