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關於美國尼克森總統的生平.政績.......
2005-04-09 19:46:14 · 6 個解答 · 發問者 Anonymous in 藝術與人文 ➔ 歷史
背景:
1954-1968 中美華沙會談 130幾次,卻只有達到處理戰俘問題的一項共識,甚至曾為了中華民國問題一度中斷,即為低度效率的會談,並無助於雙方進展。
1969 中蘇珍寶島事件,中蘇關係惡化緊張
六○年代末中國因為文革的鎖國政策;而美國則忙於越戰
前因:
中國方面的原因--
1.聯美制蘇,權力平衡:
a.珍寶島事件,對蘇聯感到緊張威脅,加上先前蘇聯從中國撤出協助,原來的關係更加惡化。從權力平衡的觀點看來,蘇聯變成更為直接的威脅,於是美國成為可以考慮合作的對象。
b.文革時代「反霸權」的訴求,批判「蘇修」;另一方面美國尼克森也在選舉文宣中稱蘇聯為社會帝國主義。一搭一唱,兩邊可以為彼此合作找到理由。
2.七○年代反罷的基調
a.文革時期批判蘇聯為修正主義
b.在萬隆會議中,美蘇成為第三世界所要對抗的兩大霸權,而中共則自視為第三世界領導人,要帶領對抗霸權
c.透過懲越,對抗蘇聯的包圍
3.處理、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相對就是否定、排斥「中華民國」的存在正當性)。而事實上,華沙會談難以進行,甚至後來一度中斷,都是因為「中華民國問題」,中共可以藉著與美國對話,得以確認自己的國際地位。而一旦能確立自己的國際地位,相對也就可以否定、反對中華民國國際地位的正當性。
美國方面的原因--
1. 決策者層次
尼克森政府對共產集團的整個思想及政策路線發生了變動。在此之前,世人都知道尼克森是一位對共產集團絕不妥協的人。但1968年二次競選美國總統的尼克森,則是一位不同於過去的「新尼克森」。在尚未當選之前,尼克森在外交事務季刊(Foreign Affairs)發表「越戰後的亞洲」(Asia After Vietnam)一文中,明顯地看出他在中國問題上的轉變,尼克森說:「在這個小小星球上,不容十億具有才能的人民活在憤怒的孤立狀態中。…中國若不改變,世界不會安全,就長遠目標而言,這意味著要將中國拉回國際社會,使它成為一個偉大進步的國家,而非世界革命的震源地。」正式就職後,尼克森主張以談判取代對抗來解決共產和非共產集團間的衝突(1967.7.23關島宣言),並試圖創造一個使美國外交政策更具有彈性的環境。
2. 國家層次
為日早日結束越戰,美國必須與中共改善關係。美國陷入越戰泥沼,每年有一萬五千名子弟喪生異域,國內反戰情緒日益升高。尼克森在競選期間,誓言將「結束越戰,重建和平」。整個越戰期間,美國最怕的是中共參戰,支持河內,有如當年揮兵過境打韓戰一般,這一直是美國投鼠忌器,不敢升高越戰的主因。尼克森認為,直接與中共建立溝通管道,可以讓美國打越戰時放手一搏,不必太緊張中國的反應;同時,北越主要的幕後援助者是中共,雙方對談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並順利結束越戰。
3. 國際局勢層次
以權力平衡的觀點來看,1969年中蘇共正式決裂,正好是美國聯中制蘇的絕佳時機,美國可在兩共之間扮演權力平衡的角色,且為了與蘇談判核武軍傋管制問題,以及面臨蘇聯在全球範圍內的挑戰,中國可以作為美國的一張牌(play the china card)。
季辛吉密訪中國:
尼克森上台後,一直希望與中共和好。1969年10月先通知中國停止派驅逐艦到台灣海峽巡防。12月在華沙文化宮舉辦的南斯拉夫時裝展上,美國駐波蘭的大使向中國使館的人表示願意與中國駐波蘭的大使會晤。1970年1月中斷2年多的中美華沙會談才恢復。1970年兩國因柬埔寨問題關係惡化,直到10月尼克森透露出前往中國的願望,關係才好轉。
1971乒乓外交
季辛吉密訪
1971年7月季辛吉藉訪問巴基斯坦時偷偷前往中國(由巴基斯坦於中國和美國間傳話),在訪問巴基斯坦期間假裝鬧肚子痛取消在巴基斯坦的活動兩天,還安排替身待在巴基斯坦,在7月9日季辛吉就已秘密的搭著專機到達北京。
雙方就台灣與越戰問題進行討論,現在有一些文評刻薄的寫季辛吉在這次密訪把台灣和越南出賣。當然還有為尼克森訪中鋪路。在中美還沒建交的情況,美國總統就要訪問中國,可以看出美國政策的轉變。
尼克森訪中與上海公報
在尼克森未訪問中國時,季辛吉和海格先後在1971年10月和1972年1月到中國訪問,討論尼克森訪中的行程和公報的內容。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陪同的有國務卿羅吉斯和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尼克森訪美期間有與毛澤東和周恩來談話,雙方交換意見。尼克森在中國期間,表示中國和美國不是敵人,雙方都可以在安全地方發展自己。在台灣問題上也表示,美國確立一個中國原則、不支持台灣獨立和和平解決,以換取中共在越戰上不會像韓戰那樣的直接參戰(尼克森雖沒有明講但種種跡象和文件都如此顯示)。周恩來當然希望美方勢力退出台灣,助中共加入聯合國。
1972年2月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簽定聯合公報,在公報中雙方同意和平5原則,並中共首次提出反罷條款「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以和美國共同反蘇,此也說明美國對於區域性的領導已失去了興趣,美國的最終目的是要中共受到此項保證的鼓舞,而支持目前的國際結構。關於台灣問題雙方還是有許多歧異,在美國方面有一定的讓步,不再主張台灣未定論而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詳見上海公報全文)
在其他農業、文化、科技上建立了正常化的關係,並在軍事上有更進一步的交流(中美曾有協定如果知道蘇聯的機密或與蘇有密談都要給雙方知道,甚至美國有提供蘇聯的邊界部兵圖給中共)。
上海公報在歷史上有著重要意義,是象徵中美關係正常化的一個關鍵點。
影響:
1. 上海公報的影響
(1)全文中有一半以上是雙方在意識型態、國際事務、越南和台灣的問題上各自表述,有助於雙方立場的了解。
