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Deutsch Français Italiano Español Português 繁體中文 Bahasa Indonesia Tiếng Việt ภาษาไทย
所有分類

可以告訴我文天祥的正氣歌裡面有句"為張睢陽齒"的典故
希望有資料的大大可以給我回覆喔~

謝謝嚕

2005-04-13 15:52:41 · 7 個解答 · 發問者 cc 1 in 藝術與人文 詩詞與文學

7 個解答


圖片參考:http://home.kimo.com.tw/bimaten/image/bima-title.gif
  張睢陽,儒家宿將,姓張名巡,唐代鄧州南陽人,盡忠節後,世人美稱「張睢陽」。生於唐中宗景隆三年己酉歲(西元七○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一說云五月十八日,見袁樹珊命譜),卒於唐肅宗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十月九日,因困守睢陽城(今河南省商丘縣南)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餘戰,兵少食盡,與許太守遠(即許威顯王)一同被敵所執,大罵賊首,不屈而死,時年四十九,贈楊州大都督,享祀於睢陽,世號「雙廟」。按雷霆驅魔大將軍,即於是日,在城上中賊矢,與主帥張巡同殉難。外如張忭、姚誾、南齋雲等將三十六人,亦同殉難。(註一)  《辭海》云:  張巡,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清和、真源二縣令。(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反,巡起兵討之,與許遠守睢陽,詔拜禦史中丞。賊至,日中二十戰,氣不稍衰。後被圍。數月不解,糧盡,掘鼠羅雀以食,至殺愛妾以饗士。時賀蘭進明為節度,屯臨淮,忌巡聲威,坐視不救,城陷,罵賊被殺。   宋錢希白《南部新書》云:  張巡,每戰大呼,牙齒碎,皆及敗,尹子琦(賊將)視之,其齒存者不可三四。初守寧陵也,使南齋雲(張巡之部將)詣賀蘭進明乞救兵,進明大宴,不下喉,自吃一指為食,進明終不應,以至於破。   張巡,歷史上說他「博通群書,曉戰陣法。」可見他是一個真正的儒將。張巡非常聰慧,每次讀書不過三遍,便終生難忘。寫文章向來不起稿,而且對士兵,見過一面便記得住名字,以後沒有不認識的。他在唐玄宗開元末年便中了進士,先在中央為官,後來出去做清河縣令,治績很好,便調真源(今河南鹿邑)縣令。真源境內有很多惡霸,最著名的一個惡霸叫華南金,張巡到任以後,按照法律,把他殺了,但赦免其他餘黨,他們都改行遷善。政令很簡單,老百姓都感到方便,祂在地方行政方面,充分表現他的長才。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十一月,河東范陽平盧之節度使,安祿山擁大軍二十萬,判亂稱帝,國號曰燕,據大河南北,襲取關中,唐將多人變節降逆,時睢陽守軍張巡合許遠之兵,據城抗逆,至死不屈,得以屏障江淮,挽救了大唐江山,唐之平逆中興,張巡屏障江淮,保持機勢,論功行賞,應推為首。  