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誰能解釋禪宗的"空"義?!知道請告訴我^^我要交哲學報告用的.有回答有保佑.沒回答感激你^^

2005-05-14 12:38:25 · 12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12 個解答

您要的是禪宗的「空」義。所以我想應該從六祖惠能大師對「空」的體認來答,對您寫報告有益。免得文不對題。經文抄錄自六祖壇經。以『』框住為經文。
『何名摩訶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亦無方圓大小,亦非青黃赤白,亦無上下長短,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無有頭尾。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以下為心得略解,謹供參考:
摩訶是大。心量廣大,猶如虛空,不落在外在的測量比較之上,這裡的外在是指本來面目之外的一切。故無有邊畔,方圓大小、青黃赤白、上下長短,這些是指有形色的。亦無嗔無喜,無是無非,無善無惡,這些是指無形色的,但有名相,無有頭尾,亦不在時間內。諸佛剎土,盡同虛空。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這段說的是本來面目「覺」是「能」,同中庸所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中者,天下之大本也。故不能以外在來測量,是對本體的描寫。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本來面目「覺」一起用,如覺林菩薩偈云: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這段是覺性一起用,有時能諸法如義,即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和者,天下之達道也。但有時卻一時無法做到,總不要灰心,因為先知道自己錯了,就有機會做到諸法如義。

這裡前後兩段都是形容「世人妙性本空」,前面說無,後卻說有,是體與用的差別而已。所以惠能大師的看法,起用即證,起用至諸法如義的地步(止於至善),即稱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在這兩段說明自性的言談中,惠能大師一直提醒修行者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即著無記空。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修行重點就是自性起用。

2005-05-18 04:02:2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7-24 00:22:2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1. 空 , 猶如虛空 , 但並不是虛空 . ( 懂得 [ 空 ] 者 , 非常不少. )

2. 空 , 無所不包 , 亦無所包 .沒錯

3.例如 : 虛空無限大 , 所以 稱之為 [ 不小 ] . 虛空 看不見 , 所以稱之為 [ 不大 ].

4.以上比喻 : 不大不小 . 不高不低 . 不垢不淨 . 不增不減 .不在內外及其中間 .

5.心量猶如虛空 , 亦無 虛空之量 . ( 不可說成是 [ 沒有 ] , 亦不可說成是 [ 有 ] . )

故是真空妙有

2005-05-16 13:15:57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欲知空義,請看一本書”狗子的佛性”,裡面有易懂的解說,你看了就會懂。

2005-05-16 05:08:03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空]
梵語 nya。與「有」相對。音譯為舜若。意譯空無、空虛、空寂、空淨、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無自體、實體、我等,此一思想即稱空。亦即謂事物之虛幻不實,或理體之空寂明淨。自佛陀時代開始即有此思想,尤以大乘佛教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經系統之根本思想。 空可大別為人空與法空兩者。人空,意謂人類自己無其實體或自我之存在;法空,則謂一切事物之存在皆由因緣而產生,故亦無實體存在。天台大師智顗與嘉祥大師吉藏皆以小乘佛教所說之空,係觀察分析一切事物而入空,故稱析空觀。相對於此,大乘佛教則針對小乘佛教之析空觀而另立體空觀,即觀一切存在事物的理法之當體即是空之法。 又小乘僅見「空」,而不見「不空」,故被稱為「但空」。大乘則不僅見及一切存在悉為空,且兼及不空之一面,故稱「不但空」、「中道空」。蓋作一切法皆空之觀者,稱為空觀。空非虛無(偏空),觀空就是發現真實之價值,故真空就是妙有。反之,將「空」視為虛無,則稱為惡取空。茲列舉諸家所作空之分類如下: (一)二空:(1)依中論卷四觀邪見品及成唯識論卷一等說,分為人空與法空。人空,意謂在有情個體之中無實我之存在,故人空又稱我空、眾生空、生空、人無我等。法空,意謂由因緣所生之一切法無實體之存在,故又稱法無我。小乘說人空而不說法空,大乘則主張人法二空(又作人法二無我、我法二空)。(2)依成實論卷十身見品之說,分為析空與體空。析空,意謂將存在之事物分析至最後不可得時,則為空。體空,則意謂一切存在之本身即是空,故不須分析,當體即空。小乘與成實宗主張析空,大乘則主張體空。(3)依三論玄義之說,分為但空與不但空。但空,意謂僅偏於空而不知空之真義與妙有之境。不但空,意謂了知空之真義與承認妙有之境的中道空,此乃自觀一切法無自性而獲得之空。 (二)三空:(1)依辯中邊論卷中及顯揚聖教論卷十五等,法相宗認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圓成實性等三性中之每一性均有空義,故謂之三空。即凡夫所妄執之境為遍計所執性,該性本來空無,此即「無性空」。而由因緣所生之法即依他起性,與遍計所執性不同而非完全「無」,然亦非如眾生妄情所認為之「有」,此即「異性空」。至於真如為圓成實性,係由觀人、法二空所顯之自性,此為「自性空」。(2)依金剛經纂要刊定記卷一之說,指人空、法空、俱空(人、法二空)等三空。 (三)四空:大集經卷五十四及大品般若經卷五等所說,指法法相空(法相空)、無法無法相空(無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自法相空)與他法他法相空(他法相空)等四空。 (四)六空:(1)內空,謂眼、耳等六內處(六根)為空,又作受者空、能食空。(2)外空,謂色、聲等六外處(六境)皆空,又作所受空、所食空。(3)內外空,又作身空、自身空。(4)空空,謂所觀之空亦是空,故又稱能照空。(5)大空,十方世界為空,又作身所住處空。(6)第一義空,在諸法之外,無有所謂實相之自性,亦作勝義空、真實空、真境空。語出舍利弗阿毘曇論卷十六。 (五)七空:(1)相空,謂諸法之自相與共相均空,又作自相空。(2)性自性空,謂諸法之自性即空,又作自性空。(3)行空,謂五蘊遠離我及我所,而由因緣所生。(4)無行空,謂五蘊之中未曾有涅槃,又作不行空。(5)一切法離言說空,謂一切法無法以言語形容而為空。(6)第一義聖智大空,由果位聖智所見之第一義空。(7)彼彼空,謂你我彼此互為空,一般所說的「無」即相當於此空,為淺義之空。語出四卷本楞伽經卷一。 (六)十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散壞空、本性空、無際空、勝義空、空空等十種。其中,有為空,謂有為法即空。無為空,謂無為法即涅槃為空。散壞空,謂因緣假和合之物,終將離散與破壞,又作散空。本性空,謂自性為空,又作性空。無際空,謂無始以來存在之一切法皆屬空,又作無始空、無前後空。語出大毘婆沙論卷八。 (七)十一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性空、無所有空、第一義空、空空、大空等十一種。其中,無所有空,謂由於一切法無自性,無法求得,故亦作不可得空。語出北本涅槃經卷十六。 (八)十六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大空、空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際空、無散空、本性空、相空、一切法空、無性空、無性自性空等十六種。其中,畢竟空,謂諸法畢竟是空之窮極空。無散空,謂積集之善根不會散失,然並非執於善根之空,又作不捨離空、不捨空。相空,謂三十二相與八十種好皆為空。一切法空,謂一切佛法為空。無性空,謂由於人、法二空,故不可執著任何一物。無性自性空,謂無性與自性皆空。語出辯中邊論卷上。 (九)十八空:指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畢竟空、無始空、散空、性空、自相空、諸法空、不可得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等十八種。其中,諸法空,謂一切諸法皆空。無法空,謂過去、未來諸法皆空。有法空,謂現在諸法皆空。語出大品般若經卷三、大集經卷五十四、大智度論卷三十一。 此外,尚有十二空、十四空、十九空、二十空等諸種分類,而以十八空為著。 我國在魏晉時代雖已傳譯道行、放光等諸般若經典,而尚未譯出中論等論著,加以當時清談之風極盛,故多有附會老莊思想以闡釋般若經所說之畢竟無所得空,惟立論有失「空」之實義。據出三藏記集卷八毘摩羅詰提經義疏序載,當時成立之本無異宗、即色宗、心無宗、識含宗、幻化宗、緣會宗等,皆係以上記之「格義」方式宣說般若性空之宗派。

