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主要學說是什麼 內容越多越好 謝謝!!
2005-04-29 19:22:42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圖片參考: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zh/a/a8/Confucius_01.jpg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具有中國國教的地位,至今也是華人的主流思想基礎。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儒家的思想和主張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幾千年之後,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衝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模式,就成了舉世關注的大問題,並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場百家爭鳴式的大辯論。當時代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諸子百家,紛紛提出各自的主張,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思想交鋒,儒、法兩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們旗鼓相當,針鋒相對,英者雲集,皆為顯學。另外還有墨家、道家、陰陽家等等學派,可謂學派林立,在中國歷史上學術與言論為開明時代。儒學的形成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但是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封建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儒學對中國的影響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不過由於近代因為中國落後致使一些激進文人對儒家思想的攻擊、中共以其意識形態立場進行“打倒孔家店”歪曲,部分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一些人仍然認為“儒家思想”是“四舊思想”而需要破除,這和韓國對儒教致力保存過去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發源於中國卻昌盛于韓國的尷尬局面。不過由於道德敗壞等各種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少部分良知者已重拾起這份民族的寶貴遺產,中國大陸學者目前正努力編篡《儒藏》(藏,音zang4)以彌補歷史遺憾(三教中,道教有《道藏》,佛教有《大藏經》,惟儒教無自己的經藏),傳承和弘揚儒學。實際上,無論激進文人如何攻擊,中共如何打壓,儒家思想一直是漢族及中國其他民族等民眾最基本的主流價值觀。禮、義、廉、恥、仁、愛、忠、孝等儒家思想的基本價值觀,一直是指導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行為的基本意識規則。 漢朝興起在漢武帝之前,秦朝、漢朝都是以法家思想 為政權的通知思想。秦始皇(260 BC - September 10, 210 BC)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尚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的根本。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551 BC – 479 BC) 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的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歷代變遷漢朝以後,歷朝歷代四書五經被無數次修訂,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現在所說的儒家思想,相當部分來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獻。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對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束縛。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致使人們對中國文化作出反思;對儒家思想也發生了各種爭論;其中學衡派的學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新儒學也薪火相傳。民國以後,儒家從思想到形式的系統體系在民間和官方的存在轉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在中國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在中國大陸,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儘管政府當局曾經帶頭“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國人價值觀中的主流地位並不可能去除,而到目前則大陸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自漢以來至今,儒家思想在絕大部分歷史時期是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儒教在東亞的影響儒家思想在東亞各國都有廣泛的影響。
2005-04-29 19:29:2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儒家思想,也稱為儒教或儒學,由孔子(西元前551-西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創立,最初指的是司儀,後來逐步發展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儒家的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流派,自漢以來在絕大多數的歷史時期具有中國國教的地位,至今也是華人的主流思想基礎。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儒家的思想和主張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學派的思想。中國文明史經歷了夏、商、周的幾千年之後,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創立。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在總結、概括和繼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親親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乃因史記作春秋,上至隱公,下訖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據魯,親周,故殷,運之三代。”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說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思想產生的背景