(2)雙方在反霸這方面都心照不宣的表示,中國和美國皆不會與蘇聯合作,並阻止蘇聯在亞洲的擴張主義,中美關係從以前的尖銳對立、孤立的情形,進展到實質性的共禦大敵。
(3)雙方對台灣問題各自表示立場
中國: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中國的一省。 美國:和平解決台灣問題。
(4)為中美貿易與交流奠定基礎,從幾乎等於零的貿易額,到今天美國成為中共前幾大的貿易國。
(5)中美關係的緩和與正常化,為中美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發展打下基礎。
(6)中美高層從此有密切聯絡的管道(互訪……),甚至後來的建交、互設大使館和八一七公報都在上海公報的基礎下。
(7)廢除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的一個前兆,而美國也在1979與中華民國斷交,美軍也撤出台灣。
(8)使台灣問題的討論,陷入一個中國的框架中。
(9)雙方都願意力求和平,以求兩國國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增進。
2. 其他影響
(1) 建立新均勢,聯中制俄,並使美國不用採取軍事行動去干涉東南亞,俾減少戰爭危機與美國的介入,以保世界和平。
(2) 尼克森訪中震驚全球,以前反共國家紛起效尤,相繼與中國建立關係,其中日本受驚之餘,在1972年與中華民國斷交接著與中共建交,其他亞非中南美國家更是紛紛跟進。
(3) 美國確保中共的態度之後,展開與北越的和平談判,使美國能快速離開越戰戰場,此談判造成1975年越南的淪陷。
(4) 使中國國際地位大為提高,對於中國拓展外交和加入國際組織更為有利。
(5) 中共與美國在其後建立一種新關係,提供了共同而非正式的協調基礎,透過此一政策,各種不同-甚至衝突的目的卻造成不尋常的類似行動或彼此的互相增援。
(6) 季辛吉自慶「主動外交」成功,使尼克森在此情勢之下再度當選美國總統。
參考資料
1.當代中國外交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7北京
2.美國與盡現代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美蘇中(共)三角關係的「中蘇共關係」因素 楊仁生
4.亞洲中立主義與美國政策 成文出版社 Sheldon W. Simon著 蔡善瑩 譯
5.季辛吉回憶錄《中國問題全文》 時報出版公司
6.轉向 先覺出版社 James H. Mann著 林添貴 譯
7.中美關係問題論集 時報出版社 丘宏達 著
8.尼克森與美國的對華政策,陳毓鈞,民83.6,美歐月刊第九卷第六期P13-26。
*附錄
中共、美國「上海公報」全文
應「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的邀請,美利堅合眾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自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月二十八日訪問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陪同總統的有尼克松夫人、美國國務卿威廉.羅杰斯、總統助理亨.基辛格博士和其他美國官員。
尼克松總統於二月二十一日會見了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兩位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國際事務認真、坦率地交換了意見。
訪問中,尼克松總統和周恩來總理就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以及雙方關心的其他問題進行了廣泛、認真和坦率的討論。此外,國務卿威廉.羅杰斯和外交部長姬鵬飛也以同樣精神進行了會談。
尼克松總統及其一行訪問了北京,參觀了文化、工業和農業項目,還訪問了杭州和上海,在那裏繼續同中國領導人進行討論,並參觀了類似的項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領導人經過這麼多年一直沒有接觸之後,現在有機會坦率地互相介紹彼此對各種問題的觀點,對此,雙方認為是有益的。他們回顧了經歷著重大的變化和巨大動盪的國際形勢,闡明了各自的立場和態度。
中國方面聲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抗拒的歷史潮流。國家不分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大國不應欺負小國,強國不應欺負弱國。中國決不做超級大國,並且反對任何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自由、解決的鬥爭;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外來侵略、干涉、控制和顛覆。一切外國軍隊都應撤回本國去。中國方面表示:堅決支持越南、老撾、柬埔寨三國人民為實現自己的目標所作的努力,堅決支持越南南方共和臨時革命政府的七點建議以及在今年二月對其中兩個關鍵問題的說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級會議聯合聲明;堅決支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提出的朝鮮和平統一的八點方案和取消「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的主張;堅決反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和對外擴張,堅決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個獨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願望,堅決主張印度和巴基斯坦按照聯合國關於印巴問題的決議,立即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撤回到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堅求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維護獨立、主權的鬥爭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人民爭取自決權的鬥爭。