安祿山稱兵作亂,聲勢雖然浩大,可是先有顏杲卿、顏真卿兄弟起義掣腹,接著郭子儀又率偏師直搗肘,賊兵並非如決隄之水四處泛濫。後來安祿山僥倖在潼關獲得勝利,才能西入長安,假使這時他的軍隊,能夠攻到長江以南,那麼唐朝能否中興,就很難說了,然而忠烈正氣,自然常昭於天地之間,賊兵南下受阻於睢陽,不能直下江淮,所以安祿山、安慶緒、史思明、史朝義先後稱帝,畢竟都侷限於黃河以北地區,最後不免被平蕩。檢討起來,睢陽的張巡力抗安史判軍南下,保住了唐朝物資地的江淮,對平定安史之亂有著重大的貢獻。(註二)  天寶十五年,譙郡(真源屬譙郡)太守楊萬石投降了安祿山,張巡當時是真源(今河南鹿邑)的縣令,楊萬石強迫張巡作他的長史(類似現在的秘書長),並且派祂到西方迎接賊兵,祂率領了他的僚屬,和一部分老百姓,到玄元皇帝廟(玄元皇帝是老子,唐朝的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唐宗室乃奉老子為祖先。)裏面大哭一場,便起兵討賊了。當時追隨祂起兵的吏民,有幾千人,他率領部眾,來到雍邱(今河南杞縣),和另外一個起兵討賊的名叫賈賁的人,合兵在一起,共同守雍邱,這是天寶十五年二月的事。  張巡忠貞不二,智勇兼備,安逆時勢浩大,所望披蘪,不為聲勢所脅,名利所動,毅然率孤軍奮鬥,唐將南齋雲、雷萬春,聞忠義之聲,率部來歸,共守雍邱。原來守雍邱的縣令叫令狐潮,早已降賊,在投降賊人以後,奉賊令到襄邑去攻擊從淮陽去的救兵,結果,把從淮陽去的救兵打得大敗,並且俘擄了一百多人回來,關在雍邱,準備把他們殺掉。令狐潮剛回來不久,又因事出城,這批淮陽俘虜把看守的人殺死,就把賈賁迎進城來,令狐潮不得入城,他的妻子卻留在城裡,無法逃出,等到張巡率領了千位軍士到雍邱以後,把令狐潮的妻子殺死,令狐潮便帶了一批精兵來攻城,賈賁出戰,敗死,張巡力戰退敵,雍邱城裡的人,便一致推舉他負責指揮全城。判將令狐潮本與張巡同窗,因遣使修書申言夙契,并云:  天下存亡未卜,孤守何益!不如早降為上。   以試探張巡之意,時張巡營部將六人亦藉幾勸降,張巡震怒,設天子玉像於堂,泣涕而拜,諭部眾以大義,皆為感召,張巡遂殺來使,并斬六將,眾大奮,時守軍僅二千,而氣未稍餒,據守愈固。雍邱被困兩月,大小戰鬥凡三百餘次,每予賊重創,斬敵兩萬餘,賊將終不支,退守沙留。時另股匪接踵襲寧陵,以斷張巡軍糧來路,張巡接報,乃自引兵一部輕騎馳救,恰許遠率軍來援,遂合與匪戰,盡一晝夜之浴血奮戰,終破賊陣,而解寧陵之危,肅宗獲雍邱、寧陵捷報,下詔擢張巡為河南副節度使,許遠鎮守睢陽。(註三)  張巡一共在雍邱守了四個多月,敵兵常是幾萬人,他的兵只有一兩三千人,不但守得牢,而且每戰必勝。  賊軍久攻不下,安祿山下令在雍邱北方另築新城,一面監視雍邱動靜,一面阻絕糧道。張巡絞近腦汁,誘敵,騙敵,至多只能搶些糧食兵器而已。對峙日久,賊兵愈聚愈多,雍邱是個小城,再也沒有餘力堅守。(註四)  至德二年(西元七五七年)正月,安祿山被殺,他的兒子慶褚派尹子奇為汴州刺使,尹子奇率領大軍十萬來攻睢陽,許遠因眾寡懸殊,乃遣使突圍,馳張巡處求援,張巡自寧陵引兵三千馳赴睢陽。