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請問為啥後人會覺得只要放任自己清靜無為,就可以治理國家?

2005-04-18 17:41:46 · 3 個解答 · 發問者 ? 1 in 社會與文化 語言

3 個解答

管理科學與管理哲學有著不同的思想視野。管理哲學旨在提供哲學智慧,而不是創造知識。限制與自由、有為與無為等管理實踐中遇到的矛盾,都離不開智慧的指引。對此,思考老子的無為思想,具有直接的現實意義。老子“治大國如烹小鮮”,直至無為而治,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實乃管理的至高境界。   管理哲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總結和探索管理實踐中的智慧。智慧來自對生活實踐的觀察,也來自於先哲們的沉思默想。從先哲那裏獲得靈感,尋找社會生活包括管理實踐的智慧,是一條方便的法門。老子,就是一個精神依然生活在我們當代的先哲。它的無為思想,對於現代管理依然有著積極意義。   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何謂管理哲學?何謂管理科學?二者的區別與聯繫何在?康得說:“如果想要把一種知識建立成為科學,那就必須首先能夠準確地規定出沒有任何一種別的科學與之有共同之處的、它所特有的不同之點;否則各種科學之間的界限就分不清楚,各種科學的任何一種就不能徹底地按照其性質來對待了。”體現二者根本不同的,首先在於哲學與科學的分野。最初的西方哲學那裏,哲學無所不包,是科學之科學。而隨著近代科學的發展,哲學與科學相剝離,分別有著不同的致思領地。在管理領域,哲學與科學也應該不同。泰勒的管理思想,將管理這門古老的學問納入了科學的軌道,在現代西方科學理性的支配下,管理成為了一門可以精密計量的科學。它所賴以產生的思想基礎,就是韋伯所謂近代的工具理性的發展,並構成理性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哲學在管理中還有何種存在的合理性呢?這就要明確管理哲學的定位。本文以為,如果說管理科學是知識,管理哲學則是智慧。管理哲學以形而上的視角審視人類管理的現象,並加以歸納、概括和抽象,從而成為管理實踐的思想靈魂。根本上講,這就是管理哲學的價值所在。   如此,管理哲學就要思考管理實踐中最為根本的一些問題。如管理中的有為與無為、約束與自由等,就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既對立又統一。管理,作為組織的管理,首先是一種約束,一種制度化的控制,借助這種行為控制而達到組織的既定目標。總之,“有為”是管理的基本內容。所以,一個規範的跨國公司,有著周密的制度設計,有著極其細緻的行為規範,人們的每一步都有著既定的安排,組織就如同一台大“機器”。在一個法制化國家裏,政策、法規、法律等制度安排更是龐大而周延。但是,從一定意義上講,自由是生命的最高價值,也是生命成長和價值實現的必要環境。那麼,實踐中是多一點約束好,還是多一點自由好呢?是傾向“有為”還是注重“無為”呢?在管理實踐中如何實現約束與自由、有為與無為的辯證統一?這是一個管理哲學的理念問題,需要智慧。對此,老子的哲學為我們提供了啟發。   老子的無為思想老子的哲學並不是一種西方意義上的知識學體系,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一種對“道”的追尋。老子“道”的學說,就是對宇宙萬物的形而上的把握。它的宗旨,不在玄遠的空洞世界,而在生活的實踐之中。對於個體生命而言,它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則是一種達至善治的智慧。雖然老子思想以“玄之又玄”而著稱,但其背後的濟世情懷,卻值得反復體味。老子的哲學是一種大智慧,對於人類一切事務,包括管理在內,都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其中,無為而治的思想是最具有影響力的。“無為”,在老子那裏意味著“道法自然”,即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無為即自然”,是老子哲學的基本觀點。老子將“道”視為宇宙之本,而道之本性則是“常無為而無不為”,即“道”對於宇宙萬物是“侍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就道生成萬物、成就萬物而言,道是“無不為”的;就道對於萬物“不辭”、“不有”而言,道又是“無為”的。從本質上講,這是“無為”與“無不為”的有機統一。天地萬物的生成與存在,皆是“無為也而無不為”的。老子正是從這一思想出發,認為治國安民,要反對“有為而治”,而主張“無為而治”。在他看來,“為無為,則無不治”,“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聖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老子把“無為”看作聖人“取天下”和“治天下”的手段。   老子既反對儒家推行“以德治國”,又反對“以智治國”。指出:“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子;國家混亂,有忠臣。”認為,“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同時老子也反對兵家的“以力治國”,反對暴力戰爭。認為,“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主張“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天下”。只有推行無為而治,才能達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為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的理想社會。   無為而治思想是老子整個道學理論的一部分,應該從老子思想的整個體系中去理解和把握,不能斷章取義,生搬硬套,實用主義地取而用之。