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到這個東西~可是我一直不了解它是什麼~希望有人能夠幫我解答~用詳細越好~成分等等也需要~相關網站也能~謝謝嚕!
2005-04-25 18:07:11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米其林 2 in 科學 ➔ 化學
PU中文叫聚脲酯,是人工合成的一種高分子俗稱PU塑膠,在製造PU塑膠時在預聚體加入發泡劑,使PU塑膠內含有許多氣泡,就成為PU泡棉。PU具柔軟、彈性、手感佳等特性,一般聚氨酯由兩相來組成,包括軟段和硬段,軟段是長鏈多元醇,硬段是由異氰酸酯和擴鏈劑構成。聚氨酯是由異氰酸酯和多元醇反應先生成預聚體,然後與擴鏈劑反應硫化制得。有時使用“一步法”來合成聚氨酯以降低成本和增加反應速度。所謂“一步法”就是將多元醇、異氰酸酯及擴鏈劑混合,直接反應生成聚氨酯。
雖然“一步法”生產聚氨酯彈性體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成本低、速度快),但是多數情況下一般小公司願意選擇“預聚法”路線,向其他公司買預聚體。雖然購買預聚體要比自己合成貴一些,但是它可避免在操作過程中異氰酸酯的揮發,並且有穩定的品質。
2005-04-26 08:07:5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W01 3 · 0⤊ 0⤋
1.(1)發泡 PU( Polyurethane foam 應該說成 poly( urethane-urea ) foam )~~屬於兩液型 Polyurethane ~~~也就是說使用前分成A 劑 跟 B 劑~~~A 劑是 NCO(例如:MDI,TDI,HDI,IPDI,PPDI,H12MDI...等等的 isocycanate )或者是末端帶有 NCO 的 pre-polymer 或者上述兩者混合~~~B 劑是(i)多元醇有兩種 polyester polyol and polyether polyol( 聚酯型跟聚醚型 )~~(ii)末端帶有 -NH2 的 polyeyher polyol ~~B劑有(i)(ii)這兩種型~~~依照不同的物性要求~~~例如:發泡密度, 回復彈性, 發泡時間長短( 操作時間 ), 硬度....等等不同的要求會加入不同比例的 short chain diol or diamine , 添加劑(含有催化劑, 抗回黏劑, 整泡劑(控制泡泡的形狀以及大小的)), 水(一定要有~~不然就無法發泡了), 發泡劑(早期都是由發泡劑來控制發泡量跟發泡密度~~~~但是現在禁用了所以現在不加了~~~所以說發泡劑應該從發泡 PU 的配方給剔除掉)~~~也就是說 polyurethane foam 從配方來分可以分成硬質發泡跟軟質發泡~~~
(a)硬質發泡的基本配方觀念 : A劑 NCO %要高~~~搭配上 B 劑中 short chain diol or diamine 含量多~~
(b)軟質發泡的基本配方觀念: A劑 NCO %要低~~~搭配上 B 劑中 short chain diol or diamine 含量要少甚至沒有~~
以上兩種是最基礎的觀念而已~~並不代表一定就可以~~~必須量要控制好才能夠達到
(c)水是發泡中決定你的發泡密度以及發泡量~~也可以決定你的硬度~~~為什麼可以決定你的硬度~~~一開始所提發泡PU 也可稱作 Poly(urethane-urea) foam~~其中的 urea 來源有一部分是來自水~~~urea 在結構上很硬~~~所以水量多硬度也會相對提高某一定的程度
(2)發泡 PU 是一門藝術(這句話是全部作 PU 研究的人所認同的~~~更不可諱言的連 Bayer 的最高工程師也同意的)要作的好完全由配方中的物料種類以及量的多寡來決定一件好的發泡 PU 如何形成~~~多久時間之內要發泡完成~~~發泡密要多少~~~彈性回復力要多高~~~全由你的配方來決定~~~我提一個例子:記憶枕頭~~早期是利用發泡矽膠作成的現在很多所用的材質都是發泡PU所取代了~~~其彈性回復力低~~~發泡密度高~~~屬於軟質發泡~~~
(3)現在最新技術就是噴塗發泡 PU~~~簡單的說就是直接將發泡PU原料直接高壓噴出時~~能更容易形成細小的霧液~~在物體表面更易形成均勻~~~平滑的泡沫層
~~利用在大型管件保溫或者大型機械外在包裝~~~因為無法用模型製作那麼大型的或者不規則狀的保護套件~~~所以就直接用噴塗發泡~~~省時省力~~~
2005-04-30 05:58:49 · answer #2 · answered by 麥土 4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