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我要三字經解釋QQ
{要加全文喔QQ}
{還有作者QQ}

2005-04-20 15:55:36 · 5 個解答 · 發問者 哈哈 1 in 藝術與人文 歷史

5 個解答

《三字經》是我國宋元以來流傳最廣的兒童啓蒙教育課本,其作者是誰,歷史上一直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宋元年間的浙江大學者王應麟,一說是南宋末年南海縣登洲堡(今順德陳村登洲)人區適子。

據順德檔案館副館長張解民介紹,爲了尋找確切答案,多年來他查閱了大量史籍。他說,明清之際的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一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另一位廣東學者淩揚藻在《蠡勺編》中,也認爲《三字經》是區適子所撰。此外,張解民解釋,《三字經》在敍述史實時有多處錯誤,少數地方行文不嚴密,這與相傳另一位作者王應麟博學嚴謹的學風完全不合。

據悉,順德自古就很重視教育,宋朝以後共出過2088名舉人、318名進士,其中狀元、探花多名,《三字經》出自順德不足爲奇。

內容: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人剛生下來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這時候的性情,大致都很相近,沒有多大的差別。等到長大以後,因各人的環境不同,所學習的也不同;和好人學就變好,和壞人學就變壞,於是性情開始有了差別。

苟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假如在這個時候,不給他適當的教導,學了種種不良的習慣,他本來善良的本性,就會漸漸變壞;而教導的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專心一致,不可邊作邊停,才能使他有完整的學習。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戰國時代,孟母的母親,為了讓孟子有良好的讀書環境,不惜搬了三次家。最後一次搬道學堂附近,看見兒子跟著學習唸書,學習禮儀,孟母才滿意的定居下來。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到家裡孟母很生氣立刻拿出一把刀把織布機上的紗線割斷,而且很生氣的對孟子說:「你不好好的去讀書求學,就像我割斷的這些紗布一樣,變成沒用的東西。」孟子聽了,從此就努力求學,終於成為一個聖賢。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五代的時候,有一個人叫做竇禹均,又叫竇燕山。他教導有方,以合乎正義的道理教導孩子,所以他的五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因而揚名,傳名於後世。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如果做父母親的,生下兒女,只是養活他們,而不去指導教育他們,那就是父母的過錯了。同樣的,做老師的,如果不嚴格督促學生,沒有把學生教好,這就要怪老師懶惰不盡職了。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倘若做父母的很盡心教導子女,老師教書又很認真盡責;而做子女的,卻不肯努力學習,那就太不應該了。因為一個人小時候不肯好好的學習,等到年老的時候,什麼都不會,他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譬如有一塊很好的玉,如果不去琢磨,便跟石頭沒有什麼兩樣,永遠不能成為有用的美器;同樣的,人不肯勤求學問,就不知道禮義道德和做人處事的道理,也就算不得是有用的人。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所以凡是做子弟的人,在年幼的時候,就必須親近好的老師,結交好的朋友,同時要學習待人接物的禮節,等到長大,自然曉得孝順父母、敬愛師長的道理了。

香九齡 能溫習 孝於親 所當執
黃香在九歲的時候,就知道父親怕冷,睡覺前便先到父親床上把席被睡暖了,再請父親去睡。他這種孝順的行為和精神,是我們所應當學習的。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孔融在四歲的時候,就曉得把比較大的梨子,讓給哥哥吃,自己吃最小的梨子。這種尊敬師長的好品德,是我們從小就應該知道的。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個人首先要學的便是孝順父母和尊敬師長的道理,其次才是增廣見聞,充實學聞。例如要知道日常生活上所應用到的數學,還要識文字,研讀古人先賢的文章。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萬物的數字,從一開始算起,一到十是基本數字,十個十是一百,十個一百是一千,十個一千是一萬...一直演算下去,可以無窮無盡。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什麼叫做三才呢?就是天、地,和萬物之靈的人。有了天、地、人三者,這個事界便開始了。什麼叫做三光呢?就是太陽、月亮,再加上宇宙中的眾多星宿。日、月、星三者,是地球上自然光線的來源。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人與人之間有三個必須遵守的法則,就是君主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父母要慈愛子女要孝順;夫婦之間要和順相處。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又稱四時。這四個季節不斷的運轉,春去夏來,秋去冬來,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南、北、西、東是四個方位名稱,統稱四方。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點對映,才能定出方位來。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水、火、木、金、土叫做五行,這是我國古代用來代表萬事萬物的符號,是根據一、二、三、四、五數字的變化所產生的。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仁、義、禮、智、信合稱五常,是我們做人處事的標準。五常的道理,都是從本性裡發展出來的。仁是時時刻刻懷有仁愛心;義是正正當當的做事;禮是對人要謙讓恭敬;智是能夠有智慧分辨是非;信是要誠實中正。這五常是每個人都要遵守,不可以紊亂誤解、怠慢疏忽。

