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藝復興以前有哪些作家阿??
那他們有哪些作品呢??
分別又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越詳細越好喔!!
謝謝
2005-04-12 12:55:40 · 4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詩詞與文學
我是想問有哪些作家及作品
請不要貼一些無關意義的網路溫長
謝謝
2005-04-14 09:12:19 · update #1
問得也太廣了吧~
2005-05-01 08:06:16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2 · 0⤊ 0⤋
「文藝復興以前」範圍實在太廣了,從希臘的荷馬史詩、索福克理斯等人的戲劇、希羅多德的史書、柏拉圖的哲學著作,到羅馬時代的奧維德、西賽羅、普魯塔克、賀拉斯,以及前面有人提過的中世紀史詩(羅蘭之歌、崔斯坦與伊索德等等),範圍實在太大了,個人以為嚴格來說此題是無法回答的,一本專書也不夠寫。
2005-04-30 00:45:30 · answer #2 · answered by ? 6 · 0⤊ 0⤋
文藝復興以前?是指中世紀嗎?
2005-04-26 20:23:09 補充:
中世紀時期的文學﹐相對而言就形式活潑多樣﹐每一時期的內容都有所改變。
在早期﹐是反映蠻族部落的故事﹐反映征戰中的英雄人物。主要形式是英雄史詩。第一類是反映傳說中的英雄人物﹐有很強的傳說性﹐大量充斥著宗教﹑迷信﹑巫術﹐而且人神不分﹐代表作品有《貝奧武普》﹐描寫了英國人遠祖在北歐時期的傳說生活﹔第二類則是根據真實歷史題材編寫的﹐代表作有《羅蘭之歌》﹐反映了查理曼時期法蘭克人和阿拉伯人鬥爭時所湧現出的英雄人物羅蘭的故事。
到了中世紀制度的成熟期﹐騎士階層開始在社會中有著巨大的影響﹐因而反映騎士生活的文學也開始增多。這類文學主要歌頌上層貴族所尊重的觀念﹕首先是歌頌騎士的愛情觀﹐以便於歌唱的詩歌形式開始出現﹔而受到中世紀後期討伐異教徒的影響﹐遊吟詩人紛紛流落到意大利﹐成為了文藝復興的先驅者。其次是描繪騎士對主人的效忠﹑勇敢之事﹐類似於早期的英雄史詩﹐如亞瑟王和圓桌騎士的故事﹔雖然受到了教義主義的影響﹐但這類作品總帶有浪漫主義的色彩﹐這種傳說大多沒有根據是虛構的﹐只是刻意去代表一種觀念而已。
然後到了城市復興時期﹐反映城市生活的文學形式也開始興起﹐這類作品題材廣﹐形式活潑﹐主要是描繪小市民的具體生活﹐現實性﹑娛樂性很強。代表作有《列那狐傳奇》﹐用擬人化形式﹐將動物代表人來描寫﹐其主角列那狐被定位為城市市民形象﹐也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於市民的一種看法﹕聰明﹑狡猾(不善良)﹑喜歡欺負弱小者。由此可看出當時市民地位以及社會對其的看法﹐更可以了解資產階級前身的產生情況。
○
歐洲中世紀的文學裏,《崔斯坦與伊索德》傳奇以及《聖杯》傳奇是兩大流傳最廣的故事。相較於後者的宗教性主題,前者的世俗性就很明顯。這部情節曲折的傳奇講述的是宿命色彩極濃厚的一場愛情,一場無法圓滿,男女主角只能含恨而終的愛情。歐洲中古世紀的偉大傳奇有許多共同特色:比方會以不同的藝術方式表達。《崔斯坦與伊索德》情節涵蓋的地理場域如以語言來做區分,包括了英語、法語以及塞爾特語地區。它出現在文學中,出現在視覺藝術裏,包括繪畫、織毯、象牙小盒等等。到了十五世紀的中世紀晚期、文藝復興早期,這個傳統受歡迎的程度仍未曾稍減。讀者如有機會參觀位於法國布爾日市(Bourges),建於十五世紀中期富商兼法王路易十一大臣賈克‧格爾的豪華宅邸,便可發現牆柱上即刻有該傳奇裏崔斯坦和伊索德私會於御花園的那一幕。
說到文學,這個傳奇存在著許多版本,有的是詩體,有的以散文寫成。其中寫成於中世紀晚期的散文體《崔斯坦》和另一本小說《朗瑟羅》可以說是最廣為閱讀而且謄抄的兩部作品。整個情節的主題可以套用中世紀女作家瑪麗‧得‧弗朗絲(Marie de France)根據該傳奇改編的「精華版」《忍冬之歌》(Lai du Chrefeuille)裏的古法文詩句:Bele amie, si est de rus: Ne Vus Sanz mei, ne mei Sanz vus〔美人兒啊,我們(的愛情)正是如此:沒有妳我活不下去,沒有我妳也活不了〕。
