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何謂[慧解脫]阿羅漢?只有慧解脫,可以得到[阿羅漢]果嗎?有經典出處的根據嗎?

2005-04-26 07:24:0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社會與文化 宗教信仰與靈性

3 個解答

阿羅漢有二種:
1,慧解脫阿羅漢:雖已見法開悟,但未證神通.
2,俱解脫阿羅漢:不但見法開悟,也俱足神通.
佛陀在世的時代,門下弟子有五百阿羅漢,三分之二是慧解脫阿羅漢

這是分類法 以佛經去計算分類的
因為當時佛 開解修行者
有人證得四聖果之果位
依據果位 便可計算出來
---------------------------------------------------------------------------------
小乘分四果羅漢

初果羅漢叫斯陀含,中文的意思是預流果,斷了五個見惑,
但是,根本思惑還沒有解脫,因餘習未斷,所以要七還人間.

二果羅漢叫須陀含,是一還果,思惑的根根拔出來一點,
死後再來一次世間.

三果羅漢叫阿那含,是不還果,不回到人世間來了,直接
從天上證四果入涅槃.

四果羅漢叫阿羅漢
-------------------------------------------------------------------------------

在聲聞四果中,阿羅漢居於極果,依阿含經、四分律等

所載,四果是﹕初果須陀洹 (Srotaapanna),入流預流之義

,斷盡三界見惑,預入聖道法流。二果斯陀含(Sakrdgamin)

一來之義,於欲界九品思惑中,斷盡前六品,後三品猶在,

須更來欲界,一番受生。三果阿那含(Anagamin)不來之義,

斷盡欲界後三品思惑,更不來欲界受生。至於四果阿羅漢,

為無學之義,斷盡色界,無色界,四智 (註3)已圓,已出三

界,已證涅槃,無法可學。(註4)

聲聞四果之說,是現在最通俗之一說,另有大乘四果之

說,即初地生如來家,是須陀洹果,八地得授記,是斯陀含

果,十地得受識,是阿那含果,佛地是阿羅漢果。(註5)此

一說法諸家採用較少。

阿羅漢既是聲聞四果的極果,也是佛弟子中修證最高的

階段,除上述四智已圓之外,還成就了八解脫(註6),具備

了三明、六通。所謂三明是指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註7)

,六通是天眼通、天耳通、知他心通、宿



309頁



命通、 身如意通、漏盡能(註8),由於這三明、六通的含義

,使宋以後的羅漢像創作者,刻意表現,誇張效果,以便極

力符合廣大神通,能人所不能。

至於四智及八解脫的含義,是一種境界,比較抽象,因

此在藝術的創作上,除了將羅漢塑成出家人比丘的面貌,以

表示四智中的梵行已立之外,其他含義的表現,均無法具體

的顯示出來。

由於羅漢果大都是由佛在世時的弟子所證得,這些弟子

都是現比丘形像----光頭赤足,身披袈裟者,因之,歷代藝

人手下的羅漢像都呈比丘像。
---------------------------------------------------------------------------------

證入阿羅漢之聖者,超出三界,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
成所作智)已經圓融無礙,已無法可學,故稱為無學。

大乘義章解釋阿羅漢有四種含義:
1.佛能斷一切惡法,所以叫做「應」。
2.如來能夠應證寂滅涅槃,所以叫做「應」。
3.如來能夠感化一切眾生,所以叫做「應」。
4.如來已經斷絕一切的過錯,內心清靜,所以能夠接受物資供養。

阿羅漢依根性之利鈍分為六種:
1.退法阿羅漢--指遇小惡緣即退失其所得者。
2.思法阿羅漢--指恐懼退失其所得之證果,而常思自害者。
3.護法阿羅漢--於所得之法,歡喜而能自作守護者。
4.安住法阿羅漢--不退亦不進,安住於其位者。
5.堪達法阿羅漢--善修練根而達不動法者。
6.不動法阿羅漢-於所得之法絕無退動者。
--------------------------------------------------------------------------------------
因為問者是CHARILE,所以應如此答

將軍的意思是什麼

呵....

2005-04-26 09:19:4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天涯望浮雲 7 · 0 0

我很感謝[將軍]的回答..但加了第一句話,會讓提問的人傷腦筋的..敬請海涵!!

2005-04-27 13:21:28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因為問者是CHARILE,所以應如此答。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其實答案您老早就知。在下配合您演戲。
另阿含經有一段記載,聖弟子們希望佛陀以「他心通」與「神足通」講法,〈比較不可思議,可吸引更多的人來跟隨,不就更壯大嗎?〉可是佛陀不同意,並且向聖弟子解釋清楚,只有慧誡神通能真正使人脫離煩惱。聖弟子們聽了佛陀的解釋,終於懂了。也認為以慧誡神通說法最恰當。如果當時你也是聖弟子,你將會如何看待「慧解脫」?

2005-04-27 22:01:14 補充:
若能讓人傷腦筋,而有超越自己慣性的思惟,這時,還是加得好。

2005-04-26 16:39:20 · answer #3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