稻梁菽 麥黍稷 此六穀 人所食
稻、梁、菽、麥、黍、稷 稱為六穀,是人類的主要糧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馬、牛、羊、雞、狗、豬叫做「六畜」,這六畜本來就是野生動物,被人類馴服後養在家裡,或供人所用或殺來吃。譬如,馬能當交通工具、拉車、負重運送;牛能耕田;狗能看門守夜;羊、雞、豬可做食物,對人類益處很大。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心裡很高興,叫做「喜」;心裡很生氣,叫做「歸藏」,一本「周易」。這三本易經用「卦」詳細說明了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怒」;心裡很悲傷,叫做「哀」;心裡很害怕,叫做「懼」;心裡很喜歡,叫做「愛」;心裡很討厭,叫做「惡」;心裡很喜歡,叫做「欲」這七種從心裡很自然產生的情感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要妥善加以處理。

匏土革 木石金 與絲竹 乃八音
我國古代樂器大多都是用匏瓜、陶土、皮革、木塊、石頭、金屬、絲弦、竹子等八種材料製成的,所以就把這八種材料製成的樂器稱為「八音」。吹奏八音,可產生各種優美的音樂,用來表達情感、抒發情感。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說到九族必須從高祖算起,高祖的下一代是曾祖,曾祖的下一代是祖父。再推算下來就是父親,父親傳下來就是自己本身,自己的下一代是兒子,兒子之下就是孫子。

自子孫 至元曾 乃九族 人之倫
再從兒子和孫子推算下去還有曾孫、玄孫,這九代統稱為九族。到此,長幼尊卑的次序已大致完備了。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該慈愛,做兒女的則應該孝順父母。做丈夫對待妻子,應該和氣,做妻子的對待丈夫,則要順從。做哥哥的必須友愛弟弟,做弟弟的必須尊敬哥哥。這便是家庭的倫理。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年長的人與年幼的人,相處時要注重尊卑次序。幼小的要尊敬年長的;年長的要友愛幼小的;要誠心結交、講究信義。做君主的對臣子必須敬重;做臣子的侍奉君主,也必須忠心做事。

此十義 人所同 當順敘 勿違背
前面所說的十種大義,人人都應該遵行。而且還要明白十義的先後順序,不可違背疏忽 。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明句讀
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學童,都應該慎重的傳授書中的義理,其中每一個字的含義、根源都要詳詳細細的講解清楚。同時還要教學童斷句,也就是懂得在那裡打逗點,那裡該打句點。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求學讀書的人,一開始就應該奠下良好的基礎,讀書必先識字,所以應當先從訓詁入手,才算是做學問的根基。小學研究好了,再去學習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論語這本書,總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許多學生把孔子的言行以及孔子和學生之間的問答記錄下來,編輯而成的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孟子」這部書,一共有七篇。內容所闡揚的都是道德、仁義的道理;例如崇敬王道、斥責罷功、闢邪說、明白性善等事情。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中庸這部書,是孔伋所作的。書上的宗旨,,取義在不偏不倚,中正和平,沒有過與不及的差誤,所以叫中庸。

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大學這部書,是曾子所作的。?容從修身齊家說起,說到治國平天下為止。這本書所說的是做人處事所應循的道理。

孝經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
通曉孝經中的道理了,再把四書讀熟了,然後才可讀像六經那類比較艱深的書。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詩經,書經,周禮,禮記和春秋這六不書,叫做六經。是求學的人所應研究的。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關於易經的書,一本叫「連山」,一本叫「歸藏」,一本叫「周易」。這三本用「卦」詳細說明了宇宙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書經這本書寫的是關於唐、虞、夏、商、周上古時代的政治。如堯典、舜典,講的是關於帝王的常道;如大禹謨、益稷謨,講的是大臣的謀略;如伊訓,講的是大臣諫誨君王的話語;如召誥、酒誥,講的是君主宣布的號令;如甘誓、秦誓,講的是君主代天討伐的誓言;如說命、微子之命,講的是軍君主對臣下的訓詞。典、訓、誥、誓、命這六篇類篇名,正是書經的主旨所在。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周公作了周禮這部書,他把周朝設官分職的制度,列舉出來。所立的官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總稱為六官,於是上有天子,下有六官,政事體制已具備,天下就安定太平了。

大小戴 註禮記 述聖言 禮樂備
禮記這部書,分為大戴記、小戴記。大戴是戴德,他刪改古代的禮經,把重要的摘記下來,稱為大戴禮記。小戴是戴聖,他又刪改大戴禮記,稱為小戴禮記。書上傳述的都是聖人的嘉言;關於加冠、婚禮、喪禮、祭祀等的禮節,還有五聲和十二律的樂章,內容都十分的完備。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經的體裁,分為四類:一是國風就是民間歌頌的詩章。天子把民間的詩歌列在樂官,可以考察風俗的美惡和政治的得失。一是小雅,就是宴饗時用的樂章。一是大雅,是朝會的樂章一是頌,就是天子祭祀宗廟、稱讚先王的樂章。國風、大雅、小雅、頌就叫做四詩,求學的人應當頌讀歌詠,探究其中的旨趣。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等到天子的號令,不能通行天下,詩經就消失了。於是天子的勢力逐漸衰弱,諸侯的勢力逐漸強大,大夫們則做出超級自己職權的事,孔子便作了春秋這部書,在書中隱含著對現實政治的褒貶和貶斥,用以分辯道德的善惡好壞。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穀梁
所謂春秋三傳就是公羊高所做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氏傳,以及穀梁傳,三傳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四書和六經,既然都懂了、讀熟了,然後再讀諸子的書。但是子書有很多,必須選擇那些比較重要的來熟讀,並且要分辨誰是道家、法家或是儒家,把他們學說中重要的事實記起來。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唐代的劉晏,七歲的時候,他就因一篇好文章,受到唐玄宗的賞識被推薦為神童,進而被封為正字官〈官名〉,專門主管文書的文字校正。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知
劉晏七歲就已經做了正字官,他雖幼小卻能做官,可見書已經念了很多,你們要以劉晏為榜樣,努力求上進,將來才能像劉晏一樣的有成就。

