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時做了一個夢,夢裡是從未去過的地點,但是夢到了兩位過世的長輩,腦神經科學如何看待做夢與夢境?
2005-04-25 19:00:38 · 1 個解答 · 發問者 Victoria 6 in 科學 ➔ 另類科學 ➔ 超自然現象
一、認識睡眠狀態
一般人以為睡眠是一種無意識狀態,其實沒有那麼簡單;科學家透過腦電波圖的連續監測,發現人類的大腦與睡眠有三種主要的運作機制:
1. 清醒時,腦部呈低壓的快波,想睡覺時則呈略高壓的快波(α波)。
2. 非快速動眼期,又稱為「常型睡眠」,由淺睡至深睡可再分為四期:
第一期:α波消失一半以上,常出現短暫的θ波。
第二期:特徵為紡錘波及K叢。
第三期:開始出現δ波(慢波),偶有紡錘波及K叢。
第四期:δ波比例更高。
後面二期(第三、四期)合稱深睡期或慢波睡眠,與睡眠品質(有無睡飽)
有關。
3. 快速動眼期,又稱為「異型睡眠」。亦即由淺睡、深睡再返回淺睡後出現,其波型和常型睡眠的第一期相似。顧名思義,快速動眼期常伴有眼球快速運動及作夢狀態,睡眠程度較淺,容易醒來。
常型、異型睡眠關係到腦力與健康
剛入睡時,眼球在眼皮中緩慢游移,謂之「非快速動眼期(NREM:nonrapid eye movement)」;大約經過九十分鐘之後,眼球變成快速水平與垂直移動,謂之「快速動眼期(REM:rapid eye movement)」;快速動眼期與非快速動眼期兩種狀態通常不斷地交替進行,平均一個晚上約循環四到六次。
為什麼會有兩種狀態呢?據研究,REM與學習記憶、促發清醒有關,NREM則與保存能量、復原身體有關。簡單地說,睡眠是為清醒做準備,或說睡眠的目的是為了維持頭腦清醒、確保生命得以存續下去,因此沒有人能永遠不睡覺。
在正常情況下,成人的夜間睡眠往往是常型(非快速動眼期)和異型(快速動眼期)睡眠交替出現,此後常型睡眠愈來愈短、愈淺,異型睡眠時間則逐漸拉長。上半夜時,慢波睡眠(常型第三、四期)出現的機會比較多,到了下半夜即逐漸消失、被異型睡眠(REM)取代,這就是很多人到了下半夜就睡不好、多夢的主要原因。
再進一步言,一般人的常型睡眠時間大概是第二期占百分之五十,慢波睡眠占百分之二十,異型睡眠約百分之二十五;此後隨著年紀增長還會出現變化,例如異型睡眠在出生時高達百分之五十,到幼年期即降到百分之三十,至十歲左右即已相當穩定,約百分之二十五;一直到六十歲左右,不但異型睡眠更加減少,連慢波睡眠時間亦少至幾乎完全消失,這是老年人睡眠品質低落的原因。
---------------------------------------------------------------------------------------------------------------
三、善用夢境為生活加分
不管是在門診或日常生活中,都可聽到有人抱怨「昨晚一直作夢、睡得不好,所以今天沒有精神、頭痛!」
事實上夜裡有夢不一定就睡不好、沒精神,只要充分了解夢的形成與代表的意義,不但不會因為多夢而精神不好,還可以善用夢境、為生活加分。
睡著了才會做夢
夢是稀奇古怪又難以索解的,目前的研究已知與快速動眼期直接相關,也就是說已經睡著的人如果在這個時期(REM)被叫醒,大都會說他正在做夢,而且情節荒唐,譬如出現超現實的神秘內容,讓人聯想到神諭天啟、靈魂出竅、預知未來等等。如果是在非快速動眼期被叫醒,則多數人會說還沒有做夢,只是在「思考」而已;即使偶而做夢,其內容也非常接近現實世界,例如尿漲時所做的夢就與急著找地方解尿有關。
依照佛洛依德對夢的解析,幾乎每個人、每一次睡覺都會做夢,因此如果有人說他昨天晚上因為睡得很好,所以沒有做夢;或說整個晚上都躺在床上、完全沒有入睡,兩者都是不正確的;「夢是睡眠中最精彩的片斷。」佛洛依德說,很多的夢境都在一覺醒來就忘記了,因此往往以為沒有做夢、睡得特別好。