孔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由於社會內部不可調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機搖撼了傳統文化的權威性,對傳統文化的懷疑與批判精神與日俱增,就連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當時所處的時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體系中,並對傳統文化加以適當的改造,以便在社會實踐中建立一種新的和諧秩序和心理平衡,這種情況到了大變革的戰國時代顯得尤為突出,因為人們在崩塌的舊世界廢墟上已經依稀看到了衝破舊尊卑等級束縛的新時代的曙光。
未來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模式,就成了舉世關注的大問題,並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場百家爭鳴式的大辯論。當時代表社會各個階級、階層利益的諸子百家,紛紛提出各自的主張,其中一個最主要的爭論焦點就是如何對待傳統文化的問題。圍繞這個問題而進行的思想交鋒,儒、法兩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們旗鼓相當,針鋒相對,英者雲集,皆為顯學。另外還有墨家、道家、陰陽家等等學派,可謂學派林立,在中國歷史上學術與言論為開明時代。
儒學的形成
儒家學派之前,古代社會貴族和自由民通過“師”與“儒”接受傳統的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禦、書、數)的社會化教育。從施教的內容看,中國古代的社會教育完全是基於華夏族在特定生活環境中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習慣、慣例、行為規範和準則等文化要素之上而進行的。儒家學派全盤吸收這些文化要素並上升到系統的理論高度。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舊日統治階級壟斷教育的局面,一變“學在官府”而為“有教無類”,使傳統文化教育播及到整個民族。這樣儒家思想就有了堅實的民族心理基礎,為全社會所接受並逐步儒化全社會。但是儒家學派固守“道不過三代,法不貳後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內涵豐富複雜,封建皇權逐步發展出基礎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和講華夷之辨。
儒學對中國的影響
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這種影響在短期內不會消除。
不過由於近代因為中國落後致使一些激進文人對儒家思想的攻擊、中共以其意識形態立場進行“打倒孔家店”歪曲,部分人仍無法糾正對儒家的偏見,以至儒教無法在中國大陸得到應有的尊重和重視。一些人仍然認為“儒家思想”是“四舊思想”而需要破除,這和韓國對儒教致力保存過去文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發源於中國卻昌盛于韓國的尷尬局面。不過由於道德敗壞等各種社會問題的日趨嚴重,少部分良知者已重拾起這份民族的寶貴遺產,中國大陸學者目前正努力編篡《儒藏》(藏,音zang4)以彌補歷史遺憾(三教中,道教有《道藏》,佛教有《大藏經》,惟儒教無自己的經藏),傳承和弘揚儒學。實際上,無論激進文人如何攻擊,中共如何打壓,儒家思想一直是漢族及中國其他民族等民眾最基本的主流價值觀。禮、義、廉、恥、仁、愛、忠、孝等儒家思想的基本價值觀,一直是指導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行為的基本意識規則。
漢朝興起
在漢武帝之前,秦朝、漢朝都是以法家思想 為政權的通知思想。秦始皇(260 BC - September 10, 210 BC)焚書坑儒後,加之漢字尚處於雛形,不具備準確表達的功能,正統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強調以儒家思想為國家的哲學根本,杜絕其他思想體系的根本。漢武帝採納了他的主張。從此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研究四書五經的經學也成為了顯學。此時,孔子(551 BC – 479 BC) 已死百餘年。董仲舒在具體的政策上將道家,陰陽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統治的部分加以發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漢代的儒家思想普及過程中,很多社會問題的到解決。儒家思想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國家,政治家們以此為根據,限制土地過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體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綱五常”等政策。
歷代變遷
漢朝以後,歷朝歷代四書五經被無數次修訂,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學在魏晉時期演變成玄學。唐代政權基本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但是也滲透了道教和佛教。宋代時發展為理學,尊周敦頤、程顥、程頤為始祖,朱熹為集大成者。後取得官方地位。現在所說的儒家思想,相當部分來自宋朝(960 AD-1279 AD)的文獻。元明清時期,科舉考試都以朱熹的理學內容為考試題目,對思想產生了很大的束縛。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後致使人們對中國文化作出反思;對儒家思想也發生了各種爭論;其中學衡派的學人對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現代社會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新儒學也薪火相傳。民國以後,儒家從思想到形式的系統體系在民間和官方的存在轉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價值觀在中國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在中國大陸,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儘管政府當局曾經帶頭“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國人價值觀中的主流地位並不可能去除,而到目前則大陸整個社會處於轉型期。自漢以來至今,儒家思想在絕大部分歷史時期是中國的主流價值觀。
儒教在東亞的影響
儒家思想在東亞各國都有廣泛的影響。
儒家ㄉ重要代表人物是孔子
其學說以仁為中心
孔子是將學術重貴族轉化到民間ㄉ第一人
再教育上秉持有教無類與因材師教精神
2005-05-01 09:15:2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CTG 1 · 0⤊ 0⤋
作業要自己寫!!!
2005-04-29 19:52:5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秦 6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