睢陽是個通都大邑,經過兩年戰亂,城中還有軍民六萬多人。張巡來到睢陽,等於增加三千守城的戰力。許遠與張巡決議死守睢陽。(註五)  許遠與張巡同年,生日月份較早,因此,張巡稱許遠為兄。許遠自知長於文事,戰陣爭勇不如張巡,就推張巡主持軍事,自己只負責糧草與戰具等後勤工作。張巡以大事為重,也就不謙讓,慨然接受。從此睢陽領導鞏固,上下和睦,軍民一致懷著信心,迎接堅苦的戰鬥。(註六)  尹賊十萬大軍來攻,張巡督勵將士,晝夜苦戰。張巡與大將南齋雲、雷萬春等併力出戰,一日曾有至二十回激烈戰鬥者,而睢陽戰士的戰志高昂,毫不畏怯洶湧的敵勢,屢屢獲勝,因之士氣如虹,戰志高昂,張巡以賊勢過強,不可力敵,遂施計謀取勝,發揮以寡擊眾最高戰術原則。經過十六天的苦戰,擒賊六千餘人,殺敵兵兩萬餘,士氣旺盛。  賊軍佔領了雍邱,見睢陽仍再,便傾全力攻擊。三月間,尹子奇又率領大兵來攻,又被擊退,在一次戰鬥中,曾斬賊將三十餘人,殺賊兵三千餘人,追擊數十里,但是敵軍退了又進,一直圍攻不止。賊將尹子奇很狡滑,看準睢陽是孤軍,附近沒有援手,五月裡用重兵圍攻,壓制張巡不能出城,一面派賊兵將睢陽周圍十餘里麥田裡成熟的麥子,全數收割回去。麥子收割完畢,尹子奇得意非凡,跑到睢陽城前,準備奚落張巡,被張巡彎弓一箭射中左眼,賊眾遂退。  七月間,尹子奇又攻睢陽,此時,睢陽城發生了糧食問題,新麥又被賊軍割去,處境非常艱苦。本來許遠在城內存了六萬石糧,奉到上級的命令,分了一半給濮陽、濟陰二郡,但是這兩郡得到糧,就投降敵人了。尹子琦計算城中糧食已盡,就督促手下不再強攻,僅靠在睢陽城外築土纍,圍木柵,準備坐收勝利。  城中已經糧盡,將士每天發米一合,雜以樹皮為食,而敵人的給養及兵源都不成問題,結果士兵消耗的只剩下一千六百人,並且都是又病又餓不堪戰鬥,從此,睢陽的保衛戰,進入純粹是防守的階段。  到了八月間,尹子琦圍攻不停,睢陽危如纍軟癵卵,士兵只剩下六百人,張巡、許遠分城而守,與士兵共同佈戰,不在下城。張巡的意志,仍然一樣堅強,他視死如歸,守大節大義,盡忠報國的精神,影響了睢陽上下。尹子琦久圍不撤兵,睢陽城裡沒有東西可吃,而且一般士兵都肌疲不堪,死守到最後。  睢陽危在旦夕,城內草根樹皮已剝食殆盡,最後是殺戰馬以裹腹,馬吃光,用網子捕麻雀,從地上掘老鼠來吃以充饑,麻雀老鼠吃光,張巡便把自己愛妾殺了給士兵吃,許遠也殺了它的家奴,請大家吃,然後再把城裡的女人殺來吃,女人吃光,再殺老弱的男人,大家都知道一定要死,每一個被殺的人,都死而無怨,最後只剩下四百人。戰馬盡,鼠雀絕,軍士心瘁力竭。至絕境時城中皆促棄城而去,而張巡曉諭眾人曰:  睢陽乃江淮保障,若棄之而去,賊必長驅東下,是無江淮也,今城中絕糧,何忍爾眾同受饑困,任命自便,我受恩朝廷,為國守土,義當與城共存亡,不敢言去也。   張巡困守城中,箭絕糧盡,時睢陽附近譙郡、彭城、臨淮之唐軍,皆按兵不動,心存觀望。張巡乃命南齋雲,輕騎突圍求援,跑了三天三夜,見到了唐朝的官軍,但是那些官軍只顧自保,對睢陽的被圍,都無動於衷。他赴臨懷,向擁重兵的賀蘭進明求援,不但不發兵,反而擺下盛大筵席,招待南齋雲吃飯,還對南齋雲說,說他是個人才,不應當再回睢陽送死。南齋雲當眾大罵賀蘭進明,同時切下一個手指,表明自己不是貪生怕死之徒。  