美國方面聲明:為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需要對緩和當前的緊張局勢和消除衝突的基本原因作出努力。美國將致力於建立公正而穩定的和平。這種和平是公正的,因為它滿足各國人民和各國爭取自由和進步的願望。這種和平是穩定的,因為它消除外來侵略的危險。美國支持全世界各國人民在沒有外來壓力和干預的情況下取得個人自由和社會進步。美國相信,改善具有不同意識形態的國與國之間的聯繫,以便減少由於事故、錯誤估計或誤會而引起的對峙的危機,有助於緩和緊張局勢的努力。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並願進行和平競賽,讓行動作出最後判斷。任何國家都不應自稱一貫正確,各國都要準備為了共同的利益重新檢查自己的態度。美國強調:應該允許印度支那各國人民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一貫的首要目標是談判解決;越南共和國和美國在一九七二年一月二十七日提出的八點建議議提供了實現這個目標的基礎;在談判得不到解決時,美國預計在符合印度支那每個國家自決這一目標的情況下從這個地區最終撤出所有美國軍隊。美國將保持其與大韓民國的密切聯繫和對它的支持;美國將支持大韓民國為謀求在朝鮮半島緩和緊張局勢和增加聯繫的努力。美國最高度地珍視同日本的友好關係,並將繼續發展現存的緊密紐帶。按照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決議,美國贊成印度和巴共基斯坦之間的停火繼續下去,並把全部軍事力量撤至本國境內以及查謨和克什米爾停火線的各自一方;美國支持南亞各國人民和平地、不受軍事威脅地建設自己的未來的權利,而不使這個地區成為大國競爭的目標。
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和對外政策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雙方同意,各國不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侵犯別國、不干涉別國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國際爭端應在此基礎上予以解決,而不諸武力和武力威脅。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準備在他們的相互關係中實行這些原則。
考慮到國際關係的上述這些原則,雙方聲明:
中美兩國關係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的;
雙方都希望減少國際軍事衝突的危險;
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
任何一方都不準備代表任何第三方進行談判,也不準備同對方達成針對其他國家的協議或諒解。
雙方都認為,任何大國與另一大國進行勾結反對其他國家,或者大國在世界上劃分利益範圍,那都是違背世界各國人民利益的。
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場;臺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決臺灣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干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臺灣撤手。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中一臺」、「一個中國、兩國政府」、「兩個中國」、「臺灣獨立」和鼓吹「臺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臺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臺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雙方同意,擴大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是可取的。為此目的,他們就科學、技術、文化、體育和新聞等方面的具體領域進行了討論,在這些領域中進行人民之間的聯繫和交流將會是互相有利的。雙方各自承認對進一步發展這種聯繫和交流提供便利。
雙方把雙邊貿易看作是另一個可以帶來互利的領域,並一致認為平等互利的經濟關係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的。他們同意為逐步發展兩國間的貿易提供便利。
雙方同意,他們將通過不同渠道保持接觸,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國高級代表前來北京,就促進兩國關係正常化進行具體磋商並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雙方希望,這次訪問的成果將為兩國關係開闢新的前景。雙方相信,兩國關係正常化不僅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會對緩和亞洲及世界緊張局勢作出貢獻。
尼克松總統、尼克松夫人及美方一行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人民給予他們有禮貌的款待,表示感謝。
我今天也問過這ㄍ問題
上面這些事好心ㄉ網友回答我ㄉ
關於尼克森總統ㄉ一些東西真是少之又少
所以.....這些你就參考著用吧!