有為者 亦若是
下定決心有一番作為的人,只要肯努力求上進,將來也會和上面所講述的那些人一樣的有成就。

犬守夜 雞司晨 茍不學 曷為人
狗在夜間會替人門守備,防範盜寇;雞在早晨也會為人門報曉,狗和雞對人類都能有一份貢獻,身為萬物之靈的人,對國家、社會應該有更多的貢獻,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只是整天遊蕩,怎麼可以算是人呢?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蠶兒能吐絲結繭,人類利用蠶絲織成衣服;蜜蜂能採集花汁釀成蜜,蜂蜜可以讓人食用;人如果不努力勤學,就會一事無成、毫無所長、這樣,豈不是不如蠶兒和蜜蜂這類的小昆蟲嗎?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人在幼年時應該努力學習,到了長大,具備豐富的知識時,就要把所學的盡量發揮出來,那麼要怎樣去做呢?要做些甚麼呢?對上要能撫助國君、政府,對下要為人民謀福利。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能夠做到上能撫助國君、政府,下為人民謀福利,自然能得到好的風評,贏得眾人尊敬,連父母也能受到尊敬,聲望和地位也會提高;祖先也會因之而榮耀,後代子孫也會因此而受到蔽蔭。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大多數的人,都會為子孫留下滿箱的金銀珠寶,而我呢?只是用三字經來教導兒女,希望他們能從三字經中,了解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和一些基本的知識,進而努力向學。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凡是勤勞努力的人,都會有所收穫的,而嬉戲貪完卻是沒有任何益處;你們應該革除貪玩嬉戲的壞習慣,勤勉自己努力向學。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碁
北齊的祖瑩,八歲就能吟誦詩歌;唐朝的李泌,七歲就能夠以棋為題材來作詩歌。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祖瑩和李泌在七、八歲時,就表現出超乎平常人的聰明和才華,因此被人稱譽為奇才,你們年紀雖然幼小,才剛開始上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漢代的蔡文姬,她能由琴聲中分辨吉凶;晉朝的謝道韞,很有詩才,能夠詠吟詩歌,做出意境優雅的詩歌。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蔡文姬和謝道韞都是女子,在古代不重視女生的情況下,她們尚且如何聰明敏慧,你們這些男生,應當因此而有所覺悟。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奮 讀書籍
宋朝的蘇洵﹝字明允,別號老泉〉,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發奮精益求精,更加的用功讀書,終於成為很有學問的人。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蘇老泉在二十七歲的時候,已經念了不少書,但是他還是為了沒有及早努力精益求精而感到悔恨,因此痛下決心發奮讀書,你們這些剛開始讀書的後輩小生,應該好好想一想,及早發奮讀書。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像宋朝的梁灝,他不斷的苦讀,終於在八十二歲時考上狀元,當他入朝儘見皇上時,他的舉止從容,見識高超,在滿朝百官之中,顯得特別出眾。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梁灝在八十二歲時居然還能考中狀元、成大名,人人都說這是一件奇事,你們這些後進新學,應該效法梁灝努力不懈的精神,立定志向,不斷的勉勵苦讀。

2005-04-20 21:13:50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小寶 3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9-06 20:11:26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10 08:05:23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小寶貼的三字經漏掉了很多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後應是:
五子者 有荀揚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迅 稱聖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撤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遊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併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

2006-10-09 14:18:29 補充: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 蜀魏吳 分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既 梁陳承 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稱帝 元滅金 絕宋世
輿圖廣 超前代 九十年 國祚廢 太祖興 國大明 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六世 至崇禎 權閹肆 寇如林 李闖出 神器焚

2006-10-09 14:19:02 補充: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歷乾嘉 民安富 治績誇
道咸間 變亂起 始英法 擾都鄙 同光後 宣統弱 傳九帝 滿清歿
革命興 廢帝制 立憲法 建民國)十七史 (古今史/廿二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讀史者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昔仲尼 師項橐 古聖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批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樑 椎刺骨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2006-10-09 10:17:50 · answer #4 · answered by Singing River 4 · 0 0

這ㄍ我知道ㄌ 有沒有簡單一ㄉ

2005-04-25 13:00:48 補充:
我要簡單一點的

2005-04-21 04:24:41 · answer #5 · answered by 哈哈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