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王莽在篡漢之前,不是擁有極高聲望的嗎?為什麼在篡位而終結西漢國祚不久,新建立的"新"王朝就趨於覆滅?這箇中原因究竟包含哪些呢?

2005-04-24 22:27:57 · 2 個解答 · 發問者 Orion 5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2 個解答

王莽建立新朝不久即失敗
有人認為是因為篡漢引起各方不滿討伐
但細加研究王莽之失敗
主要還是跟政治環境和改革措施有關

王莽雖順利登上王位
但他未能有效官僚分化的現象
王莽朝內的官員
包括儒士、文吏、外戚、劉漢舊族等集團
這些集團因爭奪權力而互相纏鬥
加上王莽接受孫建的建議
將為官的劉氏宗親罷免
導致原本擁護新朝的劉漢後代卻成為反對的一方
使統治出現危機

此外
朝廷貪污腐化問題亦十分嚴重
王莽即位後依古設爵、因人授官
便激化朝中腐敗貪賄之風
從元始五年選調士人
到元風元年更改地方官制的十年間
王莽濫封官爵不但沒有得到收受者的支持
反過來加速了大批官員的腐敗

而王莽提出「王田制」等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
執行嚴重失敗
官僚體系撈一把的現象層出不窮
連入仕的知識分子也恣肆貪賄
改革計劃逐漸被各官僚利用成為中飽私囊的工具

後來王莽在天風三年
下達了新的俸祿制度以提高官吏俸給數目
但已無法力挽狂瀾
貪污風氣更盛
加速王莽政權不穩

王莽政府存在很多問題
但他仍堅持改革以期改善社會問題
王莽即位後
根據經籍並迎合儒家思想
積極從事改制
一切施政力求革新以符合新朝、新氣象
但這套復古改革計劃卻給其皇朝帶來極大的破壞
深化了西漢末年間的社會問題
王莽不當的政策激化了人心思漢

從始建國元年四月至二年十二月僅一年多內
王莽頒行了王田制、私屬制、五均六管和兩次幣制的改革
而這些改革推行過急
導致各方人士皆感不滿
特別是世家地主、士族大姓、高資大賈和外戚貴族
在封地內各行其法
形成宗法性、等級性、地域性相結合的少數家族龔斷的政權
處於與中央獨立的狀態
因此王莽陷於孤立的狀態
雖有大志亦難發展

其中的王田制
是王莽在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的情況下
所思考採用的理想制度
他改私有田制為王田制(內涵實為周朝的井田制)
卻未深入分析其可行性
以致施行後迅速面對各方大地主的壓力
在行政上及財政上都造成不便
另規定田地不可買賣
使農民遇災禍時無法轉買田地周轉
社會反彈聲浪不斷
最後王莽被迫在始建國四年放棄王田制的法令

此外
奴婢私屬制亦令地方豪強感到不滿
買賣奴婢在西漢時已很普遍
當時奴婢是一宗重要的商品
具交換價值
而他們生產能力非常高
能協助豪強地主累積財富
因王莽同情奴婢
乃令奴婢為「私屬」
不得買賣、專殺
又寓禁於徵
下令有奴婢的人一律一口出錢三千六百
相當於普通人的三十倍
使豪強地主或擁有大量奴婢的富賈感到不滿
嚴重打擊其經濟活動
故他們對王莽政策開始反抗
一些豪強地主甚至將「民田奴婢不得買賣」的法令
列為王莽重罪而大聲討伐之

接著
王莽在五均六管賒貸政策也帶來問題
他規定包括鹽、酒、鐵、名山大澤、五均賒貸及鐵布銅冶六種
均由政府專門管理
而賒貸則規定百姓因祭祀和喪事而缺錢可向官府借錢
祭祀借款十天、辦喪事三個月內須歸還
百姓若欲經營產業而無本錢亦可借貸款
但年息十分之一
而王莽任命地方上的投機商人為五均司市
因此出現商人和官員勾結的貪污情形

