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離苦才能得樂 那...苦的來源是什麼?
2005-03-23 18:03:00 · 8 個解答 · 發問者 Victoria 6 in 社會與文化 ➔ 宗教信仰與靈性
因為你有所求
因為你欲求不滿
因為你不能知足常樂
因為有太多的你我他........
因為有我
因為無明
因為五毒
因為不能出六道輪迴三界火宅
但是有線上這麼多善知識的引導
加油!!!
2006-05-08 16:49:21 · answer #1 · answered by ? 1 · 0⤊ 0⤋
所有的苦是因無明。
2005-05-21 12:44:54 · answer #2 · answered by 生命愛徒 7 · 0⤊ 0⤋
苦的來源即是五毒的造詣
2005-03-25 16:41:55 · answer #3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苦來源是因為有“我”。
2005-03-25 09:56:34 · answer #4 · answered by 呂太豪 5 · 0⤊ 0⤋
[苦]譯作豆佉、諾佉、納佉。泛指逼迫身心苦惱之狀態。苦與樂乃相對性之存在,若心向著如意之對象,則感受到樂;若心向著不如意之對象,則感受到苦。清淨論道謂,苦具有嫌惡(du)與空虛(kha)二義,即嫌惡,及無「常、樂、我、淨」之空虛狀態,稱之為苦。在稱「苦、樂、捨(不苦不樂)」等三受之時,苦指身心所感之苦(廣義),配列於五受、二十二根之苦,而可分為身感受之苦(狹義)與心感受之憂兩類。「一切行皆苦」乃佛教根本思想之一,亦為四法印之一。苦之分類有多種,其大別如下: (一)二苦,起自一己身心之苦,稱為內苦;受外界逼迫所產生之苦(如惡賊、天災等),稱為外苦。 (二)三苦,對不如意之對象感受其苦,是為苦苦。對所愛者之毀壞感受其苦,是為壞苦。見世間一切無常而感受其苦,是為行苦。以上三者相當於苦、樂、捨(不苦不樂)之順序。數論外道舉三苦為:依內苦、依外苦(惡賊等)、依天苦(天災等)。 (三)四苦,指生苦(以有生,故有苦)、老苦、病苦、死苦四者。 (四)八苦,生老病死等四苦,再加上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五)十八苦,即老苦、死苦、憂苦、悲苦、苦苦、惱苦、大苦聚等七苦,再加上無明苦、行苦、識苦、名色苦、六入苦、觸苦、受苦、愛苦、取苦、有苦、生苦等十一苦,合為十八苦。 (六)老、病、死等三種身苦,與貪、瞋、癡等三種心苦,可為佛教所立「身心之苦」的典型代表。其中,臨命終時,其苦有如千百隻刀割裂身子,稱為風刀苦。 此外,諸經論所舉苦的分類甚多,如瑜伽師地論卷四十四即有百十苦之說。
2005-03-24 04:56:15 · answer #5 · answered by 曼陀羅 7 · 0⤊ 0⤋
苦的來源......(一)我與物之間的關係不調和(二)我與人的關係不調和(三)我與身的關係不調和(四)我與心的關係不調和(五)我與欲的關係不調和(六)我與見的關係不調和(七)我與自然的關係不調和苦,不管是來自於物、自然等外在因素,或者是心、見等內在因素,歸究其根本來源,皆緣由於我執、我見。
2005-03-23 18:31:31 · answer #6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個人覺的是煩腦,想的多、看的多、懂的多自然就會有煩腦,當煩腦解不開的時候就會感的很苦。每個人苦的來源都不同,正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看您是站在那一個角度去看一件事。人活著就是一定會有苦,學習做一個懂得苦中做樂的人,才能活的快樂。
2005-03-23 18:26:32 · answer #7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
無窮的慾望
想要又得不到
是很痛苦的
2005-03-23 18:17:37 · answer #8 · answered by Anonymous · 0⤊ 0⤋