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請問上句是什麼意思?

2005-04-28 18:59:08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4 個解答

倘若你是不能看懂 四句偈者˙則很費力˙但是希望能讓你 稍有啟發性˙

翻譯 : 如來 不生不滅˙後五百歲 ; 比喻 無前亦無後 , 五百歲,比喻 五蘊也˙( 與 此經首的 [ 一時 ] 同義˙一時 , 佛在舍衛國....)

持戒波羅蜜 ; 比喻 於諸法無所起˙修福者,比喻 具持 善根福德智慧 者˙

一佛等於無量千萬佛˙二佛三四五佛等於 一佛˙無量福德, 則比喻 無量智慧也˙
( 註 : 此經全文 皆是 不可分割的˙例如 : 所謂福德, 即非福德性 ˙).

2005-04-28 19:43:5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音版》
https://docs.google.com/viewer?a=v&pid=explorer&chrome=true&srcid=0B4fizBe0OdVTNWY3MmRlNDYtMDZjNC00YmY0LTllMGYtZjQzNzcxMmRjZjEz&hl=en_US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宣化老和尚講述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Vajra/vajra.htm

2011-12-06 11:55:2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音音 2 · 0 0

19.「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须菩提為何有如是的感慨和疑問,因為须菩提深知眾生常向外求、有所得求,故常住於相。而如今聽佛細說,確信眾生本具覺性(本覺)而且能有覺的作用(始覺),如同種子發芽一般,故起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而佛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就這麼單純,隨時保持自己在「覺」的當中,而能「覺不知」(不知,不智也,妄心也),進而能引發眾生的覺「覺不覺」(度至無餘涅槃),如此簡單的直路,眾生會生實信否?須菩提認為眾生難得生實信,因為當你私底下問每位眾生:「你曾自見己過嗎?」,每個人都會回答,有這個經驗,可是當你告訴他,這個就是最重要的「覺」,這這樣一直走就可以了,他絕對不信,因為他要的是早課、晚課、持咒、誦經、拜佛、吃素、禪坐、放生、布施等等,或者他要行四念住、骨想、四禪八定、三昧、解脫等等。
20.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佛同意須菩提的看法,這條直路確實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認為须經歷一段長時間,聽聞過無量千萬佛都異口同聲說一樣的話「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這樣的持戒修福者才有可能對佛所說的這段話「能生信心,以此為實。」所以六祖惠能形容「此法門是最上乘,為大智人說,為上根人說。小根小智人聞,心生不信。譬如天龍下雨於閻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棗葉。」其次,佛與須菩提對這個問題不同的觀點何在?須菩提悲痛眾生無福德立即生實信,佛卻如此說:「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佛非常有耐心,一等五百年,因為凡夫活在時間觀念裡,有生有滅,佛不受時間觀念的拘束,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如來可以等待,在他沒有轉動的影兒,所以當是人一念生淨信者,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2005-04-29 08:04:5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是告訴眾生,在[末法時期]以持戒清淨,最能有所成就!!雖然用[福德]來接引眾生...但也說[一念生淨信者]..既然[淨信],就知道[福德]的空性.即是[無量福德]!!

2005-04-29 05:13:36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