2005-05-14 23:09:57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曼陀羅 7 · 0 0

沒有就是空,如果叫的出來還叫什麼空?
禪宗之所以沒辦法人人皆空,就是因為懂得欣賞空的人太少。

2005-05-14 20:19:57 · answer #6 · answered by ? 2 · 0 0

不要偷懶 ! 自己要親自去體驗才能知道是甚麼 . 除了讀般若經論外還有諸大德法師可以諮詢. 此般若智慧解禪宗的"空"義有如冷天飲冰.冷暖自知.非他人言說一般樣. 況.非自知而取信之是謂迷信.此當非讀書人應有的態度. 慎之.

2005-05-14 17:07:40 · answer #7 · answered by ? 3 · 0 0

說真的...若是交報告....絕對講不出空...用講的無法說出真義
空就像金一樣...它可造成許許多多的外型...
但他的本質還是金..
而這金由更多原子及中子組成是因緣而生...
故說緣起性空

2005-05-14 16:16:0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寬恕一本書裏有寫到(達賴喇嘛的人生知慧2)。
桌子上有一杯水,這是一般人所謂的真相。如何證明一般人所謙的真相是存在的?就是我看到,感覺到…這是水。第二次再看看,還是水。這就是一般定義中的真相。
換一個方法來說,突然之間看到果汁,杯子裡面不是水,裝滿了果汁---黃色的。於是我仔細看:看到的都是水。所以這證明前面那個感覺是錯誤的---。在仔細看時,裡面並沒有果汁。這說明我們每天的感覺可能是有問題的。人體的缺陷,譬如面對不同燈光效果,會讓我們看事情產生不同的誤解。
最終的真相是什麼。我們看到色彩、形狀,但如果我拿走形狀、色彩、物質,杯子還剩下什麼?杯子在哪裡?這個杯子是由微小的粒子所組成:原子、電子、夸克。但是每一種粒子都不能稱作杯子。同樣的微小的粒子所組成:原子、電子、夸克。但是每一種粒子都不能稱作杯子。同樣的粒子可以組成四大元素、這個世界、任何東西。以佛來說,我們找不到佛在哪裡,所以,這就是最終的真相。
如果我們深入研究,想要找出事情的真相,最後我們可能什麼也找不到。
因此,達賴喇嘛要說的是:杯子就是無。所謂「杯子」只是一個標誌,用來形肉每天生活真相的一個形容詞而已。但是每個杯子都是存在的,卻是來自因果之間交錯複雜所形成的網絡,並非單獨成立的。物品不可能憑自已的本身、自己的獨立意志就能成立。
以上是達賴喇嘛對「空無」的解說,不知有沒有幫到你的忙。

2005-05-14 13:13:21 · answer #9 · answered by malu 1 · 0 0

禪宗的"空"就是" __" 義,例如:見一朵花,只要看著就好,別去分析花朵為何美麗等等!~

2005-05-14 13:05:42 · answer #10 · answered by ?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