南齋雲左奔右請,最後總算求得三千援軍,殺進重圍之後,進入睢陽的只剩一千人。雖然虜獲一批賊軍牛羊,舒解軍食,卻也說明睢陽不再有援軍。(註七)  十月,尹子琦更加猛烈攻打,敵人登城,將士都因病無力應戰,張巡向西方皇帝所在的地方再拜說:  臣子已經無力了!不能守城,生既無以報陛下,死當作鬼以殺賊。   苦守了九個多月的睢陽城,終於陷落了。張巡、許遠、殘卒三十六人、百姓四百人,全部被俘。張巡在固守睢陽的期間,屢次出擊,對尹子琦作戰共計大小戰役四百多次,斬賊將三千,殺賊兵十二萬人,這都是在眾寡懸殊的情勢下,創造出來的以少勝多的結果。  張巡志在保國滅賊,每戰皆咬牙切齒,恨己力之不足,其齒已碎裂。事聞於賊將尹子琦,張巡被執時,尹啟張巡口視之,其齒僅三四,故大宋文天祥〈正氣歌〉中為其讚曰:  時節窮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張巡其忠貞壯烈,永垂青史,列為民族英雄,後世為之立祀,朝拜為良範也。  尹子琦招降張巡不成,又去招降南齋雲,南齋雲不答,張巡在一邊呼他的小名,大聲說:「南八,大丈夫不過一死,決不能失節不義,向賊人屈膝。」南齋雲笑道:「本來我想詐降,伺機反正殺敵,既然你不願意我喪大節,我願與你同死。」於是也不投降。不久,通通被殺。  唐安史之亂的時候,張巡、許遠同心合力堅守睢楊,直到糧盡援絕,兩個人都壯烈成仁為國犧牲了,在它們成仁之後,當時人就已在他們成仁的地方建造起一座「雙忠廟」來供奉祂們,由韓愈的〈張中丞傳後序〉的記載來看,「雙忠廟」在元和年間,已經是「亳宋之間」的名勝古蹟。(註八)  宋錢希白《南部新書》云:  張巡、許遠,宋州立血食廟,至今歲例常祀。   清慵納居士《咫聞錄》云:  五月二十五日,睢陽張公生誕,張公在唐時為節度使,鎮守長江,盡忠抗敵,身雖罹難,恩普於民,沿江立廟崇祀,千餘年如一日,每臨誕日,家家宰牲以薦,處處演戲以慶,男女禮拜者,挨肩擦背。   張巡一心報國,死守睢陽,最後雖然身死,但是賊勢受到阻遏。他的忠心昭日月,浩氣貫長虹,江淮一帶的百姓,特別立廟祭祀他。雲林縣台西鄉「安西府廟」有祀張巡元帥。  「安西府廟」建自清嘉慶十一年,初僅為竹圍草頂之簡陋小廟,佔地不過兩坪左右,唯當時出海漁民均先往焚香祈禱,祈求神明保佑,故香火鼎勝,至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由於奠堂狹小,已不堪容納眾多香客,始由麥寮地方人士倡導,改建成為今日巍峨壯麗之廟宇,迄至民國三十七年已歷百餘寒暑,風吹雨淋已殘破不堪,乃再次重修,現可稱是雕樑畫棟,金碧輝煌的廟宇了。廟分三進,正門有四,莊嚴而壯觀,中殿主祀大唐朝死守睢陽拒逆殉國的張巡元帥像。在民間有一段神話之傳聞,亦為奉祀張巡之起因:相傳遠在清乾隆末年(西元一七九五年)三月出十夜,正值潮水飽和,風平浪靜,漁民們各駕小筏捕抓魚蝦時,忽見金光一道起自海中,直沖霄漢,久久不散,待自潮退,金光隨潮水落於海寮沙洲(今稱海豐島),漁民們甚感奇怪,乃相率至海寮探視,發現有一竹筏泊於岸邊,上有香爐一隻 ,燃香半柱,上書有:「張李莫府千歲」六字,別無他物,眾漁民們認係神聖顯靈,乃就地搭蓋草寮奉祀之,是為今日「安西府廟」奉祀張巡之來源。(註九