另一方面由於推行六管制度
須徵收山湖沼稅
卻損害剝奪了民眾利益

這些政策法令出發點都是好的
但執行上卻依靠朝中官僚
成敗得失皆取決於他們合作與否
並不是王莽一人能成其事

在幣制改革問題方面
王莽是藉改革幣制
以象徵其新王朝的新氣象
從攝政到篡權的十八年間進行多次貨幣改革
攝政時期除五銖錢外
新增大錢五十和契刀、錯刀
接著在他篡位後
罷錯刀、契刀與五銖錢而改用「寶貨」二十八品
包括金、銀、龜、貝、錢、布之品
其後又取消二十八品的複雜貨幣
最後取消大錢改為貨布、貨泉
又恢復「寶貨」

在改革幣制的技術上亦犯錯誤
一如錢重與面額相差懸殊
錢幣盜鑄行為防不勝防
或如貨布與貨泉的重量、面額不成比例
盜鑄者又將五枚貨泉鎔鑄成一枚貨布
這反映了王莽並非理財家
其幣制改革錯漏百出又朝令夕改
令人無所適從

王莽規定私鑄錢者死以抵制新貨幣的刑獄
每一次貨幣改革
都使很多富農大賈因此破產
而百姓大批入獄
由於破產者多導致私鑄錢的人便愈多
涉及的層面愈來愈廣
整個社會瀰漫不安氣息
且經濟受阻更激增人民不安情緒

此外
王莽在外交上也有不當措施
他希望對外有所表現以彰顯其皇權
遂仿效周代封建制
分「天下」為九州萬國
並廢除所有王封
凡從前受漢封為王的四夷君長一律降為侯、並改璽為章
也就是藉由修改名字
將各方外族納為諸侯還變相地成為新朝臣子
此舉破壞了西漢時與外族間所保持的溫和關係

尤其是匈奴
因「匈奴單于」改名為「降奴服于」
導致在始建國二年匈奴作叛
王莽派兵討伐而連續數年征戰
人民苦於徵發、相聚為盜
盜患以新帝國的北邊最為嚴重
始建國二年四年
王莽徵發高句驪兵以伐匈奴
導致高句驪叛
屢患東北邊

同年西南夷的句町也因貶號而叛
王莽屢次派兵討伐連續十多年
西南方為之虛耗卻始終不能獲勝
可見王莽這種不切實際的政策帶來不良的後果
令其王朝更形不穩

2005-04-24 23:46:03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5 · 0 0

1.王莽一向謙恭勤懇,簡樸自持,來訪客人還將他的妻子誤為僕人。然而他的謙恭簡樸,卻也成為罪名,主因是出在他後來所謂「篡漢」的事蹟。
2.在中國傳統史觀中,篡位是大逆不道的,有了大逆不道的「篡位」發生在後,先前的謙恭勤懇就被否定了,於是「偽君子」的帽子就落到頭上來。
3.然而王莽取得王位之前(西漢末年)的朝政,一連出了幾個濫皇帝;而社會上,更是嚴重階級對立,貧富懸殊,官商勾結。如此社會早該大刀闊斧改革。王莽任大司馬時,即有改革之舉,卻礙於既得利益者的掣肘而無成果。

2005-05-29 00:06:42 補充:
4.在那個不是用民主方式投票來決定領導人的時代,王莽不用”篡位”來改朝換代,要如何實施大規模的改革?難道又要等到像東漢末的民變發生,用人民的鮮血來決定?
4.胡適指出王莽推動的改革之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都是「國家社會主義」政策,他們的目的都是「均眾庶,抑並兼」。胡適說:「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2005-05-29 00:06:59 補充:
6.一個受挫的改革失敗者王莽,卻連他的為人謙恭勤懇也變成「偽君子」,「錯」就「錯」在他不該「篡漢」。中國的史家真有一套荒謬絕倫的標準,維持那些出宮去抓蟋蟀、扮小偷、當小丑的昏君的帝位才是對的,取代他們的帝位實行改革是不應該的。在那個沒有民主選舉,不能政黨輪替的時代裡,王莽除了「篡位」之外,我想不出他有更好的辦法可以取得政權來遂行其改革的理想。況且,王莽獲得政權的過程,沒有大動兵刃,不像一般改朝換代都要流血殺人。

2005-05-28 20:05:41 · answer #2 · answered by 6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