希望這對你有所幫助
2005-04-09 20:21:35 · answer #1 · answered by 頑皮豹 2 · 1⤊ 0⤋
1)•(上海公報)內容影響美國的外交布局,1972年的這個外交件,同時也對台灣有深遠的激勵功能呀。
2)•它鼓動了「1975年的(416山頂29對策)」:演講者\著作者:蕭欽賢(1939~),這個歷史文件、策略:「1975年的(416山頂29對策)」,呈交蔣經國(行政院長、國防部長),此後,自1975年至1988年1月13日去世止,他依照「對策」內容,逐步進行,台灣,在無(美援協助)之下,更加繁榮、發達呀,終於在(李登輝總統執政)時期,讓(台灣)登上(亞洲四小龍之冠)之最高榮耀呀。
2)•感謝:「1975年的(416山頂29對策)」:演講者\著作者:蕭欽賢(1939~)呀,更感謝(先總統蔣經國)、(前總統李登輝)的辛勞經營喔。
3)•(事在人為)呀,未來的發展是智慧、自強不息喔。
Ok.
2016-02-21 22:18:37 · answer #2 · answered by shine 6 · 1⤊ 0⤋
尼克森
西元1913~1994年
Nixon, Richard M(ilhous)
美國第37屆總統(1969~1974)。杜克大學法學院畢業後,1937~1942年間在加州執業。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度在軍隊服役,戰後於1947年當選美國眾議員,在選舉中採用了嚴詞厲句的策略。在希斯一案中開始引起公眾注意,1951年又一次以疾言厲色的競選當選為參議員。1952年身為艾森豪的競選搭擋而當選副總統,1956年兩人再次搭擋順利當選。1960年競選總統,以微弱票數輸給了甘迺迪。1962年競選加州州長失利後退出政壇,到紐約重拾律師舊業。1968年重返政壇參加總統競選,採用「南方戰略」爭取兩黨在南部和西部各州保守派的選票,結果戰勝韓福瑞當選。在總統任內,他一邊命令向北越在寮國和柬埔寨的軍事設施祕密投彈,同時試圖終止越戰,開始逐步撤出美國軍隊。對柬埔寨境內北越人避難所的攻擊引起了廣泛的反對。通貨膨脹導致的經濟問題使美國的預算赤字上升至有史以來的最高點,促使尼克森在1971年實行了和平時期史無前例的對工資和物價的監控。1972年他大幅領先麥高文再次當選總統。在季辛吉的協助下,他結束了越戰。他重開與中國共產黨的接觸,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首次以美國總統的身分訪問蘇聯,與對方簽署了限制戰略武器談判雙邊協議。水門事件替他的第二個任期蒙上了陰影。他刻意隱瞞參與事件的真相和可能的彈劾導致他於1974年8月引咎辭職,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辭職的總統。繼任的福特總統赦免了他,盡管他從來沒有被正式宣告有罪。尼克森退休後從事回憶錄和有關國際政策問題的專著寫作。
2005-04-10 05:04:0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mini-as 3 · 1⤊ 0⤋
一起玩情趣用品網路商城,提供成人情趣用品、情趣內衣等,全省宅配到府、超商付款包裝隱密,歡迎參觀選購。
一起玩情趣用品官網:http://www.17one.net
一起玩情趣用品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17one
2015-04-28 02:19:25 · answer #4 · answered by myqac 1 · 0⤊ 0⤋
尼克森當選美國眾議員,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2006-01-17 17:08:22 · answer #5 · answered by ? 1 · 0⤊ 0⤋
人家問尼克森的生平、政績,怎麼正確答案竟然票數這麼少?
都被沒有整理、長篇大論、答非所問的回覆給擋住了曝光機會唷!
2005-04-20 13:47:0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愛貓的麵】 7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