無為而治思想之所以是一種智慧,就在於它超越了生活的形而下的層面,透過感性生活的表層達至宇宙和生命的深處,從而散發出智慧的光芒。所以,老子道學的體系,宗旨是一個形而上學的體系建構,是在建立一個宇宙論體系的基礎上,為生命尋找一個根基。在其中所體現出來的大道理,具有普遍的意義,對現代管理同樣如此。   老子無為思想的管理學意義現代管理無疑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科學理念是管理的基礎。但是,在這種科學的背後,老子的智慧卻是將管理引入新的境界的“大道”。不過,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學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種思想的啟迪和方向的指引。   實踐老子的無為理念,首先應該準確理解老子的辯證思想。將老子的無為思想運用到現代管理藝術中,就是將日常事務的決策權下放,充分調動下屬的工作積極性,管理者致力於戰略方針的確定,各司其職、協力前進。管理者不置身於瑣事,不費力於枝節,而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影響組織的共有價值觀,在平和自然的氣氛中實現組織的目標。但是,無為而治並不是排斥任何管制行為,而是要把握好組織行為的性質和程度,以不破壞事物的自然狀態和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為原則。其實無為的思想最易被誤解,西方學術界起初在翻譯和介紹《老子》一書時,就往往是從字面出發來理解,從而偏離了本義。對此,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曾指出:“所有的翻譯家和評注家都把‘為’字原原本本地譯成‘行動’(action),於是道家最大的口號‘無為’就變成了‘沒有行動’,我相信大部分的漢學家在這一點上都錯了。無為在最初原始科學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動’,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適的事不強而行之,勢必失敗的事不勉強去做,而應委婉以導之或因勢而成之。”李約瑟對“無為”的理解,深得老子思想的要領。老子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在不為中實現有為。   實踐老子的無為理念,要結合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之融會於現代管理之中。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辦公自動化和資訊化迅速發展,虛擬空間的存在也日益滲透到管理實踐中。美國管理專家畢可斯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由於資訊技術的日益進步,未來企業的辦公室內,看不到一個員工,有人選擇在家或工作室工作,有人在外面拜訪客戶,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通過網路進行。跡象表明:虛擬的辦公室工作狀態,已逐漸成為發展趨勢。這種趨勢,恰恰也為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打破了傳統的權威管理和嚴格管理,意味著組織的分權,把權力從領導者手中分散到組織成員手中,成員獲得了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   領導者則支援、指導、協調成員的工作,激發成員的智慧。這時領導就是集體智慧的網路,大家通過網路分享資訊,形成一種“無為管理”的管理理念。所謂“無為管理”並不是取消管理,而是管理進入更高層次和更高的境界,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重大決策的參與者,也是決策的執行者。管理達到如此境界,才能使領導者擺脫日常事務,面對未來,縱觀世界,審時度勢,籌謀大計。貌似無為,事實是更加有為,更加有效率。   對於中國社會發展而言,無為理念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互相掣肘,政府包辦一切卻又什麼都辦不好。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政府總的趨勢是將權力下放,就是要由管制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由無限政府轉變為有限政府,就是要減少不必要的干涉和控制,為社會提供更加有效的公共服務,尊重經濟社會固有的運行規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   老子的自然無為之道,是一種高度的政治智慧,是一種高明的管理方式,反復體味這一思想,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管理智慧,可以使我們減少失誤,少走彎路。

2005-04-18 17:45:2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大師 7 · 0 0

我覺得很有用呀~在其中一段不是有講到大家誤解無為兩個字~所以才對其有負面的看法吧!!

2005-04-20 21:56:4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eva 1 · 0 0

恩??是在說啥?
文不對題!!

2005-04-19 00:20:16 補充:
管理科學??
我主要是問為啥後人對他有如次誤解
他說了一堆!!
啥阿

2005-04-18 18:13:56 · answer #3 · answered by ? 1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