2005-04-13 15:58: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7 · 0 0

到下面的網址看看吧

▶▶http://*****

2014-08-06 14:33:1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這有類似的

▶▶http://qoozoo04480609.pixnet.net/blog

2014-06-28 22:30:01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張巡碎牙守睢陽

唐代名將張巡雖然曾在前一期電子報中借箭,大敗敵兵,但是危機並未真的解除。令狐潮兵敗後十分惱怒,於是增加兵力,再度包圍雍丘。張巡派部將雷萬春在城頭和令狐潮心戰喊話。雷萬春不幸被暗箭所傷,臉上中了六箭,卻依然巍巍站立。哪有人中了六箭,還直挺挺的站著﹖令狐潮懷疑,莫非張巡又再製作假人耍詐﹖令狐潮派人去打聽,得知受傷的,不是假人,而是如假包換的雷萬春,十分驚異,遠遠的對張巡說:「看見雷將軍,才知道你的軍令如山。但又能奈何得了天道嗎﹖」這句話的意思是,天意已定,你又能如何﹖張巡罵道:「你都不知人倫為何物,還談什麼天道﹖(意思是:令狐潮投降,沒有君臣的倫理觀念,人世間的道理都不懂,哪懂上天的意旨。)」不久,張巡開城出戰,摛捉敵將十四人,令狐潮嚇得不敢再出兵。令狐潮還算小角色,真正「大尾」的在後頭。

一夜敲鼓,張巡奇襲奏效

這個難纏的角色叫尹子奇。安祿山派他攻打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抵擋不住,向張巡求援。張巡領兵進駐睢陽,和許遠並肩作戰。張巡畢竟是張巡,善用頭腦,不硬拚,他下令士兵整晚擂打戰鼓,彷彿就要開營出戰。天一亮,卻停鼓息兵。尹子奇的部隊整晚戒備,神經繃得緊緊的,沒想到等了一整晚,吊足胃口,卻什麼事都沒發生。利用高樓瞭望睢陽城,又看不出任何動靜,乾脆卸甲休息,養精蓄銳。就在此時,張巡和十幾名部將,各自率領五十名騎兵,從城裡衝殺出來,直搗敵營,斬殺敵將五十餘人,士兵五千餘人。雖獲小勝,但圍城未解。張巡決定擒賊先擒王,先幹掉尹子奇再說。

擒賊擒王,尹子奇左眼中箭

可是,尹子奇長什麼樣子,睢陽城裡沒人認得。有什麼方法可以揪出尹子奇﹖張巡心生一計,派人削尖蒿草,當做箭矢,射向敵營。中箭者不痛不癢,心裡大喜,認為張巡陣營的箭一定用完了,才會用蒿草代替,於是趕緊向指揮官尹子奇報告。張巡看到一堆人湧向同一個人,心想,此人必定就是尹子奇,當下命人射出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尹子奇半盲,惱羞成怒,又徵集數萬人,攻擊睢陽城。睢陽得不到後勤補給,漸漸的,糧食不足,兵員無法補充,只剩一千六百人。這一千六百人,病的病,餓的餓,無力展開攻勢,睢陽變成只能守不能攻的圍城。尹子奇增兵後,加強攻勢,動用各種攻城工具,務必攻下睢陽城。尹子奇首先動用高大的雲梯,兩百名精銳戰士在梯子上,靠近城牆後,讓他們跳入城中,擔任開路先鋒。張巡派人在城牆挖三個洞,雲梯靠近時,從一個洞裡伸出一根大木,用鐵鉤勾住雲梯,使雲梯無法退去﹔另一個洞裡也伸出一根木頭,頂住雲梯,不讓它前進﹔最後一個洞裡的木頭,安置著一個鐵籠,籠裡縱火,焚燒雲梯。雲梯被燒,居中折斷,兩百壯士活活被燒死。尹子奇前後運用三種工具攻城,張巡都用靈活的頭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怎奈,形勢比人強,睢陽撐不住了,糧食吃盡,吃樹皮吃草根吃馬吃鳥吃老鼠,全部吃完了,張巡殺掉自己的妻妾分給戰士吃,最後,城裡的女人﹑老弱病殘的男子,統統被殺來吃。尚存的四百多人,苟延殘喘,雖然不死,卻無力打仗,睢陽終於被尹子奇大軍攻入。張巡不只是會打仗,也很有領導才華。剛守睢陽時,僅有士兵一萬人,城內居民數萬人,張巡每見一位居民,就問起姓名,過耳不忘。他的賞罰分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頗得人心。張巡練兵不循舊有章法,授權部將自行演練陣式。而且善於隨機應變,出奇制勝。最後兵敗,只能怪時運不濟。