要清楚交代這個傳奇的起源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在以前的古法文版本中,有的只剩斷簡殘篇,像貝胡爾、托瑪這兩個版本,雖然篇幅較長,但分別都已佚失一大半;有的則是完全佚失,今日只存篇名,例如中世紀法國文學最有名的小說家克雷提安‧得‧托瓦在他另一本小說裏曾經提及,自己先前寫過一本名為《馬克國王與金髮伊索德》(conte del roi Marc et D'Ysalt la blonde)的作品。二十世紀初年,專門研究法國中世紀文學而享盛名的學者像貝狄耶(Bier)則推測:在十二世紀中葉,可能先有一位作者發展出來崔斯坦傳奇的雛型,之後,所有的版本均從這個原始版本延伸出去。在我們這個譯本最倚重的貝胡爾及托馬的兩個版本中,有不少蛛絲馬跡可以證明這個說法。比方貝胡爾曾兩次提及,自己的敘述是根據一個當時已存在的「故事」(Estoire)而來。
這套傳奇的情節很長而且複雜。故事的起源地似乎在蘇格蘭,然後漸漸往南傳播到其他塞爾特語地區,同時,情節也跟著變長,變複雜了。男主人翁崔斯坦應是蘇格蘭北部的匹克特族人,而女主人翁伊索德為愛爾蘭人,伊索德名分上的配偶馬克國王則為英格蘭西南端的康瓦耳人。至於崔斯坦後來去了法國的布列塔尼半島,和素手伊索德成婚的插曲,應是該傳奇流傳到歐陸之後再加上去的。說這傳奇起源自塞爾特語地區是極可信的推斷,因為不僅人名地名都是塞爾特語源,就連情節中的某些主題也與愛爾蘭的民間故事主題遙相呼應。
這個傳奇應該是源自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及其王后阿基坦的愛莉諾在位時的十二世紀中期。其形式應受當時已存在的古代文學作品所影響。不管是貝胡爾的版本也好、托瑪的版本也好,都是由旁觀的第三者記錄一位英雄由生到死的事蹟做為描寫手法。還有,傳奇中的某些插曲竟和希臘神話有著若即若離的神祕連繫:摩悟其實是另一個米諾托爾(Minotaure),而歸船升白帆或黑帆的情節又與希臘英雄戴塞回雅典城邦時的情境相似;而崔斯坦的愛犬對主人忠心耿耿的故事又讓我們想起尤里西斯回鄉時的場面。
在英國的宮廷裏,這個情節首度以古法文書寫下來。現存的版本中有五種是詩體的。但是上天好像有意開玩笑,貝胡爾和托瑪的兩個完整版本均已佚失大半,而另外三件作品(包括上述的《忍冬之歌》)只挑故事中的一兩個重要情節加以演繹,雖然完整但篇幅過短。為什麼會如此?絕對不是偶然。因為崔斯坦傳奇以它濃厚的塞爾特文化內涵,和當時法國封建社會的禮法很有牴觸(外甥與舅母偷情在人倫上、在領主—附庸的礎石上都是不能容的。因此,這個傳奇除了在說盎格魯—諾曼語(古法文的一種方言,流行於英國和法國諾曼地)以外,在其他地區流行時會遇到當政者的排斥。
這個傳奇在西方文學的生命力是強韌的,這只要看十九世紀的華格納還以它為主題,編寫了歌劇《Tristan und Isold》便可窺見它的影響力了。
西班牙文化概論↓
西班牙文學簡介―中世紀暨文藝復興時期的前奏
http://www.fjweb.fju.edu.tw/span_yulucas/hoja_0310.doc
1.流傳至今最早以西文書寫的作品―席德之歌(Cantar de Mío Cid)
2.虔誠之愛(Libro de buen amor)
十四世紀西班牙出現了一本文學鉅著―虔誠之愛。該書旨在闡揚虔誠之愛 用以對抗肉體之愛。作者為Juan Ruiz,他是Hita地區的司鐸(arcipreste),故以 Arcipreste de Hita留名傳世。
3.巴托紐之書(Libro de Patronio) ―又名盧卡諾伯爵(Conde Lucanor)
第一本具文學性的重要記敘文作品為Libro de Patronio。本作品由Don Juan Manuel王子收集具道德教化意味的短篇故事而成。
4.十五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前奏的西班牙文學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通 俗的敘事詩-romance (後輯為Romancero)及高雅的詩篇(後輯為Cancionero)。 然而所有作品當中又以La Celestina最具代表性。
5.La Celestina
原名為“Tragicomedia de Calixto y Melibea”。其作者為Fernando de Rojas。
6.中世紀法國文學最有名的小說家克雷提安‧得‧托瓦在他另一本小說裏曾經提及,自己先前寫過一本名為《馬克國王與金髮伊索德》(conte del roi Marc et D'Ysalt la blonde)的作品。
2005-04-26 16:23:09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在玩答非所問嗎?
2005-04-13 21:09:59 · answer #4 · answered by 【愛貓的麵】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