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有人有 "松風閣記" 的全文翻譯嗎 ???
全文分上下文
作者是 :劉基
有的人可以告訴我咪 ~~^^"???
2005-05-12 14:55:47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 語言
松風閣記(上)
原文:
雨、風、露、雷,皆出乎天。雨露有形,物待以滋;雷無形而有聲;惟風亦然。
風不能自為聲,附於物而有聲;非若雷之怒號,訇號於虛無之中也。惟其附於物而為聲,故其聲一隨於物;大小清濁,可喜可愕,悉隨其物之形而生焉。土石屭贔,雖附之不能為聲;谷虛而大,其聲雄以厲;水蕩而柔,其聲洶以豗;皆不得其中和,使人駭膽而驚心。故獨於草木為宜。
而草木之中,葉之大者其聲窒,葉之槁者其聲悲,葉之柔者其聲懦而不揚;是故宜於風者莫如松。
蓋松之為物,幹挺而枝樛,葉細而條長,離奇而巃嵷,瀟灑而扶疏,鬖沙而玲瓏,故風之過之,不壅不激,疏通暢達,有自然之音;故聽之可以解煩黷,滌昏穢,曠神怡情,恬淡寂漻,逍遙太空,與造化遊。宜乎適意山林之士樂而不能違也。
金雞之峰,有三松焉,不知其幾百年矣。微風拂之,聲如暗泉颯颯走石瀨;稍大,則如奏雅樂;其大風至,則如揚波濤,又如振鼓,隱隱有節奏。
方舟上人為閣其下,而名之曰松風之閣。予嘗過而止之,洋洋乎若將留而忘歸焉。蓋雖在山林,而去人不遠,夏不苦暑,冬不酷寒,觀於松可以適吾目,聽於松可以適吾耳,偃蹇而優遊,逍遙而相羊,無外物以汩其心,可以喜樂,可以永日,又何必濯潁水而以為高,登首陽而以為清也哉?
予,四方之寓人也,行止無所定,而於是閣不能忘情,故將與上人別而書此以為之記。時至元十五年七月九日也。
譯文:
雨、風、露、雷,都來自天空。雨、露有形體,萬物等待它們來滋潤;雷沒有形體卻有聲音,風也是這樣的。
風不能自己發出聲音,藉著東西而發出聲音。不像雷的震怒號叫,在虛空裡就發出了大聲。就因為風附藉著物體而發聲,所以它的聲音完全隨著物體而改變;響亮、微弱、清晰、混濁、輕快、恐怖等變化,就都隨著物體的形狀而產生了。土石贔屭太堅實,風雖吹過它們上面也不能發出聲音,山谷空闊廣大,那聲音就雄壯淒厲。水流盪漾溫和,那聲音就喧嚷吵雜。都不能算中正和平的聲音,讓人覺得膽戰心驚。所以只有附藉著草木發聲才合適。
因為松這種植物,本幹挺拔枝柯糾繞,葉子纖細而修長,奇特而蔥蘢,舒展而茂盛,交錯而精巧,所以風吹過它的時候,不滯塞不激盪,流順通暢,具有自然的和諧,故以聽了可以消除煩惱憂慮,洗淨昏沈污濁,使人精神曠達心情愉快,舒和淡泊,寧靜安閒,自由自在在天地間生活,跟大自然相往來。難怪愛好山林的高士,喜歡松而不能離棄它了。
金雞峰上有三棵松,不知有幾百年了,微風輕吹,聲音如幽靜的泉水淙淙地流過石灘,風稍大,就像演奏典雅的古樂。那大風來的時候,就像翻揚的波濤,又像擊鼓一樣,低沈而有節奏。
方舟上人在金雞峰下建造了一座樓閣,取名為松風閣,我曾到訪而住在那兒,舒暢得意的像要長住下來而忘了回去。因為此閣雖在山林之中,可是離人境不遠。夏天不太炎熱,冬天不太寒冷,觀賞松可以使我眼睛舒服,聆聽松可以使我耳朵舒服,慢步徘徊從容地遊覽。自由自在地徜徉其中,沒有外來的事物擾亂心境。使人歡喜快樂,使人願意終日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像許由那樣到潁水邊洗耳才算高潔,像伯夷、叔齊那樣爬上首陽山不食周粟才清廉呢?
我是四處寄居的人,腳步從不安定於一處,可是對這座樓閣,卻不能忘懷,所以在要跟上人道別時,愾了這些作為松風閣記。時間是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九日。
松風閣記(下)
原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上。予今歲始至,留再宿,皆值雨;但聞波濤聲徹晝夜,未盡閱其妙也。至是,往來止閣上凡十餘日,因得備悉其變態。
蓋閣後之峰,獨高於群峰,而松又在峰頂;仰視,如幢葆臨頭上。當日正中時,有風拂其枝,如龍鳳翔舞,離褷蜿蜒,轇轕徘徊;影落簷瓦間,金碧相組繡,觀之者目為之明;有聲,如吹塤箎;如遇雨,又如水激崖石,或如鐵馬馳驟,劍槊相磨戛;忽又作草蟲鳴切切,乍大乍小,若遠若近,莫可名狀;聽之者耳為之聰。
予以問上人。上人曰:「不知也。我佛以清淨六塵,為明心之本,凡耳目之入,皆虛妄耳。」予曰:「上人以是而名其閣何也?」上人笑曰:「偶然耳。」
留閣上又三日乃歸。
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記。
譯文:
松風閣在金雞峰下,活水源之上。我今年方才來到,住了二夜,都遇到下雨,只聽到波濤般的聲音日夜不停,沒有完全看到它的美妙,到現在,來來往往住在閣上共十多天了,因此能完全明白它各種姿態的變化。
閣後面的山峰,在眾山峰中特別高,至於松樹又在山峰頂上;向上看,就像車傘張在頭上,當日正當中時,有風吹動那樹枝,就像龍鳳在飛翔舞蹈一樣,柔和迂曲,糾繞擺動;樹影照在簷角瓦稜之間,金黃碧綠的顏色交織如錦繡,使看到的人眼睛都因而明亮。有聲音,像吹塤箎等樂器一樣。如果遇到下雨,又像水沖激著山崖石壁,或者像壯勇的馬在奔跑,目劍、長矛互相磨擦撞擊,忽然又發出細細的草蟲鳴叫聲,一會兒大,一會兒小,像在遠處,又像在近處,沒法形容那情況,使聽到的人耳朵都因而靈敏。
我問上人是否也有這種感覺,上人說:「不知道啊!我們佛門以洗淨六塵的熏染,作為澄明心性的根本,耳朵、眼睛所接受的一切,都是虛無空妄而已!」我說:「上人為何以此命名此閣呢?」上人笑道:「偶然罷了!」
又在閣上居留了三天才回來。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寫此記。
2005-05-12 15:05:3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