張巡被俘後,尹子奇問他:「聽說你每次出戰,眼角睜裂,齒牙咬碎,這是什麼緣故﹖」

張巡答說:「我恨不得吞掉你們這幫叛賊,只恨力不從心。」尹子奇用刀撬開張巡的嘴巴,果然,只剩三四顆牙齒。

文天祥<正氣歌>有這麼一段:「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張睢陽,指的就是張巡,那股天地正氣,從其齒牙盡碎就看得出來,所以說「張睢陽齒」。

2005-04-13 16:12:4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唐代名將張巡雖然曾在前一期電子報中借箭,大敗敵兵,但是危機並未真的解除。令狐潮兵敗後十分惱怒,於是增加兵力,再度包圍雍丘。

張巡派部將雷萬春在城頭和令狐潮心戰喊話。雷萬春不幸被暗箭所傷,臉上中了六箭,卻依然巍巍站立。

哪有人中了六箭,還直挺挺的站著﹖令狐潮懷疑,莫非張巡又再製作假人耍詐﹖

令狐潮派人去打聽,得知受傷的,不是假人,而是如假包換的雷萬春,十分驚異,遠遠的對張巡說:「看見雷將軍,才知道你的軍令如山。但又能奈何得了天道嗎﹖」

這句話的意思是,天意已定,你又能如何﹖

張巡罵道:「你都不知人倫為何物,還談什麼天道﹖(意思是:令狐潮投降,沒有君臣的倫理觀念,人世間的道理都不懂,哪懂上天的意旨。)」

不久,張巡開城出戰,摛捉敵將十四人,令狐潮嚇得不敢再出兵。

令狐潮還算小角色,真正「大尾」的在後頭。

■一夜敲鼓,張巡奇襲奏效

這個難纏的角色叫尹子奇。安祿山派他攻打睢陽。睢陽太守許遠抵擋不住,向張巡求援。

張巡領兵進駐睢陽,和許遠並肩作戰。

張巡畢竟是張巡,善用頭腦,不硬拚,他下令士兵整晚擂打戰鼓,彷彿就要開營出戰。天一亮,卻停鼓息兵。

尹子奇的部隊整晚戒備,神經繃得緊緊的,沒想到等了一整晚,吊足胃口,卻什麼事都沒發生。利用高樓瞭望睢陽城,又看不出任何動靜,乾脆卸甲休息,養精蓄銳。

就在此時,張巡和十幾名部將,各自率領五十名騎兵,從城裡衝殺出來,直搗敵營,斬殺敵將五十餘人,士兵五千餘人。

雖獲小勝,但圍城未解。張巡決定擒賊先擒王,先幹掉尹子奇再說。

■擒賊擒王,尹子奇左眼中箭

可是,尹子奇長什麼樣子,睢陽城裡沒人認得。有什麼方法可以揪出尹子奇﹖

張巡心生一計,派人削尖蒿草,當做箭矢,射向敵營。

中箭者不痛不癢,心裡大喜,認為張巡陣營的箭一定用完了,才會用蒿草代替,於是趕緊向指揮官尹子奇報告。張巡看到一堆人湧向同一個人,心想,此人必定就是尹子奇,當下命人射出一箭,正中尹子奇左眼。

尹子奇半盲,惱羞成怒,又徵集數萬人,攻擊睢陽城。睢陽得不到後勤補給,漸漸的,糧食不足,兵員無法補充,只剩一千六百人。這一千六百人,病的病,餓的餓,無力展開攻勢,睢陽變成只能守不能攻的圍城。