就精神醫學的了解,吾人潛意識中潛抑著許多早年的願望和原驅力,這些
露骨的願望因無法見容於意識,而在夢境中以扭曲、超現實、隱晦但安全的形式,釋放出一部分久遠隱忍的能量,藉此滿足潛意識中的衝動,同時維持心理平衡。綜言之,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小徑,雖然在科學探照下,仍有許多個人獨特的神秘色彩。
一般解夢字典提到的多係REM的夢境,我覺得解釋上大部分都有問題,因為不同文化的人做同樣的夢,意義應該也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至於有些靈學家認為夢是通往靈界或異次元的途徑,實在太玄虛且不切實際,事實上,那可能只是現實世界的一種反應而已。舉例來說,我曾夢見一個大廳中人聲鼎沸、讓人受不了,而想逃離現場,一離開就醒了。這麼簡單的夢如果去請教任何解夢大師,大概都可以做出各種解釋,佛洛伊德、容格等人如果還在世上,應該更可說出一堆大道理;實際上,我醒來後發現,原來是房間裡有五隻嗡嗡叫的蚊子在圍攻我!而蚊子的嗡翁聲在夢境裡竟被大腦解讀成人聲鼎沸。
另外還有一次夢到我即將墜入懸崖,因而嚇醒,這是許多人都做過的夢。如果以佛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可能會說我有「性壓抑」;若套用容格的理論,可能是一種「遠祖從樹上跌下來的集體潛意識」。真正的答案是我的半邊身體已經離開床沿、即將滾落床下,幸好及時伸出手臂撐住地面,才免於摔傷。
新「夢的解析」:從現實中找答案
根據研究,人剛睡著、進入REM期時,因為肌肉鬆弛往往出現「跌落」之夢。其他很多夢境亦然,不必用到精神分析也可以解釋得很好,遑論靈異傳奇。因此,我對「解夢」有新的見解:
1.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的所見所聞加上內心的欲望,就是夢的最佳素材,所以做夢者只要仔細推敲近日來的遭遇,不難找出蛛絲馬跡。
2.身體狀況出了問題:有些隱疾會在夢中以象徵呈現,譬如有人夢見臀部跌坐在泥塘中,幾天後竟發現罹患直腸癌,所以惡夢連連時可考慮接受健康檢查。
3.臥室內環境的影響:蚊子、噪音、床舖、枕頭、通風、採光等環境因素,也可能與夢境有關,有時只是棉被滑落床下,也可能被潛意識編入夢境中。
4.飲食的影響:食物的成分或影響也會進入腦部,成為夢境的一部分;例如睡前吃得太鹹,夢中便因口渴到處找水喝;更平常的是睡前喝太多水,因而夢中急著找廁所,找到後卻發現廁所前大排長龍。
由於左腦在睡覺時運作較不靈活,所以邏輯推理能力減弱,夢境變得荒誕不經;如果不仔細回想過往遭遇,想完全了解夢的意義是不太容易的。萬一索盡枯腸還是解不了夢,那就算了,或許有一天會知道為什麼,即使永遠不知道也沒關係,譬如有一夜夢到被雷打到,感覺很不吉利,經過多日仔細追索,發現原來是當天深夜有人無聊在街道上按汽車喇叭;結果毫無意義,可見夢境根本不必、也無法深究 !
現在有了核磁共振以後,已經能對腦部做更深入的研究,也改變了許多過去對睡眠的觀念。例如從前認為睡覺是大腦在休息,現在則證實睡覺時大腦的活動比沒睡時更厲害;尤其是利用腦造影技術,可以輕易看到正在睡覺者的視覺皮質相當活躍,顯示他在做夢;其原理是計算血中帶氧血紅素與去氧血紅素的量,腦造影圖中亮起來的部份就表示這個腦區正在工作。從腦造影技術可以了解,睡覺時是身體在休息,而大腦仍在工作,而且分泌許多激素,如在第四階段時,腦部會分泌生長激素、正腎上腺素等重要的神經傳遞物。如果視覺皮質區在腦造影下亮起來,就表示正在做夢,而且是彩色的,只是醒來後多半不記得而已。
2005-04-30 09:41:49 · answer #1 · answered by Peace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