尹子奇增兵後,加強攻勢,動用各種攻城工具,務必攻下睢陽城。

尹子奇首先動用高大的雲梯,兩百名精銳戰士在梯子上,靠近城牆後,讓他們跳入城中,擔任開路先鋒。

張巡派人在城牆挖三個洞,雲梯靠近時,從一個洞裡伸出一根大木,用鐵鉤勾住雲梯,使雲梯無法退去﹔另一個洞裡也伸出一根木頭,頂住雲梯,不讓它前進﹔最後一個洞裡的木頭,安置著一個鐵籠,籠裡縱火,焚燒雲梯。雲梯被燒,居中折斷,兩百壯士活活被燒死。

尹子奇前後運用三種工具攻城,張巡都用靈活的頭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怎奈,形勢比人強,睢陽撐不住了,糧食吃盡,吃樹皮吃草根吃馬吃鳥吃老鼠,全部吃完了,張巡殺掉自己的妻妾分給戰士吃,最後,城裡的女人﹑老弱病殘的男子,統統被殺來吃。尚存的四百多人,苟延殘喘,雖然不死,卻無力打仗,睢陽終於被尹子奇大軍攻入。

張巡不只是會打仗,也很有領導才華。剛守睢陽時,僅有士兵一萬人,城內居民數萬人,張巡每見一位居民,就問起姓名,過耳不忘。他的賞罰分明,和士兵同甘共苦,頗得人心。

張巡練兵不循舊有章法,授權部將自行演練陣式。而且善於隨機應變,出奇制勝。最後兵敗,只能怪時運不濟。

■<謀略解析>

1.杜甫有句詩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後來成為智謀學所本。群龍無首,軍心大亂,指揮系統崩潰,勝負便底定了。正 如騎馬打仗時先射馬,馬倒了,騎兵變步兵,武器不利於步戰,兵荒馬亂中只好任人宰割。許多政變在俘虜或射殺國家最高領導人後便結束了,也是「擒王」的效應。換成現在日常生活的例子:遊說對方不成,轉向對他影響力最大的人下手,繞個一圈,一樣可以成功。有些人追女朋友追不上,對她的父母下功夫,藉著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改變女方的態度,這也是一招,——此時女子的父母的角色相當於「王」,而女朋友便是「賊」^()^。

2.張巡敲鼓敲了一夜,尹子奇這邊全神戒備,不料敲完鼓後,張巡大軍按兵不動,尹子奇陣營警戒心一鬆懈,正好給與張巡奇襲的機會。張巡用的策略,是「虛張聲勢」「欲擒故縱」的混合手法。這也是連續劇最常用的策略,——在一集結束前製造緊張﹑懸疑,然後戛然而止,吸引觀眾明日再看,其實可能故弄玄虛,什麼事也沒有。第二天,劇情鬆散拖延,觀眾注意力逐漸渙散之際,節目末了,卻又吊個曲折離奇的車尾,讓觀眾次日準時上車。

■<歷史漫步>

張巡被俘後,尹子奇問他:「聽說你每次出戰,眼角睜裂,齒牙咬碎,這是什麼緣故﹖」

張巡答說:「我恨不得吞掉你們這幫叛賊,只恨力不從心。」尹子奇用刀撬開張巡的嘴巴,果然,只剩三四顆牙齒。

文天祥<正氣歌>有這麼一段:「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張睢陽,指的就是張巡,那股天地正氣,從其齒牙盡碎就看得出來,所以說「張睢陽齒」。

高中課本有<張中丞傳後敘>這一課,張中丞指的就是張巡。

2005-04-13 16:11:36 · answer #5 · answered by ☆Princess佑★ 2 · 0 0

為張睢陽齒:
張睢陽就是張巡,唐朝安史之亂,張巡守城不肯投降,最後城破被俘虜。
張巡不肯卑躬屈膝,講一兩句好聽話,反而大罵反賊,因此被打斷牙齒。
張巡還是破口大罵,最後被殺。

2005-04-13 15:56:13 · answer #6 · answered by 小婷子 2 · 0 0

沒記錯的話好像是那個叫張睢的因為不滿政府做事還是什麼的被抓了起來一直罵那些政府的人後來雖然被打斷了許多牙齒還是繼續罵不肯停嘴雖然這故事是講說不屈服於惡勢力之下...不過還是有點ㄜ心= =

2005-04-13 15:55:3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fedest.com, questions and ans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